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为什么能在元末烽烟四起中开拓疆土,建立明朝呢?

朱元璋为什么能在元末烽烟四起中开拓疆土,建立明朝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27 更新时间:2024/1/18 7:44:15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国之后最具有血性的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外敌入侵国土,明朝一直奉行能动手就别废话的原则,打得赢自然最好,打不赢也拒不投降,他的最后一位君王朱由检宁愿自尽也不愿归顺,可见大明风骨。

这样的王朝确是由一位布衣,甚至可以说乞丐之人建立,后世更有人戏称朱元璋开局一个碗,重建新王朝,小说都不敢怎么写,那朱元璋到底是何等人物,如何在烽烟四起中开疆拓土,成立大明?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极为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家中排行老八,故也称为朱重八,家中贫寒自然也没能力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有人将他和汉朝建国皇帝刘邦并称布衣帝王,可他比刘邦处境更加艰难。

至正三年(1343年),本就生计困难的他们,家乡又发生了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父亲兄长母亲都在天灾中去世,家中只剩下他和二哥。家境实在贫寒,亲人身死,连一口棺材一块坟地都难以买下,眼看亲人遗体就要弃尸荒野,邻居可怜两个孤儿,送了一块墓地与他。安葬完亲人之后,为了生活下去,他与二哥侄儿等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元末统治腐败昏庸,不体察民生疾苦,对汉人更是无情,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皇觉寺剃度出家做了小和尚,每日便在寺中做些扫地上香等杂事。还没安定多久,饥荒也蔓延到了此处,寺中得不到施舍,主持也庇护不了他们,只得打发他们去云游化缘,自生自灭。年仅17岁的朱元璋身如浮萍,漫无目的的漂泊于尘世。

随着元朝更加残暴的统治,两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加上天灾频繁,民不聊生,百姓走投无路,义军并起。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等人在颍州揭竿而起号称“红巾军”,自封明王,之后在他的鼓动号召下,徐寿辉起于蕲州、赵均用起于徐州、次年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创建白莲会。

义军四起,免不了争夺权力壮大军队,之后郭子兴的大军攻下濠州,他自称元帅,号令彰明,军队也不断扩大,数万百姓起而响应。朱元璋也在这时收到儿时伙伴汤和来信,邀请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成就大业,他虽没有太多学识,但看天下疾苦,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也有想要匡扶天下之志,于是他投奔了郭子兴,那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朱元璋参军之后,作战勇猛,灵活变通,处事得当,略懂文墨,精明能干,常常身先士卒,在军中的好名也传播开来,郭子兴惜其才干,将他视为心腹知己,还将自己养女马氏赐给他为妻,为他新起名字改朱重八为朱元璋,字国瑞。

各地义军虽表面恭维,但内部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朱元璋依旧为郭子兴南征北战,之后率领军队南下滁州,一举将其攻破。他在外出征时,郭子兴被孙德崖、赵均用等人打压排挤,他被迫离开义军根据地濠州,投奔朱元璋。见郭子兴前来,朱元璋立即便交出了自己的兵权,三万人马尽数交到郭子兴手中。

郭子兴病逝后,义军首领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为元帅,朱元璋为副帅。随着这些年的征战,军队不断扩大,手下更是能人辈出,朱元璋不再甘心受制于韩林儿管辖,但其实力强盛,一时之间他不敢反抗,于是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这三条策略成了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之后朱元璋率领大军攻克太平,他治军严谨,禁止奸淫掳掠,若有犯忌立即处死,因此他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爱戴,他便在太平自封元帅,开始以此为根据地发展自身力量。

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进攻江南元军。朱元璋趁此机会率领大军攻克集庆改为应天府,第二年他派遣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自己攻取宁国。至正十九年(1359年),他连续取得了浙东余下各地,控制住了江左、浙右各地。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虽拥有十万大军,但四面受敌,谋臣刘基便对他提议要避免两线作战,最好各个击破。听从了刘基意见,他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于是开始着手“广积粮”,鼓动百姓发展农业,推行屯田法,修建水利,开垦种田,几年时间,军粮充足,无后顾之忧。

自此朱元璋开始大军出关,先收拾了最近的陈友谅大军,占领信州、安庆、江州、江西等地,之后二十七年(1367年),讨伐张士城,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平江城,张士诚自缢而亡,逐渐平定收复义军势力后,朱元璋开始正面征战元朝。

