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吴三桂拥有天下最骁勇善战的兵将 可是最后为什么输给了年轻的康熙?

清朝吴三桂拥有天下最骁勇善战的兵将 可是最后为什么输给了年轻的康熙?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14 更新时间:2023/12/7 22:29:49

清朝时期康熙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平三藩,收复台湾,他一生中的政绩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当初平定三藩的时候吴三桂的实力并不弱,那为什么康熙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吴三桂这个人,他原先是明朝末年山海关的守将,长期驻扎山海关与满清对峙。但是闯王李自成攻克北平,逼死崇祯,强占吴三桂之妻高圆圆,就有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于是吴三桂联手满清的多尔衮绞杀李自成,后来李自成也被逼自杀了。吴三桂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沦为满清的走狗,把明朝的南明小皇帝在缅甸被逼自杀,所以他在汉人的心中是个大大的汉奸,不得汉人的拥戴。

吴三桂反清时,正是康熙当政,当时天下太平已久,谁都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哪个吃饱没事提着脑袋去造反。

简单来说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康熙的帝王之术

康熙早料到吴三桂要反,所以提前好几年作了打战的准备,同时采取一些安抚措施,让吴三桂掉以轻心,所以,一开始,吴三桂就低估了康熙的帝王权谋。而且,我认为他错失了推翻清朝的最好时机,如果他能在康熙刚亲政或者正在除鳌拜的时候动手,很有可能会赢。

第二:吴三桂不得人心

在汉人眼中,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卖国贼,而且,是吴三桂灭了明朝最后的南明小朝廷,彻底惹怒了天下汉人。因而,当他起兵造反时,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同时,清朝入关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措施,使得汉人更愿意拥护清朝。

第三:康熙的战术战略

当时康熙面临的情况确实非常紧急,但是康熙知人善任(打破常规,大胆起用汉将),选将得当(任用图海、安亲王岳东等),战略正确(先暂时停撤二藩,恩威并重,并选用将领分五路进攻),且八旗劲旅久经沙场,所以吴三桂败了。

第四:天命所归

此时吴三桂已经六十岁了,早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勇气和激情,此时的吴三桂只想着和康熙分庭抗礼。吴三桂这一行为给了康熙机会,康熙趁机整合江南和华北地区的军政财力,平定了各路叛军,大大的削弱了吴三桂的实力。

吴三桂一开始势如破竹,但过早把底牌用出,锐气大减。但清朝到了吴三桂打到长江边,才真正集结了最精锐的军力,可以说是以逸待劳。后来老人家在解放战争前期主动撤退防守,再实现战略反攻和全面反攻,就是深谙不能把底牌一开始就亮出来的道理。

吴三桂如果在末年不称帝,打悲情牌,退守云贵,继续以“反清复明”为己任,能收获各地反清力量的支持,并得到休养,再坚持几年问题不大,实在不行还可以带着部队流窜到缅甸一带,因为那时候吴三桂还是有一定力量,到缅甸可能是他收拾缅王,而不是像永历一样被缅王收拾。但他一称帝,最后的遮羞布就全没了。又兵败,又失人心,又垂垂老矣,不土崩瓦解,才怪。

总而言之,作为政治投机客,吴三桂本质上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野心家。这种人,普遍有一种权臣病,所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伐吴真的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吗,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没攻打东吴替刘备报仇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刘备建国称帝后,为报二弟关羽被杀之仇,决定起兵伐吴。刚开始东吴节节败退,可在夷陵之战中却被陆逊大败,火烧七百里连营,最后病逝于白帝城。刘备为什么要伐吴,真的只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吗?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国大权长达十一年,为何却没攻打东吴替刘备报仇呢?刘备在建立西蜀政权的时候,是关羽在襄樊大战中失败的第

  • 刘墉真的是一个驼背罗锅吗?历史上的刘墉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宰相刘罗锅》这部影视剧中刘墉的形象是一位小老头,并且还是驼背,这才被叫做罗锅,但在历史中真正的刘墉并不是此番形象,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

  • 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很长一算时间处于落后状态,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一统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国一统天下之前并不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的?在战国中期,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生存环境

  • 清朝时期官员拜见皇帝的时候为什么要拍一拍袖子,嫔妃走路又为什么要让人扶着?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官员拜见皇帝的时候都要拍一拍袖子,或者是嫔妃走路时有宫女在一旁搀着,这两种做法都是有什么说法?在古代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发明凳椅,举国自上而下都是采取“席地而坐”。不过到了汉朝的时候,逐渐出现了凳椅,先前的“跪坐”就慢慢取代了。但跪拜礼依然存在,不过这时候却演变成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

  • 南宋时期的一些士兵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肯吃小米,这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经常会缺兵少粮,人在饿极了的时候什么能吃的不能吃的都会拿来果腹可为什么宋军中的江浙、福建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小米呢?这不是很奇怪吗?《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十六》记载:”是时,黾山沿路有金人遗弃粟米山积,独成闵之众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不下二三百人。”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无人敢说?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众所周知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势力最大的诸侯之一,关于他的俗语“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还有下半句,那么这下半句为什么一直以来无人敢说呢?这是因为这段话描述的事情对于曹操十分的屈辱,所以并没有人提起。曹操和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属于表亲关系,原本也应该是夏侯一族的人,只不过由于他的父亲被过继给当了时的大太监曹腾

  • 商鞅的死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从战国初期在“七雄”中垫底的最落后国家到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强国,秦国迅速崛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可好景不长,秦帝国的大厦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短短十几年就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轰然倒塌。秦国的崛起绕不开一个名字——商鞅,正是他的变法图强使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在战国七雄的纷争中脱颖

  •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魏国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魏武卒是战国时期一支有着赫赫威名的军队,战国初期,魏国就是靠着这支强军,攻秦,败齐,破

  • 明宣宗朱瞻基不仅杀老师 杀叔叔 还被传弑父 为什么还说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朱瞻基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理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年,正是他

  • 晋楚争霸是春秋中期的主旋律 晋楚长达数百年的争霸 为什么楚国会屡屡败于晋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威望下降,因此拉开了诸侯国争霸的大序幕,春秋五大战争,三次都发生在晋楚两国之间。另外,晋齐两国之所以发生鞌之战,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晋国担心齐国会与楚国联合。可以说,春秋中期的主旋律,是晋楚争霸。春秋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近百年,在漫长的争霸过程中,晋国与楚国发生了多次重大战役,这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