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是率领大清国最精锐的部队的皇子,为什么不起兵夺位?

他是率领大清国最精锐的部队的皇子,为什么不起兵夺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3/12/31 3:44:37

说起雍正皇帝大家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过,但是在雍正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他的一个兄弟手握重权却为什么不起兵夺位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阳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中驾崩,终年69岁。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读康熙遗诏,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之后,皇四子胤禛即位称帝,史称雍正皇帝。

不过,隆科多宣读的这份遗诏在朝野上下却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关于雍正弑父篡位的广泛猜疑。原来,隆科多手中的这份《康熙遗诏》,并非康熙真迹,而遗诏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不会让他人代笔写成,所以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一份假遗诏。雍正即位的合法性,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大谜案。

康熙晚年的时候,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可谓是绞尽脑汁。最后,一对同母亲兄弟成为了皇位的最有力争夺者,他们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雍正即位后,为避名讳,被改为允禵)。

从爵位上来说,四阿哥很早就被册封为亲王,而十四阿哥仅仅是个贝子,离亲王还差好几个段位。但康熙对这个十四子却恩宠有加,在许多待遇方面甚至都超过了亲王的待遇。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发动叛乱,康熙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规格率领大军进驻青海,征讨准噶尔。康熙还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要求“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当时朝廷中许多人都认为,上述安排是康熙帝要将皇位传给胤祯的明显信号。只要胤祯能够成功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建立功业,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选择他作为储君了。

可是胤祯在西北的战事却陷入了胶着状态。虽然他多次打败了准噶尔部,但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铲除。直到康熙皇帝驾崩时,胤祯仍然还在西北率领大军指挥作战。

康熙去世后第二天,雍正就以皇帝的名义下旨让宗室大臣延信取代胤祯抚远大将军的职位。这一系列的变化对胤祯来说可谓是打击巨大。短短几天时间,他就从一个万众瞩目的大将军王,即将沦落为一个普通的贝子。更关键的是,雍正的皇帝宝座还有可能是从他手中夺走的。此时胤祯面临一个重要选择:不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起兵夺取皇位。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胤禵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却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员,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胤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当时,胤祯还是大将军王,手握整个大清国最精锐的部队。而雍正刚刚即位,对朝局的掌控并不强,未必能抵挡住胤祯的大军。

不过,最终十四阿哥胤祯还是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交出抚远大将军印章,回京待命。胤祯为什么不起兵夺位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他如果起兵夺位,那就必然会失败。

早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时候,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就通过一系列活动,将自己的心腹年羹安排到了川陕总督的职位上。当时川陕总督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障西北大军的后勤粮饷。也就是说,胤祯手上虽然有数十万雄兵,但后勤方面却完全依靠年羹尧这边的供给。如果他敢起兵,年羹尧只要将后勤供给全部掐断,不出一个星期,数十万大军恐怕就要自行瓦解。这个结果胤祯是不可能想不到的。

如果把储位之争比喻成一场博弈的话,雍正其实早就掌控了全局。无论康熙最后想让谁继承皇位,但成为皇帝的人都必然是雍正。所以,胤祯心中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最后还是得接受事实,回京待命。因为这场博弈在康熙去世前,他就已经输掉了。

对此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盗墓出现的奇书,可谓是颠覆了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从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对于历史的记载都是很重视的,毕竟这关系到后世的流传,最早的史书有很多,比如说尚书,这是公认的最早的史书记载。大部分史书记载的都是非常可信的,不过有些史书要仔细阅读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历史上很多史书的记载是很片面的,比如说秦始皇,在汉朝记载的史书中,秦始皇已经被汉高祖刘邦所“黑”。史书

  • 明朝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强,它的来历和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16世纪初,欧洲为战舰设计的舰载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对“夷”的避讳,因此改

  • 为什么古代将军造反部下士兵也跟着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古代,造反的将军数不胜数,但成功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可无论是哪位将军造反,不管有没有胜算,手下都有无数将士跟随,古代是封建社会,将军手中的权利,也是皇帝赋予的,为何这些士兵们明知没有胜算,为何还有跟着造反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部下认定大将是真龙天子,跟着大将造反有拥立之功,前途富贵不

  • 西汉期间最厉害的军师,连韩信都拜其为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末之后楚汉风云迭起,乱世英雄才子辈出的时代,这一时代中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无疑是楚汉最杰出的英雄,而他却让韩信甘愿拜其为师,他就是李左车,今天我们就讲讲他的故事。所谓军师,就是那些为主帅出谋划策的谋士,这样的人在西汉时期有不少,但谁才是西汉最厉害的军师?有人觉得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有人认

  • 除夕之夜“撞钟”为什么要敲108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辞旧迎新,年年岁岁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内外都会听到钟楼上传出的响亮而绵长有力的108响钟声。钟声洪亮、庄严,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击钟的尾音可持续一分多钟,钟声可远传至二十公里以外。钟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传说在黄帝炎帝时期就已出现了,鸣钟击鼓自古也成为皇朝、寺庙以及黎民百姓祭祀神佛、祈福、迎福

  • 史上最倒霉的皇帝,被俘虏后无人问津,回来后又被软禁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有残暴昏庸的,也有碌碌无为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位可以说是最倒霉的皇帝了,他先是被俘虏却无一人营救,最后被放回却又被软禁,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

  • 尉迟敬德简介以及经历介绍,死后被神化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谈到唐朝大家对于唐朝的名将记忆最深的,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了,今天我们就谈谈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平鲁区)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

  • 杨度评梁启超:为什么说梁启超“事业本寻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他是那个时代最知名的人物,交游遍于天下。2月17日,他在上海的故旧设奠于静安寺,举行公祭。《新闻报》载:“四壁均悬挽联,白马素车,一时称盛。”据郑逸梅所记,这些挽联出自李拔可、黄炎培、沈恩孚、高梦旦、张东荪等名家之手,他认为其中两副最是突出,一为杨杏佛

  • 明永乐年间的后宫冤案:无数后宫嫔妃被牵连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代历史上的跨国恋情:明成祖朱棣与“权妃”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多次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圣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

  • 唐朝人有多抠门:唐朝的吝啬鬼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繁华的两个峰值,除此之外,唐朝并非全是歌舞升平和雍荣华贵,也非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奢华,而是在危机四伏中生息延续。唐朝社会百味杂陈,世象浮生,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如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