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96 更新时间:2024/1/17 8:06:23

我国有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已经有了确切的出土文物证据证明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夏朝由于年代久远,一直没有找到准确的文物来证明其真实性,这也是许多人怀疑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的一个原因。

以前有人对中国的夏朝、商朝是否真实存在表示过怀疑。后来殷墟被发现后,对于商朝的怀疑已经没有人再说了。但是,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怀疑依然如故。这种怀疑来源于一个很简单的西方理论: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就不能明确证明。西方的这个理论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西方近现代考古学形成之后出现的。近代欧洲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大大增强了这种理论的底气。

西方在讲希腊文明的时候,除了文字的记载,还有考古学的发现相呼应。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特洛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是否真实存在,一直遭受怀疑。过去的人们经把《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当成是文学作品,而非真实的历史。但是,一个名叫施里曼的德国人坚信《荷马史诗》不是文学,而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于是他花费大量财力,开始寻找特洛伊遗址。最终找到了,现在成为土耳其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除了特洛伊之外,希腊还有雅典城遗址、克里特遗址、迈锡尼遗址等。这些遗址也分别被称为“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等。西方近代考古学的这一系列成果,使得人们越来越坚持,要证明一个远古文明,必须有考古学的证据。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考古学证据基本上都是指金器、青铜器等贵金属物品。

我认为,西方的这种考古学与文明关系的论断,在欧洲地中海地区是适用的,在中国或在世界其他地区不一定完全适用。在地中海地区,一个小型城市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以证明一个“文明”的存在,是有特殊原因的。不管是克里特、迈锡尼、雅典还是特洛伊,它们显然都可以算作一个城市,但是,面积范围都不大。现代考古学认为,特洛伊遗址在当时能够居住的总人口大约在2000人左右。法国学者库朗热说,一般希腊城邦拥有公民权的人大约在200-350人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古希腊城邦,即使加上没有公民权的人,人口总数也不是很大,有人说几千,有人说几万。按照《荷马史诗》对特洛伊的描写,当时统治特洛伊的更像是一个氏族,而非国家。但是,偏偏在这样一些今天看来很小的城市里,考古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希腊所有的“文明”都主要是建立在贸易经济的基础上。

特洛伊这样一个小城市,即使靠它周边地区的农业人口,也很难创造出考古发现中找到的大量金银财宝,换句话说,靠特洛伊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根本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财富。特洛伊的财富来源就是贸易,它占据了当时欧亚非贸易的咽喉要道,它的主要财富来源是对过往货物征税。用中国话说就是:“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希腊联军之所以不惜血本要攻下特洛伊,并非因为海伦被拐走这样一个简单原因。美女海伦被拐走也许是真的,但这很可能只是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的借口,就像美国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占据财富通道的咽喉。

除特洛伊外,古希腊的其他考古发现,包括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都是贸易经济的结果,否则,地中海一个小岛上,自己也没有金矿,也没有丰富的物产,哪来那么多金银财宝?而且,贸易经济的交换手段,使得当年没有统一货币的希腊人,不得不借助于金银等贵金属,这也形成了西方文明重视黄金等贵金属的传统。

对于中国来说,贸易始终没有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地位,农民的集市贸易主要是小范围地交换生活必需品。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财富来源不是贸易,而是土地。因此,城市在中国古代社会并不十分重要,尤其在早期夏商周时代。这两种不同的财富来源首先造成对金银等贵金属的不同态度。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玉石的重视程度超过对金银的重视程度,而玉石并非用来做贸易中介物的。其次,没有发达的贸易,自然也就缺乏作为贸易中心的城市,自然也就不会在城市中聚集大量的金银财富。所以,以一个小型城市遗址拥有金银财宝数量的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的文明,并不十分适用。即便是殷墟,青铜器等物品的出现,也不是在一个城市里,而是在一个墓葬中。

地中海文明以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造成了一些小城邦在贸易竞争中异军突起,形成短时期内财富的大量集中,但同时也造成周边人的眼红,于是战争不断。这又造成了一个曾经繁荣的小城邦文明突然中断。这种现象使得现代考古学有可能找到一个拥有大量金银财宝的小城邦遗址。而在中国,一个文明的存在,很少因为一个城市的消失而消失。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主要不是因为贸易而集中在城市,更多的是因为农业而分散在农村。因此,在中国试图用一个城市遗址所拥有的金银财宝来证明一个文明的存在,很可能是徒劳无益的。

对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经济来说,城市集中体现了文明的全部内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而在中国的农业文明中,城市更主要体现的是管理功能,而非文明的全部价值。在农业文明中,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不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相反,农业文明的精华保留在农村是很正常的。例如,我们现在仍然能够看到的明清民居村落,其精致优雅,丝毫不亚于同一时期的京城民居。

周代应该算是信史的时代,但是,周代的都城及墓葬遗址至今都没有确定,周代的金银财宝被发现的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定周代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文明。商代的殷墟也不是一个城市遗址,而是一个墓葬。对于更早的夏朝,如果我们还是沿用西方考古学的概念,以一个小型城市遗址的金银财宝来衡量和判断一个文明,那么,很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结果。因为,西方依据地中海文明所建立的考古学与文明关系的论断,对于夏朝很可能是不适用的。

