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一代诗圣杜甫,最终竟然死于食物中毒?

一代诗圣杜甫,最终竟然死于食物中毒?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4/1/13 23:01:01

说起盛唐时期最为悲惨的诗人,杜甫应该当仁不让了,一生潦倒郁郁不得志,最终还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

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足的生活。

相反,杜甫的命运很不幸。与其文学才能相比,他的经世能力堪成反比,中年之后只能不断投靠他人来维持生计。而且他的个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时人评价他“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褒义词。更糟糕的是,他生逢乱世,赶上了唐代盛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在这种种的因素下,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时常忍饥挨饿,甚至于他的死因,也与食物扯上了关系。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杜甫死于饮食过饱,唐代人编著的《明皇杂录》中描述:杜甫在漂泊至湖南耒阳的时候,为洪水所困,差不多十天都没有进食。后来幸亏当地县令派船救助,并且赠送杜甫一些牛肉和白酒。长期的忍饥挨饿之后,本应慢慢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肠胃逐渐适应。但杜甫一下子猛吃猛喝,牛肉又不是易消化之物,结果肠胃难以承受,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时年59岁。

一代诗人如此死法,自然令人叹息不已,后世还有人假借韩愈的名义,写了一首《题杜子美坟》的歪诗来感慨杜甫之死: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到了近现代,又有学者结合现代医学认为:杜甫死因确实与食物有关,但不是死于消化不良,而是死于食物中毒。并分析认为当时正值暑热天气,旧时并无冷藏技术,牛肉极容易变坏腐化,从而产生毒素,而饮入体内的白酒又会促进毒素的循环,杜甫身体本就虚弱不堪,从而导致食物中毒而死。

虽然杜甫的死因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无可争议的事实便是由于长期动荡、贫困的生活,杜甫的身体状况确实很差,早衰迹象非常明显:他四十多岁时候已经满头白发,像一个老翁一样;而且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晚年,肺疾、风痹、疟疾、消渴(糖尿病)等频繁发作,视力变弱,耳朵也有些聋,就连牙齿都已经半落,有时候走路都需要拄杖,平生最爱的酒也不敢常喝。

但实际上,杜甫并非不懂养护身体之道,他对于养生颇有兴趣,也谙熟药性,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他曾着迷于寻仙访道,不但与从事修炼的道士结交,年轻的时候,还曾经和李白一起到屋山寻访世外高人,想学长生之道,当寻访未得时,竟然夜宿石阁,希望有神仙半夜来传授他金丹秘诀。在他的诗歌中,鼎炉、丹砂、姹女、金丹等与炼丹有关的词语并不鲜见。只是炼丹也好,服食也罢,总归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像杜甫这样连温饱尚成问题的文人是根本负担不起的。

杜甫时常在山野间采集药材,或者偶尔自己种植一些,他对于药物的药性、采集、炮制等都非常熟悉,留下了许多诗句。但是这些亲手采集、加工而来的药材并非自用,而是要出售来维持生计,特别是较为名贵的药材更不可能留下自用,正如他在《赠李白》一诗中所说:“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杜甫一生中,曾经屡次卖药来维持生计:

在长安十年,曾满怀政治抱负的杜甫科举失意,向权贵献诗也屡屡受挫,没有收入来源,时常忍饥挨饿,无奈之下,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家带口逃难途中,又操起采药、卖药的旧业,“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甚至一度濒临绝境,全家饿得呻吟不止,只好在山间捡一些橡栗充饥;到了成都,杜甫在浣花溪旁安顿下来后,还曾经开垦药圃,并“洗药浣花溪”;晚年流寓湘江时,又再操旧业,白天上岸卖药,晚上夜宿孤舟。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显然,这些悲惨的遭遇对于杜甫个人而言当然是大不幸,但对于诗坛而言,则是福音,或许正因为“诗穷而后工”,由于诗人杜甫有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才能挥笔写下那些千古流芳的作品。

