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概念?

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概念?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1/16 7:48:19

间谍是一种以窃取情报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硝烟四起的战场,却能在获取情报的同时左右战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最早被史书记载的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这也是关于我国谍报活动最早的记载。随着长期的我国间谍技术也一直领先世界,甚至丝毫不逊色现代技术。

1.情报传递信鸽到飞鸢

中国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知道鸽子的这一用途;在代时,用鸽子来传递情报已较为普遍;在元代宫廷中,为争夺权力事变迭起,争斗中以放鸽为号,内外呼应,传递消息。但鸽子要驯养,一般特工也用不了,于是,中国古人发明了不需驯养的“鸽子”——飞鸢,作为传递情报的工具。

飞鸢就是现在大家都爱玩的风筝。飞鸢发明于汉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淮阴侯韩信。据说当时列侯陈豨造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了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飞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飞鸢制作简单、方便控制,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2.窃听风暴听瓮

听瓮

窃听是间谍搜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现代特工必学教程。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发明了古时的“窃听器”——听瓮。《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听瓮得到不断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唐代出现了葫芦状枕头形窃听器。休息时将窃听器枕在头下,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到宋代时窃听器已相当实用,多功能窃听器“矢服”成为首选。另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3.古老的密码阴符、阴书

先秦时期的虎形阴符

现代间谍已离不开密码,这是保证情报安全的需要。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密码的国家。“阴符”是最早的军事密码,它比较简单,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因为上面没有字,即便敌人缴获了,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所谓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在3处分别送出。在阴符、阴书的基础上,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4.密写术明矾水

中国古人的情报研究工作,其实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可能与中国多战事、时分时合有很大的关系。不论是阴符、阴书还是字验,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为避免这种情况,中国人又发明了“密写术”。密写术使用一种特殊墨水,达到看不出字迹的目的,这种特殊墨水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顿现。中国史书上有不少关于密写案例的记载。密写技术在现代的间谍活动中仍被广泛使用,但“墨水”的成分更为特殊,不是用水便能显现字迹的,而需要用一种特殊配制的药水(显影剂)才能显出。

标签:

更多文章

  •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包拯手下的得力干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我们在关于包拯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个人的名字,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是怎么跟随包拯的呢?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本都是穷苦出身,后来被权贵奸佞欺压,于是一个叫做土龙岗的地方占山为王。其中,张龙和赵虎两人曾经去到京城去投奔过庞太师,结果发现那庞太师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两

  • 12岁她风光出嫁,曾当面骂慈禧老寡妇,为什么如此大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慈禧不止在后宫独揽大权,甚至在整个国家都是只手遮天,这样一位女性统治者,谁敢在她的面前放肆呢?还真有。今天跟大家说一个公主的故事,她曾经当着慈禧面喊她“老寡妇”。这个公主比较有意思,她自己同样是个寡妇,只不过辈分要比慈禧小很多,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她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荣寿固伦公主,也是载入《清史稿》的

  • 细数历史上高颜值的帝王,你绝对想象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我们听多了史书上记载的帝王的故事,对于他们的长相也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的阶段,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皇帝中,高颜值的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能当上皇帝的大多有出众才华,以至于大家都对其相貌不做过多要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长得“不怎么样”,历史上也有少数长相帅气的皇帝。孙权《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孙权生得

  • 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细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榜”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北方多战乱,南方多稳定,这种社会格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因此南北方科举考生的成绩差距相当大。自古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考生水平的差异。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不均衡更加严重。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经二月会试和三月殿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主持的考试共取宋词琮等51人,是为春榜

  • 江东小霸王孙策如果没被刺杀,能否完成三国统一的大业?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非常相同的特性,那就是——活的久,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纵然天纵奇才,可惜英年早逝的话,也是没什么作为的。在三国历史上,有不少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让人叹息不已,比如曹操的谋士郭嘉、孙权的都督周瑜等,均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二十六岁就被刺杀的孙策,无疑是最为可惜的英雄。也即,如果孙策

  • 清朝的一位状元与乾隆的小事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也是整个科举的最优秀人才,我国历代的状元都能就任较高的官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湘西北有一穷秀才叫陈二南,小时候家底还比较殷实,十几岁时父母亲双双离世,于是家道中落贫困潦倒。想开个学馆(私塾)授徒的本钱都没有。可这陈二南脑袋瓜比较活,总能想出一些奇招赚取

  • 匈奴对欧洲的战争为什么如此强悍?日本学者是这么说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匈奴是中亚的一个比较大的民族,他们在西伯利亚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的掠夺让他们养成了强大的武力,在对欧洲的作战中强悍无比。匈奴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让当时的欧洲人不寒而栗、闻风丧胆。连欧洲

  • 光绪要求妃子女扮男装?来看一下清朝皇帝奇特的召幸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自然不可能雨露均沾,那么选择哪位妃子来侍寝皇帝,就成了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前几年的一部宫斗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剧中对于清朝时期的皇宫生活尽可能的进行还原,虽然还是各处有所出入,但还是吸引了大家对于古时那神秘却又庄重的宫廷生活充满了好奇。历朝历代皇上皆有后宫佳丽三千,

  • 一位大臣终日身着旧衣 朱元璋赞他是清官之首 但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明朝朱元璋屠杀功臣是出了名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但在他做吴王的时候却是截然相反,那时候朱元璋为了笼络人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这个时期的朱元璋,心胸非常宽广,许多人才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的朱元璋阵营,同时也是朱元璋最终能夺取江山的重要原因,即便是元朝的来使,只有其有才能

  • 为什么古代狱卒对即将行刑的死囚说”您大喜啦”之类的话,有什么来历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古代封建社会要处决犯人的时候狱卒会提前一天知道,犯人即将迎来的便是死亡,但这时候狱卒为什么会对犯人说恭喜的话呢?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古代狱卒对即将行刑的死刑犯说“您大喜啦”之类的话是有原因的,如果直接说“一会就把你砍头了”之类的话会刺激到犯人。弄不好会直接把犯人吓死。或者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