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文人雅士为什么乐于追求慢生活?

古代文人雅士为什么乐于追求慢生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96 更新时间:2024/1/17 13:05:59

追求雅致的慢生活,中国古代人是这方面的典范。

清代张潮写的《幽梦影》是古代文人慢生活理论的代表作。张潮认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张潮所说的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因此张潮所说的闲,绝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地、舒心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

唐人李涉有首《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昏昏沉沉的日常生活使人似醉若梦,由于春天即将过去,诗人很勉强地去登山观景,一个偶然的机遇,在长满翠竹的寺庙庭院里,和一个世外高僧谈经论道,于是感受到了忙里偷闲慢生活的快乐人生。

宋代理学家程颢则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道通天地,思入风云,富贵不淫,贫贱有乐,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同样,孔子在《论语》中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像程颢、颜回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日常功利的超越,对贫贱困境的超越,而且表现了古代文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雅境界和慢生活中的快乐。

《无门关》第十九则有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禅宗以平常心悟道的慢生活。

元代无名氏的《永遇乐》,更从人生有限,为欢几何的角度说明古代文人为什么追求慢生活: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利名休竞。有限光阴,无涯尘事,贪爱何时尽。无情乌兔,催人早老,暗里换了绿鬓。此形骸,假合幻化,算来有甚凭准。随缘度日,和光同尘,惹甚闲愁闲闷。富贵由天,荣华是命,休更劳方寸。心中无事,眼前清净,俱是快活时景。你若待,般般称意,耐心。

所谓慢生活当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忙里偷闲的慢时间、慢节奏、慢动作,慢心情。因而慢生活是从容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超越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二战期间 日本部队等级森严制度 士兵晋升军官根本无缘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他们的教育管理制度都是师从德国,所以他们的“官兵”概念非常强。士兵是最低级的,必须服从长官命令;除了战斗以外还要负责照顾其长官的生活工作。这一点二战德国军队也确实是这种情况,寒冷的冬天军官穿着厚厚的军装,而士兵们却穿着薄薄的单衣。甚至包括军粮都不

  • 古代帝王说出的那些豪言壮语,都有那些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秦始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秦始皇可能永远想不到,自己的梦想在儿子身上就失败了,秦朝“二世而亡”与秦始

  • 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出家,究竟是为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顺治出家之谜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究竟顺治出家,世人并没有完全的答案。有人说顺治一向好佛,顺治脱去龙袍换上袈裟,是为除去世间烦躁,修身得道。更多的说法是顺治出家只为董鄂妃一人。顺治出家之谜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文为大家揭开当年顺治出家之谜。在清朝第二位皇帝顺治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娶了19个妻妾,差不多是每

  • 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有哪两种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1]),自名武曌(zhào)[2-3],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她

  • 小霸王孙策称霸江东首要原因,以及他父亲孙坚的威名起了多大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曹操轻视孙策,认为其“因父成名”,绝非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是理所当然的。就当时天下情势而论,孙策别说和曹操相比,就算比之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这些诸侯,同样也大为不及,孙坚之子的身份,确实让他在创业时占据了极大便利。江东孙氏出身寒门,自称是春秋时“兵圣”孙武的后裔云云,不过是得势后给自己门楣贴金。

  • 古代兄弟各作一句诗,先生告知一丞相一红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北宋时期,在开封府雍丘县双塔集村,有一对传奇的亲兄弟,哥哥叫宋庠,弟弟叫宋祁,他们未考取功名时只因一句诗,就被预言一人丞相一人红人,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大家并不陌生《玉楼春·春景》,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宋祁的,正因为这首诗,里面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再加上宋祁(qi)当过尚书,所以人们都叫他“红

  • 为什么明治可以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会失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公元1943年日本南京汪伪政权成立中华电影公司,拍摄了拍摄了几十部颠倒黑白的汉奸电影,借此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到了1944年,战场形势逆转,日军逐渐处于下风时,这个电影公司依然在运作,并拍摄了一部讲述清朝太平天国的电影《春江遗恨》。《春江遗恨》是通过一个日本武士高杉晋作的视野,描绘了同治元年之后一

  • 历史上差点被一群宫女杀死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历史上宫女不乏被皇帝宠信,而后改变人生的人,按道理宫女应当想办法讨皇帝的喜欢,但历史上有位皇帝却差点被宫女杀死了,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说说。这位皇帝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一共使用四

  • 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及曹彰,曹操为什么让曹丕继承王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的历史,并建

  • 历史上真正赵氏孤儿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在传统戏曲《赵氏孤儿》中,程婴为了保全友人赵氏家族的血脉,不惜牺牲自己孩子的性命,隐居山中,终于得到复仇。然而,戏曲总是把人往美好的地方塑造,真实的赵氏孤儿真相回事如何呢?赵氏孤儿的名字叫赵武,他的曾祖父赵衰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辅臣,曾在晋文公角逐王位的争夺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当仁不让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