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帝国的兴亡成败与丞相李斯有著莫大的干系 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秦帝国的兴亡成败与丞相李斯有著莫大的干系 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91 更新时间:2023/12/24 7:59:36

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拜为丞相。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年轻时曾是一个在乡间管理文书的小吏,看到同是老鼠因生存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待遇,而大发感慨。他认为人与人的才智相差无几,而享有的是富贵还是贫贱的生活,完全在于是否能够抓住机会,懂得选择环境。为了能够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斯辞去小吏,师从于荀卿。荀卿,名况,先秦的著名思想家。荀况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在儒学之中自成一派,门下最有名的弟子便是李斯和韩非。李斯从荀卿处学成“帝王之术”后,意欲立功成名。经过对时局的缜密分析,决定舍弃楚国,而前往秦国。彼时秦国打算一统天下,建立新的政权。

野心勃勃蓄势待发的秦国给了李斯施展政治理想的绝佳舞台,到了秦国不久,李斯就顺利地进入了秦国的官场。并大加游说,劝谏秦王可以通过离间计策破坏各诸侯国的君臣关系,采用蚕食谋略,逐个击破各诸侯国从而一统天下。可以说李斯有着非与常人的敏锐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计策非常奏效,同时也引起了各诸侯国的恐慌,纷纷派出暗使来到秦国,鼓动秦国大兴土木,使其难以兴战。之后秦王便听从群臣建议,将来客予以驱赶,其中也包括李斯。李斯便写了闻名于世的劝谏秦王的书信,力陈网罗天下英才之重要性,用人不应拘泥于一方,否则只会增强各诸侯国的力量,难以完成秦国的一统大业。李斯的书信受到了重视,不仅重新授予李斯官位,继续采用他所献计策,更是在一统天下之后,封李斯为丞相。

李斯作为丞相,直接参与战后的国家制度建设。首先他建议皇帝废除分封制,将权力集中于中央,强化当朝皇权。对于稳定刚刚结束战乱的天下,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是完全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其次,建议皇帝禁用以前各国使用的文字,统一以秦篆为官方文字,消灭了地域差异,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发展,并且便于国家制度的推广和普及。再次,就是李斯在计量标准和经济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

李斯不仅是一名谋略不凡的政治家,也是一名远见卓越的经济家。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各诸侯国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算进制。给其间的经济往来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于是,李丞相倡导明确全国采用同一的度量标准,并以法律的形式为正确实施统一标准的保障。原诸侯各国使用的货币也不尽相同,非常不利于各地区经济的流通。统一货币的标准,不仅携带方便便于支付,而且统一钱币及结算制度,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

李斯的另一贡献就是主持修建连接各地的道路,并且采用一样的车轨尺寸。极大便利了物资往来,也是加强和贯彻中央集中权力管辖的关键。李斯修建的驰道实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同时规定统一的车轨尺寸与道路相适应,能够切实保证道路的畅通。

李斯辅佐秦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建立君主集权专政制度,却因为他的性格操守使然,存有争议,难以成为千古名相。李斯难以抹去的人生污点之一便是妒杀韩非。韩非与李斯都师从于荀卿,韩非才华横溢,著有多部治世之作,深受秦王的欣赏。身为同门的李斯深知韩非的才华,因惧怕韩非取代其在秦国地位,不顾同门之谊,铲除异己,怂恿鼓动秦王毒杀了韩非,使得一代伟大学者就此殒命,让人唏嘘。

而李斯所作的另一恶事就是烧毁书籍。为了铲除不同学派政见,迎合始皇心意,李斯将对分封的争议引导至书籍上,建议始皇帝只留下几种书籍,其余书籍都要烧掉,并以极严苛的惩罚标准督促执行。使得前秦的许多的文献古籍遭到损毁,造成了文化的倒退,成为一名历史的罪人。更是参与了沙邱政变,为一己私欲毫无气节,与赵高、胡亥合谋害死信奉儒家思想的公子扶苏,篡改秦朝朝代更迭,改变秦朝的历史走向,落得终身骂名。

李斯其人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绝顶聪明,思维独特。

司马迁的《李斯列传》开头便讲述了一个李斯与老鼠的故事:他看到,公厕里的老鼠食物肮脏,人畜一来便惊恐万状,而粮仓里的老鼠则饮食起居条件优渥,且没有人畜之惊,他竟然由此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定律:“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大概只有因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才能比媲。

二是利欲熏心。

他在辞师远行时说:“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所以他要弃卑贱而就权势,避穷困而寻富贵,他以后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遵循这条宗旨。

三是妒贤疾能,这两点从他杀害韩非一事可窥一斑。

李韩同为荀卿门下,老同学也,而韩非出身贵族,学问高深,所以“斯自以为不如非”。赢政读过韩非所著《孤愤》和《五蠹》之后,感慨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后来韩非来到秦国,李斯唯恐韩非受到重用,便进谗言叫赢政杀掉他以绝后患,其所持的根据是:“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李斯身为客卿,竟说出这种不怕引火烧身的话,与他在《谏逐客书》中的立言自相抵牾,大相径庭。赢政开始以为有理,便命令杀掉韩非,李斯立刻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他自尽,韩非请求面见赢政,李斯不允。赢政转念一想,此举甚为不妥,“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一代英才如赢政也被李斯耍了一把。

