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的时候为什么敌不过燕王朱棣而最终丢了皇位?

明朝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的时候为什么敌不过燕王朱棣而最终丢了皇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32 更新时间:2024/1/16 1:17:12

明朝朱元璋临终之际把皇位传给了孙辈朱允炆,但朱允炆却在靖难之役的时候输给了朱棣,把皇位也给丢了,那当时朱允炆为什么打不过朱棣呢?

朱元璋生前为了朱家江山万世永系,大肆屠杀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从胡惟庸李善长,从蓝玉傅友德,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都被朱元璋屠杀殆尽。同时,朱元璋又大肆分封朱氏宗室,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都分封为王,其中他最信任的九子辽王朱植、宁王朱权、燕王朱棣、谷王朱橞、代王朱桂、晋王朱棡、秦王朱樉、庆王朱栴、肃王朱瑛手握重兵,驻守东北、西北边境。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那些难以驾驭的功臣都被我干掉了,现在有我朱姓自己人保家卫国,我的小皇孙允炆可以高枕无忧,做一个安稳皇帝了。孰不知,正是朱元璋这番苦心的布局,在他死后,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摊子。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在三十七岁时英年早逝,十五岁的朱允炆便被爷爷朱元璋立为皇储。面对藩王势力的不断膨胀,朱允炆继位后,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着手进行削藩,最终导致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从建文元年(1399年)起到建文四年止(1402年)止,长达四年,而最终的结局是年轻的皇帝朱允炆不敌老辣的皇叔朱棣,做了四年心惊胆战的皇帝后,最后在燕军攻破南京城时不知所踪,下落不明。而燕王朱棣终成大事,加冕成为永乐大帝。在这场战役中,朱允炆坐拥全国战略资源,手握重兵,为何却不敌燕王朱棣呢?

朱允炆年纪轻轻,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和军事才能,知人和用人水平不高,导致了其打不过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江山传承,分封了诸子为藩王,朱棣为燕王,镇守北方,其本心是希望藩王们能够护卫大明江山。

《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元璋当皇帝时,担心百年之后有权臣篡权造反,立下规定:权臣篡位之时,藩王可以向朝廷索取奸臣,和领兵清君侧来铲除奸臣,维护朝堂。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在削藩的顺序上,齐泰、黄子澄意见不一。齐泰力主首先除掉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而黄子澄则主张先除掉有过错的藩王,取得舆论支持。而最终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后削掉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这几位亲王全部被废为庶人,遭软禁,家人迁往边远之地。其中,湘王朱柏不堪其辱,全家自焚。

朱允炆本想以雷霆手段削藩,震慑一下他的皇叔们,没想到却起到了反作用。目睹兄弟们的一幕幕惨剧更激起燕王朱棣的反抗之心。而朱允炆没有听从齐泰的建议,首先除掉朱棣,这也给朱棣留足了筹划起兵的准备时间。

再者,朱允炆性格仁慈,优柔寡断,错失了很多除掉朱棣的良机。

朱允炆继位后,朱棣入朝觐见皇帝,却不依礼仪,“行皇道入,登陛不拜”。户部侍郎卓敬提醒朱允炆,尽早将朱棣迁回南方,以免后患。而朱允炆却不以为然,认为朱棣是一家人,不会有异心。气得卓敬举出杨坚杨广父子的例子。可朱允炆仍不忍下手,于是朱棣安全返回藩地。

朱允炆还有一次留置朱棣三子作为人质的机会,可他依然错过了。建文元年五月,朱棣派其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参加朱元璋的祭祀仪式。这时齐泰向朱允炆建议软禁朱棣的三子作为人质,借此牵制朱棣。可朱允炆犹豫再三,还是将这三个人放行了。朱允炆如果这时软禁朱棣的三个儿子,朱棣投鼠忌器,还是能很好的牵制朱棣的。可是,朱允炆的膽前顾后,优柔寡断白白错失了多次除掉朱棣的良机。

朱棣以清君侧为由,指明齐泰、黄子澄等人是奸臣,惑乱朝纲,举兵诛讨,号称“清君侧,靖国难”。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历时四年(1399—1402年),最终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成为历史悬案,至今成迷。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功夺取了朱允炆的皇帝位,朱棣登基称帝,即后来的明成祖,因为其年号为永乐,也称永乐皇帝。

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年纪轻轻便登基为帝,年轻气盛,处理朝政不够稳重。朱允炆生长于深宫之中,没有经历过官场的宦海沉浮,政治斗争的尔我诈,所以缺乏政治斗争经验。而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生于朱元璋打天下的战火之中,久经官场,有优秀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斗争经验。所以,因为朱允炆年纪轻轻,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和军事才能,知人和用人水平不高,导致了其打不过朱棣。