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有一个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从年代上说,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朝。与地中海的各种“文明”相比,中国人只将二里头称作“文化”。但是,地中海的每一个“文明”遗址,所能拥有的人口,都只有几千人的规模,而“二里头文化”的规模估算可容纳十五万人左右,有的估算更高。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相比,“二里头文化”才像一个真正的城市或都城。中国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之所以至今都没有宣布“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的都城,主要原因是受了西方近代考古学的影响——在二里头没有发现大量的贵金属。

我认为,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判定,应该抛开西方考古学形成于地中海考古的结论。否则,我们对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证据,只能寄希望于秦始皇之类暴君的出现,才有可能出现财富高度的不合理集中,也才有可能被今天的西方考古学理论所接受。而对于这样的“君”,对于那些没有横征暴敛的古代“圣贤”,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从西方考古理论那里得到金银财宝上的考古证实。但是,事实上,中国人工栽培水稻已经有1万年的历史,最早的丝织品也有7000年的历史,而且,我们还不知道中国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金银等贵金属,也许夏朝人真的“视金银为粪土”呢?

总而言之,西方考古学理论的某些论断,其产生的背景是地中海的城邦贸易经济,而这种经济模式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因此,这一论断也不应该简单套用于中国古代考古。换句话说,寻找或确认夏朝的都城,不能完全借助西方的考古学理论。至于“二里头文化”能否就判定为夏朝的都城,还是让真正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去下结论吧。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本打算终身做皇帝,但是他的一句话拯救了李家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武则天何许人也,相信凡是对中国历史有那么一点了解的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哪怕不了解历史,在荧幕上,潘迎紫、冯宝宝、刘晓庆、范冰冰等一代代女明星传神动情的演绎下,很多人也对这位传奇的女性的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更多人关注的是她如何上位的,而对于她的下台却是轻描淡写,孰不知在这位女皇帝下台的背后,却隐藏着一

  • 让乾隆暴跳如雷的假新闻案,活活吓死了清朝的“铁骨诤臣”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我们都知道乾隆是一个很爱玩的皇帝,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实乾隆在政治治理方面的功绩也很不错,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清·郎世宁-《乾隆皇帝射猎图》公元1736年,大清政府领导换届,25岁的乾隆皇帝一上台,就下令刑部将悬挂在菜市口风吹雨淋了将近十年的汪景祺头颅取下,“制竿掩埋”。汪景祺何许人

  • 为什么说《红楼梦》的作者是个谜?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红楼梦作为我们四大名著之一,问世以来有无数学者去研究它,而它描写的桥段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似乎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简单得就连一个小学生也可以张口答来:曹雪芹。指称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且让世人所接受,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胡适、俞平伯一大票新红学派的大力发

  • 李隆基也有童年阴影?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他对于自己的祖母武则天霸占李家江山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对于武家子弟的专横跋扈也是十分看不惯,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干系。长寿二年(693年),宫中传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皇嗣李旦的两个妃子刘氏、窦氏被武则天召入宫中,最终竟然被杖杀,尸体被随便埋葬。消息传来,大家都

  • 明朝的庚戌之变,罪魁祸首竟然是这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大明的没落,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明朝本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盛唐,如果可能,甚至可能首先走向工业社会,成为世界强国。明王朝的没落始于正德,却在嘉靖一朝加速了质变,嘉靖29年的庚戌之变和自嘉靖26年起的东南倭患看似只是外族对明朝边防、海防的挑衅,其中却暴露出明朝边防军制弛废,军队腐败成性的深层次原因。

  • 惊艳两帝的花蕊夫人死因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古代皇帝迷恋女色的不在少数,因为女色而逐渐荒废朝政导致江山日下的也屡见不鲜,因此,杀掉这些皇帝的宠妃成了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历史上因此死去的妃子皇后有很多,花蕊夫人就是其中一个。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红颜薄命,才貌双全名重一时的花蕊夫人也不能幸免。她不仅国色天香,美艳绝世,而

  • 刘备和诸葛亮:信任与怀疑相互交织的罗生门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三国乱世,名气最大的谋士当属诸葛亮了,他不仅用兵如神,还精通内政,几乎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在《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身边一直没有顶级谋士,这也是刘备在三国初期颠覆流离,始终找不到战略方向的重要原因。公元207年,投靠荆州刘表后,刘备通过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打动卧龙出山。而在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

  • 刘备入蜀第一功臣,也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为什么丞相不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诸葛亮千古奇才,又忠心耿耿,虽然刘备知道他的一片忠心,但是还是因为诸葛亮过人的智慧而隐隐担心,因此还是有些许的提防的。刘备提防诸葛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诸葛亮太“聪明”了,聪明到刘备甚至有的害怕。那么,三国之中还有比诸葛亮更善于用计谋的人吗?但是肯定,他就是法正。刘备出兵打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姑且不讨论是

  • 清朝皇帝是如何过新年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春节是我国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全国上下民众张灯结彩庆祝新年到来,那么清朝时期皇家是怎样庆祝新年的呢?在清朝,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围绕着元旦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从腊月初八开始,即进入“过年”的时节。腊八不仅作为年的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腊八也是佛教的一个传统节日,许多寺庙会在这一天煮粥,赠与周围居

  • 从皇帝降为普通公民,溥仪由奢入俭的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可谓深切体会到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皇帝的位子一下子变为平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落差。溥仪,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曾祖父为道光帝,祖父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皇帝-醇亲王奕譞,父亲为醇亲王奕譞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