四是贪生怕死。

在胡亥下令将左右丞相李斯、冯去疾和将军冯劫逮捕下狱时,冯去疾和冯劫说:“将相不辱”,拔剑自刎,即使千百年后,平庸如我辈读史至此也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气。而李斯则俯首就缚,还指望凭自己的雄辩之才,“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悟而赦之”。司马迁在此连用两个“幸”字,褒贬之意自明。

但李斯这次算是碰上了克星,赵高叫手下装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等,反复审讯,李斯为自己辩解,就遭到一顿毒打,到胡亥真地派人来时,皮开肉绽的李斯已经吓破了胆,老老实实地画押承认赵高罗织的各种罪名。胡亥看过李斯的供辞后,感慨地说:“要不是有赵高,我差点被李斯出卖。”

李斯的一生是得意的,从上蔡平民到权倾天下的丞相,享受了世间的尊荣和富贵。李斯的一生也是功利的,作为机会主义者,在每个机会面前,李斯总会做出最利己的选择,全无读书人的骨气和傲气。李斯的一生功过难以评述,注定充满争议。不知如果有机会能够重来,那个最后斩于街市的李斯,是否会只满足于牵起那只小黄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中精通马术和箭术的李元吉为什么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是整个事件的最大赢家,不仅杀了自己有威胁的兄弟还逼迫李渊让位,其中有一点有些奇怪,为什么精通马术和箭术的李元吉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呢?关于事变的细节,尤以《资治通鉴》写的最为精彩。按司马光所说,当时李世民带人设伏,后太子和齐王发现情况有变,慌忙逃窜,而李世民等人便在后面追赶。随即,

  • 古代科举时为什么宁愿放弃状元之位也想做探花?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科举在古代的时候为国家选拔了不少的人才,可以说是主导一个国家的兴亡,由此可见科举制度有多么的重要,就像是今日的各种考试和高考也都是由科举演变而来的。科举制度最大的人贡献者就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了,当热李世民的改用也是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这就是古代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了,对于科举制度,也是被西方给学了去

  •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就开创了一个横跨欧亚大

  •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死在冬天,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技术缺乏,很多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病症在当时可能就算是绝症了,冬天的时候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造成死亡,清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死在冬天的时候。皇太极去世在9月,顺治去世在2月,康熙去世在12月,雍正去世在10月,乾隆去世在2月,嘉庆去世在9月,道光去世在2月,咸丰去世在8月,同治去世在1

  • 刘邦在临死之前为什么还要下令下了樊哙?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后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死后谥武侯。樊哙原本是街市上杀狗卖肉的屠夫,而刘邦则经常光顾他的生意,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熟人。后来刘邦做了个小官,樊哙又成为

  • 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古埃及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秘,现在埃及的金字塔根据当时的劳动力来说简直就不可能建造的出来,但事实就是这么摆在眼前;还有一点就是木乃伊,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可怖,那木乃伊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古埃及人为什么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呢。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

  • 秦朝如果是扶苏即位 大秦帝国会不会是个长久的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始皇统一六国但是仅仅经历2世就亡国了,如果是长子扶苏继位,秦国的结果会如何呢?也许也会亡国,但至少不会这么短。不可否认,秦帝国的灭亡,其因素很多,一个不容否定的因素,是关于接班人的,一旦有序地、顺利地交接班,秦帝国的基业自然会稳定发展。因此,如果当初秦始皇把秦帝国的皇位能够顺利地交接给长子扶疏,那

  •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几个不同?一个失败一个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50年前,日本的“明治维新”打出过一系列旗号:从“尊王攘夷”到“公武合体”,从“王政复古”到“公议舆论”,从“文明开化”到“富国强兵”。那戊戌变法跟它又有什么不同呢?一,改革的国情不同从1185年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前的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实际统治权都被各种不同的征夷大将军所掌握,日本的天皇只是

  • 唐朝一支精锐军队一共出了五位皇帝 这是怎么个情况?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唐代的时候有一支名为晋军的军队一直忠于大唐,曾和来犯者朱温对峙过,但就是这么一支一直忠于大唐的军队在唐朝灭亡之后军队内一共诞生了五位帝王。第一位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实际上是这支部队的主帅,虽然他姓李但是他并不是李唐的直系后人,他是沙陀族人,他的祖父被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从而这一支改为李姓氏。

  • 解密: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朱厚熜,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他幼时聪敏,吟诵唐诗,学习古籍,其父亲自辅导,还让他参加王府的一切例行仪式和典礼,并经常随父进京觐见皇帝,因而,嘉靖从小就熟知朝迁的仪式和典礼的规矩。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无子,由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等大臣,据宗法“皇明祖训”寻找继位人,立兴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