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 功勋卓著 是存续王朝的功臣 却被亲密战友背后捅刀 王僧辩究竟是如何的一个人?

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 功勋卓著 是存续王朝的功臣 却被亲密战友背后捅刀 王僧辩究竟是如何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3/12/19 0:38:20

王僧辩是南朝梁国名将,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屡获胜利。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降臣侯景,大获全胜,平定侯景之乱。在北齐的威逼利诱下,迎立北齐扶植的贞阳侯萧渊明皇帝,遭到陈霸先反对。陈霸先起兵十万,攻入建康,将王僧辩擒杀。

侯景乱梁几乎波及整个南朝,在王僧辩和陈霸先合力攻击之下,叛乱终于被平定,然而共同的敌人刚刚灭亡,南朝内部却又发生了内讧。平乱功臣之首王僧辩,更是在这场内讧中丧命。真是令人叹惜。王僧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僧辩是一位将才,深有谋略

王僧辩因为某些事情惹怒了湘东王萧绎,被萧绎撤了职关入大牢。不久,岳阳王萧詧带兵进犯江陵,江陵人心惶惶,萧绎派左右向王僧辩询问计策,王僧辩将战略战术详细地阐述并布置好防守策略,使得江陵转危为安,岳阳王的军队只好撤退。在巴陵城与侯景的军队对峙的时候,王僧辩充分地发挥了指挥作战才能,使用了正确地防守战略,守住了巴陵城,并在敌人撤退时采取了乘胜追击的战术,一举收复了江州、郢州失地。

战功赫赫,尤其是拥有拥立之功

王僧辩一直跟随着湘东王萧绎,屡立战功。消灭河东王萧誉之功,守住江陵之功,击退侯景之功,平定湘州叛乱之功,拥立萧绎为梁元帝之功,拥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梁敬帝之功。

面对强敌时意志不坚定和软弱

王僧辩拥立梁敬帝不久,北齐捎信给王僧辩,说是梁国需要一个年龄大一点的皇帝。并且准备派遣齐高祖高欢的第七个儿子高涣领兵护送萧渊明过江做傀儡皇帝,让王僧辩前去迎接。王僧辩一开始坚决不答应,承圣四年三月,北齐军队到了东关,王僧辩派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截,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

在此期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的战败身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的压力。同年五月,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萧方智为太子。

王僧辩、陈霸先成为新的实力派

554年10月,西魏发动入侵江陵的战争,旨在灭亡偏居江陵的梁朝政权。由于梁元帝统筹有误,丧失对扬州地区王僧辩、陈霸先两部军队的有效控制,导致江陵城迅速沦陷于西魏之手。江陵之战过程中,萧绎屡下诏命王僧辩督建康诸军入援,但直到江陵城陷也未等到后者的援军。梁元帝死后,王僧辩与陈霸先在554年年底共同迎立元帝之子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承制。

555年正月,事实上成为梁朝新的主宰者之一的王僧辩,为显示他的正义性,派大将侯瑱进攻在江陵之战中被北齐抢走的郢州——郢州刺史陆法和受逼于西魏和北齐,遂举州降于北齐清河王高岳。后来侯瑱与北齐郢州守将慕容俨拒战五六个月,引发梁军十余万人围攻,终因力不能支而撤走。江北和郢州的战斗显示出梁朝正在恢复的生机,王僧辩、陈霸先两人的实力并不亚于江陵政权,假以时日,苟延残喘的梁朝新一届政权可能会稳定局面,甚至恢复疆土。

北齐扶植梁朝傀儡皇帝

北齐效仿当年梁武帝趁六镇之乱时立北海王元颢为魏帝的做法,扶植萧渊明为梁主,企图搅乱南朝的局面。北齐政府方面和萧渊明本人都多次致信于南朝头号人物王僧辩,请求他接纳萧渊明入梁。萧渊明系梁武帝萧衍之侄,547年梁军北伐徐州时兵败被俘,人物本就猥琐,又是敌国所立,自然不能接来。王僧辩严辞拒绝。

北齐派上党王高涣率兵护送萧渊明南下,企图像陈庆之元颢入洛一样强行进入南朝。梁军在合肥东关阻击高涣,资历极深的梁将裴之横竟在此战被齐军斩杀。王僧辩闻之大惧,遂尔改变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纳萧渊明为主。陈霸先在京口听说,多次下书于王僧辩,劝其不要犯糊涂。但王僧辩别有所虑,执意要纳萧渊明。二人遂生嫌隙。

