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的哪些重要发明,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

三国时期的哪些重要发明,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63 更新时间:2023/12/24 8:04:01

说起三国时期,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勇猛的武将,决胜千里的谋士,但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创造也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就聊一下那些发明在三国时期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东西吧。

刘徽——割圆术

说到圆周率,诸公想起的肯定是祖冲之,但其实刘徽这个曹魏时的数学家的贡献是更大的。祖冲之算圆周率,只是用了包括刘徽在内的先贤的方法,更有耐性地算多了几位。而刘徽则是有创造性地针对圆面积与圆内接多边形面积的关系提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在数学史上划时代的极限思想的体现。中国数学的发展,刘徽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人物,包括正负数的定义等都是从他开始作出的。但是这样一位大师,却一直埋没在三国群雄之中。

诸葛亮——馒头

诸葛亮用馒头代替”蛮头”,为推动云南地区的文明进程作出了很大贡献,诸葛亮的南征,在使他自己反思对待生命的态度的同时,也使得野蛮的南中人开始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不过这个不是这里的重点。重点是馒头这种食品,自从那时起,就一直成为中国人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影响到了千家万户,即使这种馒头现在可能更名成包子了。

与诸葛亮相关的发明,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传说成分……这个不管了,民间既然都这么说的那就承认吧,而且根据农业发展史推断,这种食物的出现也确实应该大致在汉末三国西晋时期。

曹丕——七言诗

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影响力最大、名作最多的领域,而中国古典诗歌之中,佳作最集中的,便是在七言诗。但是七言诗的成熟是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汉代有一些诗歌已经有七言诗的雏形,但都不能算正式的七言诗。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便是曹丕的《燕歌行》,这首诗被认为是”七言诗之祖”,后世李白杜甫等人,都只是曹丕的继承者而已。

三曹之中,说到文学创作,诸公往往想起曹操曹植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却忽视了曹丕。事实上,曹丕虽然不如曹操、曹植这般文采斐然,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开创性贡献,却是操、植没法比的。曹操、曹植可以说是把以前已经成熟的体裁发展到很高的高度,但他们对于后世而言,更多是文坛的偶像,而曹丕则为后代无数的文人铺设了一个平台,哪个的影响更深远,一目了然。

钟繇——楷书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载体,它比起世上大多数文字都要复杂,因此,书法,对于汉字来说极其重要–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艺术,还是一种确立文字规范的系统。而汉字书法在汉末三国时期,经历了一次绝对划时代的进步,这就是楷书的出现。楷书这一字体被确立后,千百年来一直是手写体汉字的标准。每一个中国人刚开始学认字、写字时,学的都是楷书。

而这种字体的创始人,一般都认为就是钟会的父亲–钟繇,钟繇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他所写的楷体字,还有着少许隶书的遗存,可见他作为隶书演变到楷书的过渡阶段的标志性人物的地位是可以被证实的。后世的很多大书法家,如王羲之,便是他的继承者。因此,中国人历来给钟繇的历史地位是:楷书鼻祖。

裴秀——制图六体

地图的绘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三国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份精确的地图对作战是十分有帮助的。可是乱世很难让人静静坐下做这个费心思的细致研究。不过在三国后期,却有一个人做到了,而且他的贡献,直接让中国的地图制作走上了理性、科学的道路。他就是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人称”中国地图学之父”.

