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七十三岁参加科考,不仅中了探花,还得到皇帝的女人

他七十三岁参加科考,不仅中了探花,还得到皇帝的女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4/1/16 17:35:12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无数学子都将考取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终极目标,毕竟高中之后,财富地位和美女都不愁了,不过下面这位,醉心于学习和科考,竟然七十三岁没有娶妻纳妾,还奋战在科举第一线,真是让人称奇。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宋真宗诗作《励学篇》的三句。这首御制诗,传布天下,不知迷醉了多少文人士子!读书改变命运,若想获得高官厚禄、金银美女,科举考试成了最主要的途径。

北宋以来,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成为士子频出的风水宝地。《宋史·地理志》云,福建人“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登科第者尤多”。两宋时期,全国共产生两万八千多名进士,其中福建籍进士七千余名,占了近四分之一。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戊午科,同样也是福建人的胜利。这一年,朝廷命翰林学士朱震主管礼部贡举,朱震廉政守道,公正主考,共选得二百九十三名进士,经再三评判,拟定前三名,其中第一名为黄公度,福建莆田人;第二名为陈俊卿,福建莆田人;第三名为陈修,福建福州人。福建人,够牛!

当然,这只是省试的结果,最终定夺,还要看宋高宗的意思。名单报给高宗后,接下来就应该是殿试。但是,当时高宗一则忙着迁都临安,二则忙着跟金人议和,便免了殿试,按照礼部拟定的排名,定了黄公度为状元,陈俊卿为榜眼,陈修为探花,随即张榜。忙归忙,不过高宗还是抽空接见了黄、陈、陈三人。

高宗颇有文采,对莆田一下出了两位才子之事颇感兴趣,便问黄公度和陈俊卿,“卿土何奇?”说你们莆田人很牛啊,莆田有什么奇特之处?黄公度首先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说的是家乡物产,未免俗套。陈俊卿对高宗未举行殿试深感遗憾,便想乘机盖过黄公度,于是回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听罢,连连称赞说:“公度不如俊卿,陈俊卿应是状元。”

问完了状元和榜眼,接下来就该探花陈修出场了。陈修是个老考生了,数十年来专心读书,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个老婆也没娶上。此次科考,陈修发挥得很好,他结合宋人南渡、北土沦丧,提出了高大上的构想,诸如“四海想中兴”“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让人眼前一亮,信心倍增。陈修的考卷,高宗看过,觉得很受用,便命人张贴在大殿外墙上。

只知其文,未见其人,高宗也很迫切地见到陈修这个爱国热忱高涨的大才子。陈修被传进大殿后,高宗一看惊呆了,眼前这人分明是个穷困潦倒的老头,头发胡子都白了。高宗问,你就是陈修?陈修说是啊。高宗又问,你多大年纪了?陈修说我七十三了。高宗再问,你有几个儿子?陈修回答,我还没结婚呢。

高宗虽然是个谈金色变的胆小鬼,但心里无不想着恢复中原,做一个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中兴之君,更想效仿秦皇汉武扬眉吐气地封禅泰山,昭示四海升平。陈修的考卷,高宗曾反复看过多遍,读到“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这句时,甚至情绪激动,“凄然出涕”。万万没想到,这么好的文章竟出自这个须发皆白的落魄老头,高宗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修,用考卷的形式,道出了高宗的心里话。难得的奇才啊!上天太不公平了,为何让陈修如此潦倒?据南宋官员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六载,高宗随即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赀奁甚厚”,不仅把自己的女人送给陈修,还赏赐了大量金银细软作为嫁妆。新婚燕尔,自是一番热闹。事后,有人开陈修的玩笑,“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陈修这下全都有了。不过,陈修此后默默无闻,未有做官为政的记载,大概是年龄太大,身子骨也不太硬朗。相比于陈修,黄公度和陈俊卿均成为一代名臣。黄公度先任外职,后入朝为官,曾遭到秦桧构陷被免官,后卒于考功员外郎任上。陈俊卿累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院使,后又进为左相,封魏国公。

