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马江海战失败原因: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是最大败笔

马江海战失败原因: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是最大败笔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83 更新时间:2023/12/11 0:46:06

马江海战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交战的地点就是在福建附近的马江,也称作马尾,交战的双方是清政府的福建水师法国舰队,交战的结果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江海战后清政府被迫对法国宣战。

马江海战

1884年7月14日,法国军舰在孤拔率领下进入马尾军港,受到了清政府的友好款待。清政府命令福建水师各舰:“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也斩。”法国军舰在马尾军港经过精细的侦查,占据了有利地形,做好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于1844年8月23日闽浙总督璟发出战书,何璟却愚蠢昏聩的向福建水师封锁了消息,命精通法语的福建船政著名工程师魏瀚乘船前往法方,要求延至次日开战。而法国舰队旗舰“窝尔达”号看见中国方面驶来一船后,认为是中国军舰来袭,立即向中国舰队开火,马江海战爆发。

马威海战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很多舰船没有来得及起锚就被法国军舰击沉,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福建水师兵船11艘、运输船19艘,全被法舰击沉、击毁,官兵阵亡521人,受伤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法军仅死6人,受伤27人,有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为轻伤。8月24日上午,法军炮舰用大炮轰毁福州造船厂。8月25日,法海军陆战队一部在罗星塔登陆,夺去了3门克虏伯大炮。之后,法舰逐次轰击闽江两岸炮台,炸毁无数民房,然后鱼而出,退至马祖澳。

以上就是马江海战主要内容,从马江海战主要内容可以看到清政府的昏聩无能,也可以看到法国侵略者的肆行无惮,更是说明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马江海战失败原因

马江海战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在这场战役中清政府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虽然法国人在战前通知了清政府要开战,但是昏聩的清政府闽浙总督何璟却对福建水师官兵封锁了这一消息,并且妄图让法军延期开战,最后战役在8月23日这一天爆发,战斗仅仅进行了半个小时福建水师就全军覆没。下面说下一年马江海战失败原因。

马江海战

马江海战失败原因一:马江海战之所以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造成清政府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惨重损失,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的。7月12日法军军舰就在孤拔的率领下进入了马江军港,而清政府明明知道法军军舰来者不善,但是还是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也斩。”“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在这样的命令之下,福建水师官兵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法国军舰做好各种战斗准备,之后法军通知了闽浙总督何璟要开战,而何璟却妄图改变开战日期,对福建水师封锁了消息,最终导致福建水师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仓促应战,最终导致了福建水师的惨败。

马江海战失败原因二:在马江海战中先后进入马尾港的法国军舰有10艘,总吨位约15000吨,装备火炮77门,而中国军舰虽有11艘,但总吨位仅9800余吨,装备火炮50余门。且中国舰队的军舰大都采用立式蒸汽机,机器在水线之上,又无护甲,极易被破坏,装备的火炮又基本都是前膛炮,既没有装甲,威力、射速又都不如法国军舰装备的后膛炮,更为不利的是,法国舰队还装备了当时的新式武器——机关炮、鱼雷。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装备上福建水师要远远落后于法国军舰,这也是导致清镇府在马江海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江海战中国参战的船只数目

马江海战发生在清政府的福建水师和孤拔领导下的法国军舰之间,战役进行了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却将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多年的福建水师的所有舰船全部击沉、击毁,下面就说一下马江海战中国参战的船只数目。

马江海战

在马江海战中中国参战的船只数目为:11艘战舰,超过50艘小型战船,共5100人,245门重炮。法国参加战役的船只力量为:8艘战舰,2艘鱼雷艇,2艘辅助军舰,共1800人,77门重炮。在这场战役之中中国伤亡的人员和船只为:796人阵亡,3000多人重伤,战舰19艘被击沉,30余艘受重创。而法国军队伤亡的人员和船只为:12人阵亡,15人重伤,战舰2艘受重创。

从上面列出的数字可以看出福建水师损失惨重,而法国以极小的损失就造成了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这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己的军港却可以允许外国的军舰自由出入,并且在得到法国军队发出的战书之后,还对自己的军队封锁法国军舰将要进攻的消息,最终导致了福建水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导致了全军覆没的命运。在这场战役中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福建水师和福建造船厂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可谓是损失极其惨重。马江海战中国参战的船只数目很多,可谓是倾巢出动,因此损失的也很大,大部分船只都损失掉了。这样的结果让中国国内群情激愤,清政府不得不对法国宣战。

