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张义潮:收复河西,鞠躬尽瘁,蜡炬成灰,死而后已

张义潮:收复河西,鞠躬尽瘁,蜡炬成灰,死而后已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17 更新时间:2024/1/15 14:57:10

节度使是唐朝沿用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官职,发展到唐朝已经成为一个权力达到能够威胁中央的官职了,下面我们说的这位就曾就任节度使。

张义潮统军出行图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他是大唐历史上不世出的英雄,一片孤忠,感天动地,他是大唐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将军,光复河西,功在千秋,张义潮,心怀故国的好男儿,他是大唐军人的骄傲,他是华夏后人的楷模。根据《张淮深碑》的记载,张义潮出生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前后,死于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享年七十四岁,他的一生,波澜壮阔,风云激荡,为晚唐的天空抹上了无比绚丽的色彩,虽然残阳如血,却光芒万丈。

张义潮是今天的沙州敦煌县神沙乡人,祖籍南阳,他的父亲张谦逸曾在唐朝做过工部尚书,张家世居河西,在沙州乃是冠盖望族。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张义潮的上面至少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哥哥名叫张义潭,是张义潮接班人张淮深的父亲,后来自愿入大唐为人质,终老于京城长安,姐姐名叫张媚媚,出家做了尼姑,法号了空,在敦煌莫高窟第156号窟的供养人像中有一位比丘尼,就是了空的画像真身。

张义潮所在的沙州(今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而河西走廊是唐王朝经营西域的根据地,维持着东西方贸易的源源不断。唐太宗贞观年间,沙州隶属陇右道,唐睿宗景云年间,陇右道分为两道,沙州隶属其中的河西道。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诛杀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造反,一路长驱直入,占领了河北的诸多郡县。唐玄宗举措失当,导致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只得前往蜀地避难,在这种背景下,河西、陇右的精锐之师奉诏勤王,大部离开了驻守的地方。

河西、陇右唐军兵力的空虚,让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有了可乘之机,开始逐步蚕食大唐的地域,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到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持,凉州、瓜州相继陷落,沙州成为唐军在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据点。张义潮出生的时候,吐蕃军队正在围困沙州,城中军民众志成城,坚守了十一年之久。当时的沙州刺史周鼎眼见待援无望,想要焚城东奔,遭到部众的强烈反对,都知兵马使阎朝缢杀周鼎,带领军民继续抗击吐蕃。军中缺粮,阎朝贴出告示,“出绫一端,募麦一斗”,民众踊跃响应,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沙州才因弹尽粮绝,沦于吐蕃人之手。阎朝在投降之前与蕃将绮心儿郑重约定,不让沙州民众流离失所,这样,张氏、李氏等汉姓大族得以保全下来,成为日后光复河西的火种。

沦陷后的河西、陇右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压迫之中,被吐蕃奴隶主一概视为贱民。汉人走在大街上,见到吐蕃人必须弯腰低头,不许直视。吐蕃人的风俗是贵壮贱老,汉人老弱面临全部杀光的悲惨境地,“断手凿目”,视同牲畜。为了断绝汉人与大唐的血脉联系,吐蕃奴隶主严禁汉人穿着汉族服装,要求他们象吐蕃人那样,辫发左衽。每到元旦这天,汉人穿起久违的汉家衣裳,祭祀自家祖先,都忍不住放声痛哭,向着大唐的方向遥拜,表达自己的无尽思念。德宗年间,唐使韦伦从吐蕃返回长安时路过河陇,看见当地的汉人百姓虽然身裹毛裘,却在一直在偷看唐使,他们泪流满面,盼望王师能救民于水火。开成年间(公元836年—公元840年),唐使前往西域,路过沦陷已久的甘、凉、瓜、沙等州,汉人百姓见到大唐使节的旌节,都激动万分,他们夹道欢迎,悲喜交加,“皇帝还记得身陷吐蕃的汉人吗”,虽然已历数代,当地汉人仍然心念故国,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子民,这种雄厚的民众基础,为张义潮光复河西预备了最大的可能性。

关西民风一向骠悍,张义潮自幼习文练武,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一代佳弟子。他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立志以封常清为榜样,曾一笔一画地抄写《封常清谢死表闻》。他对吐蕃奴隶主残酷压榨汉族百姓的现状极为不满,曾手抄《无名歌》,对河西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