标签:

更多文章

  • 金国大军灭亡北宋后 为什么没能消灭南宋,金国两年灭亡北宋 南宋为什么却能力抗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北宋被金国灭亡后,康王赵构南迁到临安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至此宋朝损失了两淮以北三分之一的发达领土,财政更加困难。然而金国灭亡北宋后,为何就是不能消灭南宋?金国两年灭亡北宋,南宋为何却能力抗百年?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

  •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骂他们狗和猪?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雍正这个皇帝刚上任的时候,其他的皇子对这个兄弟也是没啥好脸色,向来以残暴出名的雍正可不会惯着他们,直接一套连招打的为首的两位皇子一点脾气都没有。雍正皇帝胤禛在即位后的头几年里并不舒坦。以胤禩、胤禟为首的皇兄皇弟们,不断的攻击他的“新政”,窥觑他的“皇帝宝座”,甚至密谋“逼宫”,试

  • 最忠心的北洋之狗冯国璋为什么反对袁世凯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北洋之狗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1911年“辛亥革命”镇压武昌革命党人起义,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前线总指挥。冯国璋身先士卒,率军攻入武昌,扬了北洋的军威,也为袁世凯争了名声。大功告成后,冯被调回北京,配合袁世凯逼宫。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稳定东南,让冯国璋担任江苏督军,坐镇南京。然而,作

  • 郭子仪是武状元出身官至宰相第一人 拨乱反正功高盖世的大唐忠臣 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功高盖世却能善终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郭子仪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

  • 赵云为刘备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但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说到常山赵子龙,可谓是家喻户晓,赵云自跟随刘备以来,一直是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每次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虽是如此,但结果并未被刘备受以高官,反而就像保镖一样留在身边,并未受到重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首先,刘备对赵云是颇为信任的。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看人识人用人必然有其

  • 黄石公送书给张良,为什么不送给别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作为谋士中的佼佼者,他的老师也一定非同凡人,相传授予张良知识的人是黄石公,是一位不世出的隐居高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对张良倾囊相授呢?我们大都知道张良圯桥三进履得圯上老人奇书的故事,这个“圯上老人”又称为黄石公,是当时隐居山间的奇人,他身怀

  • 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什么他的名气却不高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基于此,所以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仁宣之治”。但在讲他的优秀之处前,却先得讲清楚他脑袋上的一个污名:蟋蟀天子。在明清年间的好些史料里,明宣

  • 历史上最残忍的毒妇是谁?残害女人,如同打了鸡血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历史,不仅一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史,也是一部宫闱残酷史。翻阅正史,里面记载的恶毒女人不胜枚举,如将戚夫人制作成“人彘”的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的贾南风(晋惠帝司马衷皇后),将王皇后、萧淑妃“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令此二妪骨醉”的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把宫人

  • 东厂比锦衣卫牛,西厂比东厂牛,其实最牛的是这个厂!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锦衣卫是明朝特设的机构,由皇帝直接领导管辖,是皇帝的侍卫机构,也是功能强大的谍报机构,深得皇帝的信任。明朝锦衣卫的前身为拱卫司和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心血来潮,改称锦衣卫,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作为皇帝的私人卫队,锦衣卫既要保护皇帝、负责仪仗,又要刺探情报、铲除间谍,还要执法

  • 俄国沙皇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什么说俄国统一有蒙古人一半的功劳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了,从最开始松散的部落,到蒙古入侵征服的统治,再到后来沙俄帝国,十月革命的苏联,可以说是一个饱经战乱的民族,不过要说到他们最怕的,恐怕还是要数蒙古人。说到国家仇恨,日本人最怕俄罗斯,那么俄罗斯人最怕谁?这恐怕非蒙古人莫属。二战前后,苏联对待日军及其俘虏的强硬手腕,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