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魏征是如何死的,后来唐太宗为什么砸掉他的墓碑?

唐朝魏征是如何死的,后来唐太宗为什么砸掉他的墓碑?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83 更新时间:2024/1/15 16:39:01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落马,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皇帝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长辈,苦口婆心,声泪俱下,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魏征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时下,就是“60后”与“80后”的关系。年龄上的差距,代沟上的隔阂,意见上的分歧,必然会造成二人之间的冲突。魏征在呕心沥血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主张、理想、爱好和私生活。唐太宗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开拓劲,以及自由生活的做主权,在很多时候都受到了魏征的干涉和阻挠。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守着长孙皇后的面大骂魏征:“早晚有一天,朕非杀了这个庄户佬不可!”能把“从谏如流”的唐太宗逼到这个分上,魏征的进谏确实过了头。

爱太深,容易出现裂痕。魏征这种慈父般的过火关爱,在唐太宗眼里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积累起来的压抑,总有一天就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而魏征的“荐人失察”和“谏言外流”不过是唐太宗“悔婚砸墓”事件的导火索。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人,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多尔衮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没有当上皇上?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爱新觉罗·多尔衮,乃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也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弟弟,正白旗旗主,因征讨蒙古部落战功赫赫,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是为顺治皇帝。此后,多尔衮独揽大权,先后被顺治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可正当多尔衮

  • 打下唐朝半壁江山,可他却最终选择了归隐这其中又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唐朝虽然是李渊建立的,可大家都知道,整个大唐江山其实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加上《隋唐演义》的渲染,李世民的名气更加大,然而细细看来,除了李世民之外,也有其他人打下过江山,除了后来的李靖之外,李世民还有个宗室兄弟,此人名叫李存孝,他也打下了唐朝半壁江山。李存孝跟李世民是同宗,两人的爷爷是亲兄弟,他扫平了整

  • 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扳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相信大家对明朝的一位大臣可以说是十分熟悉的,即使不知道他的事迹,但也会知道他的名字,这个大臣就是魏忠贤。但是他虽然是一个朝廷重臣,可是他确实一个贪官。他在当时的权利非常的大,而他最后被朱由检给扳倒了。为什么他会被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小皇帝给扳倒呢?魏忠贤,历史上著名的“九千岁”,臭名昭著的大奸佞之一。魏

  • 历史上最短命的五位皇帝,最短不过一顿饭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谥号孝殇皇帝。前任皇帝为和帝,后任皇帝为安帝。和帝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年(105),为和帝与邓皇后少子。

  • 《三国演义》中骗人的名言,其中包括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足见这部巨著在文化历史上的地位,不过后人对小说的兴趣一般远胜于历史,所以很多人了解三国的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中来的,其实小说跟历史是有差距的,

  • 为什么曹爽只是要了司马懿的权,而司马懿要了曹爽的命?大将军曹爽究竟有多“淫乱”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乱世出豪杰,历史上从来不匮乏英雄的存在,但在三国鼎立时,却是盛产英雄的时代。不光文臣,更多武将,基本上是到达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无以比拟的辉煌。最着名的咱们今天暂且不论,我们今天来谈谈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三国曹爽。曹爽和司马懿的斗争,在当时的曹魏权力架构中,已经不是两个辅政大臣之间的普通权力斗

  • 清朝的试婚格格在试婚后的结局如何?最后令人出乎意料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试婚格格”虽有格格之名,却无格格之实,她们乃是清朝皇室的婚姻试验品。清朝的“试婚”主要体现在了试婚两字之上,格格其实只是个称呼罢了,试婚格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服务于即将成婚的皇帝、太子,另一种则服务于即将出嫁的公主。总体来说,为皇帝试婚的宫女们下场会偏好一些。除了为皇帝、太子试婚之外,另外一种“试

  •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赵国于武灵王

  • 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起义:黄巾之乱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的人口钱财、土地都是皇帝一个人的,按说皇帝是没有必要费心敛财的。但这贪财的皇帝在历史上还真不少,他们若是和汉灵帝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刘宏在当皇帝前本是东汉皇族旁支,封爵亭侯,食邑不过百户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小地主,他幼年时的生活应该是比较贫困的。如

  • 历史上七大毒妇,完美解释最毒妇人心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最毒妇人心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全诗为:“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是可(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形容女子心肠狠毒。在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很多男子为了权力和财富都不择手段,在那个时候的女子生活都是十分凄惨的,她们地位低下,成为男人们的附庸,但是却不代表她们很柔弱,在历史上有很多狠毒的代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