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晋朝开国皇帝结束三国分裂,实现全国统一,为什么风评不高?

晋朝开国皇帝结束三国分裂,实现全国统一,为什么风评不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57 更新时间:2023/12/27 4:07:21

精彩的三国乱世,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收场,篡魏的司马家族称帝之后灭了其他两家,坐上了一统天下的宝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结束乱世,建立一个新朝代的皇帝,往往得到很高的历史评价。比如结束战国七雄争霸的秦始皇,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等人,即便不是个个千古一帝,那至少也是被历史津津乐道的明君。但是,对于激烈程度不下于战国和楚汉争霸时期的三国,结束这个乱世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为何得不到较高的历史评价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司马炎和晋朝的基业,严格意义是司马懿司马师以及司马昭一手搭建的。即便是终结乱世上,魏蜀吴三个国家中,蜀汉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消灭的。魏国则是司马炎通过篡位取代的,当然,即便是篡位,那也是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铺好了道路,自己只要按部就班,然后南下将昏庸的东吴君主——孙皓俘虏,就可以比较轻松的结束三国动乱。晋朝建立之前的政治环境及其拥有的军事能力,放在一位稍有政治手段的君主,都是可以完成统一的。换而言之,司马炎终结乱世的含金量,别说和秦始皇比了,就是和汉高祖刘邦比,那也是相型见拙。

就刚刚建立时的西晋来说,整个核心统治集团主要是司马懿、司马昭提拔起来的官员。至于西晋的官僚制度和行政体系,也是司马昭去世前制定的。也即西晋王朝的统治架构,主要还是司马炎的父亲、祖父搞出来的。正好今天又是父亲节,而司马炎能开创一个王朝,最应当感谢他的父亲。在司马炎三十岁之前,他不过是个晋世子,中护军,没有深入参与到新朝代的建立中。

在这一点上,司马炎和开国之君之间,似乎还差了点距离。当然,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曹魏集团的曹丕身上,曹操生前已经将汉献帝彻底架构,魏国的统治架构和制度也搭建完整,曹丕不过是走个形式。

在司马炎去世后,整个西晋王朝的和平也转瞬即逝。尤其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就发生在司马炎死后的第十年左右。对于司马炎这位开国皇帝来说,和平时期不到二十年,他拿什么来治理晋朝。相对于汉朝数百年的相对稳定和南北朝的长期动乱,西晋初期只不过是称不上真正的安定,更无法让广大百姓忘掉三国的动乱,享受灿烂的和平。在这一点上,如果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朝立即陷入到动乱中,那么也会造成刘邦的历史评价减分。

最后,司马炎开创的西晋王朝延续五十年,都城被攻破时尚有大半疆土,只是被胡人成功打出了斩首战术。所以,之后东晋王朝依然存续了上百年,五复洛阳,武功之盛冠绝历代南朝。进一步来说,历史之所以批评和低估,主要是司马炎的参照对象是秦始皇、刘邦、杨坚等一代明君,和这些大一统皇帝比起来,司马炎无疑成为了反面教材。但是,如果不用如此的高标准苛责,在历史长河中,司马炎至少是中上水准的皇帝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概念?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间谍是一种以窃取情报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硝烟四起的战场,却能在获取情报的同时左右战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最早被史书记载的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这也是关于我国谍报活动最早的记载。随着长期的我国间谍技术也一直领先世界,甚至丝毫不逊色现代技术。1.情报传

  •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包拯手下的得力干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我们在关于包拯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个人的名字,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是怎么跟随包拯的呢?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本都是穷苦出身,后来被权贵奸佞欺压,于是一个叫做土龙岗的地方占山为王。其中,张龙和赵虎两人曾经去到京城去投奔过庞太师,结果发现那庞太师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两

  • 12岁她风光出嫁,曾当面骂慈禧老寡妇,为什么如此大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慈禧不止在后宫独揽大权,甚至在整个国家都是只手遮天,这样一位女性统治者,谁敢在她的面前放肆呢?还真有。今天跟大家说一个公主的故事,她曾经当着慈禧面喊她“老寡妇”。这个公主比较有意思,她自己同样是个寡妇,只不过辈分要比慈禧小很多,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她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荣寿固伦公主,也是载入《清史稿》的

  • 细数历史上高颜值的帝王,你绝对想象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我们听多了史书上记载的帝王的故事,对于他们的长相也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的阶段,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皇帝中,高颜值的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能当上皇帝的大多有出众才华,以至于大家都对其相貌不做过多要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长得“不怎么样”,历史上也有少数长相帅气的皇帝。孙权《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孙权生得

  • 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细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榜”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北方多战乱,南方多稳定,这种社会格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因此南北方科举考生的成绩差距相当大。自古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考生水平的差异。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不均衡更加严重。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经二月会试和三月殿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主持的考试共取宋词琮等51人,是为春榜

  • 江东小霸王孙策如果没被刺杀,能否完成三国统一的大业?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非常相同的特性,那就是——活的久,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纵然天纵奇才,可惜英年早逝的话,也是没什么作为的。在三国历史上,有不少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让人叹息不已,比如曹操的谋士郭嘉、孙权的都督周瑜等,均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二十六岁就被刺杀的孙策,无疑是最为可惜的英雄。也即,如果孙策

  • 清朝的一位状元与乾隆的小事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也是整个科举的最优秀人才,我国历代的状元都能就任较高的官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湘西北有一穷秀才叫陈二南,小时候家底还比较殷实,十几岁时父母亲双双离世,于是家道中落贫困潦倒。想开个学馆(私塾)授徒的本钱都没有。可这陈二南脑袋瓜比较活,总能想出一些奇招赚取

  • 匈奴对欧洲的战争为什么如此强悍?日本学者是这么说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匈奴是中亚的一个比较大的民族,他们在西伯利亚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的掠夺让他们养成了强大的武力,在对欧洲的作战中强悍无比。匈奴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让当时的欧洲人不寒而栗、闻风丧胆。连欧洲

  • 光绪要求妃子女扮男装?来看一下清朝皇帝奇特的召幸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自然不可能雨露均沾,那么选择哪位妃子来侍寝皇帝,就成了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前几年的一部宫斗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剧中对于清朝时期的皇宫生活尽可能的进行还原,虽然还是各处有所出入,但还是吸引了大家对于古时那神秘却又庄重的宫廷生活充满了好奇。历朝历代皇上皆有后宫佳丽三千,

  • 一位大臣终日身着旧衣 朱元璋赞他是清官之首 但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明朝朱元璋屠杀功臣是出了名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但在他做吴王的时候却是截然相反,那时候朱元璋为了笼络人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这个时期的朱元璋,心胸非常宽广,许多人才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的朱元璋阵营,同时也是朱元璋最终能夺取江山的重要原因,即便是元朝的来使,只有其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