纳萧渊明之策初看殊不可解。但如果站在王僧辩的角度看,并非全然没有道理。王陈二人兵力相侔,名望相亚,彼此共处于江东,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长远来看,二人发生矛盾是必然。王僧辩要巩固自己的势力,陈霸先正是心腹之患。面对北齐日甚一日的压力,王僧辩内外交困,处境着实不利。与其死扛北齐的压力,不如权且缓一缓,接纳一个傀儡萧渊明对王僧辩的实力并无实质损害,想来这大概是他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王僧辩也是这么做的。北齐上党王高涣率军护送萧渊明抵达历阳,王僧辩率龙船和皇帝法架自江东来迎,但只把船只停在江中,不肯靠近江西岸。萧渊明在江岸边以南朝皇帝的身份与北齐上党王高涣盟誓,定下两国通好的盟约,高涣如约率军北返。萧渊明要求把自己的3000卫队全数带过江去,王僧辩坚持不肯,双方讨价还价,只接了1000散卒随同过江,事实上剥夺了萧渊明的武力。萧渊明入台城后即皇帝位,册封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以安抚王僧辩、陈霸先诸将之心。同时向北齐称藩,王僧辩亦送其妾与子到邺城作为人质,以示诚意。

从表面上看,王僧辩纳萧渊明确如他所想,萧渊明和萧方智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完全掌控在他手中的傀儡,更大的好处是换取北齐撤军,建康的形势一下子稳定下来,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但长远来看,王僧辩此举无疑是一个低级错误。

王僧辩犯下政治错误

梁朝自武帝以来几经挫折,简文帝、废帝萧栋萧纪、梁元帝、萧方智陆续登台,还有西魏扶植的伪梁主萧察,搞的江南局势乱像频仍,个中最大原因乃是法统不正。梁元帝虽私德堪优,但凭灭侯景之功,总算勉强把梁室法统归到自己头上,不管怎么说,元帝一系已成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号召力的法统继承者。

王僧辩要想稳定局面,光凭军事力量远远不够,他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旗帜来凝聚江南散乱的人心,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无疑是最佳人选。王僧辩此前迟迟不派兵援救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杀,已经在政治上大大减分,此时废萧方智而接纳萧氏远枝,则是在政治上又失一大分。这对手握重兵而又一直位居王僧辩之下的陈霸先,无疑送上一个天大的政治礼包。

555年8月,江淮之间传言,北齐军再度大规模集结于寿春,似乎又要大举入寇,王僧辩遣使告知陈霸先,让他严加戒备。坐观形势的陈霸先敏锐的感到时机来临,他决定要动手了。

陈霸先火并王僧辩

9月壬寅,陈霸先在京口府邸召集心腹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与杜棱,密谋袭击王僧辩。侯、周、徐三人异口同声赞同其计,唯有杜棱反对,陈霸先恐杜棱出去乱说,便掏出手巾勒昏杜棱。随后陈霸先伪称率军备御齐人,水陆并进,直指王僧辩的驻扎地石头城。

大将侯安都率水师进至石头城北,石头城北城墙临接高冈,侯安都弃舟登岸,带头从城北爬城而入,陈霸先自率马步兵杀进石头城。王僧辩当时正在升帐议事,左右忽报城南城北有兵,紧接着忽见乱兵自外而入,王僧辩情知不妙急走而出,左右数十人拒战,但哪里是侯安都众军的对手。情急之下,王僧辩和他三子王頠逃上南城楼,这才发现是陈霸先的兵。石头城的戍兵闻变,在将军程灵洗带领下与陈霸先激战,但因仓促无备抵挡不住,程灵洗战败投降。

王僧辩在城上苦苦哀求,请饶其一命。陈霸先不为所动,命诸军纵火烧楼,王僧辩急忙下城,束手就缚。陈霸先大声质问王僧辩:“我有何罪,王公你竟要和齐人讨伐我?!”稍后又问:“既然要对付我,为何石头城没有防备?”王僧辩明知陈霸先这是故意泼脏水也不敢辩驳,只好低声下气地说:“我把建康的北大门给陈公你守卫,怎能说没有防备。”但多说无益,事变既已发生,王僧辩也就没有生路了。当夜,王僧辩父子二人被绞死。

王僧辩虽死,他的部队还在。自攻灭侯景后王僧辩在建康经营数年,他的部队势力散布于三吴地区,较大的有三股,其一是王僧辩之弟王僧智,他据守吴郡;其二是王僧辩之婿、猛将杜龛,他据守吴兴;其三是张彪,他据守会稽。此外兵力较盛的还有江州刺史侯瑱所部,以及先前被王僧辩派往岭南征伐广州刺史萧勃的王僧愔。

