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赵姬是谁,她的的身世如何?赵姬最终的下场是什么?

赵姬是谁,她的的身世如何?赵姬最终的下场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71 更新时间:2023/12/18 2:50:36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异人还是吕不韦,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是母亲是赵姬却比较肯定,那么这个赵姬的身世如何?最终又是一个什么结局呢?

赵国有两个赵豹,都跟赵武灵王有关。《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相。”这是老赵豹,从他的姓氏判断,老赵豹应该是赵王的宗亲血脉。

另一个赵豹的记载也出自《史记·赵世家》:“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封赵豹为平阳君。”《史记·集解》注释道:“《战国策》曰赵豹,平阳君,惠文王母弟。”两个赵豹出现在史书中间隔44年。后一个赵豹原本姓吴,其父是赵武灵王的臣子吴广,赵姓因为赵武灵王赐姓所得。故而后一个平阳君赵豹,不是赵武灵王的宗亲血脉。

《史记·赵世家》记载:“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异日,王饮酒乐,数言所梦,想见其状。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内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宠于王,是为惠后。”这个吴孟姚后来生了个儿子即位为赵惠文王。孟姚的弟弟吴豹被赐姓赵,人称赵豹,并被封为平阳君。

说赵姬是平阳君赵豹的孙女,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有个旁证却十分有力。

赵孝成王七年,秦赵开始长平大战,此时赵豹65岁。长平大战打了两年,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

大臣楼昌主张与秦国议和。虞卿则主张先合纵于楚魏,然后再与秦国议和。赵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直接议和。“秦赵战於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依理,赵王应该把议和之事交给楼昌去实施,成赏败罚,公平合理。若是换别人,议和不成,你楼昌推卸责任说你的建议不错,是办事的人实施有误。

若是楼昌去不了不愿去,也还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可以派相国赵胜去。

平原君赵胜不仅名满天下,而且与秦昭王还很有些交情。长平大战之前,秦昭王曾亲自致书赵胜,邀请他去咸阳“为十日饮”。赵胜也前去赴宴,虽不能说相聚甚欢,但也没有发生龌龊。此时两军大战,派赵胜去咸阳熟门熟路,与秦昭王好歹有宴饮之唔,不是很合适吗?

派赵胜去,还有更深一层的合理性。解铃还须系铃人。

长平之战之所以打起来,赵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初韩国上党郡守向赵孝成王献上党时,赵王曾征求大臣意见,平阳君赵豹力谏拒收。赵王想要上党,又去问赵胜。赵胜是赵孝成王的叔公,又贵为相国。由于赵胜的赞成和怂恿,赵王接受上党,继而引发了秦赵长平大战。此时派赵胜去,不仅理所当然,而且责无旁贷。在秦国来说也够级别彰显赵国媾和的诚意。

可是,赵王却没有派赵胜去。

不派赵胜也还有个合适的人选,蔺相如。蔺相如去过咸阳,多次与秦昭王会晤。虽为赵国利益力争,但是有礼有节,很让秦昭王敬重。

不派蔺相如还有前面提到的虞卿,也是可以派遣的人选。

虞卿当时有名的辩士,他并不是反对议和,只是主张不能单纯议和,应先派人联络楚魏,携楚魏合纵之势再与秦国议和。为什么不派他去呢?不过多耽误几天,损失些钱财而已。

可是赵王却把这事交给了自己的舅公,65岁高龄的平阳君赵豹,这太不可思议了。

第一,赵豹一无所长。他因为是赵武灵王的小舅子,得封平阳君。在赵国五十多年没见他有丝毫建树,也没见他有什么特殊的过人之处。

第二,赵豹是坚决反对接受韩国上党的人,赵王不听,这才招致长平大战。此时赵王要赵豹去秦国议和,怎么开口?“舅公寡人错了,不听舅公言致使军困长平,国家危难。还请舅公看在国家社稷的份上,出面跟秦国议和吧!”

第三,就算赵豹以国家社稷为重,同意主持议和,他有什么能耐可以胜过名满天下的赵胜,能言善辩的蔺相如,还有力主拿钱就能成功的虞卿?赵王低三下四赔罪认错去求赵豹,何以见得他就能马到成功呢?

