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皇帝果真英俊帅气吗?还是看看外国使臣怎么说的吧

康熙皇帝果真英俊帅气吗?还是看看外国使臣怎么说的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68 更新时间:2024/1/16 13:51:48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流传下来的那些皇帝写实画像,是按照当时人们的审美去画的,并不能代表现代人的审美,因此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帝画像都不是那么好看,那么历史上这些帝王们的真是样貌都是什么样的呢?

上中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给国王画像”的故事,说古代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三位画师为他画像。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第一位画师为了献媚,将国王画得身高体壮,双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很生气,将画师斩首。第二个画师见国王生了气,便如实地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分气愤,当即就把他杀掉了。第三个画师压力很大,经过一番思索后,很快就画好了一幅《国王打猎图》。国王看了,连声叫好,并奖赏了画师。原来,在画中,国王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国王黑色的脸,庄严而威风。

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发学生要领会“横看成岭侧成峰”,作文选材要多角度立意。但是,这个故事给笔者的深刻印象却是专制制度下,一国之君的形貌在画师的笔下可能会扬长避短似的夸张和走样,也就是所谓的失真。因为喜欢康熙皇帝,笔者除了对他智除权臣、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抵御沙俄的丰功伟绩赞叹不已外,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帝王的形貌也忍不住要探究一番。

康熙皇帝形貌如何,《清圣祖实录》称其“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徇齐天纵”,《清史稿》称其“天表英俊,岳立声洪”。总之,在清廷豢养的史官和满清遗老的笔下,康熙皇帝身材挺拔、相貌堂堂,那叫一个帅,但这种古人对名君典型的完美塑像,难免失真。笔者认为,有关康熙帝体貌的描述,应该参考外国人的相关记述。有些从外国来华的使臣和传教士,他们与康熙皇帝没有利害关系,没必要害怕,没必要吹捧,也没必要巴结,所以他们的亲身观察更客观,可信度也更大。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摘录如下。

康熙六年(1667年)夏天,荷兰使节团到北京,他们中有人见到了康熙皇帝,并记录了当时的情形:“……一行人穿过四道门后,进入内宫,先由鳌拜后经遏必隆的检查,而后,等待康熙接见。康熙皇帝骑着马走了出来,他中等个子,很白皙,约有十六岁,穿着朴实,他穿了件前后肩都绣着写东西的蓝缎褂,脚着黄靴。他十分仔细地大量着礼物中的马,两眼几乎没有离开过它们的身子,不时地笑着和鳌拜谈论着马”。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荷兰使臣见到他时只有十四岁,与日记中描述的“约十六岁”有出入,可见康熙皇帝早熟,发育较早。

康熙八年(1669年),朝鲜冬至使闵鼎重见到了刚刚剪除权臣鳌拜的康熙皇帝,他在《闻见别录》中写到:“清主身长不过中人,两眼浮胞深睛,细小无彩,颧骨微露,颊瘠颐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鲜派来清朝进贡的使臣在北京看到二十九岁的皇帝,他们一行回国之后,朝鲜国王问起康熙皇帝的容貌时,使团领队昌成君李佖向国王答道:“皇帝容貌,硕大而美,所服黑狐裘”。

在康熙朝,清朝是世界大国,荷兰、朝鲜等外来使臣参拜康熙皇帝有礼仪规范限制,不可能近距离与康熙皇帝会面。所以,他们记述的只是一个大概轮廓,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印象,不够深入细致。

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法国来的几位传教士进入清廷,或为皇帝制药治病,或教皇帝数字、天文,与康熙皇帝有过近距离接触。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在《中国现状》中这样描绘中国皇帝康熙的风度:“据我所见,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称恣态优美,比我们稍胖些,但还达不到中国人所谓的‘富态’的程度。脸也稍宽,有痘痕,前额宽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国普通人小些。嘴美,颐和霭,动作温柔,一切容态举止,都象是位君主,一见便引人注目”。另外,传教士白晋自清廷回国后,在呈给国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曾对康熙的形貌作了描述:“他一身丝毫也没有与他占据王位不称之处。他威武雄壮,身材匀称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两眼比他本民族的一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圆略带鹰钩状。虽然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迹,但并不影响他英俊的外表”。南怀仁对康熙帝外貌的描述是:“年近五十岁,身材魁伟,黑黑的大眼睛,鼻子稍高,黑色的连鬓胡须很厚密,几乎没有下髯,脸上有点痘痕,普通身材。”

18世纪初,荷兰一个使节在其日记《鞑靼旅行记》中是这样写到,“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稳重、举止端庄的人,他那威严的外表,无论从那一方面看,既使放在千人之中,也与众不同,能够立即分辨出来,这是由于他想使自己的容态和举止,让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今日君临于中国的鞑靼族君主,年近五十岁,身材魁伟,黑黑的大眼睛,鼻子稍高,黑色的连鬓胡须很厚密,几似没有下髯,脸上有点痘痕,普通身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五十九岁,朝鲜使节金昌业来华,有《老稼斋燕行日记》传世。当时,他与康熙皇帝相距仅七八步,看到康熙皇帝“广颡,颐稍杀,疏髯犯颊而斑白,雌雄眼,神气清明。其衣帽皆黑,与凡胡无异”,并估计其身长“可七八尺”。另有朝鲜副使军官崔德中所记《燕行录日记》中记载,“皇帝所着帽服,与凡胡无异,卫仪太简。人物明朗,美鬚斑白,雌雄目,好身手云矣。”

