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东吴国力比蜀国强多了,为什么不北伐?

东吴国力比蜀国强多了,为什么不北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56 更新时间:2023/12/30 14:41:42

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北伐,利用“天下奇才”级别的军事才能,把司马懿打得躲在营寨里,高挂免战牌不敢动弹。甚至魏国士兵都嘲笑说,司马懿害怕蜀兵就像见了老虎。

尽管诸葛亮时运不济,在五丈原牺牲,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被后人铭记了一千多年。

蜀国很弱小,但吴国很强大。吴国占据江东、荆州,有军队20多万,而且孙权在位威望极高,大将军陆逊天下知名年富力强。为什么吴国方面不出兵轰轰烈烈地北伐呢?

首要原因是陆逊太忙了。当时东吴只占据荆州的三分之二,荆州的大城市襄樊还在曹魏手中。

东吴方面是大都督陆逊镇守荆州,而曹魏方面的守将则是司马懿。《三国演义》的司马懿和诸葛亮战斗了六次,现实却是《三国志》里记载的两次。荆州没有蜀汉的地形防守优势,陆逊为了防守司马懿偷袭荆州不敢有一天松懈,并没有诸葛亮出入汉中的从容。

还有吴国的内政也不稳定。孙权称帝之后有了一些骄傲心里,对政务非常懈怠,为此张昭总是劝谏也无济于事。而且孙权正在进行江东政权本土化运动,对江东本地大家族的代表陆逊看不顺眼,陆逊想带兵出征根本不被允许。

除了内外部条件不允许陆逊出兵,在制度上陆逊也没有优势,根本不能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出兵的的优势有三个。

第一是大权独揽。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诸葛亮之所以能调动蜀国主力部队作战,主要凭借着刘备的“托孤”,让皇帝刘禅以对父亲的态度对待诸葛亮,所以诸葛亮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要知道蜀国的总兵力也就十万人,而诸葛亮每次都能调动十分之九的兵力,这是姜维都比不了的。

再看陆逊的权力就明显不如诸葛亮了,尽管陆逊被孙权任命镇守荆州,是真正的重用,但也限制了陆逊的发挥空间,陆逊离开荆州一天都不被允许。其次是孙权一直大权在握,陆逊名义上是丞相,其实是一个地方官。

第二是派系分明。

诸葛亮的蜀汉内部也有矛盾,甚至还比东吴更加严重。因为蜀汉的政权斗争是外来士族对抗本土士族,需要诸葛亮一直压着才不会出事。而东吴政权则是几个派系的斗争,没有把孙权赶跑的意思。

可惜凡事都是有利弊,诸葛亮手下派系分明,所以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赵云、张苞、关兴魏延等人对诸葛亮都非常忠诚,诸葛亮指挥没有任何压力。

也就是说,诸葛亮北伐用的都是自己人。

而陆逊就差多了,首先他自己就是江东的陆姓大族,属于孙权防备的豪强。陆逊手下的将军派系很乱,有很多人都不服他,还不能将他们都赶走。这也就是孙权在刘备大军压境时候,把自己的天子剑赐给陆逊的原因。

第三是进退自如。

从地形上看,东吴却是不如蜀汉好的。首先是防守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汉地形险峻,如同一个保险箱,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东吴却没有这种天险,整个长江防线几千里,只能靠陆逊不停地经营荆州防线,能自由调动的兵力其实很紧张。

从进攻的角度看,东吴地形更吃亏。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一直是拿下凉州,战领长安,获取曹魏的战马供应地,这样蜀汉就有骑兵了,总兵力也不需要超过十万。

但孙权如果想进一步,必须拿下徐州,而徐州是四战之地,没有十万人守不住,战争规模太大孙权打不起。

陆逊的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名气不如诸葛亮,也有一些运气差的无奈。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刘备究竟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两个人当时的处境。据史书记载,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

  • 这几件“雷事”犯到朱元璋手里,结局会有多恐怖?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朱元璋刚统一全国时,面对的是一个凋敝的社会,他大力实行改革政策,采取铁腕手段,因此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明朝天字第一号惹不起的人物,当属明太祖朱元璋。他的三十年执政,官场整顿风暴连番,开国功臣一扫空,成千上万官员获罪。以当时情景说,官员白天上班,晚上平安回来,全家就似过节般高兴。照三百年后史学家谈迁的

  • 为什么说鲁智深最后成了佛?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鲁智深是一个非常受广大水浒迷喜爱的人物形象,他力大无穷战无不胜,同时在厌倦了杀戮之后,他也逐渐参悟到了佛法的更深层次。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鲁智深最后成佛了呢?(图)鲁智深拔垂柳打辽

  • 作为三国后期蜀国为数不多的名将,他忠心耿耿却又无可奈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三国的精彩,精彩在前部分群雄并起,豪杰辈出的年代,在最开始的一批豪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三国的历史来到了后期,虽然稳定,却也没有那么精彩了。如果将三国按时间一分为二的看待,前三国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孙权、刘备、关羽、赵云等英雄豪杰竞相登台。但是到了后三国时期,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似乎都不如前三国那么

  •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多情公子的孤独历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才子,我们能在他留存下来的诗句中感受到他满溢的才华,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男子,他立于彼岸,冷眼观千古风涌云乱,心中水静无波;他如雪中白梅,美到零落,美到哀伤;他如高岭温泉,寒到无情,暖到多情;他可荒废繁华,执笔溢美锦词,淡却浮生;他可弃掷锦绣,浅唱倾世长歌

  • 他从屠杀前臣子开始,成为傀儡皇帝后自杀而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皇帝屠杀开国大臣在古来经常有之,功高盖主的将军和军师往往首当其冲,这是稳固基业的一种残忍手段。但是对于继位的皇子来说,清洗大臣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做不到位还不如不做,做得过头又会让国家伤筋动骨。对大臣痛下杀手一直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颇具划时代意义的举动: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内部大清洗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新皇

  • 三国最著名投降名将,于禁和庞德都是降却有不同待遇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三国时期有不少名将都是降将,虽说是投降之将,但是他们受到的待遇却千差万别。要说最著名投降名将,我觉得于禁和庞德很典型,两个都是投降曹操却有着不同的待遇。那我们就来看看吧。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曹操集团能够乱中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善于“招降纳叛”,于禁就是战俘出身的将军。他原来是黄巾军的士卒,193年

  • 皇族选储君为什么沿袭‘嫡长子制’解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嫡长子继承制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基本制度,它规定了嫡子高于庶子,长子高于次子的继承原则,那么这种规则的确立依据是什么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权利交接是永远说不尽的话题。皇帝在封建社会中是职位最高的职位,他们喜欢把自己成为龙的儿子,他可以对其他官员发号施令,有着一般人不能拥有的地位和权利。为了维护朝廷的整

  • 活活饿死在牢房里,恶臭腐烂无人问津,这个春秋霸主为什么如此凄惨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最早称霸的君主,自他开启了齐国的强盛之路,齐国就一直是春秋战国的强大国家,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领袖,结局却是非常悲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在春秋时期,争霸战争一直是主旋律。在春秋五霸中,不管后面几位霸主存在怎样的争议,齐桓公都是毫无疑问的春秋五霸之首。在登基为齐国国君后,齐桓

  • 他是吏部推荐的大臣 却因为一个字 被皇帝下旨砍头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朱元璋在政权稳定之后,开始大肆清洗元老功臣,并使用高压手段来统治百官,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这虽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却也给他带来了暴君的称号。明朝时期有个叫卢熊的人,这个人文学比较出彩,而且人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于是吏部的官员便将其推荐出来做官。朱元璋看大家都这么说,于是决定先让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