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俩被司马迁放在《史记》列传之首,这是为什么呢?

他俩被司马迁放在《史记》列传之首,这是为什么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99 更新时间:2024/1/19 23:48:58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超过3000年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史记》从讲述人物生平角度出发,通过人物的事迹来描述历史。

司马迁是汉代著名历史学家,他以一己之力撰写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史记》,其书受到历代史家推崇,被列为正史之首。《史记》中记载了大量人物,各有其精神特点与性格。而被司马迁放在列传之首的,却是商周之际,商朝的贵族伯夷、叔齐,这是为什么呢?

伯夷、叔齐是商朝封国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两兄弟相互亲爱和睦。伯夷是嫡长子,本应该继承国君之位,而他们的父亲想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小儿子叔齐,叔齐不愿意接受这一位置,而伯夷也不愿违背父命,相互推让的结果是,两个人选择一起逃走。当时的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在当时广行德政,有“善养老”之名,于是两个人前去投靠。而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即位,讨伐商朝。两个人虽然都知道商的无道,却不愿看到它灭亡。他们在周武王的马前请愿,说道:“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弒君,可谓仁乎?”然而历史的潮流却不会因为他们的意见而停止向前,姜太公称赞他们是“义人”,符合道义的标准,让人将他们扶走。而周灭商后,两个人坚守道义,“义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之下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死前悲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终死去。作为当时有名的贤人,其最终的结局格外凄惨,让人为之动容。

司马迁深刻的认识到了命运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与悖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历史上却总会有这样的例外。孔门的弟子中,颜回最为好学,而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最终早丧。而恶人却常常荣华富贵,一生坦途,著名的恶人盗跖,无恶不作,却以寿终。这正生动体现出了这一矛盾。而在“义”与“利”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有道德修养的人,尤其是有儒家信仰的士大夫们,却常常选择为自己的志向殉道。这是伯夷叔齐的选择,也是孔子以降千千万万士大夫的选择,司马迁本人亦不例外。他为李陵上书求情,惨遭下狱,为了父亲的托付,忍受了腐刑,受尽人们的冷眼嘲笑。而让他选择坚持的,正是自己如同伯夷叔齐一样的理想,而为了自己志向甘于殉道的精神,正是司马迁将《史记》写成最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因素。

附《史记·伯夷列传》原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如何打击豆腐渣工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明朝初期,朱元璋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江山,因此采取了雷霆手段,甚至亲力亲为狠抓建设,同时对于消极怠工的官员处以极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祝枝山)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征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

  • 大唐凌烟阁大臣个个功绩彪炳,排名考试为什么他是头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虽说开国皇帝江山坐稳之后就要对旧臣进行清洗,但是也有很多明君能够处理好君臣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唐太宗就是这样一位。凌烟阁,一片气派凌烟阁为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一座小楼。大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太宗李世民为了怀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勋旧,命宫廷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

  • 身为女人,为什么武则天想当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也是能被任意抹黑篡改的,千年之后,我们已经很难知晓现今史书上写的武则天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许她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那是怎样的经历,才让她变成了后来阴险、淫荡、狠毒的女皇呢?我曾经尝试着问一些朋友关于武曌其人的直觉,得到的答案比较集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坚强、美丽、聪

  • 秦孝公广聚人才,商鞅巧思妙想实行新政。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成功也是唯一一次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这是一次成功的变法,却因为其特殊性,并没有被后世变法者借鉴。公元前361年,中国大地格局正处于战国七雄的时代。当时的霸主是齐国,秦国位列第七。秦孝公继位后,心怀远大理想,当及颁发法令:‘只要是能使秦国富强,

  • 为什么《水浒传》中林冲最惹人怜悯?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要说起水浒中最为倒霉+悲情的人物,非林冲莫属了。被埋在雪里被当做犯人押送被抢老婆被人下毒,真可谓坎坷的一生。林冲的人生,尤其是前半生一直是被别人各种陷害,各种欺负,各种逼迫,始终是可怜的过活,忍气吞声的躲着。我们就说林冲在去沧州的路上,被董超、薛霸二人欺负的遍体鳞伤的例子。书上写道:遇六月天气,炎暑

  • 武则天的令,上官婉儿的命,没有她们真就没有大唐诗歌的繁荣!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和唐中宗身边的宠儿,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上官婉儿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才能,是当时朝廷难得的人才。某年正月,唐中宗带着群臣、妃嫔前往昆明池游玩。此时春意初萌,景色清新秀丽,皇上心情大好,命令群臣赋诗。大家各自写在纸上,署上姓名,最后加起来有一百余首。中宗命令上官婉儿品评这些诗作,最后选出一篇

  • 古代盗墓奇闻:大汉天子下葬仅一个月就被盗挖了皇陵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盗墓可以说是一项古老的手艺了,自从有皇帝为自己修建奢华的陵寝和陪葬开始,盗墓这个行业就从未断绝过,相应的皇陵也会设置相当恐怖的安保措施,不过这也难以抵御千百年来一代代的盗墓者的光顾。皇陵是禁地,除了后妃、宫人守陵,还有一定数量的护陵队伍。所以,一般情况下,若非王朝覆灭,皇陵是非常安全的。不过,大汉天

  • 宋江的头号家奴居然不是李逵,水浒中隐藏最深的奴才原来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燕青是梁山三十六天罡星最后一位,却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角色,虽然他不如前面排行几位有特色,但是他有着非常的大局观和情商,能够审时度势,完成一些棘手的任务。说到宋江的家奴,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李逵。金圣叹说李逵就是宋江十两银子买来的家奴。作为家奴第一要忠诚,第二要能为主人分忧解难。在李逵眼中,全天下的男

  • 他自比唐太宗,因谋反被废为庶人,因作死被活活烤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兄弟叔侄争抢皇位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常见了,最著名的时间可能就是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了,不过李世民的结局是好的,也给大唐带来了非常好的国运,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篡位成功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干掉了太子李建成,成了唐太宗。这件事,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至于不少皇子认为只要能力强,功劳大,手段狠,就可以像李世

  • 为什么说西周的灭亡是必然的,强大的西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其实和周幽、 褒姒没有多大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更好地统治,武王进行了大规模分封诸侯,将宗室和有功之臣等分封到各地,由诸侯代替天子管理属地。从此,周由一个诸候国变成了统治四方的大国。然而,西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关于西周的灭亡,通常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西戎入侵杀害,最后以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