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蒙古帝国武力如此强横,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蒙古帝国武力如此强横,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1/10 2:43:00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蒙古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他们打下了人类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疆域,但是却统治了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公元1189年,当28岁的铁木真被21个部族尊为“可汗”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做到多大,一不留神,就打下了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帝国世界,然后给后代留下一个永久性的难题:一个由游牧民族统治的、以农耕民族为主体的蒙元帝国,如何长治久安?

这个难题相当致命。因为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搭帐篷,一个盖房屋;一个文字初创,一个文明已云蒸霞蔚。一个崇尚武力征服世界,一个恪守儒家礼仪本分。而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整个蒙元帝国,几乎呈现出的是一个二元并立或者对立的世界。

有一个例子可用以说明。在成吉思汗的时代,有四个用帐篷群构成的后宫,叫四大斡儿朵。成吉思汗到哪个斡儿朵,就在哪办公,可谓移动的首都。1229年,窝阔台即位后,决定修建一个“不可移动的斡儿朵”,这就是蒙古人的第一个首都哈拉和林。哈拉和林里不仅有宫殿,也有为王侯贵族们盖的宅邸,但是蒙古人不去住,而是在城墙边搭起帐篷。住帐篷还是房屋,看似一种生活方式,但实际上代表着的是固守本民族传统,还是接受新生活的两种态度。它犹如一种象征和预示——住帐篷的帐篷党和住房屋的房屋党的水火不容。也昭告着蒙古人由此往后的派系之争:即是坚持蒙古传统还是汉化。

这话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实际情形是,矛盾和分裂来得不可思议的快,仅仅到成吉思汗的孙子这一代,冲突已然爆发——先是可汗蒙哥和皇弟忽必烈,而后是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最后竟然因此而拔刀相见。而这个时间从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算起,到蒙哥即位的1251年,仅仅24年。

兄弟不和看似与争夺皇位有关,而实则是执政理念的不同。根据《元史》所记,蒙哥被宣传是成吉思汗传统的化身,一位唯一不屈不挠恪守札撒——蒙古法律规范的人,主张“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而忽必烈呢,却被认为是个“汉人迷”。在他还是宗王时,招纳的幕僚就大多是汉人,比如海云和尚、刘秉忠、姚枢、赵璧。这一幕府的存在,似乎就是在促使蒙古人汉化。

忽必烈最初让蒙哥不爽的事是出征云南。姚枢建议,汉地以安抚第一,在儒家的治国理念里,安定民心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要尽量的“不杀人”。即便大理国拒绝投降,也不屠城。但是在以多杀人为荣的蒙古人看来,这种想法匪夷所思。

蒙哥即位后,他的三个弟弟犹如他的三驾马车。忽必烈负责管理漠南汉地,旭烈兀负责征服西方,阿里不哥坚守哈拉和林。管理汉地,忽必烈用的是由汉人组成的官员队伍,用的也是汉人的方法,他在河南、京兆(今陕西)和邢州(今河北)进行一系列改革,计划在这些地区重新建立中国模式的政府,复苏经济。

忽必烈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然而这却引起蒙哥的猜忌。他怀疑他的兄弟试图在其领地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基础,并借此对汗位发起挑战。1257年,蒙哥忽然对京兆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组查封了大批行政档案,罢免忽必烈任命的官员,又处死了一批属下。情形似乎要危及到忽必烈了,这时姚枢出了一个主意:到哈拉和林去见蒙哥吧,重申对大汗的忠诚,并请求原谅。于是蒙哥宽恕了忽必烈,兄弟和解。

度过危机的忽必烈,三年后就迎来了自己的天下,他以自己多年在汉地经营的政治经济基础,如疾风扫落叶般的,摧毁了与他争位的阿里不哥,然后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登上帝位的忽必烈似乎可以放开手脚了,但事实并不如此。虽然为了成为中国好皇帝,他已经做得够好了——几乎采纳了谋臣刘秉忠的所有建议,除了恢复科举。不恢复科举,是因为他并不想全面汉化,也不能够全面汉化,因为那样的话,他的各级行政机构就会被汉人吞没。

忽必烈也并不完全依赖汉人,他把财政交给色目人,把军事委托给蒙古人。在政治制度的构架里,他还不得不屈从于蒙古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帝国是所有成吉思汗子孙的共同财富,他们享有世袭的军政经济特权,这叫家产分封制。于是忽必烈奠定的蒙元帝国,是一个蒙汉混合物,这个混合物在他执政的头20年强大而稳定,但到他年老时,就四处漏雨了,等到他离去,蒙汉之争,竟成为分裂和破坏这个国家的主要力量,亲蒙派与亲汉派轮番上台,每隔三五年,就要上演一出夺位大剧。