裴秀在晋代初年制作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地图集,可惜已经失传很久。但是其序言中的”制图六体”却保留了下来,正是这个序言,使得裴秀成为地图学的祖师爷。

“制图六体”乃是制作地图的六条准则,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六体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现代对前三者意见基本一致,分率指比例尺,准望指标定的方向,道里指地于地之间的距离,即裴秀自己说的”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对高下,方邪,迂直的解释则莫衷一是,一般认为此指高取下,方取斜,迂取直之意,即测量时由于地形的高低和道路曲折的关系只能求得曲线距离的,需要把它们换算成直线距离再标到图上。

即”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有道路里程却不通过高下、方邪和迂直法的校正,那么里程和真实的直线距离是不相等的,会导致方向和位置的偏差。)

裴秀的地图学在中国地图制图界统治了一千多年,直到后来西方的地图投影方法在明末传入中国,中国的制图学才再一次革新。

诸葛亮——孔明

孔明灯现在主要是一种仪式用具,但是它的原理却是极为重大的一个科学成果,因为它就是热气球的鼻祖。后世的热气球,都可以理解为放大了n倍的孔明灯。其原理都是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

其实孔明灯的故事基本上都出自民间传说,靠谱程度是很成问题的。事实上大多数被归到诸葛亮名下的发明,都是很值得怀疑。不过孔明灯的发明者并没有其他更可靠、更有影响力的说法,在公元3世纪发明这种东西也的确是有可能的,所以这里还是不打破这个美丽的传说了。

曹丕——类书

“类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接近于现代”百科全书”的东西,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很寻常的东西,诸公可能都有自己编辑过百度百科或维基百科的经历。但是这个工作,对于2000年前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编写百科全书,第一条就是要求”客观”,就是你写的东西得是从别处拿来的材料,用不加个人想法的语调讲述出来。这对于理性思维没有完全形成的古代文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曹丕带领其手下做到了这件事,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类书《皇览》。

《皇览》现在早已失传,但是编辑类书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后来还发展出”丛书”等规模更庞大的形式,一直”进化”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样的超级大部头。类书的编辑工作,使得历朝历代的记录和各方面成就得以记录下来,使得文化得以延续。可以说,曹丕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毕岚、马钧——水车

中国一直以农业立国,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所造福的对象是无数的民众。而灌溉则是农业中极重要的环节。中国传统的灌溉机械,最早便是三国时代出现的”翻车”或”龙骨车”,也就是最早的水车。

可是十分有戏剧性的是,这种造福于民的工具最初的发明动机,是为了用来洒水洗路,而其创造者,是一个叫毕岚的东汉末年宦官,他的历史形象不用说,是彻底的反面人物,因为他就是正史上的十常侍之一。但是他所做的恶事现在已没什么人提起,倒是他这个无心的创造,使他意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除了可以冠以水车发明者的称号外,还是洒水车之父。

不过与水车有关的另一个更出名的三国人物,是伟大的机械发明家马钧。实际上,毕岚造翻车的记录是实实在在的,马钧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发明者,但是马钧对翻车的改进,使得在后人眼中,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要远大于毕岚。

张仲景——心肺复苏术

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是中医历史上极为伟大的医学家。他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实在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只有业内人士才能意识到其意义的。真正划时代的,一个是他开了”坐堂医生”的传统,现在的药店很多命名为”xx堂”,据说就是从他而来的。而另一个正是本条: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记载心肺复苏术的人。

“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与桂枝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他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以上这段,便是一次心肺复苏术的过程。后世的医书经常引用此法,影响很大。这样一种救命的方法,实在是这位医学大家为众生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华佗——全身麻醉术

外科手术是全世界都存在的治疗方式,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手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是麻醉,这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而麻醉中风险更大的一般来说是全身麻醉。其实最早被记载使用全身麻醉术的可能是扁鹊,但是关于扁鹊的那则记载神话色彩相当浓,不能完全当做历史看待。而华佗的麻沸散,则显然是更权威,更可信也流传更广泛的世界第一种全身麻醉剂。而华佗也是第一个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医生。

有了麻醉剂,很多在清醒状态下做不到的手术,都变得可能,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创造,也是一个造福了许多病人的伟大创造。麻沸散虽然现在已经失传,但是有人认为,麻沸散不排除沿丝绸之路向国外传播的可能,影响力可以达到大半个亚欧大陆。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活了82岁,她是怎么做到的,长寿秘诀又是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在科技和医疗条件都相当落后的唐朝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一般都不高,但是武则天却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活到82岁高龄,可以说是世所罕见的高寿了。武则天活了82岁,是中国古代皇帝、皇后中极少数的高寿之人,而且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直到晚年仍然齿发不衰、耳聪目明、容貌靓丽。那么,她的养生“秘诀”到底是

