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消失的楼兰古城

揭秘消失的楼兰古城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4/1/17 3:18:52

楼兰古城是上个世纪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发现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发现的话,那就是轰动,这里蕴藏着数不清的物和财宝,并有着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其价值根本无法估计。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白人老头和几名向导、几头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夕阳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们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土岗上。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白人老头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用水已经寥寥无几。祸不单行,向导发现他们落脚必须用的铁铲也丢失了。老头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向导独自返回寻找铁铲。

行进中,独行的向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向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敢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头。老头异常兴奋,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再次来到了那一片古城。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老头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此后,楼兰这个名字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而最早发现楼兰古城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迪克,那位白人老头,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笔。这个被斯文·赫定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古城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探险队接踵而至……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

1910—1911年日本的大谷光瑞第二次探险队……

各国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丰富、价值之大,震惊了全世界。这里出土了各个时代的石器、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品种极其繁多,历史久远。在各种出土文物中,楼兰古城出土的汉锦和晋代手抄《战国策》最为珍贵。汉锦大约制作于公元1—2世纪,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并绣有文字,如“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字样。这里发掘出的晋代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早的纸张都要早六百余年。在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了西晋时期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的信件,即“李柏文书”。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探险家们,盛赞楼兰是一个湮没在“沙漠中的宝地”,是遗落在历史角落的“博物馆”,是“东方的庞贝城”。

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湮没了数千年的记忆,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楼兰古城,在风沙和荒烟中渐渐显露出来。

考古专家根据楼兰古城附近遗址出土的古墓干尸推论,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间,楼兰地区生活着一群以游牧为生的人,他们金发碧眼,与古欧罗巴人种同宗。或许是因为逐水草而猎,他们仅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消失了。

其后2000余年,这一地区的历史出现断层,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均找不到楼兰一丝痕迹。当时,楼兰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像今天一样恶劣,而是非常适合游牧或农业,但这一段历史成了不解之谜。

西汉时,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南河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司马迁时代,“楼兰”一名已为汉人所知,这些记录就是依据张骞出使西域的所见所闻而来。

魏晋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长史一职,治所就在楼兰,楼兰也因此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一路西延,到达楼兰时开始分为南北两道。楼兰作为亚欧大陆心脏位置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处在强大的汉帝国、匈奴和周围许多游牧民族国家夹缝中的楼兰,时常面临生存危机,各国也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晋代之后,楼兰突然再次消失,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西域重镇,在此后的1500多年里再次销声匿迹。

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盛极一时,再到四世纪左右突然消失,楼兰留在文献中的历史十分短暂,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楼兰什么时候建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生活,信仰什么宗教,是什么样的民族等等,都已无从考证。文献中记载最多的,只是简单说公元前1世纪时,在汉帝国与匈奴的激烈斗争中,楼兰“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存。西域史名家冯承钧感慨:“考证西域古国今地,往往一件简单问题,变成极复杂的问题,楼兰就是一例。楼兰疆域有多大?都城在何处?现在假定虽有几说,尚无定谳。”

楼兰虽然迅速而悄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却留下了“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1700年后的今天,荒漠古道中的楼兰依然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残垣断壁揭示出尘封的记忆,令人恍然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诵读李白《塞下曲》中的名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仍能感受到历史的猎猎风尘。楼兰为什么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多少年来,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大约从一万年前起,地球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三大阶段性变化决定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了尼雅、米兰城、喀拉墩、可汗城、统万城、尼壤城等国家和城市的消亡。楼兰古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处在干旱内陆,在地球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消亡不可避免。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对亚欧大陆中部地区的气候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再也无法到达这里,整个中亚地区都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建立在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但水源依然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城市也就无法存续下去。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楼兰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早期古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后来,经过哈密、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通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瘟疫疾病。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绝大多数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楼兰因此而亡。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生物入侵。据有关专家考证,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昆虫蝼蛄,给楼兰带来了致命的灾难。这种蝼蛄生活在土中,它们以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的土地、房屋,在楼兰没有任何天敌,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无论如何,楼兰的消亡足以说明,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自身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楼兰曾有挟制要道、左右东西交通的辉煌;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四邻诸国的壮举,然而,自然环境的演变、水系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由绿洲变成了荒漠,由盛世走向了荒芜。昔日塞外绿洲,今日黄沙乱冢,兴衰成败之间的落差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明有实力,但为什么在清朝开条火车道就这么难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煤炭是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的能源物质,它大大推进了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清朝时期,我国的煤炭储量巨大,却一直没有合理利用起来,根本原因就是当时没有铁路,以大清的财力人力修铁路不是件难事,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呢?(图)开平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据北宋的沈括记载,是中国人