此时,唐帝国实施了李泌提出的战略,联合回鹘汗国和阿拉伯帝国,狠狠打击吐蕃的嚣张气焰,南诏重新成为大唐的藩属,共同构筑了针对吐蕃的包围圈。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遇到严重饥荒,出现了“死者相枕藉”的局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达磨赞普被僧侣刺杀,却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王后立自己三岁的内侄为新任赞普,遭到吐蕃国内的强烈反对,从此兵连祸结,吐蕃陷入了无日或休的内乱之中,内忧外患,国力急速衰退,沙州汉人抓住时机,在张义潮的领导下,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揭竿而起,一举光复了沙州。义军打退了吐蕃军队的多次反扑,在沙州建立了汉人自己的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藏文书籍中也承认,“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吐蕃权臣论恐仍掌握吐蕃大局之后,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汉族百姓展开了残酷的报复,“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激起了汉族百姓的强烈愤慨,汉族百姓再也不愿充当吐蕃人的顺民,他们浴血奋战,全力支持张义潮收复整个河西走廊。为了向大唐传送光复故土的消息,取得中央政府的军事支持,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相同的文书,在大漠之中开始了悲壮的旅行,其中九队在途中全军覆没,只有一位高僧带领的队伍历尽艰辛,到达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所在地。

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护送下,沙州信使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到达长安,见到了当时在位的唐宣宗。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朝廷简直不能相信,汉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驱逐吐蕃,唐宣宗万分感慨,“关西出将,岂虚也哉”,这时,距张义潮沙州起义已经整整两年时间。

张义潮以沙州为根据地,“缮甲兵,耕且战”,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收复甘州、肃州,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收复伊州。派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期盼已久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斗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义军以气吞山河之势,风卷残云,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上除了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八月,张义潮委派其兄张义潭为信使,携带瓜、沙十一州图籍,向朝廷报捷。唐宣宗有感于义军的忠勇,下诏大力表彰,“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十一月,朝廷在沙州设置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张义潭作为人质留在长安,担任金吾卫大将军。

凉州原是唐朝河西节度使的驻所,辐射整个河陇地区,不拔除这个吐蕃据点,归义军的成果随时都有付诸东流的危险。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开始,张义潮的部队东征凉州,由于人数不占优势,与吐蕃军队整整经历了三年的拉锯战。凉州集结了大批的吐蕃军队,而东征军总共才七千名士兵,凭着对大唐帝国的满腔忠诚,归义军人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大唐精神如同昂扬的鼓点,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吐蕃尸横遍野,屡屡遭到重创。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归义军终于收复凉州,打通了河西走廊,“河陇陷没百余年,至是悉复故地”。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朝廷让张义潮兼任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归义军高歌奋进,势如破竹,让大唐帝国扬眉吐气,傲视当世。

公元866年,北庭、轮台等地相继被归义军攻克,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在张义潮的经营下,当地人物风化,很快一如内地。当时的河西,南有吐蕃骚扰,北有回鹘窥视,归义军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与强虏抗衡。根据《张义潮变文》的记载,归义军仅在大中十年到大中十一年就与周边强敌进行过三次战斗。第一次是吐谷浑进犯沙州,张义潮带兵抵抗,大获全胜,张义潮的部队追击一千多里,活捉了吐谷浑宰相,并将之斩首示众,凯旋之时,全军高唱《大阵乐》,一如盛唐时的军威。第二次是回鹘、吐蕃劫掠伊州,张义潮的部队长途奔袭,与敌人决一死战,“两军相见如龙斗,纳职城西赤血流”,回鹘人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第三次是叛乱的回鹘人劫持唐朝册立回鹘使王端章,张义潮引兵出击,由于字迹残缺不全,这次战斗的结果不得而知,但张义潮的处境却是可想而知,危机四伏,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廓州,生擒吐蕃权臣论恐热,将之斩首示众,首级传送长安,论恐热的部下在逃命途中,遇上归附大唐的豪酋尚延心,遭到重拳出击,实力大损,“吐蕃自是衰绝”,不复与大唐争雄。在基本没有中央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归义军光复了整个河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大唐帝国的边疆再度重现盛唐的光芒,商旅络绎于途,使节不绝于道。

张义潮经营河西地区多年,深得人心,吐蕃留下的烂摊子,张义潮将之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在归义军控制的地区全面恢复唐朝制度,废除吐蕃的部落制,重建州-县-乡-里,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

在今天出土的敦煌文书中,就发现了不少当时征收官布和柴草的记载,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经济状况。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废除了唐朝的通用货币,实行了原始的以物易物,归义军政权建立以后,一时无法实行货币交换,只得将赋税制度中交纳现钱的部分改用实物抵押,包括粮食、布匹和柴草等等。吐蕃统治时期各项水利设施遭到废弃,张义潮将之全部恢复,大力开沟挖渠,发展农业生产,河西地区很快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光咋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时。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玉脂”。根据敦煌出土文物的记载,当时的沙州实行了请田制度,百姓可以向归义军政权申请荒田闲地,从事农业生产。全面汉化并不意味着对河西少数民族的压迫,归义军政权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让他们的头面人物也参与政权的运作,共同构筑河西的繁荣。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在长安去世,此前,他一直作为归义军政权留在中央政府的人质。为了表达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张义潮将河西的事务交给了自己已经成年的侄子张淮深,不顾自己已是69岁高龄,前往长安充当人质。入朝以后,皇帝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册封为司徒,拥有丰厚的田产宅第。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74岁的张义潮在长安享尽天年,安然去世,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张淮深执掌河西事务以后,对唐王朝尽心尽力,执礼甚恭,唐王朝却因为质子的原因,迟迟不肯授予他节度使的旌节,造成很大的失策。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张义潮的女婿索勋发动兵变,杀死了张淮深及其妻子和六个儿子。张义潮第十四女是凉州司马李明振之妻,对姐夫的倒行逆施十分不满,她再度发动兵变,杀掉索勋全家,拥立张义潮的孙子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始终以大唐为正朔,直到唐王朝最后寿终正寝。

