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白的身世究竟如何,为什么至今无法知晓?

李白的身世究竟如何,为什么至今无法知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70 更新时间:2024/1/16 23:02:09

探寻一个人物的身世,可以追根溯源,有利于后世对人物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李白的身世仍旧是个谜。

在我国文坛上,李白无愧彪炳千古的大诗人。然而,一千多年来,许许多多学者对他的家世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可是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祖先到底又是谁?

这一些疑问,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定论。

李白对于自己的家世,在他的一些著述中也有过一些简略介绍。《与韩荆州书》中有“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的记叙。在《与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述:“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在《赠张相镐》一诗中也写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但就其文字,仍然语焉不详,这里也只提远祖,而讳言近代。总之,从李白的自述中,很难了解他的家世如何。

李白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于李白的身世,是这样写的:“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异姓与名。……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李白的叔父李阳冰倒是道出了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问题。既然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那就应该是唐玄宗的族祖。据考证,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过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就是说李暠的子孙可以登记上皇族的户口,这在当时可是十分荣耀的事。然而,据史载,李白一家并没有去登记。后来,李白进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也没有直接向皇上提起此事。即使在天宝十五年,永王败北,李白因之被系浔阳狱,曾被流放的晚年,处境极为困难,求人推荐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没有向人提起过这一段家世。由此看来,不得不令人提出质疑,李白生前为什么不敢将自己的这一段身世写成文字,而要在他死后,由他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公之于世?

想必,其中定有隐情。

近代一些学者,根据李白的“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等诗句进行分析,认为李白是“飞将军”李广的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这一支系的后裔,但是,李白生前无论是留于著作,还是与之交谈,都只承认远祖李广,而否认与李陵等人的关系。

台湾一位学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倒是提出一个推论。他认为李白是李广、李暠之后,李世民也就是李广、李暠之后,而且李白是李世民的曾侄孙,李白为什么在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也不愿意隶入皇室属籍。其原因是其先人曾因罪遭贬谪的事实,很有可能李白的先人犯的罪可能牵涉一场“宗室恩怨”,或者说就是“玄武门之变”,李白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

当然,这些推断都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李白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写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性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于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尽管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但在李白的家世问题上,特别是对他父亲李客究竟因何“逃归于蜀”或“潜于广汉”?如果说是国破家亡,出奔异域,那么也早就应该返回原籍;假如是因触犯刑律,流放远方,时隔百余年,也用不着“潜还广汉”。总而言之,李白的祖先无论是因为国破家亡,还是触犯了刑律,都不能构成“逃归于蜀”或“潜还广汉”的真正原因。

这就使人猜测,或许有什么直接的原因,促使李白的父亲“逃归”或“潜还”,跑到偏僻的昌明县青莲乡(现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这些影影绰绰的文字,使李白的家世闪烁其词,产生不少难解的疑窦,致使后人无法真正了解到这位伟大诗人的身世。

还有学者从清人王琦编著的《李白年谱》中提到的《杜诗补遗》与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相对照,以及对“逋其邑”一语在《周易讼卦》中的原意等方面进行分析、推论,他们认为李白的父亲李客的“逃归”、“潜还”很可能与“任侠”、“避仇”有关。正因为如此,他的亲友在提到家世籍贯时,持“为尊者讳”,使用托词和曲笔,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果说学者的如此推断得以成立,那么,关于李白家世一系列疑难问题,也可以有些眉目了。李白在他的诗文中,对妻子,对儿女,对朋友都多次提及,而且专门有诗寄赠他们,多次表现他的深切情意,而唯独对他的父亲讳莫如深,对自己本属“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显赫家世,也只能私下和朋友谈谈,自己而不敢公开行诸文字,更不敢到朝廷去登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他的父亲的经历和处境有关。他的父亲李客,或许就是一位扶危济困者,替人伸冤雪恨的侠客,由于触犯了当权者;或者说李白的曾祖父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才不得不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以终其一生。从李白的诗文,以及他的所言所行,仿佛闪烁着他父亲的这种气质。如果说我们学者,从这一点继续进行寻根究底,也许可以找到李白家世的谜底。

