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大才子解缙深得朱元璋和朱棣器重 满身才气 为什么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明朝大才子解缙深得朱元璋和朱棣器重 满身才气 为什么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4/1/22 23:04:01

解缙是明代大臣,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明永乐时期,徐渭杨慎、解缙三大才子声名鹊起,在朝堂之上、同僚之间风光无限,为何《永乐大典》一成,前途似锦的解缙却惨遭朱棣下狱的毒手,为何他会被埋入大雪之中,悄无声息的离世?

解缙出身好,家中是传统的书香门第。年少的他,被乡里乡亲称作少年天才。五岁就能背诗、七岁就可以写文章。十岁时,仅仅一天就能将千字以上的文章背的滚瓜烂熟,年仅十二岁就能贯通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并且每次浏览经典,常常能有超过他年龄的见解。少年神童以他独特的见解为世人所称赞。

洪武二十年,一举摘得乡试解元。第二年,更是考中了进士,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当朝的庶吉士。同年,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出入翰林院不在话下。少年英才受到了当朝者朱元璋的重视,朱元璋认为解缙是可造之才。更是对其以父子比方相待,解缙于是大谈朝政得失,并且对朝中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直言褒贬。因此,受到了兵部尚书沈潜、御史袁泰等人的记恨。朱元璋得知此事,对解缙的看法不如从前。

在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诛杀时,他又代替郎中王国用上书替李善长伸冤。从此以后,朱元璋便认为解缙虽有其才,然而年岁尚小不成气候。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召解缙父亲入京面圣,并且陈述解缙太小,不成气候,让他的父亲领他回家,名义上为闭关修过,实则是朱元璋有意让解缙体察民间冷暖,做一位真正有心的、通人性的学士。解缙在家赋闲时对《元史》《宋书》《礼记》等经典典籍都进行了艺术加工和文学修改。

解缙之才,于文学成就是当代顶尖,史上少有。但是,论做官理事就稍有欠缺。朱元璋的一席普普通通安慰下属的话,在他听来就如口述的尚方宝剑,让他对同僚的过失口伐笔诛,被某些有些之人当作伤人夺利的利器,遭到同朝的官员的记恨,以至于被今后发展下去被所有人所针对。

朱元璋意识到解缙有不可多得的才华,但是年轻的他没有为官的圆润。做官做不到八面玲珑只会成为群臣纷争的牺牲品。再加上,解缙穷酸文人,手中并无实权,每日只知道咬文嚼字。所以,他不可能动摇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根基,朱元璋不会杀他,也不屑于杀他。反而,大厦初成,对于文学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朱元璋需要他,所以有意放他一马,有意的去培养他。可是,朱元璋殊不知,这位他有意培养的文学苗子、少有的大儒,最终终究卷入了政治的漩涡而惨死在大明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很快复出的解缙就遭到了袁泰的算计。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驾崩,解缙按照人臣之礼进京吊唁。本该被当朝者朱允炆所重用的解缙,在仇敌袁泰的暗中排挤下。袁泰进言朱允炆,说解缙此人未服内忧,家父又八十岁高龄,而他却抛家舍业,借进京吊唁先帝之名,实则想要引起当朝者朱允炆的注意,而留任京师。这一番挑拨,把解缙说成了不孝不义之人。恰逢朱元璋仙逝,朱允炆此刻最是厌恶不孝之人,所以不加辨别,便认同了袁泰的一家之言。自是将解缙贬到河州。

解缙的第一次入朝因为仇敌的阻扰,依旧无功而返。再后来,因为礼部侍郎董伦的美言,解缙又重回中央,担任翰林侍诏。在同年,解缙竟然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不到一年的时间,从一个边缘地区的小官吏坐到了虽无实名但是有实权的明初内阁首辅的位置,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解缙真的在数年的历练后,渐渐通晓为官之道?先是打点朱允炆亲信的董伦,再依附这层关系重回中央,最后再步步小心走到了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想起这些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仔细判断来,解缙不可能不依靠上上下下的大点通融,但是光靠这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是做不到明初的内阁首辅的。明初的内阁首辅,虽然不如后来的首辅位高权重,但是此时的首辅确实可以直接接触国家的权力中心,即使并无实名,可当时也有不少人盯着这个位置。此时的解缙只是得到了一个舞台,一个能向百官和皇上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他这一年内超速提拔,与他旷世奇才脱不了干系。