  • 她竟然是炎帝的女儿?细数炎帝究竟有几个子女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炎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领袖,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在神话中,他的女儿一共有四个,其中一个还与另一个神话故事有关。中华太宗皇帝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又称赤帝、烈山氏。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

  • 刘备的孙子都有谁?刘备的孙辈中最优秀的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刘备嫡系的子孙中,刘禅是比较无能的一个,那么到了孙辈,有没有比较优秀的人才呢?还真有,这个人就是刘湛。先看看刘备的儿子们吧:长子刘禅,也就是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次子刘永,他流传下来最主要的事就是他讨厌宦官黄皓,结果被黄皓进谗言,导致被刘禅疏远,不得朝见有十几年之久。在蜀国灭亡后迁往洛阳。三

  • 揭露明朝皇帝的婚礼,竟然要花这么多钱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有着时代最为崇高尊贵的地位,享受最好的物质资源,那么皇帝的大婚将会是什么一个排场呢?在皇宫内,大婚是极为隆重的典礼,程序繁琐而复杂。只有在登基前没有娶妻的皇帝,才能举行大婚。明神宗朱翊钧娶皇后王喜姐的婚礼,仅织造费用就花掉了九万多两白银。《礼记》中记载,男女婚姻要经过六礼,即“纳采

  • 细数历史上的皇帝名字,经常现造字取名,十分任性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古代许多皇帝起名字都比较任性,根据各种风水学计算之后得出来的名字,只要没有这个字就现造出来一个,不过这也间接推动了汉字的丰富完善。说起取名,皇帝们跟学生的家长比起来,实在是没有最拼,只有更拼,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拥有奇葩名字的皇帝。嬴政:用“嬴”字为姓的比较少见,但这个名字放在“始皇帝”三个字后面,

  • 他是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最受刘备信任,地位超过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我们印象中,诸葛亮是刘备手下最优秀的谋士,理当有最高的地位,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刘备手下最为优秀最受信任的谋士是法正。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他是法正。自郭嘉一死,曹操辄有赤壁之败;法正一死,刘备就有夷陵之败。何其相似。正是天要亡国,先折栋梁,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提起

  • 顺治出家到底是真是假,他可是个花心皇帝,能耐得住寂寞?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我们在很多影视书籍作品中都了解过顺治帝因为董鄂妃的死而心灰意冷出家为僧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那么?顺治有没有了出家?他当然没有出过家。不过关于他出家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据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也就是1651年冬天,他在遵化打猎时,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修炼的别山法师,经过交

  • 菊花为什么受到日本皇室的喜爱,甚至被当做家徽?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菊花是一种美丽的花朵,陶渊明就非常喜欢菊花,但是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菊花有着非常不同的含义。菊花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与肃杀的气氛联系在一起,日本皇室为什么喜欢菊花?当熟悉了一些历史和文化,包括对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理解更深,对于皇室与菊花的问题,也就见怪不怪了。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

  • 乾隆宠爱香妃,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是武林高手?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我们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知道了香妃这个人物的存在,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是虚构的,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香妃是有原型的。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

  • 青龙偃月刀是穿越到三国去的,关二爷的兵器主人另有其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青龙偃月刀已经成为了关羽的代名词,这把传奇的武器跟随关二爷也名流千古,但是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这把武器的内容。关羽关二爷人称“武圣”,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武功盖世,义薄云天,常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穿流在千军万马中,右手一柄青龙偃月刀,左手一根缰绳策赤兔马斩颜良,杀文丑,温酒斩华雄,好不痛快!赤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