标签:

更多文章

  • 咸丰死后时隔四年方才下葬 在此期间他的尸身难道不会腐烂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1861年的时候咸丰突然去世在避暑山庄,关于咸丰的死因也是诸多谜团,但他死后尸身却耽搁了很久才下葬,那时候难道不会腐烂吗?咸丰一生悲崔,10岁丧母,小时候骑马把腿摔折,成了瘸子,得过天花,满脸麻子。道光晚年立储之时,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䜣之间摇摆不定,后奕詝老师杜受田面授“藏拙示仁”、“藏拙示孝”二个

  • 张飞、关羽的死亡及对刘备政权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公元219-223年,关羽、张飞、刘备相继失败和死亡,从桃园三结义到关张的死亡,肯定对刘备的蜀汉政权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可以看到不同的答案,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关羽、张飞死亡对刘备政权的影响。公元219年关羽失守麦城,被东吴潘璋马忠抓住,被孙权斩首;公元221年,张飞准备与刘备从阆中合作

  • 西汉张释之:既是治国良师,又是执法先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官员,但是要谈论道西汉时期的著名执法的官员,那么非张释之莫属了。张释之,是河南南阳人。早年间张释之和兄长张仲一起生活,张家比较有钱,所以张仲花钱给弟弟捐了一个官。于是张释之做了骑郎,可是十年的时间,他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得到升迁。张释之感到很愧疚,毕竟花了兄长不少钱,于是他打算辞

  • 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手中为什么会举着一块板子,这块板子有什么用?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大臣商朝的时候手中拿着一块板子举在胸前,这块板子有什么用呢?在当时这块板子又叫做什么?首先我们要先讲一下什么是朝会,在古代君见臣为朝,臣见君为会,朝会也就由此而诞生了,朝会有两种,一种是大朝,为了庆贺的,在每年的冬至,元旦和重大的节庆之日(皇帝生日)举行,另外一类是日常的朝会

  • 古代走夜路时人们为什么宁肯睡坟头也不去庙里?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候人们出远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些有钱人可能会雇辆马车,而一些穷人只能步行,那时候晚上的时候露宿荒郊野外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有这么一句话是说宁宿荒坟,不住破庙,这是为什么呢?现代人出门在外的住宿条件非常好,只要兜里有钱,想住什么样的酒店宾馆都有,再不济也不至于夜宿街头吧!首先,古

  • 历史上第一位活着坐上太上皇的刘太公 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开创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朝代汉朝,并为其奠基,使它存续了数百年,也为如今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赋予了姓名。刘邦的父亲则是史上第一位生前就当上太上皇的人,那么,刘邦的父亲的结局是什么呢?周赧王三十三年(前282),一说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刘邦的父亲刘煓出生在沛郡丰邑,

  • 县令和知县两个官职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官职比较大一些?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影视剧中一个地方官有的叫县令,有的叫知县,直接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却是相差甚远,那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又是哪一个官职比较大?一听“县”,许多人会想起郡县制,认为这个官职起始于秦朝。其实并非如此,战国末期就有许多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道光皇帝素来节俭 为什么要给自己修建豪华陵墓,他的节俭是装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在历史中皇帝一般都是比较奢侈的,毕竟身为一国之主,自然可以支配最好的资源,在皇帝中很少能遇到节俭的,在清朝时期便有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这位皇帝便是道光,但道光的一个举动很令人费解,他一生都在节俭,但最后的时候却修建了一座豪华陵墓,这是为什么?倘若说起皇帝,世人都会觉得他们十分幸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 此人是盗墓祖师爷,为了防止自己的墓穴被盗,他做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现代许多小说都对盗墓这个古老的行业有精彩的描写,让人不得不对这一神秘的职业心生向往。古往今来,封建王朝的帝王陵墓中埋藏着大量的财富任何人看了都会心动,但是碍于道德层面的压力和恐怖的机关陷阱,许多人都望而却步。在我国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行当,而盗墓的人都信奉祖师爷,他们的祖师爷就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曹操。

  •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虚伪还是坦荡?十分钟读懂三国之白帝城托孤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刘备白帝城托孤表达了主公对心腹大臣的信任,如果抛开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也是一桩美谈。三国这段历史我们说了十多期,有点乱。我们撸一下,先是黄巾起义乱天下,阉戚相争引董卓,诸侯并起讨董卓,袁绍征幽霸河北,曹操许昌迎献帝,官渡一战定雌雄,征辽讨荆意太满,赤壁火起三国分。刘备入蜀占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