靖难之后,朱棣登上了王位。解缙并无过激的反抗行为,而此时朱棣也需要得到这些文臣的支持,好让大明的政治文化得以运行下去。永乐大帝执政后对明代文学建设和政治制度的改革颇为重视,自此开创文渊阁,选择解缙入阁,给予了解缙参与机要政务的权力,同时命令他带头编辑《太祖实录》《烈女传》等书,书成之后,解缙被加以重赏后便开始了总编明代超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征途。

在政治上并无大的过错,在文学上又有如此前所未有的建树,解缙被永乐帝大佳信赖,并亲自赏赐给文渊阁众位一人一件金绮衣以示恩宠。这是解缙人生之中最为高光靓丽的时刻,如果他不走上杨修的老路,解缙一定能功成名就,成为明代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善终首辅。可是,议储让他卷入了皇室争斗的深渊。

当时,朱棣有意在朱高煦、朱高炽二人中立储君。朱高炽是长子、朱高煦是次子。但是,朱高炽他身有残疾。相比之下,朱高煦仪表堂堂而且随着朱棣靖难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朱棣本是朱元璋四子,对于老爹让位给孙子朱允炆本就十分不满,所以立长不立幼的祖训在他的观念里有所动摇。

朱棣举棋不定,于是便宣解缙密聊。朱棣也是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解缙力挺长子朱高炽。朱棣本是不满,但是,解缙抛出了朱高炽最大的底牌,对朱棣说:好圣孙。君臣更是相视一笑,自是无语。之后,朱高炽便被立为太子,而解缙也得罪了朱高煦。

首先解缙率先亮出了自己是支持朱高炽的,是朱高炽的人。这样的话,朱棣在心中已经埋下了此人是太子的同党的标签。其次,太早的暴露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得解缙成为了朱高煦的眼中钉、肉中刺。正是那句好圣孙把朱高煦的帝王梦给破没了。那这个好圣孙是何意?好圣孙指的是朱棣的皇孙,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基聪慧为祖父朱棣所欣赏。解缙此言无疑是传位朱高炽就是传位朱瞻基,朱高炽身体残疾,当不了几天皇帝,大明的后继之君迟早是圣孙朱瞻基的。由此,获得了朱棣的默许。

朱高煦征安南,解缙万般阻扰。待朱高煦凯旋归来之际被册封为汉王,而解缙也被朱棣认为是离间骨肉而渐渐疏远。之后朱高煦更是想着法子诬陷解缙,解缙也逐渐不受君王朱棣的待见,被贬出京师,改到交趾催饷。为什么朱棣会对朱高煦言听计从呢?实在是因为解缙卷入了立储风波,过早的亮出来自己的底牌,使得朱棣给解缙打上了太子朋党的标签。而太子残疾整日在废太子的谣言中惶惶不可终日,只求自保。而汉王朱高煦又屡立战功,讨得永乐大帝的满心欢喜。

最后,仅仅是因为永乐八年入京复职,恰好朱棣北伐未归,只能拜见太子。而这件事就被朱高煦抓住,密奏朱棣,解缙与太子密谋。太子朱高炽只能自保,而解缙因"无人臣礼"的罪名被下狱。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牢狱之苦后,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给朱棣呈上囚籍时,朱棣指着解缙的名字说了一句断送解缙的话:"解缙在犹?"此后,解缙便被纪纲灌醉埋在了明朝的大雪中,就这样默默的离世了。

解缙有大才,朱元璋很喜欢他而且还好意培养他,可他却丝毫未有长进,性情耿直不懂收敛。为官,遭到同僚一众的厌恶排挤;为臣,轻易的参与皇家内部的事务,并直言不讳。他明明贯通古今,为何不知道他走了一条与三国时期杨修的一条老路呢?杨修持才放阔,参与了曹丕曹植两兄弟的斗争,最后惨死于鸡肋之名。

倘如一世雄才解缙能够以杨修为前车之鉴,不参与立储风波或是暗中帮助朱高炽取得皇位,在朝臣中再低调一些以求自保。那么,等到朱高炽甚至是朱瞻基继位后,解缙就是当之无愧的四朝乃至五朝老臣。扬名立万,载入青史,散发出永远无法泯灭的才子之光。可惜,可惜。