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江海战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在这一天法国军舰向马尾海港的福建水师发起了攻击,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最终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福建水师在这场战役中796名官兵阵亡,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1886年,在这里建立了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城东17公里处马尾区马限山东南麓,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为纪念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官兵,1886年12月建成昭忠祠。1983年重修,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陈列分两大部分:以文物、照片、模型等反映福建船政局的兴衰史;以烈士遗物、碑石、图片等再现中法马江海战的悲壮情景。馆西为烈士冢,馆与冢之间的鱼塘旁新建追思亭,山上有古炮台。1991年被列为青少年德育基地。

马江海战纪念馆馆内主要陈列分为《福建船政》和《中法马江海战》两大部分。《福建船政》部分,通过近200幅的照片、拓片、地图、文字说明及船政模型,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利用“船坚炮利”远渡东来,对我国进行侵略的情况。第二部分为《中法马江海战》。其中展示了100多件革命文物、烈士遗物、历史照片、拓片、碑石等,以大量的史实记录了法国侵略者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行经。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司马家族为什么能在高平陵之变后走上最高峰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家族匹敌了。司马家族尊崇皇权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皇帝依然高高在上,这表明司马懿与帝国普遍军政

  • 历史上被认为穿越的皇帝许多行为都难以解释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胤礽,原名爱新觉罗·胤礽,是清圣祖玄烨与其原配皇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嫡次子。嫡长子死后,仁孝皇后再次怀上嫡子,不过令人哀叹的是,在生下胤礽之后,难产离世。经历了嫡长子与嫡妻去世两个打击之后,对于这个唯一的嫡子,康熙帝展现了与其铁血形象不符的慈父模样。康熙帝对胤礽不仅留在自己膝下亲自教养,疼爱异常。在

  • 宋景诗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对宋景诗简介前,我们有必要提及一下晚清时期的名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可谓是晚清政府最倚重的满清将领,曾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等对内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太平天国北伐时,李开芳、林凤祥就是败于僧格林沁的手下。而宋景诗,则是配合捻军将领张宗禹击毙僧格林沁的农民军事起义领导人。影视剧中宋景诗

  • 斩昏君的尚方宝剑竟然动不了免死金牌?原因很现实!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鸳鸯有耦春蚕苦,白马鞍边笑靥生。”在花花世界中,策马扬鞭忘却身后红尘,恣意潇洒浪迹江湖,畅快!畅快!然而,利益熏心面对权位诱惑有多少人舍得放下眼前,畅想清贫的远方!自古开疆辟土者多,能够明哲保身全身而退者寥寥无几……呜呼哀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

  • 秦帝国的兴亡成败与丞相李斯有著莫大的干系 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拜为丞相。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

  • 玄武门之变中精通马术和箭术的李元吉为什么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是整个事件的最大赢家,不仅杀了自己有威胁的兄弟还逼迫李渊让位,其中有一点有些奇怪,为什么精通马术和箭术的李元吉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呢?关于事变的细节,尤以《资治通鉴》写的最为精彩。按司马光所说,当时李世民带人设伏,后太子和齐王发现情况有变,慌忙逃窜,而李世民等人便在后面追赶。随即,

  • 古代科举时为什么宁愿放弃状元之位也想做探花?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科举在古代的时候为国家选拔了不少的人才,可以说是主导一个国家的兴亡,由此可见科举制度有多么的重要,就像是今日的各种考试和高考也都是由科举演变而来的。科举制度最大的人贡献者就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了,当热李世民的改用也是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这就是古代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了,对于科举制度,也是被西方给学了去

  •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就开创了一个横跨欧亚大

  •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死在冬天,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技术缺乏,很多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病症在当时可能就算是绝症了,冬天的时候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造成死亡,清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死在冬天的时候。皇太极去世在9月,顺治去世在2月,康熙去世在12月,雍正去世在10月,乾隆去世在2月,嘉庆去世在9月,道光去世在2月,咸丰去世在8月,同治去世在1

  • 刘邦在临死之前为什么还要下令下了樊哙?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后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死后谥武侯。樊哙原本是街市上杀狗卖肉的屠夫,而刘邦则经常光顾他的生意,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熟人。后来刘邦做了个小官,樊哙又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