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元朝时期的中国是否算是亡国?历史书上绝对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元朝时期的中国是否算是亡国?历史书上绝对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18 更新时间:2024/1/16 22:48:41

蒙古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尴尬的时期,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有心与汉民族文化同化,但严重的贪腐还是让它从内部崩溃,正如蒙古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样,掠夺完大量的财富之后又匆匆退场。

元朝,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王朝。从1279年崖山之战起,至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享国时间为90年;如果从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算起,至1402年北元灭亡,元朝实际享国时间为132年。我们的教科书中常常这样说: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文明中断的国家。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元朝时,中国其实已经亡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亡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首先,政权不等于国家。中国数千年发展史中,先后有二十余个封建王朝,王朝的兴替只代表政权的更迭,不等同于国家的灭亡。比如唐朝取代隋朝,只代表了李氏政权取代了杨氏政权,并不代表中国灭亡。

其次,民族不等同于国家。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曾有过多次少数族群成为统治者的情况,匈奴族、鲜卑族,包括后来的满族都在华夏地区建立过政权。中国并非单一民族国家,不能以汉族人口最多就认为只有汉族政权才叫做中国。同样,也不能因为某个民族属于中国56个民族之一,就认为这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属于中国。比如:俄罗斯族、朝鲜族都属于56个民族之一,但其所建立的俄罗斯国、韩国并不是中国。

第三,服饰、发式等表征的变更不等于亡国。多民族国家中,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服饰和发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期,其服饰、发型也会有变化。所以,服饰、发式等表征的变更不代表国家的兴亡。正如我们今天的服饰和发型也有别于古人,但不能就此得出今天的中国不是中国。

那究竟什么才是判断亡国的标准呢?是文明!文明包含了语言、文字、信仰、习俗等诸多要素,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亡国,就是看其所传承的文明是否为另一个文明所取代。汉代秦、唐代隋,都只是统治者的更迭,并未影响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再来看元朝。

元朝为草原文明。元朝从建立至结束,始终都有草原文明的强势存在,并未走入传统中原王朝的正轨。首先从“正统”这一法理来讲,元朝是成吉思汗所创立的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在元之前,蒙古族从未从属于华夏文明,在蒙古贵族心目中,元朝是以往蒙古帝国的延续,“元”这个名称只是为了巩固统治需要,在蒙古人内部,真正的称呼是“拖雷汗国”;其次从统治表现来看,元朝“四等人制”这一政治文化,将原汉族政权的人民看做是被征服的对象,而非王朝的臣属。《草木子》说道,元朝统治者推行“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政策,把草原看做根本,而把华夏传统地域视作放牧和获取所需的“草场”;第三要从经济来看,元朝统治者由始至终都抱着遵守游牧经济这一生存法则,对中原地区从未有过治国安邦的治理理念,在他们看来,传统的华夏地区只是他们众多征服地区之一,属于无限榨取以供享乐的猎物,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如何能过舒适生活,注重的是如何敛财并无度地“赏赐”给他们的属下。

元朝在整个统治时期,都保有其独立的草原文明,甚至有意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将华夏文明纳入到草原文明中来。典型的特征是排斥华夏历代的农耕典章制度,坚持蒙古文的法定性,强行更改被统治民族传统的习俗和语言,变汉族姓氏为胡语。如禁止普通老百姓取正式名字,仅能以编号代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编号为八八),凸显的就是元朝统治者的一种征服姿态。明人何孟春曾记述:“(元朝)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方孝孺也指出:在宋朝时,如果见到胡服、听到胡语都会感到奇怪,但到了元朝,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汉人、南人改服胡装、起蒙古名、学讲蒙古语的现象很多,甚至江南地区出现了“宋之遗习,消灭尽矣”的局面。显然,草原文明作为一种独立文明,随着蒙古统治者的武力征服,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华夏文明。在这一时期,华夏文明已经出现了中断,中国其实已经亡了。成吉思汗对于我们,不过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对于印度一样罢了。元朝,并不是中国的一个朝代,而是中国的一次亡国。不过这并不是在否认蒙古族是我们56个民族之一,因为民族不等于国家。