所以说,赵王放弃赵胜、蔺相如、虞卿而低三下四掉头去求赵豹,必因其怀揣重器。只要拿出这个重器以晋秦王,必能逢凶化吉马到成功。

这个重器是什么呢?当时当下,多半就是因为赵豹有个孙女嫁给了秦昭王的孙子嬴楚。赵豹跟秦昭王是儿女亲家。赵王以为,只要赵豹祭出这重器杀手锏,秦昭王一定会顾念亲情,与赵国停战修好。

当然,事情的结果是赵王错打了算盘。

尽管赵豹真就以国家社稷为重了,派了郑朱去秦国议和,无奈秦昭王不吃这一套。《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也许正是因为议和失败,赵王和赵国的大臣记恨赵豹,致使赵豹一族惹来杀身之祸,这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一家被追杀。才有秦始皇十九年,王翦消灭赵国后,秦始皇母赵姬临死前,秦始皇亲赴邯郸,为其老外公一家报仇雪恨:“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办完这事秦始皇立刻赶回咸阳。太后赵姬一个心愿了却,当即辞世。“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被称为枭雄是为什么?细数刘备身上的可贵品质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时期的三位霸主,无不是有着自己的能力,才能成就一番大业,在历史上刘备也被人称为枭雄,这似乎与他仁德的形象略有不符合,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枭雄呢?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小编认

  •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目的何在,十二铜人如今在哪?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相传通往阿房宫大殿的主干道两侧,曾经有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像,这是秦始皇下令所铸,那么他铸造这个是作何用的呢?这些铜像又现存何处呢?秦朝十二铜人的由来: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

  • 王平为什么投降蜀国,王平最后结局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士为知己者死,三国时期的王平投降蜀汉,大概也是这个原因,那么王平投降蜀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这个当然是刘备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刘备是正义的象征,跟随着曹操是没有好下场的。曹操完全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奸雄,而刘备是正统的汉室血脉跟着他才是让自己才能够过上好日子,而是跟着曹操的话,那就是遗臭万年,他自然是

  • 通过御前女官德龄郡主的视角,看大清灭亡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说到对清朝宫廷的了解,恐怕没有人能够比亲身经历者更加了解了,那么在清朝宫廷女官的回忆录中,慈禧和后宫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大清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慈禧太后身边曾有一位御前女官德龄郡主(笔名德龄公主),汉军正白旗人,有人说其父亲裕庚为满族贵族。因其从小随父亲在欧洲生活,所以德龄郡主对满清的一些现象,有着

  • 柳如是简介,柳如是墓地在哪儿?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我国古代的女子地位相对低贱,被贫苦人家当做商品出售也是很常见的,明朝名妓柳如是就是被穷人家卖掉的女儿。公元1618年即万历四十六年,柳如是出生在嘉兴某地一个贫苦的家庭。由于家庭贫寒,无力支撑,父母将其卖于人贩子换取钱财。从那一刻起,柳如是便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一生。幼年时被辗转贩卖,极其不幸。柳如是人

  • 夜明珠是什么材质,为什么夜明珠能在夜里发光?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夜明珠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珍贵的宝物,由于其稀有,因此非常昂贵,那么它是如何做到能够在无光的夜里发光的呢?“夜明珠”按照基体材质的不同可分两大类。1.动植物性“夜明珠”:动物界有夜光者如著名的萤火虫,人人皆知。唐代苏颚《杜阳杂编》记唐代宗宝历元年,南昌国献“夜明犀”。植物界有夜光者很多,如《本草纲目》

  • 曹操能够成为一代枭雄,最重要的品质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时期的最强霸主,与他身上各种优秀的品质是分不开的,那么他最重要且优秀的品质是什么呢?那就是气度。气度,是指气魄风度。气度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它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高一个人的气度,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小编为何说曹操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气度非凡呢?三件事大家就

  • 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嬴政为什么将生母赵姬软禁至死?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始皇嬴政的真实身份,虽然在史书中有所交代,但近代又有学者提出了史书中记载的不合理性,因此,秦始皇的身世再度成为了一个谜。司马迁的史记中认为秦始皇并不是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后来的史家也都沿用这个说法(例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到明朝时,有几位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或者是吕不韦编造出来

  • 楼兰古国为什么会从发达灿烂的文明变为一堆废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灿烂的文明存在于西域,它就是楼兰古国文明,但是这个文明是如何衰落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没落呢?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

  • 杨震身为东汉著名的清官,有什么经典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清正廉洁的官员,东汉时期的杨震就是这样一位,他一心为国为民,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流传到后世。杨震在做太尉的时候,皇帝的舅舅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的哥哥,杨震知道他只是想做官,并没有真材实料,就没有同意。这耿宝也没想到自己会碰一脸灰,心中很不痛快,他亲自会见杨震,我说杨震啊,这中常侍待皇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