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国著名大将李信究竟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李信为什么史书鲜有记载?

秦国著名大将李信究竟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李信为什么史书鲜有记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3/12/19 14:57:27

李信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然而这么一位非常受秦始皇信任的将军,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

战国时期是一个英才名将辈出的年代,尤其以统一六国的秦国为例,文有张仪范雎,武有白起王翦。但同时,一位年少有为的将领却因为一次失败,随着历史的演进渐渐黯然失色,他就是李信。李信,陇西成纪人,史书没有记载其早年经历,我们只知道他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四世祖。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记载,李信的祖父李崇一代就已经入伍从军,试图借助秦国当时商鞅变法带来的新气象,通过军功爵制来改变命运。其后,李家时代为将,到李信这一辈,已经成为大秦的高层将领。

李信展露头角是在秦攻赵的战役中,大将王翦带主要兵力攻漳、邺,而李信则带兵攻太原、云中,作侧翼协应。此时的赵国,经历了之前长平之战的惨败,在秦摧枯拉朽的进攻下,迅速倒地。之后便是我们熟悉的一幕:“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掠地。”秦的兵峰直指燕国,燕太子丹十分惶恐,派出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可惜功亏一篑,最终失败。秦王震怒,对燕发动灭国战争,而此时的李信,做出了最令秦王政舒坦的事情:“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他通过此事获得了秦王政极大的信任,“始皇以为贤勇。”

在灭三晋和燕国之后,秦王政便开始物色下一个攻击目标,当时秦王问诸臣在剩下的齐国与楚国中,秦应该先进攻哪个国家。李信回答说“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李信的分析有其道理,的确,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已经无法与强秦抗衡,但是六国之中确实有强弱之分,离秦最近,国力最弱的韩、赵、燕、魏四个小国先后灭亡,剩下了体量比较大的齐、楚二国。但是,他的认识却只能说是浅薄,因为齐、楚两国抵抗的能力与决心不同。

此时的齐国,之前因为齐湣王的糊涂,盲目灭宋,引致五国伐齐,最终仅依靠两座城市勉强复国,此时的齐国仅仅只是一个空架子。战国末期的齐王建无权,实际由其母后掌权,四十余年不修武备,不助六国攻秦,积极向秦表示臣服。而楚国,虽然屡受打击,却因为家底子厚,是关东六国中最强大的。楚国在怀王时屡次被张仪忽悠,最终客死他乡。

此外,楚国人对于秦极其的痛恨,楚人对于秦的抵抗是很坚决的,直到楚亡国,仍留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谚语。如果先伐齐,楚未免不会感受压力而援齐,秦会陷入双线作战的泥泞。可能会给兼并战争增加压力。而齐一向态度表明他对于其他国家的死活并不关心,只求自保。先易后难,先齐后楚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早在秦昭襄王19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这一役直接攻破了楚国首都,以及占领了楚国自战国以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江汉平原地区。秦王政21年,曾对楚展开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以大将王贲击楚,当时秦主要兵力正同燕作战。王贲带兵并不多,却取得了令楚国“亡十余城”的战绩。

灭燕后的秦王政22年,秦王政在朝廷上进行了一次相当于招标大会的朝会,问各位将领带兵多少可以灭楚。老将王翦说需兵60万,将坛新锐李信说只需20万即可。于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之前的轻易取得的胜利使这位年轻有为的将军以及这位目空一切的君主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此次作战的对手与战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贸然出击。

楚国是战国时南方唯一的大国,有着广阔的战略腹地。这么大的国家,想要轻易征服并不是那么容易。魏国的信陵君在韩亡之后,分析天下局势时说:“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厄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可见在当时人看来,伐楚由于楚国的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影响,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而且秦国的士兵大部分来自关中地区,如果对于楚国进行短暂的攻掠战,楚国自不是对手。但是要进行灭国战,长期在楚国的水乡环境中作战,秦国的士兵战斗力一定会受影响。

秦始皇采纳李信的方案后,,李信便带着大军征伐楚国,据史书记载,李信与蒙恬各带一路大军,李信的军队攻占了平舆,蒙恬的军队攻占寝地。此后,李信的军队包围了楚国的新都城——淮河南岸的寿春。众所周知,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过了淮河,与李信以往作战的淮河北岸环境渐渐不同,水网密布,对于习惯了干旱地区作战的秦军士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之后,李信带着军队向西出发,准备与蒙恬的军队汇合,集中更大的兵力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消灭楚国的军事力量。但是,年轻气盛的李信作战经验不足,此时的楚国将军项燕已经聚集了被打散的军队。李信计划的行军路线是回返后再前进,可项燕趁他回返之际,对他发动了攻击,李信最终惨败。《史记》记载“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此处还有一种说法,北大故去的田余庆教授根据出土竹简研究,认为李信回撤的原因是韩国有人叛乱,李信回师平叛并非李信的决策失误。但北大辛德勇教授在仔细比对传世文献后,认为田先生论述中在时间顺序与地点上与传统史籍记载有很多不吻合的地方,推翻了此说。各位看官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李信伐楚失败后,秦王只好再请老将王翦出山,王翦率60万大军破楚。后来,秦伐齐时,王贲为主将,以李信为裨将。在秦并六国后,李信被封为“陇西候”。

