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明朝没能彻底征服蒙古,为什么明朝死活都打不下的蒙古 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为什么明朝没能彻底征服蒙古,为什么明朝死活都打不下的蒙古 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57 更新时间:2024/1/15 20:29:34

蒙古人曾是整个欧亚大陆的噩梦,即便在元帝国灭亡之后,蒙古人仍然控制着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曾经给明朝带来过巨大的威胁。然而,中国几百年都征服不了的蒙古人,为什么最终被满清给彻底降服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缠绕了几千年的大难题,那就是中原王朝经常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其中,在南宋末年,北方的蒙古迅速崛起。1279年,蒙古大军在广东崖山打败了南宋势力,占领了中国全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被外来民族所占领。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并将蒙古统治者赶回了草原。之后,曾经雄霸一时的蒙古帝国就日渐衰落。可是,明朝虽然打败了蒙古,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降服。在明朝正统十四年的时候,明英宗朱祁镇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吃了大败仗,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后来,蒙古各部之间矛盾激化,相互征战,所以明朝北部的边患问题暂时缓解。明朝政府还通过贸易控制等手段,让一些蒙古部落对明朝称臣。但从始至终也无法彻底搞定蒙古问题。

后金在东北兴起后,对明朝和蒙古各部都形成了威胁。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采取了联合明朝共同抗金的策略,不过并未奏效。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后金横扫蒙古各部。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被奉为蒙古大汗。同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即后来的清朝。

此时,蒙古虽然已经被征服,但这种征服是靠强大的武力实现的。一旦清朝实力不济,对蒙古的控制势必无法持续。为此,清廷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控制手段。

首先是分旗制度。从前蒙古各部可以比较自由的放牧,但清朝给蒙古的王公都按旗划分了固定的牧区,各旗只能在自己的牧区放牧,这样就割断了各部之间的传统联系。更重要的是,从前从属于一位首领的大部落,被划分为好几个旗,每个旗都有各自的札萨克,直接清政府负责,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原来那些大部落首领的实力。

旗的上级单位是盟,合数旗而成,最高长官叫盟长。盟受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每三年聚会一次,主要就是调解各旗之间的纠纷,没有什么特别的权力。

清朝采取第二个控制蒙古人的办法就是利用宗教的影响力。蒙古人信奉西藏的黄教,即格鲁派。清廷就利用这一点笼络蒙古各部的宗教势力,但同时清政府又极力阻止蒙古发展一个统一的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一位在蒙古人心中拥有很高声望的活佛。

清廷为了抵消他的影响力,又特意扶持了另一位宗教领袖章嘉呼图克图,来牵制哲布尊丹巴的影响。为了防止贵族同宗教领袖结盟,清朝还规定不许从贵族家庭中寻觅转世活佛。清朝对蒙古采取的控制手段虽然挺高明,但这些是在“术”的层面。还有一个让蒙古彻底臣服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清朝赶上了好时候。

从十六世纪开始,来自欧洲东部的沙皇俄国开始不断向远东地区扩张。这就直接导致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到了清朝初期,此时还处于独立状态的喀尔喀蒙古就面临很尴尬的境地,一边是强大的沙皇俄国,另一边是强大的大清帝国。以当时的形势而言,喀尔喀蒙古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

最终,喀尔喀蒙古选择举旗投向和自己信奉同一宗教的清朝。此外,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火器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在火器面前全部成了活靶子。所以,蒙古的实力就越来越弱,自然也就没能力搞事情了。

明朝为没能征服蒙古?

明朝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政权,它是由汉人来统治的,所以,它并不清楚应当如何管理草原部落。汉人对于草原部落的做法一般都是征缴,以剿灭草原部落为主。因此,明朝选用了修筑长城的办法。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大致计算,明朝每修一公里长城,就要花掉近一万两白银。

如果用一些更好的材料的话,修筑一公里长城的花销要三万多两白银。在明朝的时候,一共修筑了六千多公里的长城,也就是说,仅仅修长城就已经花掉了至少五千万两白银。更别说,财政还要用于军事装备、地方支出等。要知道,即使在明朝繁荣鼎盛时期,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只有四万两白银。

在明朝开始滑坡的时候,国家财政赤字已经高达了两百多万两白银。由此看来,明朝如何能支撑得起修长城的巨额呢?也难怪到了明朝后期,政府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大赋税的征收力度,甚至,出现了买卖官职的情况。可见,明朝不能够征服蒙古的残余势力,也有它自身的理由。

大清凭什么能够征服蒙古?

