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解析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如此称颂

解析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如此称颂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07 更新时间:2023/12/18 8:20:35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以及帝王将相皆以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

伯夷叔齐图片

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

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待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称颂

太史公司马迁把伯夷叔齐放在列传之首,足见司马迁对伯夷叔齐的褒奖之意之高。众所周知,《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载入《史记》的人都是代表着当世时代特征的领袖人物,具有其独有的精神高度与特点,而伯夷叔齐的身份仅为商朝的贵族,便享有如此殊荣,细细想来,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称颂足以思考一番。

伯夷叔齐图(网络图)

《史记》记述:伯夷、叔齐是殷末周初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王生前指定小儿子叔齐继位。他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认为君命不可违,要尊重父亲的决定,因此拒绝就位,并出逃外国。叔齐则认为伯夷贤德,治理国家最合适,又符合长幼尊卑秩序,便执意离开孤竹国,追随兄长伯夷而去。

之后又发生了武王攻伐商纣王一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听说现在是周朝的天下,他们都变成了周的子民,兄弟俩无法接受这种历史的必然更替。他们认为做弑君夺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耻的,对商纣王是不忠不义的,因此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菜为生,坚决不食周粟。

以上两件事迹表明了伯夷叔齐是维护封建社会规章制度的守门人,从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正是维护封建大厦最为有用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教育臣民,恪守君臣父子之道,严格遵守社会统治秩序,保证统治者牢牢把握政权。如果都像伯夷、叔齐那样谦虚让位,与世无争,逃离尘世,争霸权而发生的子弑父、臣弑君的流血事件也会大量减少了,如此一来,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称颂这一疑问,就顺理成章了。

对伯夷叔齐的评价

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伯夷叔齐劝解武王图(网络图)

但将伯夷叔齐的事迹放置今日,并加以评头论足,会有很多以当世思想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会认为伯夷叔齐正是恪守陈规、不懂变通的教条主义者,是老古董,在历史进程中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不过正因为我们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君王到臣子学士皆视伯夷叔齐为思想最高标准的理由,正是因为伯夷叔齐的思想符合了当世社会制度。

把伯夷、叔齐上升到“饿死不食周粟”的高度,使他们成为忠孝道德观的典范,更有利于教育臣民,恪守君臣父子之道,严格遵守社会统治秩序,保证统治者牢牢把握政权。春秋战国期间,各国王侯为争王位,争霸权而发生的子弑父、臣弑君的流血事件,层出不穷;如果都像伯夷、叔齐那样谦虚让位,与世无争,逃离尘世,社会也就平安无事了。因此,伯夷、叔齐的结局很可能是诸子百家为说教诸侯,减少纷争,而加以发挥利用的素材。

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

伯夷叔齐本为商朝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原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最终却落得采薇而食,饿死山中的下场,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使伯夷叔齐二人恪守仁义礼节,宁死不屈呢?

伯夷叔齐图片(网络图)

商周时期,孤竹君为商朝附属小国的君王,在他临终前,却不理会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礼制,执意将王位传于庶子叔齐,而叔齐与伯夷兄弟两性情相投,从小极为尊崇礼制,恪守仁义,叔齐认为此举与古法不合,在其父去世后,决意推辞继承王位,并且执意推举其兄长伯夷继承。

而伯夷念及手足之情,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便不告知任何人,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叔齐得知后,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二人相遇后,便相约不再回归故里,投奔周国。然而事实并未像兄弟两所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朝,看在伯夷叔齐眼里,附属国攻打君主国,以下犯上,视为大逆不道之行,然而却无力劝解,周国攻打商朝,势如破竹,两军相残,民不聊生,战争所带来的伤亡是伯夷叔齐二人极为不忍,奔走于权势之间,只求能早日将这战争终止。

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齐拒绝与周人来往,不食用周国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粮食,二人隐居于首阳山,终日采集微草过日,不多时日,便因营养不足而去世,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首阳山。

标签:

更多文章

  • 长明灯之中有何奥秘?为什么能够千年不灭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古代帝王的陵墓吸引着大批盗墓者的目光,而在这些神秘古老的陵墓中,也有很多未解之谜吸引着全世界人的关注。在出土的国内外帝王陵墓中,人们都惊奇的发现了长明灯,这些长明灯摆放在陵墓中经久不灭,有的长明灯甚至燃亮了千年之久,现在虽然科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长明灯为什么可以燃亮这么久?这依然让人们感到困惑

  • 满清八旗指的是什么?满清八旗都做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有关清朝时期的统治特点,史学家早已指出过,清朝的统治特点是沿袭明而不同于明,正是这些不同于明之处,造成清朝统治得以成功的诸多特征,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八旗制度。这里的八旗指的是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而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

  • 唯一的儿子得了花柳病 慈禧太后要负什么责任?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生于1835年。1852年,17岁时以秀女入宫,稍后晋升为兰贵人,再后被册封为懿贵妃。1856年,懿贵妃为咸丰帝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母以子贵。这个年轻的女人自然在宫中渐渐得宠,地位渐渐高升、渐渐巩固。这是中国传统社会谁也没有办法的“羡慕忌妒恨”。兰贵人是幸运

  • 才人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其中有何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临死前说了啥肺腑之言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慈禧,一个无法言说的人,不知如何评价,1908.11.15慈禧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留下遗言说:“在这之后,切记不可有女人干预国政,这与本朝家法相违背,必须严加限制,太监不得擅权,要以明末发生之事为鉴。”那么为何慈禧死的时候要向后人专门交代这件事情呢?难道是临死发表一番肺腑之言么?或许是她的善言吧,毕

  • 乌鸦名声不好是被冤枉的!古时是吉祥鸟报喜鸟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鸟类中,乌鸦的名声很不好。这对乌鸦来说是天大的冤枉,其实,乌鸦是个吉祥鸟。水有源,树有根。乌鸦的名声不好是有根源的。首先,它的形象不雅,歌声不美。乌鸦通体浑黑,它没有喜鹊漂亮,不如麻雀机灵,没有燕子活泼,也不如杜鹃乖巧,更没有黄莺优美的歌喉,它叫起来沙哑、刺耳,人们一听就会皱起眉头

  • 西周墓葬群竟挖掘出三千年前的鸡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现有鸡还是现有蛋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个定论,不过三千年前有没有鸡蛋这件事却已经有了答案。在一次考古发现中,一个西周时期的平民墓葬群被发现,然而这个墓葬群虽然没有留下很多东西,却挖出了一罐三千年前的鸡蛋。人们常说,有山有水的地方一定是一个聚宝盆,其实,这个说法也没有毛病。在江苏省句容县以南三十余里的地方,

  • 韩信被杀的背后藏着的两个告密者到底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告密这种东西一直都有点背叛的意思,秦朝时还将之写进了法律,但无人呼应。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告密现象又开始复苏,而第一个中招的就是韩信,那么在韩信被杀的背后藏着的两个告密者到底是谁?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

  • 王安石变法是想办法从老百姓手里掏钱给皇帝用?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宋朝是很有钱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宋朝皇帝因为还是蛮幸福的,至少在花钱这件事上没有那么苛刻。王安石此人呢,一贯留给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但是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他的变法是在想办法从老百姓手里掏钱给皇帝用?传统文人士大夫不谈钱。不过作为政治家和变法的主持人的王安石是另一副样子,王安石非常注重物质、极

  • 宋朝的腐败竟然是开国皇帝亲口允许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宋朝的经济给了大宋官员高薪的基础,同时也给了贪腐最好的温床。然而宋朝的贪腐问题竟然是一开始的时候被开国皇帝允许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这就得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开始说起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