杜甫诗歌感人至深,具有无比的艺术感染力,甚至被认为可用来“治疗”疾病,当时便有“杜诗除疟”的美谈。

据时人记载,杜甫写《姜楚公画角鹰歌》诗后,曾请好友郑虔品评,郑虔读后说:“足下此诗,可以疗疾。”这当然是在恭维,赞其将鹰的威猛描绘得极为形象,令人不觉悚然。

后来,郑虔妻子恰巧生病。杜甫遂引自己诗句对郑虔说:“你先对夫人读‘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如果没有好转,就再读‘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若还是没有用,就读‘昔日太宗拳毛,近时郭家狮子花’。倘若病仍不愈,那么即使叫医和、扁鹊这样的名医来也没用了!”

显然,杜甫是在与郑虔嘲谑而已。不过,传到后来便出现了多种版本,甚至称有患疟疾者读其诗后霍然而愈。但不论怎样,杜诗可以治病的名声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清代一则医案也称某人患有气痛症,每当疾病发作时,就赶快朗诵杜甫的诗,只要读上几首,气痛症立刻就好了。

其实,杜甫的诗当然不可能除疟疗疾,但若于病中品读,读之入神,不觉便会忘记身体的疾痛,这也算得上一种精神疗法吧。

标签:

更多文章

  • 圆明园刺杀嘉庆皇帝的刺客真实身份到底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刺客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并且被当做反抗暴政的正面形象来书写的比较多,下面这起刺杀事件,却给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的谜团。公元19世纪初发生的嘉庆皇帝遇刺案,虽然嘉庆无恙,刺客伏法,但是凶手的真实身份和作案动机,一直是个谜。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起驾从圆明园回紫禁城,坐轿子过了神武门,正

  • 北宋时期竟然有四个首都,分别都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宋朝时期设有四个国家行政中心,可以理解为四个都城,分别是开封府、西京府、应天府、大名府。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强盛的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很高,有着极高的审美趣味。当时北宋实行的不是单都制,而是双京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首都都是那些城市。北宋的首都为汴州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时称“东京”。

  •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优秀的谋士,他的死因有什么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为优秀的谋士之一,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被后世称为“王佐之才”。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

  • 穷困潦倒的刘备,是怎么发迹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三国时期的三个霸主,起点最低的当属刘备了,他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那他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发迹之路的呢?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

  • 李自成真的埋过宝藏吗,总量竟然达到六千万白银?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藏宝的传说,大量的金银财宝曾经被深埋地下不见天日,其中李自成的宝藏就是最为庞大的一笔,那么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呢?天门山,位于张家界南郊,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盛誉。明末,李自成攻陷京城,占领皇宫,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败退离京时,将白银六千三百万两,黄金一千三百万两,交由心腹大将李过转移

  •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什么最后被灭族?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说起孟尝君,我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被灭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局呢?孟尝君的名字叫做田文,是齐国的公族,他的父亲是齐国有名的宰相田婴,更是齐宣王的弟弟,齐威王的小儿子。如果当初登上王位的是田婴,那么这齐国的王位就是孟尝君的了。当初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这时候,他的小

  • 廉颇是个如何的人,将相和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自古有之,虽然主要职责不同,但官位的大小是不分文武的,这也是导致文官武将矛盾的主要原因。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期间,蔺相如

  • 圆明园的兽首铜像作为我国的国宝,现如今流落何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西方强盗张开了贪婪的血盆大口,圆明园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被毁的,一起消失的还有其中数不清的无价之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二生肖的铜像了。满族世代繁衍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

  • 武则天是如何被李治看上的,李治为什么要动老爸的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武则天最早入宫时是李世民的嫔妃,但却埋没在后宫无数佳丽之中,那么后来的武则天是怎样与李治在一起的,她又对李治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

  • 西汉名将卫青活了多少岁,卫青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五十多年,一大批杰出的民族将领永远将名字留在了光辉的历史上,卫青就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说起卫青,众所周知他是在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常年率兵对抗匈奴,保障了西汉政权稳定和疆土安定。那么,有关卫青简介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所幸历史资料对卫青简介记载的比较多,通过卫青事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