第一,大清是从北方进入中原地区的。

在大清入关以前,它就已经控制了草原上蒙古的各个部落。因为,同是草原部落,所以,大清对这些部落的弱点,都十分清楚。比如说:为了限制蒙古各个部落的灵活性,大清限制并且规定这些部落只能在什么地方活动。

另外,为了防止蒙古各个部落在私底下相互勾结、联合起来反抗大清,构成对关内地区农耕区的威胁。于是,大清先在草原上划分出了上千里的无人区,把蒙古各个部落分离开来,严格禁止他们之间的接触,以此防止他们再次联合起来。

除此之外,清政府对蒙古人和汉人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统治和管理。如果,这些部落中,有人想要背叛大清扰乱政权的话,大清就会和其它部落们联合起来打击这些人。同时,大清还十分谨慎权力的交接,不让某个部落的首领手握大权。

第二,满族人和蒙古人的关系很奇妙,他们之间有时像君臣,有时像盟友。

这两个少数民族之间,经常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根据史料记载,有清一代满族人的皇族和蒙古人的贵族通婚次数达到了五百多次,使得满洲人和蒙古人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从而,稳固了大清统治阶级的地位。因此,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满族人的统治就像是满洲人和蒙古人联合在一起进行的统治一样。

第三,到了清朝的时候,热武器在军事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传统的游牧民族那种靠人和马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大清也抓住了这个时机积极改进自己的军事实力,而蒙古却还停留在原始的状态之中,这就使得后来愈发显示出了两者的差距。

第四,清朝时期的皇帝们,都普遍认为:世上不可能有一条牢不可破的长城,而最结实的长城只能存在于人民的心里。

乾隆皇帝曾说过:“建造一座寺庙比出动上百万的军队去战斗效果更好。”这就反映出,清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那种关怀之情。大清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信仰。因此,大清可以把各个民族更好地团结在一起,以减少民族之间相斗相争的情况。

另外,大清还针对不同的民族特性,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安抚他们,从而,尽可能地化解民族矛盾。大清这样的思想,在蒙古地区被大力推行,用佛主代替原来的长生天,把蒙古原本彪悍的刀马转变成温和的宗教。在潜移默化之中,人们在心里慢慢放下了刀枪和戒备。

综上所述,明朝征服不了蒙古人,而清朝却征服得了,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满洲人对待民族问题有着非常精明的战略思维。

标签:

更多文章

  • 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权倾朝野 为什么在十七岁的崇祯帝面前不堪一击,崇祯为什么一上台就要杀魏忠贤?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什么还是被崇祯帝轻松干掉?公元1627年,崇祯即皇帝位,年仅十七岁,随后崇祯着手除掉阉党,在

  • 土木堡之变时朱见深已经是太子 为什么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朱见深上台后为什么要为朱祁钰平反?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朱见深上台后,为何还给朱祁钰平反?明宣宗生前只有两个儿子,一个为贵妃孙氏之子朱祁镇,一个是贤妃吴氏之子朱祁钰,也就是日后的明英宗和明代宗。原本兄友弟恭的二人,却因为土木堡之变而翻

  • 谁造成了靖康之变?靖康之耻罪魁祸首竟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汉式帝国结构发展到宋代日趋完善,组织能力更加强大,所以宋朝创造出汉唐都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峰,但仍

  • 他是齐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将周朝皇族当做棋子使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臣子多如繁星,但是能够像管仲一样让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就少很多了,齐国能成为春秋最早的霸主,与管仲的才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列国并峙、征战不休的春秋时代,管仲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令齐国兵强马壮,更以极其出色的手腕发动“货币战争”,起到了内安百姓,外伐诸侯的作用。齐桓公曾经问管仲说:

  • 郑成功后人竟如此落魄,变卖厦门家族祖业维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郑成功是我国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登场处在一个尴尬的历史时期,明末清初,他由于忠于明朝,拒绝投降清朝,但是他的父亲和子孙却都投降了,那么他的后人们在清朝过得如何呢?郑成功拒不降清,可子孙不仅降了,日子过得也不咋样。最近,一份落款为“正黄旗汉军公胞弟郑克圻”画押并加盖“佐领郑府”印章的三件卖地契

  • 吴越争霸的后话,细数越国的心酸兴衰史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吴越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矛盾,两国相互争战多年,最终越王勾践灭吴国。但是越国后来的发展却不很顺利,经历了数次灭国复国后,最终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

  • 他是历代帝王中最长寿者,原因竟然是戒烟?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我国古代科技和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时候,人能活到70就算很少见的了,因此才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但是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竟然活到了89岁寿终正寝,这与他常年的养生习惯很有关系。清代皇帝比较重视医学,例如康熙就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他在《庭训格言》中这样说道:“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

  • 盘点三国时期的十位能力不容忽视的著名将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三国时期是我国一段连年征战,豪杰并起的时代,各路英雄好汉在这时期悉数登场,其实并非只有演义小说中那些著名的将领才有才能,很多名气不大的将领也是很有能力的。提到三国将领,人们往往只记得关张赵马黄、张辽、徐晃、甘宁、邓艾等演义中精彩描写的人物,实际上,三国时代以下这些将军的本领绝对不该被忽略:一、贾诩贾

  • 唐朝的这二位作家因为写作成为富豪,韩愈擅写墓志铭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唐朝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民间百姓有更多的资本去完成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诗词写作蓬勃发展。很多当时的著名文人因此成为大富豪。以平庸时代人的眼光去打量,伟大的时代总是会有许多奇怪现象的。在我看来,唐朝就有不少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单以文学方面而论,唐朝至少有这样两个怪现象:一个是,唐代诗歌堪称中国文学史上

  • 日本大量向唐朝派遣使者,从唐朝那里学到哪些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日本仰慕唐朝,就像是朝鲜仰慕大明一样,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强大的帝国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直到现在日本还有着非常浓郁的唐朝风格,那么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从唐朝学到了哪些东西回国呢?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友好最亲密的时期之一,两国有正式的国交,政府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甚至称这个时期为“遣唐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