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贾诩为什么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4/1/19 13:29:06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贾诩可以说是三国谋士中的另类,老板一换再换,却始终受到重用,而且能够以高龄善终。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贾诩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不论是年轻时期还是辅佐曹操时期,亦或者是辅佐曹丕时期,贾诩最著名的只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毒辣,一个保命。毒辣不仅仅是说贾诩不献计则以,一献计便是毒计。还有一点是说的贾诩眼光毒辣,乱世中看人极为准确,屡试不爽。至于第二个特点:保命。可以说三国时期最擅长保命的人里面,贾诩绝对能排到前三。

后代学者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联合作传,可见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近来不少人将贾诩称作是三国第一“毒士”,认为他洞悉人性的弱点,出谋划策没有底线。那么这位“毒士”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一、“反攻长安”之计董卓进军洛阳,贾诩在董卓军中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来又升任讨虏校尉。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开始清算董卓余党。当时董卓余党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将领打算逃亡凉州。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

这时贾诩站说来说话了:“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走也不迟。”李傕、郭汜等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李郭祸乱长安,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人被杀,长安城也像曾经的洛阳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直到西晋短暂统一才告一段落。

作为提议人,贾诩因此被骂作“毒士”。但想想他也仅仅是为了自保,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蔡邕都杀,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二、“败兵取胜”之计李郭之乱后,贾诩又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

先是张绣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占”了他的婶婶邹氏,还准备杀掉张绣。张绣降而复叛偷袭宛城,结果曹操战败,手下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曹操二次征讨张绣,不克而还。张绣想要追击曹操,贾诩不让,张绣执意要去,结果大败而归。等到张绣败回,贾诩建议抓紧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获全胜。

张绣不理解,贾诩解释:曹操没有尽全力打我们就撤军,肯定是“后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会留下精锐断后,你去追击必定失败。等咱们败退回来,曹操肯定以为咱们怕了,就不会留后手,他大意“不设防”,我们就追着他屁股使劲揍,一定会有好结果。

三、“劝张归曹”之谋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开始积极拉拢张绣。但如何正确地“站队”,张绣十分谨慎。

张绣的本意是投向袁绍,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实力最强。贾诩不同意,并直接指出:袁绍心胸狭隘,连他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何况你一个外姓人。贾诩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张绣顾虑重重——毕竟之前投降过一次,已经失去了信誉;而且曹操与他还有“杀子之仇”“夺妻之恨”。

贾诩列举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张绣的疑虑: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跟着他干,就相当于跟着皇帝干,名正言顺。第二,袁绍现在还十分强盛,我们带这么点人“入伙”,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实力弱,我们主动去投靠,肯定会另眼高看。第三,曹操志向远大,不管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巩固实力的需求,都会对我们不计前嫌。

事实证明贾诩是正确的。张绣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并予以重用,还留下了一段“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的千古佳话。

四、“挑拨离间”之计赤壁之战后,曹操短期内无力再征讨南方,于是决定向凉州拓展。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联合抗曹。

在此期间虽然也曾发生过著名的“曹操割须弃袍”“许褚赤膊斗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还是一步步占领了重要的渡口、关隘,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韩遂、马超联军与曹操相持日久,进退维谷,只好割地求和,贾诩借机献出了“挑拨离间”之计。韩遂作为联军代表与曹操商谈停战事宜,二人会面时,在马上不谈军事,只说当年哥俩在京城一起“调皮捣蛋”“撒尿和泥”的旧事。

等会面结束,马超等问韩遂:你们聊的那么起劲,都说啥了?韩遂老实回答:也没说啥!马超等人开始对韩遂十分怀疑,担心他与曹操私下联系。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书信,信中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马超等人疑心愈来愈大。曹操趁此时与相互猜疑的联军约定决战,果然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关中。

