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看到一地韭菜,大隋高僧气得扭头要走!和尚为什么不吃韭菜?

看到一地韭菜,大隋高僧气得扭头要走!和尚为什么不吃韭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62 更新时间:2024/1/15 12:27:15

出家人是禁食用荤腥的,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告诉你出家人也不能吃某些特定的植物农作物,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吃惊呢。

灵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保定),俗姓赵,生于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佛,七岁时就想出家,被父母拦下;十五岁时,背着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郸应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灵裕非聪慧,研习佛学“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功底扎实,悟性高深。历经东魏、北齐,灵裕注重钻研游学,成为一代名僧。北周时期,周武帝灭佛,佛教受到冲击,灵裕被迫藏迹民间。隋朝建立后,隋帝崇佛,佛教得以重。当时,朝廷敕令重建寺庙,设置僧官,并有意让灵裕担任都统,但遭到灵裕拒绝。

此后,“志存远大,不扃偏授”的灵裕回到燕赵之地,四处讲学,宣扬佛法。据《续高僧传》卷九记载,有一次,灵裕受邀到一财主家讲佛,空暇时在附近四处观游,突然发现了一大片韭菜地,足足有四十亩。灵裕一打听,得知这片韭菜地正是这家财主的,心里很气愤。他对财主说,你这是对佛祖不敬,信佛不过是掩耳盗铃,“此讲不可再也……便执锡持衣径辞而出”,扭头要走。

灵裕为如此厌恶韭菜?佛门律条规定,僧人禁吃荤腥,不仅不能吃肉,连葱、蒜、韭等辛菜也不能吃。《首楞严经》云:“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何为“五辛”?《首楞严经》又云,葱、蒜、韭、薤(音谢,属葱科)、兴渠(其臭如蒜)是为五辛。在佛门,此“五辛”虽属于草本植物,但被视为“五荤”。“五辛”还有其他解释,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

那么,佛门为何把葱、蒜、韭菜列入荤菜?《首楞严经》云:“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说五辛具有刺激性,熟吃后会增加人的淫欲,生吃后会增加人的瞋恚之心,不利于修行。此外,和尚整日拜佛诵经,如果服用五辛之物,口中会产生难闻的异味,对经书、佛祖会不敬,“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楞伽经》也强调:“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

五辛,虽然不利于修行佛法,为佛门所禁戒,但它们具有一定的药材功效,如果僧人得了重病,不吃葱、蒜等物不能痊愈,那该怎么办呢?以蒜为例。据《僧祗律》《十诵律》《五分律》等载,“因病食蒜之比丘,应在七日中别居一僻静之小房内,不得卧僧床褥,复不得至大众方便处、讲堂处、佛塔、僧堂等处,亦不得就佛礼拜,仅能在下风处遥礼,于七日满后,需澡浴熏衣,方得入众”,也就是说,和尚一旦吃了蒜等五辛之物,需要隔离,七日后才能归位。

明白了这些佛门禁律,就能搞清楚大隋高僧灵裕为何看到那一地韭菜,且得知该韭菜地属于邀他前来宣讲佛学的财主时,他为何突然中断讲学,扭头要走了。在灵裕看来,这家财主要么不懂佛,要么假装信佛,此罪孽根源不除,再讲下去就失去了意义。好在财主及时改过,急忙找人拿起犁具,“一时耕杀四十亩韭,拟种谷田”,灵裕这才转怒为喜,答应财主留下来,继续宣扬佛法。

四处讲学,游走天下,灵裕不仅开阔了视野,洞悉了是非真伪,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佛学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一代传奇高僧。灵裕的事迹传到长安,深得隋文帝赞赏。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召灵裕进京,圣命难违,灵裕遂至长安大兴善寺。不久,隋文帝册封灵裕为“国统”,让他担任大隋佛门一把手,但灵裕还是婉言谢绝了。大业元年(605年)正月,灵裕圆寂,寿八十八岁。

标签:

更多文章

  • 于谦在危难时刻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却惨遭杀害 为什么说纵使于谦是救国功臣照杀不误?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于谦是明朝名臣,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最后守住了北京城。最后却在英宗复辟后惨遭杀害。明英宗为什么要处死于谦?为何说于谦必须死?公元1449年6月,北京紫禁城中后宫皇后嫔妃哭声一片,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在争着

