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百姓给他立了碑为啥他非要给砸掉?揭秘一代名相宋璟

百姓给他立了碑为啥他非要给砸掉?揭秘一代名相宋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70 更新时间:2023/12/10 4:53:56

细数历史上出名的臣子,宋璟似乎显得没有那么出名。当然主要原因是因为唐玄宗时期最出名的就是他和自己儿媳妇的一桩绯闻,和这种惊爆眼球的桃色故事相比较起来,似乎在大的名人都不太出名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宋璟成为一代名相。可是百姓因为爱戴他而给他立碑,他为什么非要砸了呢?

宋璟,一代名相,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有着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金筷表直”“阳春有脚”“端午更名”。

“金筷表直”讲的是唐玄宗时期,宋璟为宰相,由于他的刚正不阿,得到朝臣的尊重和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就赐给他一双金筷作为奖励,宋璟感到非常的惶恐。因为在古代,黄金餐具都是被皇帝垄断的,不论是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不能使用黄金做的餐具。唐玄宗对宋璟解释道,赐你金筷是为了表现你的刚正不阿,不是让你使用的。宋璟这才惶恐的收下这双金筷子,供奉在家中。

“阳春有脚”讲的是唐中宗时期,宋璟被贬到广州担任都督,在职期间,为广州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解决了困扰广州多年的民居火灾问题,造福了一方百姓。后来,宋璟当上了宰相,家里的人都希望能够靠着宋璟的关系混个一官半职,宋璟果断拒绝了这些人,还指示吏部对于那些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人要严加考核。当时人们称赞宋璟就像那温暖的春风一样,走到哪里,就能给那里带来美好的生活。

“端午更名”讲的是宋璟为端午节改名的事情。那时候的端午节叫做端五节,不是像现在这样叫端午节,由于唐玄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里面有一个“五”和端五节中的“五”相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宋璟认为这和唐玄宗犯忌讳,所以他上奏唐玄宗要改端五节为端午节,唐玄宗同意了他的建议,现在端午节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宋璟砸碑

树碑立传,为后世人们所记住,这是每一个王侯将相都想要的,就是那些寻常百姓,都会有这种想法。“著书立说,树碑颂德”这在古人心中湜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可是在唐玄宗时期,却有一位宰相亲手砸碎了百姓给自己立的石碑,这个人就是宋璟。

开元四年,宋璟被唐玄宗从广州召回中央任职,不久就接替姚崇出任宰相。接替宋璟出任广州都督的官员在民众和地方官员的请求之下,同意为前任都督宋璟立“遗爱碑”,来歌颂宋璟在广州所做的利民之事。听到此事的宋璟,立马上书唐玄宗,他说:“现在的我得到皇上的恩惠,才能当上宰相一职,那些民众和官员为了奉承我,给我立了一个碑,为了杜绝这种风气,请陛下从我做起”。于是,他亲自赶到广州,说服那些为他立碑的百姓和官员,然后亲手砸碎了自己的“遗爱碑”。

广州地方官员和百姓想为宋璟立碑,虽然有奉承的意思,但是尊重爱戴的意思占据主流。在宋璟出任广州都督之前,广州各地经常发生火灾,导致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后来,宋璟出任广州都督的时候,开始着力解决火灾的问题。他从别处引进屋瓦的烧制方法,教导民众掌握这种技术,然后让民众用瓦代替以前的茅草盖在房子之上,这样一来,火灾多发的情况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宋璟在出任宰相之前就因为人正气,不阿谀奉承而出名,百姓给他立碑,无非是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但是,宋璟本人淡泊名利,只想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有利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砸碑的事情。

宋璟后人

宋璟死后,留有八个儿子,都出仕为官,可是所取得的成就都没有宋璟的高。但是,宋璟的后人遍布整个朝廷,上至太子近臣,下至地方太守,都会有宋家后人的身影。

宋璟死后三十三年,他的孙子宋俨请当时的书法名家颜真卿为其祖父宋璟撰写碑文,后又刻碑纪念,立在宋氏墓地之中。碑上篆刻颜真卿所做的三千字碑文,不但汇聚大量道德文章,还有书法和艺术在一起相结合,所以,后世对宋璟碑的研究非常之多。不仅是书法家想一睹颜真卿的书法真迹,就是那些文学家也都想研究一下古时道德文章的写作。

宋璟死后葬在自己的家乡,今邢台南和县十里铺村,后来他的后代退官之后,都归隐于自己的老家。最后,宋璟后世子孙都居住在了十里铺村。相传,乾隆巡游时期,曾路过此地,读到宋璟的《梅花赋》之后,非常的欣赏,生出了羡慕前贤的心思。就在十里铺村前用行书抄写了这首《梅花赋》,后来又亲书一首诗词,赠予十里铺村,表示对其先人的尊敬。

十里铺村宋氏祠堂之中,还存有很多的石碑,上面刻的都是赞颂宋璟贤德的文章,这些碑文以清朝的居多。另外,古时皇帝赐宋璟的后人一个“铁帽秀才”的荣誉称号,具体的作用就是,宋璟后代只要有人读书,肯定会有孩子成为秀才的。