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直逼元朝大都,元顺帝弃城而逃,仓皇失措,将先祖之业拱手让人,蒙古的统治随着君王的怯懦平静灭亡,明朝取得了长城以内的统治,许是见识了元顺帝的昏庸无能,明朝才立下了天子守国门之训。之后又三征长城外的北元防止其死灰复燃,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取得胜利,辽东之地也被纳入明朝版图。

灾年出生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兴农业,保证百姓粮食供给,解放奴隶,打压豪权,减免赋税,整肃朝廷,选拔人才,提倡节俭,经过长期努力社会经济生产逐渐走向正轨,明朝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的景象,史称洪武之治。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张飞和关羽都是名将,为什么他们的后人下场却完全不同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关羽

    三国末年,蜀国经过“火烧连营”一败,气数已尽。邓艾,钟会等魏国名将率领20万精兵来战,姜维占据剑阁阻敌。钟会,邓艾等人攻击剑阁很久也攻不下来,最后由邓艾率3万人取剑阁西南一条羊肠小道,逢山开路遇水填桥,连下700余里。最后绕过了剑阁,打败诸葛瞻,只取成都,刘禅退无可退,最后开门投降,蜀国灭亡。投降后

  • 西晋文学家陆机写的《猛虎行》表达了什么心情?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陆机,西晋

    古代文人墨客在经历了仕途坎坷之后,他们总是喜欢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慨叹,进而表明心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比如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曾受谗言的影响而被流放在外,他在忧愁之际,写下了传唱千古的不朽名篇《离骚》,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小人为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有这样一首诗,

  • 刘邦逃跑的时候真的舍弃过自己的妻儿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刘邦

    彭城之战的发动及其迅速,从刘邦在洛阳发兵到后来占领彭城,再到后来项羽绕道闪电突袭彭城,整个时间发生的时间不过短短一个月。也就是这一个月创造了很多的奇迹,比如军事奇迹项羽的三万破五十六万诸侯军,刘邦的千里大奔袭抢先占领彭城等等。但就在彭城战败之后,又发生了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而这件事也成为了刘邦人生

  • 揭秘:唐朝平民百姓之间是怎么称呼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唐朝

    我们汉语言从远古时期到冷兵器时代乃至到当代,一直在变化着、进步着,由少至多、由繁至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语言。那么,在大唐王朝时期,平民百姓之间的语言是怎样称呼的呢?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第一、对母亲与父亲的称呼唐朝的儿女当面称呼母亲时,是以“娘”的衍生称呼“阿娘”、“娘娘”等为主。如果是有身份

  • 王观身为曹魏六朝元老,为何站在了司马懿这边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王观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驻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

  • 南宋和南朝诸侯差不多 史学家们为何还把南宋列为正统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宋,西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宋历史,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喝茶品历史,喝的是茶,品的是味。南宋,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辉煌与羸弱的时代,说他辉煌,因为他拥有无比灿烂的文化与雄厚的经济,说他羸弱,自立国之初在军事上就一直饱受诟病,按理说南宋的国土面积和南朝时期的诸国差不多,可为何史学家、文学家要将他列为正

  • 明末清初文学家: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金圣叹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圣叹,清朝

    金圣叹(1608年-1661年),苏州吴县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最大的成就还是文学批判,也就是给其他人的文学专门挑刺儿。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金圣叹曾点评《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等“六才子书”。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他判定《水浒传》后5

  • 明朝公主嫁平民是怎么回事 她们是怎么选择驸马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公主

    俗话说公主贵为金枝玉叶,皇家对公主的婚姻应该是非常看重才对,一般情况下,有良好的家庭背景都会成为驸马的关键,而明朝对驸马的选择为何是一变再变,甚至是只能嫁给平民百姓。皇室有规定,但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而被选中的驸马,其近亲也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为

  • 明朝灭亡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穷 崇祯为何不下旨让大臣捐钱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求捐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轮番到来。不过最终使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首要原因还得归结于一个字:穷。当时的朝廷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一份资料上写下了这样的描述:“1644年初,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国家的粮仓现

  • 宋宁宗没有儿子,那他最后把皇位传给谁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宋朝

    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眘,其实并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当初,高宗在躲避金军追击、四处逃亡的时侯,因意外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同时,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三岁时不幸夭折,而高宗在世的父兄叔伯侄子们几乎都被金军一网打尽,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第二个活着到达江南的宗室近支男性,所以,高宗之后的南宋皇室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