十三四世纪的蒙古人认同一个使命:蒙古人要征服、统治全世界。但遗憾的是,他们却没有能力统合全世界,于是,成吉思汗给子孙留下了一个伟大的遗产,却也是一个致命的遗产。它们造就了黄金家族的强大,却也给家族内部埋下了嫌隙的种子。

标签:

更多文章

  • 如果不是秦始皇暴毙,刘邦项羽能推翻秦朝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秦始皇是非常有能力的君王,他在世的时候虽然残暴,但天下竟没有人敢出来反对他,那假设他如果没死,刘邦和项羽能推翻他吗?其实回达这种假设的问题太多了,有时候也觉得没有意义,毕竟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假设,但是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其实秦始皇不死刘邦项羽绝对不是秦始皇的对手,也没有作乱的可

  • 癸酉之变是怎么回事,导致癸酉之变的是不作为的官员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癸酉之变简介或者称为天理教起事简介,指的是清朝时期嘉庆年间各地起义,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进攻北京的事件。官逼民反的事件在晚清时有发生,阶级矛盾的愈加尖锐使得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嘉庆帝登上皇位之时,大清皇朝的阶级矛盾就已经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由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中也可以看到,鹿鼎记就是取材于当时的

  • 顺治帝宠妃董鄂妃,竟然就是名妓董小宛?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历史上因为爱情而心灰意冷的皇帝有很多,清朝的顺治皇帝应该是最出名的一个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惹得皇帝万念俱灰的宠妃董鄂妃的身世。传说,顺治皇帝正是因为董鄂妃的离世而看破红尘,最后遁入空门,放弃大清帝王之尊。可见,顺治皇帝对董鄂妃依恋至深,可是董鄂妃的身世之谜一直耐人寻味。对于董鄂妃的身世,历史上众说

  •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一共有几位妻子,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溥仪一生的经历,恐怕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了,经历了封建帝制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他可谓是跌宕起伏,那么他一生中有过几个女人呢?在溥仪之前,大凡皇帝都有自己的三宫六院,嫔妃众多,美女林立。而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中共有五位妻子,其中包括两个有真正皇室名分的后妃婉容和文绣,两个在伪满洲时册立的贵人谭玉玲和李玉琴

  • 曹操公开处死吕布是何用意?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对罪犯的公开处刑做法自古有之,不但能显示当权者的威严,还能起到一种很好的震慑作用,曹操对吕布的公开处刑,大概就是出于一种这样的心理吧。曹操爱才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很多有才之人尽管之前对曹操不利,但他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对张绣,对陈琳,对关羽,而有一个人就比较特殊,那就是吕布。曹操为何要当

  • 害死岳飞的真凶,真的是秦桧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南宋奸臣岳飞害死了秦桧,这在我们看来几乎是铁一样的事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历史也逐渐浮出水面,秦桧今后是否有机会洗白呢?秦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近日秦桧又走进了人们的实现。人们在讨论,跪了百年的秦桧是否应该让他站起来,是否涉及有人想为她翻案呢?史上著名的大奸臣秦桧,在博物馆有了自己的

  • 方腊起义的首领方腊死后,还有多少人马在继续斗争?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曾经发生过很多次,而宋朝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时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了。众所周知,方腊起义是北宋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首领方腊的率领下,曾一度攻陷江浙地区六州五十二个县镇,声势浩大,拥兵百万之众,却在童贯、谭稹等人的镇压下宣告失败。据说方腊及其主要部将就义后不久

  • 被锦衣卫处死的明朝权臣解缙为什么获此大刑?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以残暴著名,曾经多次滥杀大臣,朝廷上下无不战战兢兢,当真伴君如伴虎。解缙明朝初年重臣,官至内阁首辅,因大胆之言而获罪以无人臣礼之罪,被埋入雪堆冻死。在江西吉水县城气象局院内,有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古坟,在院子里的一个高坡之上,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坟堆,坟堆前有一个类似牌坊一样的墓碑,别看这

  • 效仿君主立宪的清朝,在摸索中艰难前行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清朝面对困局的时候,曾经做出了很多改变的尝试,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在逐渐摸索改革和一次次的失败后,大清的末日也即将到来。立宪运动其实是晚清的政坛上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它曾经引发了无数当时开明人士的追捧,认为中国从此得救了。可是他们注定失望,因为立宪运动最终只是喊了一个很响亮的口号,最后却是失败了的。

  • 名震一时的名将关羽之死的过程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关羽是三国时期威震天下的名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善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命运。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