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反清复明的最后一战松锦之战耗尽了大明余力?

反清复明的最后一战松锦之战耗尽了大明余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70 更新时间:2023/12/11 0:46:15

松锦大战,这一场让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战斗,到底是谁发动的呢?对于松锦大战是谁发动的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太极多尔衮率先发动的。

多尔衮画画像

在这一场战役当中,多尔衮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一开始就在松山以及锦州之间专门修建了道路,道路修建好了之后,马上又开始命令锦州城附近的农民们不许耕田,开始了为战斗的屯田。而在一切准备好之后,松锦之战也就开始了。这一场战役,很明显,多尔衮也看出来了,不战则败,对于两国之间都是堵上一切的意义。

其实,这一场战斗虽然是明朝败得彻底,但是一开始的局势,却是对清朝不利的。因为第一次战斗的进攻,命运的天平就有一些是往清朝这边倒的意味。但是紧接着,随着明朝的将领指挥性的失误,这一场战斗的结局,也从此改变了。

如果把松锦大战下棋的话,只要是走错了一步接下去大部分都是会步步错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扶一把的话,能回到正确的道路其实也不一定会失败。可怕的是,明朝除了指挥者的错误作战之外,最可怕的是将领的倒戈与清朝的里应外合,导致了这一种战斗中,明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松锦之战,明朝损失惨重,十几万的军队可以说是死伤了将近一半的人数。更别说还有逃亡和叛变的,只能说兵败如山倒。多尔衮发动的这场松锦大战,成功地奠定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松锦之战明朝统帅

松锦之战作为明清朝代交界的重大战役,一方面是明朝末期最后一次集结全国精锐之师力战已经崛起的满八旗的战役,另一方面则是清王朝铁骑踏破大明江山铜墙铁壁的第一步。那么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

松锦之战明朝统帅图

松锦之战明朝统帅为洪承畴。洪承畴,明朝时期福建泉州人,年幼时家贫,辍学后借买豆腐的间隙在学馆外听课,后来被洪胤发现免费收为徒弟,得到洪启胤赏识,在学成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进士,于是他的仕途便开始了。洪承畴从最初的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一路升迁至陕西三边总督,剿匪杀流寇,屡次为明朝建立军功,后来出兵剿灭起义军,击败李自成军队。

1638年松锦之战爆发,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洪承畴率十三万部众亲临大明朝经营了百年的松锦杏三城防线,战事初期状况明朗,明朝劲旅兵甲齐全,又兼以火木雷石等技术先进,铁蒺藜,突火枪等火药武器杀得清军人仰马翻,一时间战局呈焦灼状态。然而统帅洪承畴受朝廷官员间的争斗影响,不得不听从谕旨主动出击,以节省粮草,在松锦一带与皇太极兵马决战。皇太极趁明军尽出之际一举偷袭了明军粮草储存地,围困十三万明军,松锦之战局势瞬间急转直下,十三万铁甲雄狮成了困兽犹斗,洪承畴命各总兵率部突围,最后成功突围的仅吴三桂一人,其余总兵等将领或战死或降清。

松锦大战明朝还有多少兵力

松锦大战,从163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4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曾经的王朝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直接走向了灭亡,而清朝开始向他们的山海关迈进。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明朝被打得落花流水,不仅仅是因为清朝的兵力雄厚,其实更多是明朝的皇帝和将领领军胆小怕事造成的,否则,明朝也不至于损伤如此惨重。

《松锦大战》画像

松锦大战是发生在松山锦州的战役,故称为松锦之战。明朝清朝两方几十万的军队,从1639年到1642年,明军最终一败涂地。当时,在松锦大战明朝还有哪些兵力呢?根据历史的资料显示,明军当时参战的人数达到了23万人之多,而清朝大概只有13万人,可是在战后,明军死伤人数达到了5万余人,而清军伤亡人数仅一万有余。所以,在松锦大战之后,明朝的兵力几乎没有了,归降的归降逃亡的逃亡,历史上一个王朝的衰败,总是树倒猢狲散,如此无情。

松锦大战在历史上被公认为明清两方的数年争战里面最为重要的一战役。正是这一战役,使得清朝奠定了统一的基础也使得明朝走向了灭亡。无论松锦大战明朝还有多少兵力,在战争之后,明朝并无多少兵力,也只剩下宁远这一座城池,而那时的清军,军情激昂势如破竹,一步一步向山海关迈进。最终,明朝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清朝,开始了他长达数百年的统治。