鲁迅先生在《随便翻翻》中写道:“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

既然元朝时中国亡了,那同为类似情况的清朝,算不算中国的另一次亡国呢?不算。首先,清朝脱胎于明朝的建州卫,其从一开始就已经被纳入了明朝所传承的华夏文明,并没有衍生出独立的满清文明;其次,清朝入主中原后,其语言、文字、习惯等都遵守并延续了华夏文明,虽然其早期存在屠杀政策,晚期又签订了大量丧权辱国条约,但这并不是判断是否亡国的标准,汉族建立的政权也存在屠城、割地赔款情况。纵观整个清朝,满族都处于融入华夏文明的进程当中。到了今天,我们很难区分出汉人和满族人就是这个道理。

标签:

更多文章

  • 皇帝虽然有钱,但是不影响他吝啬,来看史上最“抠”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穿用度只需够用即可,对道光来说,节俭的身体力行简直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人们对中国历史上各代君王的印象是:坐拥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坚持节俭,并能坚持一生的帝王,道光帝是比较突出的。节约不仅是他的人生乐趣,更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处事能力和行为品德

  • 几千人竟然能击退几万人的军队,这支神奇的军队多次救了刘备的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三国时期有很多特殊作用的兵种部队,他们很多都是特种兵,战斗力非凡,其中有的还数次救了刘备的命。这支部队长期以来不为人熟知,神秘到史上只留下只言片语,估计是怕蜀国怕给敌国留下资料。现在只能看到文献资料见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至蜀国中都护李严的书信中。翻阅《诸葛亮集》,在第一卷中有一

  • 三国时期威名远播的十大精锐部队,排第一的竟然是它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10、丹杨兵丹杨兵是指出身于今安徽宣城一带的精壮兵士。丹杨山险,民多果劲,出步兵劲卒。早在西汉时期,李陵即从此地招募了5000死士,在进击匈奴时,以5000人对抗匈奴80000人,打的匈奴人闻风丧胆。三国时,孙策、陶谦都曾招募丹杨兵。袁术曾经以“彼精兵之地”来评价丹杨。9、白马义从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招

  • 镇守秦朝岭南边关的五十万秦军,为什么对秦的灭亡熟视无睹?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秦国统一中原后,开始着手对付外患,当时的北匈奴和南越是边疆的首要敌人,因此耗费了秦国相当大的资源。秦统一六国后,迅速发动了征服南越的战争。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征服南越所调动的军队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之众。公元前214年,秦正式攻占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在此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然而仅仅八

  • 这个任性的土豪竟然与皇帝比拼财力?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自从私人财产诞生以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就变成了财产的多少,一个人只有有钱了,别人才会看得起你,钱财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有钱任性不是今日土豪的专利,古代土豪任性起来足以让今天的土豪甘拜下风,比如西晋时期最大的富豪石崇。西晋时在晋武帝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都爱炫富,不仅出手阔绰,而且花样百出。

  • 为刘备尽忠的父子两代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三国时期的名将数不胜数,这次我们聊一聊一对父子兵,二人为蜀汉鞠躬尽瘁,其一片忠心并不亚于关张二人。父子两人为傅姓,父亲傅肜,儿子傅佥。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先锋从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进到秭归。第二年(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率诸将自秭归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将军冯习为大督,张

  • 中国最大的大佬!吴佩孚召开记者会,气得日本哇哇叫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起北洋军阀,我们可能都有些陌生,毕竟在历史书上对他们的介绍不是很详细,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弱小,北洋军阀是民国时期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甚至还登上过时代周刊。1924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出一个中国人面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陆《时代》封面。杂志对他的介绍是“中国的风云人物”以及“biggestma

  • 诸葛亮一生最痛恨的人竟是他,不是曹操,也不是司马懿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相见眼红的仇敌,而是旗鼓相当的豪杰,甚至还会英雄惜英雄的惋惜,如果不是立场不同,甚至还会成为至交好友。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谋士,因他的智慧超群而获得了后世子孙的崇拜。人们对于诸葛亮的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读者在读过小说之后,也会普遍认为诸葛亮一生

  • 为什么说汉代的教育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超前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汉代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最为稳固的一个朝代,也是我们现阶段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化最初形成,并逐渐开始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一个朝代。这一历史时期,封建集权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统一的学说思想为其服务。在汉代的几十年间,由于“尚有干戈”和需要“

  • 威震明朝的特务机构西厂,竟然一开始是灵异调查局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明朝特有的部门,被影视作品加工描写之后,变得非常具有神秘感,也符合现代人对于猎奇心理的需求,那么真实的东厂西厂是什么样的呢?明朝中国最牛的两个厂长,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跟西厂的厂公。东厂的历史悠久一点,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建立。而西厂直到五十多年后,才由明宪宗朱见深建立。为什么有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