  • 宋朝的军队为什么打仗非常弱,宋朝军队和秦朝都是用赏罚制度 为什么实力差距非常之大?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如果说到哪一个是最弱的话,那么大家或许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是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朝代,却也是军事力量最弱的朝代。宋朝的军队为什么不能打仗?宋朝军队和秦朝都是用赏罚制度,为何实力差距非常之大?稍知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非常“尚文轻武”的朝代,也是武备极弱的

  • 仅为了能做个正常男人,咸丰赖在圆明园不走,当皇帝真悲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关于皇帝生儿子,以及为了生儿子不择手段的事情,历史上闹了不少笑话,有的皇帝因为皇子太多,死后皇子们打得不可开交,偏偏有的皇帝就是为了生儿子煞费苦心,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如果要排一个清朝皇帝倒霉排行榜,咸丰皇帝肯定入列。英法联军进北京、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情就不说了,单就家庭生活而言咸丰就绝对是个苦孩

  • 两朝天子一朝臣 吴三桂一生三叛 在山海关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两倍之多 为什么最终选择投靠清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清之际,吴三桂手握雄兵,权衡于各方势力之间,待价而沽。可半生戎马,到头来,却既做了大明的贰臣,又做了大清的反贼。在山海关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之多,为何最终选择投靠清朝?公元1644年,按我国传统历法是甲申年,同时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

  • 清朝温柔外交:优待外人,苛待自己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现代中国人的崇洋媚外之风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凡事只要是外国的就都是好的,只要是跟外国人有关系的就都是高端有面子的,这种风气并不是一两代人造成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但是自清朝以来近代中国的软弱落后,无疑是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在热河朝见觐乾隆帝资料图“中国是天朝上国,天下中心。”这样的观念

  • 他是“飞将”的后代,“拯救”两个王朝,最后被灭族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功高盖主的开国将领往往势力太大,是皇帝的眼中钉,因此历史上帝王才会做出这么多卸磨杀驴的事情,为了稳固政权,这也是迫不得已。538年八月,邙山。西魏权臣宇文泰正率军进攻东魏大军。原来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率军包围洛阳金墉城,一把火将洛阳烧个干净。当时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北魏先帝陵庙,获悉

  • 刘备临终前多了一个心眼,不仅托孤给了诸葛亮,还叫来了另一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刘备临死白帝城托孤这个典故我们都知道,这段佳话被当做历史上君臣之纲,一直被后世美化到现在,其实当时白帝城托孤还有另一人。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料中计,经历火烧连营损兵折将后,在永安白帝城一病不起,临死前将自己的江山和孩子刘禅交给了丞相诸葛亮这我们都熟知,但事实是除了诸葛亮,刘备还对一个人委以重任,他就

  • 慈禧为什么要称为“老佛爷”,这背后有什么玄机?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太后作为皇上的生母,在后宫有着至高的地位,很多时候,太后也会干政,将最高权利从后宫扩展到朝廷,因此历史上许多女性统治者才有这么大的权利和地位。看清宫戏,我们常常会看到李连英一口一句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而慈禧太后则称呼李连英为“小李子”。这里插一句,李连英是慈禧的心腹太监,很多书把“李连英”写成

  • 皇帝很孤独:唐太宗的“轻骑冲锋”情结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帝王总是孤独的,周围的人不是在提醒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是在奉承你英明神武,在李世民登基二十年后,他身边已经没有能说话的人了。当李世民决定,借助石头,来使得昔日的六匹爱马永驻昭陵的时候,他正面临着越来越孤独的帝王生涯。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结发二十多年的长孙皇后弃他而

  • 诸葛亮夸他聪明,曹操令子向他学习,后世竟将他讽为忘恩负义之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是三国中实力较弱的一个,但是,“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话,算是对孙权这个后辈最大的肯定了。三国之中,刘备曹操比之孙权都是父辈的人物,孙权凭借自己的实力建立了一个能够与两人相抗衡的帝国,这做事着实不容易。孙权才能如何?诸葛亮曾夸孙权说:“这是个聪明的君主啊。”,曹操在对阵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