“今生岂料亲临问,特降天官出九重,锡赉缣缃难捧授,百生铭骨誓输忠”,张义潮的一生就是大唐精神的写照,爱国、爱家、爱华夏,他的铁血传奇映照了光耀千秋的尚武时代,金戈铁马,千难万险,只为心中的中华。只要中原腹地稳如泰山,失去的边疆可以自行光复,沦陷的百姓能够主动回归,这就是充满血性的唐人,这就是勇武雄健的唐人,这就是豪情万丈的唐代!

标签:

更多文章

  • 大清皇室不为人知的真相:姑侄同嫁侍一夫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清朝时期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伴随了夫君、儿子、孙辈三位皇帝,用自己的智慧和仁德给皇帝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是一位非常值得人民尊敬的伟大女性,她就是孝庄。皇太极即位后,立了哲哲为中宫大福晋,哲哲为孝庄妃布木布泰的姑母。宫中有姑母的尊贵地位,孝庄妃布木布泰在侧福晋中位列前茅。遗憾的是,姑侄俩都命

  • 历史上的关羽,表面是被东吴斩首,真正的死因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要说到关羽的死,就要抛开演义小说,从史书中找到蛛丝马迹,通过正史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再狂妄自大,关羽也不可能孤军深入这么远,这背后或许有着不可告人的原因。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

  • 范蠡号称商人之父 美女经济获第一桶金 让西施卖相所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大家,他有着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头脑,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一雪前耻,但是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人非凡的商业头脑。范蠡当过官,经过商。而且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功,在越国的时候辅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来做生意经商又富可敌国。最关键的是,最后还能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西施一起相爱,相忘于江湖。范蠡

  • 收服沙僧时候的那条流沙河,到底是什么来路?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流沙河在西游记中好像只是收服沙僧的时候出现了一下,沙僧在这条河中战斗力大增,但是你知道吗,在原著中这条河可大有来头。(图)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沙僧,由闫怀礼饰演在吴承恩本的西游记中,流沙河被描绘成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宽八百里,而且有“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特异功能。然而这是真的吗?我们都知

  • 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为省煤油不点灯,裤子破了自己补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道光皇帝可谓是清朝最为节俭的皇帝了,甚至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都很少见这么节俭的皇帝,不过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下压力很大,国家财政状况堪忧,他想要身体力行给群臣和百姓做个榜样,很可惜,没有起到任何效果。1842年8月,清政府因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英国殖民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让

  • 历史上的反腐智者!看雍正皇帝的反腐绝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腐败是王朝覆灭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文明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人性决定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反腐永远是廉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历史中,也有皇帝专注于腐败的问题,那么历史中哪一位皇帝在反腐中最有智慧的!《甄嬛传》中雍正皇帝的角色深入人心。但真实的历史记载中,雍正皇帝并不像剧中所表现的

  • 诸侯国君自称天子,与天下正主平起平坐,从这个人开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楚国自从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一代代国君一路走来,是否有自立为王的想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到了熊通这一代,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熊渠之后八世为熊仪,熊仪的谥号是“若敖”。这是楚国君主第一次使用上了谥号,也就标明着和中原一样,是有文化的人了。若敖的儿子是熊坎,

  • 中国版《灰姑娘》比西方早出现近千年, 但为什么鲜为人知?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我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民间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就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其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图)2009年出版的《叶限姑娘》连环画封面在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秦汉前,有一个书院洞主,他有一个贤惠美丽并且善淘金的女

  • 诸葛诞:诸葛家族的一条"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大名鼎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哥哥诸葛瑾也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诸葛家族的另一位成员诸葛诞的知名度就要远远小于前面二位了公元258年,二月,寿春。数百俘虏排成方队,他们赤手空拳,蓬头盖面,褴褛的战甲上血迹斑斑。四周,大批手持利刃的军士高度戒备,虎视眈眈。刀斧手手起刀落

  •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眼镜 那时候的人如果近视了怎么办,有什么解决办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电子设备对眼睛辐射,也正是因为如此那时候几乎很少有近视的人,但也有个例,在那时候没有眼镜而且又近视的人都怎么办呢?古代的近视比较少一些,因为当时没有这么多的电子产品,所以他们整体眼睛都是比较好的,白天看书大家相信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只有晚上熬夜看书会有很大的问题,毕竟夜晚光线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