五、“暗助曹丕”之计曹操晚年身体不好,尤其爱头痛,选谁做“储君”的大事就摆在了眼前。选曹丕还是选曹植,曹操一直犹豫不决,这也没办法,谁让有两个“性价比”太相似的儿子呢?贾诩觉得自己是后来跟着“干革命”的,资历相对浅,不想跟着掺和。不想归不想,但曹丕主动上门来“求教”,这就躲不过去了,必须要谨慎站队了。贾诩是个聪明人,他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但为防变成杨修第二,便开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潜台词就是,写文章你比你兄弟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咨询的时候,贾诩也是不明说,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开河”:我刚刚想起你的老同学袁绍和老相识刘表来了。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曹操确定最终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

贾诩的站队是明智的,收获也是重大的。后来曹丕继位,为报贾诩相助之恩封他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更重要地是,贾诩是三国里少有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

纵观贾诩的一生,曾经辗转效忠于多个主人,无论在谁账下都屡献奇计,算无遗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唯一的污点便是献计攻取长安,杀戮过重。但他也只是想在乱世中保住性命,天下大乱的帷幕已经彻底拉开,作为一个小小的文人,又怎么可能在短时期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标签:

更多文章

  • 有着晚明第一猛将之称的刘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綎究竟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刘綎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和万历二十五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开始播州之役,随后平定杨应龙之乱。1618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明朝是中国古代代数史上最强大的

  • 安禄山是怎么成为唐玄宗最信任的胡人将领的,安禄山为什么敢于叛乱?安禄山的失败又是怎么造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安禄山是唐朝时期藩镇割据将领,提到安禄山,必然避不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转折点。安禄山究竟有何实力敢于造反?又为何会最终失败?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那么多,为什么农民起义大多数会失败很少有成功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为什么历史上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却少有人成功?说到农民起义,哪怕不是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同学也是耳熟能详。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实在是太频繁了。农民起义爆发的时期从

  • 刘文静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为什么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就被李渊处死,李渊为什么要杀害刘文静?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原为晋阳令,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后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并于酒后狂言,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斩,抄没其家。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

  • 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有如何的下场,解谜康熙儿子皇位争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有怎样的下场,他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有着怎样的故事。康熙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

  • 戏亭分封是项羽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项羽为什么不称皇帝而要称西楚霸王,戏亭分封有哪些后续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咸阳附近的戏亭对天下诸侯和将军进行分封,在“戏亭分封”的大会上,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随后又分封刘邦作汉王、章邯作雍王、英布为九江王等等,总计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正是由于项羽在戏亭的“分赃”不均,使得天下局势再次陷入动荡和混乱,“戏亭分封”也成为了项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秦朝末年天

  • 康熙皇帝果真英俊帅气吗?还是看看外国使臣怎么说的吧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流传下来的那些皇帝写实画像,是按照当时人们的审美去画的,并不能代表现代人的审美,因此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帝王画像都不是那么好看,那么历史上这些帝王们的真是样貌都是什么样的呢?上中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给国王画像”的故事,说古代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三位画师为他画像

  • 秦始皇一统全国后有没有杀功臣?是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让秦始皇如此自信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现在认可的史料记载上来说,秦始皇是没有杀功臣的,王家的王翦,王贲,王离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还是知名的蒙恬、李信等等,秦始皇做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的始皇帝,他并没有杀过功臣,但他也逼死吕不韦,任李斯姚贾害死韩非,但这些都有特殊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惧怕功臣会发起叛乱而杀,下面来看看秦始皇不用杀功臣

  • 美国女特工色诱一关键人物 毛主席差点被刺杀!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966年初,美国远东情报局针对毛泽东每年国庆节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制定了“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引爆定时炸弹,暗杀毛泽东。这个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女特务秘密潜入东方“刺毛计划”是美国国防部交给远东情报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远东情报局局长阿特·麦克

  • 抗战女间谍智斗日本兵:假扮日军神奇脱险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日本宪兵示意几名日军、特务,把她拉到一个半人深的土坑前,特务们从后边一把将她推了下去,一锹锹的黄土落到她身上,一支枪口从后面顶住她的头……生命最后的时刻是否到了?人物小传周时(1921—1978),女,山东济南人,原名周文馥,先后化名周时、李玉琴。1940年,在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