这几部兵力总数应当比陈霸先部队多,但石头城事变太过突然,王僧辩余众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迎来了陈霸先的讨伐大军。一方是仓促迎战,一方是预有准备,结果可想而知,杜龛被打的措手不及,部将义兴太守韦载降于陈霸先,王僧智在吴郡战败,本人逃到吴兴郡。与此同时,陈霸先迅速逼萧渊明退位,复迎晋安王萧方智即皇帝位,是为梁敬帝。侯瑱、张彪各自据守本州,拒不归降陈霸先。

王僧辩、陈霸先的矛盾从积累到爆发表面上看不过几个月的功夫,事实上反映的是梁末南朝势力重构过程中的斗争,远非两家矛盾这么简单。这场规模浩大的斗争持续的时间、牵涉的人员、地域的广度以及战争的烈度,比北朝魏末以来的斗争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而对参与其中的人考验也极其严峻。

王僧辩因缘际会,走在南朝各股势力的最前列,本来最有机会取代梁朝开创新的时代。但从他控制建康特别是江陵政权灭亡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大概是一位军事才干重于政治素质的将帅,对南朝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江陵政权灭亡前后,他以抛弃故主的政治代价,换取对建康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其长远意图应该是另立新朝。

此举虽然倍受原江陵系势力的非议,对王僧辩立新主的政治正义性带来极大影响,并由此引发了王琳另立萧庄为主的重大事变,但王僧辩得以没有挂碍的继续控制建康,舍名而图实,勉强还算及格。到了萧渊明事件时,王僧辩面对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一方面是来自南朝内部的责难,一方面是来自敌国的军事压力,他作出的令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基本上断送了政治前程,即使陈霸先的兵变没有成功,接纳伪主的愚蠢行为也将引发南朝各地实力派群起而攻之,其下场可想而知。

标签:

更多文章

  •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贾诩可以说是三国谋士中的另类,老板一换再换,却始终受到重用,而且能够以高龄善终。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贾诩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不论是年轻时期还是辅佐曹操时期,亦或者是辅佐曹丕时期,贾诩

  • 有着晚明第一猛将之称的刘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綎究竟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刘綎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和万历二十五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开始播州之役,随后平定杨应龙之乱。1618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明朝是中国古代代数史上最强大的

  • 安禄山是怎么成为唐玄宗最信任的胡人将领的,安禄山为什么敢于叛乱?安禄山的失败又是怎么造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安禄山是唐朝时期藩镇割据将领,提到安禄山,必然避不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转折点。安禄山究竟有何实力敢于造反?又为何会最终失败?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那么多,为什么农民起义大多数会失败很少有成功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为什么历史上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却少有人成功?说到农民起义,哪怕不是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同学也是耳熟能详。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实在是太频繁了。农民起义爆发的时期从

  • 刘文静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为什么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就被李渊处死,李渊为什么要杀害刘文静?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原为晋阳令,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后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并于酒后狂言,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斩,抄没其家。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

  • 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有如何的下场,解谜康熙儿子皇位争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有怎样的下场,他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有着怎样的故事。康熙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

  • 戏亭分封是项羽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项羽为什么不称皇帝而要称西楚霸王,戏亭分封有哪些后续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咸阳附近的戏亭对天下诸侯和将军进行分封,在“戏亭分封”的大会上,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随后又分封刘邦作汉王、章邯作雍王、英布为九江王等等,总计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正是由于项羽在戏亭的“分赃”不均,使得天下局势再次陷入动荡和混乱,“戏亭分封”也成为了项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秦朝末年天

  • 康熙皇帝果真英俊帅气吗?还是看看外国使臣怎么说的吧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流传下来的那些皇帝写实画像,是按照当时人们的审美去画的,并不能代表现代人的审美,因此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帝王画像都不是那么好看,那么历史上这些帝王们的真是样貌都是什么样的呢?上中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给国王画像”的故事,说古代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三位画师为他画像

  • 秦始皇一统全国后有没有杀功臣?是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让秦始皇如此自信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现在认可的史料记载上来说,秦始皇是没有杀功臣的,王家的王翦,王贲,王离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还是知名的蒙恬、李信等等,秦始皇做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的始皇帝,他并没有杀过功臣,但他也逼死吕不韦,任李斯姚贾害死韩非,但这些都有特殊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惧怕功臣会发起叛乱而杀,下面来看看秦始皇不用杀功臣

  • 美国女特工色诱一关键人物 毛主席差点被刺杀!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966年初,美国远东情报局针对毛泽东每年国庆节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制定了“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引爆定时炸弹,暗杀毛泽东。这个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女特务秘密潜入东方“刺毛计划”是美国国防部交给远东情报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远东情报局局长阿特·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