松锦大战明军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1639,清崇德4年,明崇祯12年,清和硕睿亲1639年,也就是清朝崇德的4年,恰逢明朝崇祯年12年,多尔衮开始致力于辽河与锦州之间的大路,第二年,大路建成,多尔衮开始在锦州的外围屯田。而至此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历史上有名的松锦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了。而这一场战役明朝惨败,究竟松锦大战明军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松锦大战朝鲜炮手

然而,从一开始,明军还占据了优势,因为祖大寿的守城达到了效果。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也是这个错误,让命运的天平重新倾斜,明朝就此万劫不复。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必须提前出关口,而守城的祖大寿在十几万清军突然冲锋的时候吓得直接缩回了锦州,这也是明军在这场战役中失败的一个原因,胆小鬼如何能够打胜仗。其实如果当时祖大寿再守卫那么坚持一下,多尔衮就有可能被消灭了。不过这都是后话,历史毕竟已成定局。

在那之后,清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逐个击破。在清军的围堵之下,洪承畴本该是要突围的,但是却又因为军中某人的叛逃,导致了这个军队一如散沙,四散奔逃。最后,甚至连祖大寿也干脆投降开城门迎接清军。1642年,这一场战斗正式地结束了明朝就此灭亡,只剩下关外仅存的一座孤城宁远,而清朝开始走向了长长的精彩的历史的舞台。

标签:

更多文章

  • 拿破仑战争的死亡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拿破仑战争是拿破仑称帝时,在统治法国期间发生的各场战争。拿破仑战争时间是开始于1803年5月13日,历时十余年的战争。由于当时拿破仑实施的军事制度,使得法国的军事力量大增,法国迅速崛起。拿破仑战争时期画像虽然说拿破仑战争时间起始于1803年,但是它属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引发的战争延续。是法国和反法

  • 户次川合战:一胜即一败有胜必有衰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户次川合战,是一场发生在天正十四年,岛津军犹如龙卷风一样扫荡着九州,为了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之末再作的最后一搏。萨摩雄兵旌麾所向之处,大小豪族无人能逆其锋芒。北九州没落的豪门大友氏在此重压之下,只得屈身于丰臣氏,降格为臣,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户次川合战图户次川合战的历史背景是丰臣家在取得德川家方面

  • 揭秘一战时期日德兰海战到底算是谁获胜了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日德兰海战持续时间短,但杀伤力却很大,英国和德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不管战争的战况是怎样的,肯定在最后会有一方取得胜利。那么日德兰海战到底是谁获胜了呢?日德兰海战图片提到日德兰海战到底算是谁获胜了,可能有人觉得是德国胜利了,因为从战争的损失程度来看,英国的人员伤亡和舰艇损失的比德国严重,我们便会觉

  • 唐太宗为什么怒砸魏征墓 唐太宗悔婚砸墓导火索竟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

  • 从诗仙李白的晚年生活探究李白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 东汉后期出现党锢之祸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党锢之祸是指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为了欺压与他们作对的士大夫给他们强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最终使那些有识之士家破人亡的事件。东汉末年一共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第一次发生在桓帝在位时期,这一时期虽然陈蕃等名士被宦官诬陷被免去官职,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而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名

  • 刘备说女人如衣服,嫁给他的妻竟没有好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三国诸多主公之中,刘备可以说是最为坎坷的一位。以织席贩履起家的汉室宗亲,在汉末的风云际会中趁势崛起。就算心有鸿鹄之志,奈何自身力量不足,只能不断投靠各方势力求得生存。纵观刘玄德一生,真是依谁谁倒、靠谁谁亡,只有曹操是个例外罢了。这样的生涯说起来是个戏剧,其中却充斥着无奈和坎坷。再怎么说,这是刘备自

  • 马江海战失败原因: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是最大败笔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马江海战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交战的地点就是在福建附近的马江,也称作马尾,交战的双方是清政府的福建水师和法国舰队,交战的结果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江海战后清政府被迫对法国宣战。马江海战1884年7月14日,法国军舰在孤拔率领下进入马尾军港,受到了清政府的友好款待。清政府命令福建水师各舰:“不准

  • 三国司马家族为什么能在高平陵之变后走上最高峰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家族匹敌了。司马家族尊崇皇权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皇帝依然高高在上,这表明司马懿与帝国普遍军政

  • 历史上被认为穿越的皇帝许多行为都难以解释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胤礽,原名爱新觉罗·胤礽,是清圣祖玄烨与其原配皇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嫡次子。嫡长子死后,仁孝皇后再次怀上嫡子,不过令人哀叹的是,在生下胤礽之后,难产离世。经历了嫡长子与嫡妻去世两个打击之后,对于这个唯一的嫡子,康熙帝展现了与其铁血形象不符的慈父模样。康熙帝对胤礽不仅留在自己膝下亲自教养,疼爱异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