综合来看,在外国人笔下,成年后的康熙皇帝应该是一个中等身材、宽额头、白皮肤、高鼻梁、稍富态、一只眼略小、脸上有痘痕的人,年老时略显清瘦。这些记述虽与“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徇齐天纵”的国内史料记载有出入,但整体来说,康熙皇帝的形貌还是不错的。(刘秉光)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一统全国后有没有杀功臣?是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让秦始皇如此自信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现在认可的史料记载上来说,秦始皇是没有杀功臣的,王家的王翦,王贲,王离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还是知名的蒙恬、李信等等,秦始皇做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的始皇帝,他并没有杀过功臣,但他也逼死吕不韦,任李斯姚贾害死韩非,但这些都有特殊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惧怕功臣会发起叛乱而杀,下面来看看秦始皇不用杀功臣

  • 美国女特工色诱一关键人物 毛主席差点被刺杀!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966年初,美国远东情报局针对毛泽东每年国庆节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制定了“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引爆定时炸弹,暗杀毛泽东。这个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女特务秘密潜入东方“刺毛计划”是美国国防部交给远东情报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远东情报局局长阿特·麦克

  • 抗战女间谍智斗日本兵:假扮日军神奇脱险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日本宪兵示意几名日军、特务,把她拉到一个半人深的土坑前,特务们从后边一把将她推了下去,一锹锹的黄土落到她身上,一支枪口从后面顶住她的头……生命最后的时刻是否到了?人物小传周时(1921—1978),女,山东济南人,原名周文馥,先后化名周时、李玉琴。1940年,在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 民国首次选美:相貌出众的阮玲玉为什么落后胡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众参与的选美活动,不得不提到陈蝶衣。陈蝶衣是流行歌曲之王,比较有名的歌曲《南屏晚钟》、《凤凰于飞》、《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均出自他手。可就是这样一个写流行歌曲的男子,早期却是个办报人。民国时期的小报也竞争激烈,陈蝶衣15岁就在《新闻报》做实习生,20岁在编辑部作校对,后来在办

  • 唐太宗为什么要砸毁魏征的墓碑? 一件事又让他后悔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代沟并不是现代人之间才会出现的概念,其实现在看来很多古时候的问题,都能够理解为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差异导致的结果,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唐太宗和魏征君臣二人了。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

  • 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越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就衰弱并被灭国的,越国为什么没能名列战国七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越国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也是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一直到战国前期时,依然是响当当的超级大国。越国吞并吴国,连败齐国,却为何最终没能名列战国七雄?越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就衰弱并被灭国的?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而在战国这个诡谲多变的格局之中,有七个国家脱

  • 这个皇帝总是“语出惊人”,最终因为一句醉话丧命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美酒向来对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是喝酒误事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发生了无数次了,张飞就是因为醉打部下引来杀身之祸,可见喝酒还是适量为好啊。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人们立言玄妙,行事雅远。在这方面,名士如此,皇帝也如此,东晋简文帝和他的儿子孝武帝司马曜就是代表人物。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司马曜似乎比他老爹还强

  • 他娶了朱元璋的幼女,姬妾百余人,重口味,活到九十岁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历史上重口味之人数不胜数,但是史书记载的这位可以说重口味到恶心的程度了,具体是咋回事,请各位细细往下看。明太祖朱元璋活了七十一岁,一生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其中,宝庆公主是他的幼女,也是他最小的孩子。关于宝庆公主的生年,《明史》称“成祖即位,主甫八岁”,说明成祖朱棣即位的时候,其幼妹宝庆公主

  • 皇帝霸占了他的继母,还当众侮辱他,他造反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祸从口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有多少人是因为一张嘴而招来灾祸,甚至丢了身家性命。不过像下面这位身居高位而出言不逊的,估计应该也不会有第二个了。有的皇帝早年很聪明,后期很糊涂;有的皇帝早年很振作,后期很颓靡;有的皇帝早年很能干,后期很荒淫;有的皇帝早年很仁厚,后期很残暴。相比之下,前秦皇帝苻健的前

  • 我造反有理,你造反有罪,朱元璋教你如何一本正经地说瞎话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间曾靠乞讨度日,阶层的不可跨越导致他对当时的社会充满了怨恨,因此发愤图强一路坐上了皇帝宝座。朱元璋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正统性,不得不忍恨对元朝感恩戴德。用以告诉天下“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不管我老朱家统治的好,还是坏,你们都不能造反。既然朱元璋认为他们家世受元朝皇恩,那他怎么解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