  •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大将徐达?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兔死狗烹是封建王朝的铁律,在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后,身边的赫赫功臣一个个被处理掉,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唯有徐达保全自身得以善终,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常邀开国元勋徐达在此楼下棋。徐达虽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当朱元璋得悉其中奥秘之后,一次对奕,便命徐达不必多虑,

  • 这个民族名字比外国人还长还难记,最长包括父亲祖父等44代人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说起名字长度,我们中国人好像大都是三个字两个字,四个字的也有但是比较少见,像那种名字像一串火车一样的名字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在少数民族才有这样的名字,而且平时也不会用到。有人说:外国人的名字很长,很难记。我却说:苗族奇特的姓氏更长,更难记。有人说:外国人说话与中国人说话是倒过来说的,很有特色。我却说

  • 古龙小说中的八大剑客排名,第一众望所归!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经典角色,其中不乏身怀绝技的剑客,下面就带大家看一下这些传奇剑客们。剑乃兵器之首,剑也是大部分侠客所使用的武器。比起金庸,古龙笔下的剑客那是数不胜数,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来讲解一下古龙小说中的八大剑客吧!no.1西门吹雪(陆小凤传奇)西门吹雪擅

  • 日本古代历史上著名奇闻“天皇造反”成立南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天皇“造反”,成立南朝后宇多上皇一方的方案是先把皇位交给尊治亲王,然后邦省亲王即位,最后再看时机把皇位传给后伏见天皇的儿子量仁亲王(也就是花园天皇的侄子)。这一方案迅速遭到了持明院统(伏见上皇、后伏见上皇、花园天皇)一方的反对。最后无果而终,幕府的使节仅仅待了一个多月就回了镰仓,事情算是搁置了。后宇

  • 清宫剧礼仪大吐槽 问候“吉祥”是要杀头的,原因是…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现如今泛滥的清宫剧让人目不暇接,剧情设计歪曲历史,甚至天雷滚滚。然则,刨除了这些挑战“智商”底线的糟点,剧中的称呼与言谈也是随口乱说,完全不符合历史。要知道,我们中国的古人最讲究礼仪,怎么会在面见君上这种场合中,如此没有分寸呢?比如说,在常见的一些清朝古装剧中,大臣们觐见皇帝,或者后妃见到皇帝皇太后

  • 刘备笼络了天下民心,建立了西蜀霸业,为什么最后却得假仁义之名?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刘备在演义小说中形象乃是汉室正统传人,以仁德之君形象示人,因此受到天下英雄的追捧,但据史料记载,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三国演义》中,刘备被罗贯中塑造成一位与曹操残暴嗜杀截然相反的仁义之君,然而,以仁立国的刘备,在许多通读《三国演义》之后的人眼中看来,是假仁假义,这又是如何一回事呢?今天,陈老师就来和

  • 恭喜屠呦呦得诺贝尔奖,那她能得多少钱?为啥诺奖的钱永远发不完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中国目前为止也就只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文学奖莫言和生物学家屠呦呦,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聊聊诺贝尔奖的来历以及里面的一些道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与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脑洞老师比较俗,最关心的是奖金是多少。查了一下

  • 为什么那么多人才愿意追随根基差的刘备?十分钟读懂三国第n弹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我们前面说过,曹老板干掉发小袁绍,成为了北方唯一一个大户。为了拓展市场,曹操把目光盯向了南方荆州的刘表。刘表,皇亲贵族,学生会主席,著名社团“八俊”成员。一人一马夹着公文包杀进荆州接管政务,灭过孙坚,打过袁术。管理水平也很高,荆州年年被评为模范军民共建示范小区,唯一短板是不思进取。曹老板的ceo郭嘉

  • 三国演义中最厉害的人为什么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相信不少朋友都喜欢读三国的故事,很多人也对这段历史颇为精通,但是各位觉得,三国之中最为厉害的人物是哪一位呢?这里并不是说武力,而是说这个人成就一番霸业的能力。三国历史是一个风云际会豪杰四起的特殊时期,也是华夏历史舞台上最为精彩的一幕戏。而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最终形成,当然和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