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承秦制"到底承袭了什么 继承这些制度有何意义

"汉承秦制"到底承袭了什么 继承这些制度有何意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4/1/4 19:47:54

西汉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出现了内朝与外朝的划分,皇权也进一步集中.

历史背景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其主要职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所谓“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负责管理军事,“金印紫绶,掌武事”,“为百官之长”。御史大夫,其位次略次于丞相,是丞相的辅佐。《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在秦代,掌司法是御史大夫的主要职掌。御史大夫并不受制于丞相,而是直接受命于皇帝。

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出现了内朝与外朝的划分,皇权也进一步集中。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皆为郡县……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后又在今河套地区建九原郡,在两广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共四十郡。郡下设县,《汉书·百官公卿表》“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秦统一全国后,各郡均设守以掌其民。《汉书·百官公卿表》曰:“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县令、长。《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制在秦代以基本定型,并成为我国两千年来帝制社会一种固定的地方行政区划。

汉朝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分化项羽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经分封了一些“异姓王”。后来,他们的力量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刘邦便借故一一翦除。但在诛灭“异姓王”后,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陆续分封自己的子侄为王,共封了楚、齐、梁、赵、燕、代、吴、淮南、淮阴等九国。当时九个诸侯王的封地包括了原东方六国的领土,只留下原秦国的旧土十五郡由中央直辖,并仍划分为郡、县两级。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

刘邦即位之后,一方面消除来自于各方面的干扰,一方面开始着手政权建设。汉承秦制是刘邦政权建设的一个很大特点。像秦始皇一样,刘邦总揽了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和国家的财政大权。为了便于国家机器的运转,汉承秦制,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设立九卿分管国家具体事务,同秦朝一样,汉政权也体现了专制与集权的特点。在地方,汉朝也承袭秦制设立郡县乡亭制度,保证了国家对地方基层的控制。

西汉建国后,在萧何的主持下,以秦律为蓝本,制定完善了法律制度。在叔孙通的主持下,以秦的礼乐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汉王朝的礼乐制度,在张苍主持下制定了历法及度量衡制度,西汉的各种制度基本完善起来。

在用人和选官方面,汉初沿袭秦制,主要以军功为主,同时为了弥补军功官吏多武少文的缺陷,刘邦也多次下达求贤令,想方设法笼络知识分子,充实各级官吏队伍。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汉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帝国发展的新局面。[1]

七国之乱平息后,景帝将王国封地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管理。至此,封国虽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封制与郡已基本相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朝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承袭集权

一、集权制度的承袭。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凡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独裁,汉朝建立后,承袭秦制,未有所改。此外,西汉承袭了秦朝实行的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

二、监察制度的承袭。秦朝的中央监察机关称御史大夫,其作为御史府的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不仅监察朝廷及皇室,同时还负责监,察百官公卿、主管公卿的奏章等。另外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汉代的监察制度是与秦朝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改革和发展。刘邦建立汉朝的统治后,在秦朝官僚制度的基础上,在中央继续实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枢职官的三公制官僚体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袭秦制。

三、官吏任免的承袭。秦和汉初官吏选任主要有察举与征辟。所谓察举,主要是中央与郡国长官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皇帝推荐各种人才,如贤良方正、孝廉、茂才异等。征辟,又分征召与辟举。征召是对全国特别有名望的人才,由皇帝派专人去聘任;辟举也叫辟除,是由中央或郡国长官对所辖部门或地区内有名望的人加以聘任,辟为自己的幕僚属吏。

四、民族关系的承袭。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郡县制国家。西汉时,中原和西域各族、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得到加强。

五、思想文化的承袭。秦朝采取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则吸取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后又改造和发挥儒家学说,强调天人合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思想文化

秦朝采取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则吸取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后又改造和发挥儒家学说,强调天人合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朝官制是如何的?唐朝官制划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宰相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

  • 野狐岭之战的详细经过是如何?最后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自掘坟墓成吉思汗抓住时机,扫荡三州后,向野狐岭进兵。此时金机动兵团四十五万。完颜承裕让他们分据险要,严防死守。这个主意貌似不错,山地作战小兵力凭借地形就能抵挡大军,同时也让蒙古骑兵陷入无用的境地,但其实是犯了跟独吉思忠修300公里界壕同样愚昧的错误。山势地形虽然能加强军队防御能力,但同时也是分散自己

  • 史上梁武帝为什么竟然因信佛而被活活饿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在中国古代,活过80岁的皇帝少的可怜,除了武则天、赵构和乾隆之外,梁武帝萧衍是另外一个。萧衍是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常州)人,他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博学多才,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他在年轻的时候在萧子良门下做幕僚,后来,他夺取齐政权,建立了梁政权。萧衍一共在位四十八年,在皇帝任上,他前一段时期能够励精图治

  • 秦始皇陵4大恐怖的防盗机关 看完让人毛骨悚然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的一生中,曾做过很多令人称赞的事情。他不光统一了六国,还统一了文字。除了举世皆知的万里长城,秦皇陵也是很多考古学家渴望发现的地方。秦皇陵修建的时间很长,直到秦始皇去世时,仍没有完全竣工。如此耗费精力修建出来的皇陵,自然是十分雄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也只是皇陵的部分陪葬

  • 真实的七擒孟获是什么样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很精彩的一出,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是耳熟能详。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是否发生过呢?我们还得从刘备之死开始说起,话说刘备托孤诸葛亮之后,诸葛孔明就成了蜀汉真正的主人,实际掌权者。“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当时夷陵之战战败,之前的文章刘备虎将多早亡,后期仅存十良将!也说过,蜀

  • 新疆出土神秘女尸历经千年不腐 至今保存完好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地方都有保存尸体的传统。古人相信,只要死者的尸体能保存完好,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就能得到永生。在埃,人们用香料保存尸体,制成木乃伊。而在新疆,靠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有很多尸体无需特殊的处理,便能很好的被保存下来。2003年的一天,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

  • 揭秘:北宋灭亡后 后宫众多美女的悲惨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着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后来因为假冒之案而出名的柔福帝姬。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宋徽宗皇后郑氏。郑皇后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

  • 武三思如何通吃大唐后宫宫女,武则天不管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武三思,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差一点成了唐朝的太子。今天我们来说说武三思的故事。但是俗话说,伴君如虎,要在官场混哪能不挨刀,你看薛怀义以及二张不都落个被人宰的下场。但是武三思比他们高明的地方就是当小白脸当的特别没原则和机警。比如武则天在位的时候

  • 东吴国力比蜀国强多了,为什么不北伐?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北伐,利用“天下奇才”级别的军事才能,把司马懿打得躲在营寨里,高挂免战牌不敢动弹。甚至魏国士兵都嘲笑说,司马懿害怕蜀兵就像见了老虎。尽管诸葛亮时运不济,在五丈原牺牲,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被后人铭记了一千多年。蜀国很弱小,但吴国很强大。吴国占据江东、荆州,有军

  • 三国刘备究竟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两个人当时的处境。据史书记载,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