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盗墓出现的奇书,可谓是颠覆了历史

盗墓出现的奇书,可谓是颠覆了历史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3/12/29 5:23:23

从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对于历史的记载都是很重视的,毕竟这关系到后世的流传,最早的史书有很多,比如说尚书,这是公认的最早的史书记载。大部分史书记载的都是非常可信的,不过有些史书要仔细阅读才会发现问题所在。

历史上很多史书的记载是很片面的,比如说秦始皇,在汉朝记载的史书中,秦始皇已经被汉高祖刘邦所“黑”。史书中记载秦始皇残暴不仁,昏庸无道,可是秦始皇单单从建立秦朝这一件事来说,就已经是千古一帝了,这也是为了美化当朝的皇帝的统治地位。

历朝历代的皇帝几乎都被后世王朝所“黑”,很多历史证据都要靠考古才能够发掘。公元281年,也就是西晋太康二年。在这一年的一天中,一个名叫不准(fǒubiāo)的盗墓贼偷摸钻进了汲县的一座古墓。

让不准想不到的是,本想挖一些金银珠宝去卖钱,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所盗的墓会改写历史。不准进入墓后,没有发现金银珠宝,倒是在墙上看到了一些竹简,不过墓中没有珍宝,不准就扬长而去了。没过多久,当地的村民发现古墓被盗。

村民报官之后,打开这座古墓,在场的人们几乎被震惊到了。古墓中没有珍宝,全部都是竹简,这让很多人都非常惊讶。官员们经过整理后看出了竹简的内容,它们的记载为先秦三朝的重要历史,特别是东周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史实。

后来得知这个古墓是魏襄王。经过整理之后,竹简上的内容逐步显现,人们将竹简的内容定名为《竹书纪年》。这本书的出现,改变了很多已知的历史内容。

在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盗墓,得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比当时通用的文字还要古的战国文字)记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释文,遂有初释本竹书纪年。又称"荀和本"。凡十三篇,按年编次,叙夏、商、周三代,接以晋国、魏国排次。

古人又为何对这本书如此排斥呢,甚至到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竹书纪年》?那是因为其中的内容跟《史记》的记载千差万别,我们来看一看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在该书是如何记载的:

1、舜囚禁,最后把尧杀死,夺取帝位;

2、舜大肆消灭尧的死党,将其称为四凶,其中就包括禹的父亲;

3、禹据夏地抗舜,最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遂死在苍梧;

4、禹死,即位,益密谋夺位,结果被启杀掉;

5、伊尹杀商王自立,后被杀;

6、商王文丁杀周文王父季历;

7、共和元年。不是周公、召公联合执政,而是诸侯国共国伯和代周天子执政,而称“共和行政

8、周文王被纣王拘押,不是因为崇侯虎进了谗言,而是周文王与纣王发生军事冲突,败而受俘;

9、周武王乘纣王主力东征东夷,进而偷袭商都。

这简直和《史记》背道而驰。更是违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如何能被古人接受。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这部书的依据有三:一是传说。西周以前的事,其实全部是传说,因为没有历史的文字材料。这个部分,价值不太大。二是春秋时代的部分,因为有了《春秋》这部书,所以价值也不算大。三是战国部分,由于是当时的纪年,所以价值之大,如同《春秋》一个样。这部书,仍可以纠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关于战国史事的错误。

那么小编就借此反问,既然都说西周以前的事是编写的,无史料记载。那么《史记》的三皇五帝也是瞎掰的,那么凭什么就是真的,而《竹书纪年》就是假的。孟子也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至少小编看来,如果就因为《竹书纪年》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就认定为伪书,未免太过儿戏,也不能让人信服。

有人认为,上古时代根本不是儒家说的那么淳朴,而是与后世宫廷政治一样的血腥,但是儒家根据自己的见解,为了宣传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今世的"礼崩乐坏"相比较,不惜篡改古史,搞什么"一字褒贬"、"为尊者讳"等等,孔子因此就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可见春秋笔法误人,一至于斯。儒家所谓"为圣者讳","为尊者讳","一字褒贬"等等手法为后世史学家所法,历史的真相也在这些史学家橡皮泥式的笔法中变得面目全非。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从黑暗到光明,从野蛮到优雅,而儒家笔下却总是倒置的,古人如何如何文明,古人如何如何禅让,古人如何如何贤明,实在是让人费解。竹书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不是古人文明,贤明,而是更黑暗,更血腥,刀光剑影之间的残酷斗争,你死我活的以命相博,决然不是儒家的仁义之道。

当然历史上的记载是有真有假的,毕竟史书都是由胜利者进行编辑的,你又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强,它的来历和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16世纪初,欧洲为战舰设计的舰载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对“夷”的避讳,因此改

  • 为什么古代将军造反部下士兵也跟着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古代,造反的将军数不胜数,但成功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可无论是哪位将军造反,不管有没有胜算,手下都有无数将士跟随,古代是封建社会,将军手中的权利,也是皇帝赋予的,为何这些士兵们明知没有胜算,为何还有跟着造反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部下认定大将是真龙天子,跟着大将造反有拥立之功,前途富贵不

  • 西汉期间最厉害的军师,连韩信都拜其为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末之后楚汉风云迭起,乱世英雄才子辈出的时代,这一时代中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无疑是楚汉最杰出的英雄,而他却让韩信甘愿拜其为师,他就是李左车,今天我们就讲讲他的故事。所谓军师,就是那些为主帅出谋划策的谋士,这样的人在西汉时期有不少,但谁才是西汉最厉害的军师?有人觉得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有人认

  • 除夕之夜“撞钟”为什么要敲108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辞旧迎新,年年岁岁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内外都会听到钟楼上传出的响亮而绵长有力的108响钟声。钟声洪亮、庄严,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击钟的尾音可持续一分多钟,钟声可远传至二十公里以外。钟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传说在黄帝炎帝时期就已出现了,鸣钟击鼓自古也成为皇朝、寺庙以及黎民百姓祭祀神佛、祈福、迎福

  • 史上最倒霉的皇帝,被俘虏后无人问津,回来后又被软禁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有残暴昏庸的,也有碌碌无为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位可以说是最倒霉的皇帝了,他先是被俘虏却无一人营救,最后被放回却又被软禁,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

  • 尉迟敬德简介以及经历介绍,死后被神化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谈到唐朝大家对于唐朝的名将记忆最深的,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了,今天我们就谈谈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平鲁区)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

  • 杨度评梁启超:为什么说梁启超“事业本寻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他是那个时代最知名的人物,交游遍于天下。2月17日,他在上海的故旧设奠于静安寺,举行公祭。《新闻报》载:“四壁均悬挽联,白马素车,一时称盛。”据郑逸梅所记,这些挽联出自李拔可、黄炎培、沈恩孚、高梦旦、张东荪等名家之手,他认为其中两副最是突出,一为杨杏佛

  • 明永乐年间的后宫冤案:无数后宫嫔妃被牵连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代历史上的跨国恋情:明成祖朱棣与“权妃”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多次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圣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

  • 唐朝人有多抠门:唐朝的吝啬鬼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繁华的两个峰值,除此之外,唐朝并非全是歌舞升平和雍荣华贵,也非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奢华,而是在危机四伏中生息延续。唐朝社会百味杂陈,世象浮生,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如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

  • 晚清时的小学生就已经学习海伦凯勒了,晚清教材是啥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那时帝制刚刚结束,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