在秦统一之后,李信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史书上再没有李信的消息,也没有给出他的最终结局。据推测,李信还是得以善终,其五世孙便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家族也是名将辈出,儿子李敢、孙子李陵都是历史闻名的良将。五代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国太祖李暠自称是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的后代李渊更是建立了大唐帝国。李信可算是英雄有后。

标签:

更多文章

  • 吕文焕投降是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 吕文焕死守襄阳城六年之久,为什么最后还是向蒙古军投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吕文焕是南宋后期将领,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与蒙元相持达6年之久,最终因兵尽粮绝投降蒙元。投降之后,他自请为元军先锋,带领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灭亡大宋。吕文焕的家世非常的好,所以从小受到的教育很好,不仅如此,因为家里同门的哥哥,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抗蒙的将军,所以他从小的志向就以他为榜样,希望以

  • 清初开国诸王身经百战 权势赫赫 左右朝政 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后金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兴起的过程中,一大批爱新觉罗氏宗室王公成了开国功臣,即所谓的“开国诸王”。这些王爷、贝勒们个个身经百战,叱咤风云,都是问鼎中原诸战中的主帅。关外的后金、清初时期,开国诸王们拥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各领一旗或数旗,在政治、军事、经

  •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周瑜到底有多好呢?周瑜气量不小 也并非被气死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周瑜是汉末时期东吴名将,很多人得知周瑜,是被罗贯中的演义小说所吸引,如“既生瑜何生亮”。现在基于影视的传播,周瑜这个“被气死”的“气量狭隘”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但人们所熟知的这个人物却与历史上真真正正的周瑜有着天壤之别。三国小说中的周瑜是广大人所熟知的形象,周瑜是一个风流潇洒,才华横溢,但胸怀却极

  • 刘备有着隆中对这样的战略构想 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诸葛亮隆中对看起来相当完美 却不适合刘备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可是有着隆中对的蜀汉政权为何却最先灭亡?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愿意出山。接下来他们

  • 令中统、军统差点灭顶的大汉奸,他干了什么让日本人非杀了他不可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你听说过最无耻的汉奸言论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为汪精卫和侵华日军做事的汉奸,他的言论可以说是相当无耻了,不过最终他没有被我们正法,却死在了日本人的手里。一抗战时期,国民党的锄奸团在沦陷区大开杀戒,汉奸们都把他们当作魔鬼一般的存在。直到一个小人物的出现,他让中统、军统差点蒙受灭顶之灾。李

  • 一介书生​虞允文 出将入相二十年 从未领兵打仗的他是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南宋 名垂千古?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虞允文是南宋初年名臣,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在采石矶一战成名。虞允文是坚定的主战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在采石之战的一年前,虞允文与完颜亮有过一面之缘。那是绍兴三十年,南宋官员虞允文出使金国

  • 穰侯魏冉 战功赫赫 一生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功高震主的魏冉为什么没有被昭襄王迫害 全身而退?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魏冉是战国时期秦国重臣,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公元前306年,年仅19岁的公子稷在秦都咸阳登基,史称秦昭襄王。他在母亲宣太后与舅舅魏冉的支持

  • 他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靠奸诈当了皇帝,嗜血成瘾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貌似越靠近北极的位置,人们的战斗属性就会越发的强悍,下面这位人物可谓人中之狼,自小目睹父亲被杀,年幼的他独自摆脱追兵,长大后卧薪尝胆,终于复仇成功,可谓真男人。狼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以其机警、奸诈、凶残、狡黠、嗜血称霸于草原。当然,这些词语不光是用来解释狼的,也是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尤其是那些曾经不可一

  • 中国历史上人品最好的皇帝是谁?竟死于非命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古代社会,皇位传承一般都讲求“父死子继”,一旦刻意打破这个规律,舍近求远,避亲就疏,让宗族子弟入继大统,而把亲生儿子撇在一边,坐冷板凳者必然与承袭者势同水火,极易引发宫廷政变和国家动荡,除非承袭者有刚猛的政治铁腕和雄厚的武装势力。十六国时期成国开国皇帝李雄大概没有料到,在他死后不久,以侄子身份即位

  • 这个皇帝喜欢给大臣起外号,死后却被儿子骂作“大齄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一个人如果以挖苦讥笑别人为乐趣,那确实是一件很low的事情,越是地位显赫财大气粗,就越是要注意这一点。历史上的皇帝们虽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很少有刻意侮辱他人的行为,不过下面这位却是个特例。南朝宋孝武帝刘骏除了嗜杀、好色,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狎侮大臣,给大臣们起外号。刘骏文武双全,人也长得很漂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