古时,宋璟后人的地位都非常高的,地方新上任的官员,都会来此拜见宋家当代的家主,宋家后人见官员可以不用下跪。

即便名气不如李白,功业不如房谋杜断,但是宋璟的一生也足够鞠躬尽瘁了,能在民间留下这样的美名,即便渐渐被后人淡忘了那又如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张作霖小时候就这么彪悍吗,为什么张作霖上小学时身上就带着枪?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不管从历史的角度如何评价张作霖,就张作霖这个人本身而言还是很有英雄气概的。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英雄在小时候就表现的非同一般,张作霖这个人从小就带着一股子匪气,因为他上小学的时候就随身带枪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作霖历史上祖籍是河北大城人,张作霖小时候是上私塾的,他从小的聪明,脑袋瓜反应最快。私塾先生本来是

  • 奥斯曼帝国也曾在世界一流为什么今天却沦落成三流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土耳其这个国家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可能还不能跻身世界一流国家的舞台,但是提到它的前身奥斯曼帝国,那可是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国家了。然而奥斯曼的没落留给土耳其的尴尬,不止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属于亚洲还是欧洲这么简单了。曾经的土耳其被人们称为是奥斯曼帝国,也曾被很多小国家所崇拜。当时土耳其和明朝被看做是东方

  • 真的是姜维导致了蜀汉灭亡吗,如果姜维计划成功蜀汉有复兴机会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诸葛亮死后接班的人几度转换,最后落到了姜维的头上,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姜维坚持北伐才导致了蜀汉伤了根本,最后灭亡的。那么如果当初姜维意图挑拨钟会谋反的计划成功的话,蜀汉就真的有了复兴的机会吗?“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

  • 他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农民,可在全书竟一句台词也没有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水浒传》被称为是一本写实的农民起义小说,但是实际上细究起这些英雄好汉的出身,实打实的农民都不多,有的是军士官吏,有的是土财主,还有的可以称为农民的也就是一些流氓地痞,真正说是农民的,除了打渔的阮氏兄弟,打猎的二解,还有一个叫陶宗旺的人。但是此人在小说中却一句台词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陶宗旺是光州人

  • 司马迁为什么要说商鞅刻薄少恩,商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商鞅变法的功绩我们都很清楚,商鞅变法后的下场也是历史在册的。这样的一生往往给人一种矛盾,为什么功臣竟然没有好下场?这就不得不从这个人说起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商鞅的成功是拜他的性格所赐,他的失败似乎也是拜他的性格所赐。那么商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司马迁会给他一个刻薄少恩的评价?从商鞅变法之

  • 光绪的死和谁有关,谁才是光绪皇帝死亡的罪魁祸首?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光绪皇帝可以说是清末时比较令人觉得惋惜的一个皇帝了。他的死也充满了悲剧,按说他的年纪不该死那么早的。光绪的死到底和谁有关系呢?谁才是光绪皇帝死亡的罪魁祸首?光绪帝,爱新觉罗载?,四岁便登基,期间慈禧垂帘听政,一直到十七岁,受到朝廷大臣的压力,被迫将交权给他。但是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的政权还是在慈禧

  • 隋朝诸葛昂和高瓒比凶残的手段简直令人发指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我们都说大自然的野兽是最残忍恐怖的,其实依我说人类才是最残忍的。比如人类未来自己的利益而滥杀无辜,伤天害理。甚至还可以做到吃人肉。好,这就算是不得已没有办法。但是你见过人为了比拼而杀人吗?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两个人为了比谁凶残所使用的手段令人发指。隋朝末年,有一对豪奢凶残之徒,名为诸葛昂和高瓒,他们每天

  • 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失踪之谜  是陪葬还是被烧毁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始皇做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留下许多未解之谜,如秦始皇陵之谜,兵马俑之谜,阿房宫之谜,也包括所谓的十二铜人之谜。十二铜人本身就是一个谜团。当初,秦始皇网罗天下兵器溶解为铁块,重新铸造出十二个每个几十万公斤的铜人立于咸阳。因为是铜铸造的,外表是黄色,所以又被称为“十二金人”。秦始皇为什么铸造这个金人我

  • 故宫的房间真的有9999间半,为什么故宫会出现半间房?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古代皇宫其实说白了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按今天几个房间就是几居室的算法,皇帝的房子算是几居室呢?一直以来都有个说法,说故宫有9999间半的房子。先不说这个9999的说法是否准确,半间房子是怎么回事?房子还能有半间的吗?如果这样算不准确的话,那么故宫到底真实的房间数到底是多少呢?一切还要从明朝说起:话说

  • 关公为什么会有三处墓地并且千百年来竟无人打扰?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演义故事中以忠义出名的关羽一直被认为是武圣。因为他一生追随着刘备,就算死也没有背叛过蜀国。即便是最后被马忠活捉,也宁死不降,才会被孙权将其斩首示众。所以这个人的名号是非常的响亮的。所以关公死后无人扰墓可以理解,为何关公竟然有三处墓地呢?关公为何要故布疑阵呢?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樊城与曹仁交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