标签:

更多文章

  • 关羽镇守荆州重地,为什么无优秀的谋士做参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但却因为丢失荆州兵败被俘,最终被东吴斩首,如果荆州有一强力的智囊谋士,关羽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刘备是关羽的老大哥,小说中都这样叫的,说刘备带兵,要么自己一支人马,要么关羽一支人马。不过,关羽的荆州是刘备很看重的地区,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 太监总管李莲英死后,为什么只有脑袋下葬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我们都听说过李莲英的名字,他是慈禧身边受宠的太监,因此权势颇高,但是为何在慈禧死后他迅速倒台,甚至在他死后,棺材中只有一个脑袋,不见身体呢?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字灵杰,祖籍浙江绍兴,其父名叫李玉,工作是修鞋匠,家境贫困,家乡没法为生,全家才辗转到了京城,仍旧以修鞋为生,因为李莲英儿时常常帮父亲削切皮头

  • 战国剑术大师盖聂简介,盖聂是个如何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只是简单的兵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强大的剑客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战国时期的著名剑客盖聂就是一位神秘的强大剑客。盖聂虽然是小说和动漫中的人物,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也有这么一个人。盖聂最初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这也是有关盖聂的唯一的记载,而且还是在介绍荆轲的时候附

  • 兵马俑中这些诡异的细节之处鲜为人知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兵马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陪葬艺术群,它气势恢宏,十分雄伟壮观,但其中却有一些诡异的小细节,至今没能解开其中的秘密。兵马俑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无论你参观过兵马俑没有,你都可能没注意到这些问题。有的朋友去过可能会有一个两个的疑问,但是很难发现藏在兵马俑身上的三个诡异的小秘密。1、兵器去哪里了?兵马俑有着

  • 身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什么终生都没有立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皇后是皇帝的正室妻子,对于国家有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皇后,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却没有立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中,皇帝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那就是立皇后和立太子。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制度是立后制与储君制。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子,所谓

  • 兵马俑陪葬坑内的弓弩,射程竟然远强于热武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弓弩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尤其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弓弩的威力远强于其他国家,在兵马俑中发现的弓弩,其威力竟然强于现代步枪?据专家分析称,近来发现的弓弩射程竟是AK47的两倍?秦朝的兵力还是很强大的。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就是比弩。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发掘,已经出现过上百件弓弩。

  • 中毒和被害,是中国古代皇帝最常见的两种死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职业之一了,我国历代皇帝高寿者并不多,而皇帝的死法有很多,其中中毒和被害是两种最常见的死法。中国皇帝为什么少有癌症?许多人都很关注这个问题。纵观数千年的帝王史,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其

  • 隋炀帝的千古骂名,竟然是因为造福后世的巨大工程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说起隋炀帝,我们可能都认为他是个暴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很多政策都给后世带来了实在的好处,那么他的暴君名号是怎么得来的呢?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

  • 武则天到底叫啥?其真名已经成为千古之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皇,但是在她的真实姓名几乎无人知晓,她曾经使用过的名字有很多,有关她出生时候最早的名字并没有被史书记下来,到最后也只留下武则天一个响亮的名号了。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好像有很多名字,但实际上她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她最真实的名字。武则天是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彠的二女

  • 郅都是谁,为什么西汉时期郅都被后世称为苍鹰?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西汉的郅都,曾以郎官的身份服侍孝文帝。景帝时拜为济南太守,针对豪强目无国法、肆无忌惮的情况,郅都未遵行汉初定下的轻刑原则,而决定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下令捕杀了瞯(jian)氏首领,用严刑峻法打击豪强,远近震动,人人侧目。后景帝将其升任为中尉,专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郅都依然按照济南时的方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