标签: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哥舒翰威震边关 潼关之战手握二十万大军 却惨败于安禄山手里 为什么在潼关之战中一仗被安禄山全歼?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哥舒翰是唐朝时期名将,其人生大开大合,几度沉浮,最终悲剧退场,常使人不由得扼腕叹息,而且他的荣辱与盛唐的急剧衰落有着直接关系。名满天下的哥舒翰,为什么在潼关之战中一仗被安禄山全歼?大唐时期,政治开明,而又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等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所以西域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日益紧密,有很多有才干的

  • 大唐军神薛仁贵三十岁之前混的人模狗样 没啥出息 他凭什么成为荣耀千古的大唐名将,薛仁贵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唐名将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薛仁贵是唐朝初年名将,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无论是以前的评书还是现在的电视剧,都把这位唐初名将说的神乎其神,唐太宗李世民的白袍小将“应梦贤臣”,手持方天画戟力大无穷,李世民征辽东时的虎将,又数次救得李世民性命,留下来“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

  • 商鞅变法,为什么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商鞅是我们都比较熟知的一个名字,由于他的一系列变法举措,秦国才从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变为最强的国家,变法的内容中有一些专门针对蛮夷的秦国的,现在看来,这些举措都是非常实用有效。春秋末期,秦国在众诸侯国中算是一个落后国。秦献公以及他之前的几位国君,也不是甘于落后,他们都曾作过一些变革,但收效不大。秦献公死

  • 周国王后偷情 走漏风声之后直接把天子给废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这事要从东周时期说起,那时候东周的最高统治者还不叫皇帝,大家都称之为天子,其实跟皇帝差不多。有一位天子叫姬郑,也就是周襄王,东周第六位天子。不过东周的天子们只是这个天下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统治者都是各地的王侯!周襄王姬郑是该事件的男一号,他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姬叔带,是该事件的男二号。事情的起因要

  • 当众挨打,被骂作“狗”,还被指责“谋反”,而他是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历史上的傀儡皇帝有许多,他们大多都过得非常窝囊,虽有皇帝之名,但是却一点权力都没有。而下面这位更是惨,简直没有被当作人来对待。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

  • 一人娶了一位嫡公主,唐朝这对牛逼父子最后结局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唐太宗一生中生了二十一个女儿,这似乎奠定了大唐人丁兴旺的基调,大唐盛世有许多公主与望族的联姻,不过父子二人同时娶公主回家的,只有这么一对,一时传为佳话。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个个金枝玉叶。皇帝跟皇后生的女儿,也就是嫡公主,更是金贵得很。在古代,能娶嫡公主为妻,能跟皇帝皇后都攀上亲,真是风光无限。唐

  • 安史之乱爆发 打断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为什么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反唐,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攻陷了两京,占据唐朝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史上颇有名声的大唐也因此走向衰败,这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后世史家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安史之乱为何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

  • 日本武士面具下为什么要放假胡子?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日本文化的根源是我国的唐朝,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日本自成一派的风格,我们见到许多的日式头盔上都有假胡子,这种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呢?面具可以掩盖武士的面容,更可以起到威吓对手的作用。日本的兵法书[斗战经]有云:力杀不如技杀,技杀不如气杀。讲究从气势上压倒敌人,这也是面具得到广泛应用的思想背景。

  • 揭秘普京那些事儿:喜欢穿越、奢华、爱迟到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斯拉夫人被称为战斗民族,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更是硬汉的代表,那么对普京其人,你又了解多少呢。有人曾分析过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领导人更替的规律,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战斗民族的领导人普遍遵循“光头原则”,即上一任领导人如果不光头,那么本任领导人就是光头,反之亦然。因此,在梅德韦杰夫还当总统的时候

  • 《三国演义》最新武将武力排名,让你们说公允不公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武将的排名,是三国历史爱好者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了,那么最权威最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的战斗力前几位是谁呢?1、吕布:无五合斩方悦,一合斩穆顺,十余合败武安国,不数合败公孙瓒,五十合平风张飞(关羽助战)关羽+张飞三十合战不倒吕布,二十合上风许褚,速败于禁、乐进联手,速败夏侯惇,在六将的围攻下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