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这位南宋的第一位状元,竟然胜在姓名和籍贯

这位南宋的第一位状元,竟然胜在姓名和籍贯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1/9 22:07:01

靖康之耻后,北灭亡,赵宋皇室衣冠南渡,最终在江南地区定都,国家开始重新运转,科举也开始重新步入正轨。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连高宗都急了,“先住在扬州吧,等你们讨论好了再搬!”

复国后,一切都得照常运转起来,第二年,即1128年,新一届科举开始了。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高宗。高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写得非常好,慷慨激昂,强烈建议高宗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而不要再动不动就跟老天爷打听了。高宗刚即位,还有一腔热血,认为这个考生说的非常好,看得自己都热血沸腾了,于是就准备把他定为状元。

这时,旁边的宰相黄潜善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当皇帝的都很容易变卦,现在心血来潮让这个言辞激烈的考生当了状元,要是以后又惹皇上不高兴了(几率非常大),肯定得怪罪到大臣们头上,说当初没提醒他。于是,黄潜善就给打了个防疫针,说:“陛下,这个考生性格太偏激,恐怕以后不适合官场,建议先让他到下面锻炼锻炼。”

黄潜善一提醒,高宗也回过神来了:这个考生痛快是痛快了,但谁愿意把个火药桶放身边啊?于是就点了点头,把卷子放在了一边,又问:“你觉得哪个考生当状元合适?”

黄潜善说:“前几名的水平都差不多,谁当状元都能服众,这时候就要看别的因素了,不妨先拆开封看看。”

高宗就让人把前几名的卷子都拆开,比较了一番,最后挑中了第五名——易,字顺之,曾任扬州州学学正。

确实,这个人太应景了,李易,字顺之,既表明了南宋代北宋的“易”,又暗合了两宋之间的“顺”承,而且当时的临时首都就在扬州,这个李易恰恰就是扬州州学的学正,让这样的人当状元,不正是天意吗?

于是,原本第五名的李易高中状元,而原来的第一名胡铨,则落到了第五名。

李状元早年在扬州州学读书的时候,扬州知府蔡嶷(音同“仪”)很欣赏他,专门聘请他来家里教自己的几个孩子,而且对他非常信任,从来不过问教得怎么样。后来蔡嶷调到青州,又把李易也请了过去,继续当家庭教师,直到孩子大了才送他回去。临走时,蔡嶷送了他一块木简,说:“这是我当年中状元时皇上赏赐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因为我相信你也能高中状元。”看来蔡知府的眼光确实不一般。

李状元在江阴做官的时候,金兵来袭,江阴太守胡纺对他说:“我们准备誓死抵抗,家人都已经转移到外地了,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先回去护送她离开吧。”

李状元回家去跟老母亲说了这事儿,结果老母亲拒绝离开,说:“正因为我在城里,你才会坚守到底,所以我不能走,如果城破了,我们就一起死。”

消息传开后,原本人心惶惶准备逃命的江阴百姓再也没人跑了,都留在城里,支援守城将士。金兵听说后,认为这仗没法儿打了,就回去了。

至于那位原来的状元胡铨,其事迹比李状元更加辉煌。

秦桧跟金国秘密议和的消息传开后,胡铨义愤填膺,连夜上书宋高宗,痛斥秦桧的卖国行为,并声称如果不砍秦桧的头,自己宁愿去跳海也不愿再在朝廷为官!

这封信很快传到了民间,有人还把它刻印出版,广为流传。据说金国人也偷偷买了几本,看完后大惊,说“中国不可轻”。

标签:

更多文章

  • 可怜的乾隆帝,身为优秀的帝王却尸骨无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一场大火将乾隆的陵墓烧了个干净,可怜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帝王,到头来却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做了60年皇帝,之后为了给爷爷面子,不打破爷爷在位时长61年的历史记录,选择退位做了太上皇,这位老人在做太上皇的时候,闲来无事,给自己封了个“十全老人”的称号,认为自己一生文治武功,

  • 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说法不同有多个版本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端午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是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吗?为了纪念屈原只是其中一个说法,还有很多版本的不同说法。从小,长辈们就告诉我们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包粽子吃,喝雄黄酒,还要在门前悬挂艾蒿来去恶辟邪,而且还有赛龙舟可以观赏。这样的习俗我们持续了上千年,可是

  • 北朝的这位皇后为什么出家,因为看破红尘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南北朝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传统的伦理道德在这一段时期是最为不被看重的,但是在这段时期内,很多皇后都选择了出家为尼,这种奇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古代,人们就会想到皇帝、后宫、皇后……这次小编要说的就与皇后有关,皇后统领后宫,扮演的是“母仪天下”的角色,但在政权不稳的北朝,居然出了许多尼姑皇后

  • 允恪与雍正什么关系,为什么雍正这么喜爱这个兄弟?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虽说宫廷皇族之间的派系斗争十分激烈,尤其是皇位的争夺最为血腥,但是还是有很多时候,皇室成员之间也能够显现出普通人家兄弟之间的感情的,雍正和允恪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爱新觉罗允恪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代人,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六个皇子,原名为爱新觉罗允禄。父亲康熙皇帝是清朝统一中国以为的第二位皇帝,康熙上

  • 山西巡抚毓贤误国是怎么回事,毓贤是替罪羊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大清的屈辱历史,与西方列强的贪婪不无关系,但强烈的排外思想和残酷手段也是激起仇恨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以残酷而著称的山西巡抚毓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人物。毓贤,生于1842年,卒于1901年。曾有一言“清官若自以为是,危害比贪污严重”,与毓贤最是相符。这位清朝末年的官吏以其残酷与清廉闻名。以下所说的就是

  • 赵姬是谁,她的的身世如何?赵姬最终的下场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异人还是吕不韦,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是母亲是赵姬却比较肯定,那么这个赵姬的身世如何?最终又是一个什么结局呢?赵国有两个赵豹,都跟赵武灵王有关。《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相。”这是老赵豹,从他的姓氏判断,老赵豹应该是赵王的宗亲血脉。另一个赵豹的记载也出自《史记·赵世家》

  • 刘备被称为枭雄是为什么?细数刘备身上的可贵品质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时期的三位霸主,无不是有着自己的能力,才能成就一番大业,在历史上刘备也被人称为枭雄,这似乎与他仁德的形象略有不符合,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枭雄呢?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小编认

  •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目的何在,十二铜人如今在哪?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相传通往阿房宫大殿的主干道两侧,曾经有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像,这是秦始皇下令所铸,那么他铸造这个是作何用的呢?这些铜像又现存何处呢?秦朝十二铜人的由来: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

  • 王平为什么投降蜀国,王平最后结局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士为知己者死,三国时期的王平投降蜀汉,大概也是这个原因,那么王平投降蜀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这个当然是刘备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刘备是正义的象征,跟随着曹操是没有好下场的。曹操完全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奸雄,而刘备是正统的汉室血脉跟着他才是让自己才能够过上好日子,而是跟着曹操的话,那就是遗臭万年,他自然是

  • 通过御前女官德龄郡主的视角,看大清灭亡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说到对清朝宫廷的了解,恐怕没有人能够比亲身经历者更加了解了,那么在清朝宫廷女官的回忆录中,慈禧和后宫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大清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慈禧太后身边曾有一位御前女官德龄郡主(笔名德龄公主),汉军正白旗人,有人说其父亲裕庚为满族贵族。因其从小随父亲在欧洲生活,所以德龄郡主对满清的一些现象,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