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邦逃跑的时候真的舍弃过自己的妻儿吗?

刘邦逃跑的时候真的舍弃过自己的妻儿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35 更新时间:2024/1/24 6:30:48

彭城之战的发动及其迅速,从刘邦在洛阳发兵到后来占领彭城,再到后来项羽绕道闪电突袭彭城,整个时间发生的时间不过短短一个月。也就是这一个月创造了很多的奇迹,比如军事奇迹项羽的三万破五十六万诸侯军,刘邦的千里大奔袭抢先占领彭城等等。但就在彭城战败之后,又发生了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而这件事也成为了刘邦人生的一个污点。

先来看看史料的记载,按照《史记》的描述就是刘邦在彭城围困的时候想办法突围,就在眼看没有希望突围时突然刮起了风沙,因此刘邦得以有一个缺口逃难,并且一路朝着沛县自己的老家跑。然而等到沛县的时候才发现家人早已经是不见了,索性只能是自己继续逃跑,结果在路上偶遇了自己的一对儿女。而后喜剧的一幕就出现了,这里采取原文: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这句记载的意思就是楚人追击刘邦非常急切,最后刘邦认为马车跑得不够快,于是就把刘盈还有女儿鲁元推下马车,而且一连三次。但是每一次滕公,也就是夏侯婴都要把他们给重新送进马车。

通过这个小事件,也让刘邦的形象出现了一个极其恶劣的污点,不免让人感觉到刘邦的小人态度。有道是虎毒不食子,为了逃命连孩子都不要了。当然也不乏一些所谓的野心学,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刘邦死了那就是真的死了,孩子照样是保不住。但人再怎么可恶,除了真正为了作秀而作秀,不然很少会有这么恶毒的时候,而且这件事本身也经不起推敲。

《史记》当中并不缺少自相矛盾的记载,实际上照顾刘邦家人的任务是有人做的,这个人就是南阳的王陵。王陵和刘邦是同乡人,都是来自于沛县,但是王陵的存在感一直都不怎么被人重视。实际上王陵不但是最后混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了西汉时期的丞相。王陵在刘邦进入汉中之后就占据了南阳,等到刘邦出关中时期,王陵就得到了汉王刘邦的指示前去迎接刘邦的家属。

这里就出现了矛盾点,那就是一则记载是说王陵迎接家人的举动被项羽所发现,并且在阳夏这个地方拦截。但是在《史记·功臣侯者年表》当中却是提到了王陵最大的功劳是就出了刘邦的儿女。所以说这也是疑点之一,没有后办法解释两个孩子是那么从沛县消失,然后又出现在王陵的身边,最后又出现在沛县的路上被刘邦给发现。因此这种穿梭的情况不存在,则刘邦发现孩子也不存在。

另外从记载的情况上看,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那就是这一记载所体现的是刘邦的自私,为了活命什么也都不管了。但是刘邦从彭城出来之后是一路逃到了睢水,按照《史记》的说法就是当时刘邦只有十余骑,这种情况下刘邦还想着要北上沛县去找自己的家人,而不是直接去离自己最近的吕泽部集合,就很冲突了。要是刘邦自私,放着逃命的机会不要,放着安全的地方不去,非要去找家人。

更奇怪的是找到了自己的儿女之后,又要嫌弃自己的儿女拖了后腿,然后又不断地抛弃自己的儿女。这不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吗?而且很冲突的问题在于两个人的行动,刘邦出于心急的原因,所以是不断地将自己的儿女丢下马车,这至少也是看到了敌人出现追击了才会这么做,可是这么严峻的情况了,夏侯婴还能够做到放下马车不骑,然后将两个孩子放回马车,接着再继续赶路,这就更加不合理了,而且这种不合理还连续了三次。那么如果情况不是那么危急,以至于夏侯婴可以来个三顾孩子,那么刘邦丢孩子又是图什么呢?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赶赶路。

所以还原一下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刘邦本人并没有前往沛县,只是派遣了夏侯婴去寻找自己的家人,但是因为楚国方面的行动更加迅速,所以夏侯婴在路上发现了刘邦的子女。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记载,多可能是在后世人的嘴里所出现的美化,正如樊哙在鸿门宴的表现一样,出自樊哙的孙子樊他广,而不是樊哙本人。再加上整个桥段出现的人物也就夏侯婴、刘邦和两个孩子,事实如何有待考究。

标签: 汉朝刘邦

更多文章

  • 揭秘:唐朝平民百姓之间是怎么称呼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唐朝

    我们汉语言从远古时期到冷兵器时代乃至到当代,一直在变化着、进步着,由少至多、由繁至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语言。那么,在大唐王朝时期,平民百姓之间的语言是怎样称呼的呢?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第一、对母亲与父亲的称呼唐朝的儿女当面称呼母亲时,是以“娘”的衍生称呼“阿娘”、“娘娘”等为主。如果是有身份

  • 王观身为曹魏六朝元老,为何站在了司马懿这边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王观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驻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

  • 南宋和南朝诸侯差不多 史学家们为何还把南宋列为正统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宋,西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宋历史,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喝茶品历史,喝的是茶,品的是味。南宋,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辉煌与羸弱的时代,说他辉煌,因为他拥有无比灿烂的文化与雄厚的经济,说他羸弱,自立国之初在军事上就一直饱受诟病,按理说南宋的国土面积和南朝时期的诸国差不多,可为何史学家、文学家要将他列为正

  • 明末清初文学家: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金圣叹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圣叹,清朝

    金圣叹(1608年-1661年),苏州吴县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最大的成就还是文学批判,也就是给其他人的文学专门挑刺儿。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金圣叹曾点评《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等“六才子书”。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他判定《水浒传》后5

  • 明朝公主嫁平民是怎么回事 她们是怎么选择驸马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公主

    俗话说公主贵为金枝玉叶,皇家对公主的婚姻应该是非常看重才对,一般情况下,有良好的家庭背景都会成为驸马的关键,而明朝对驸马的选择为何是一变再变,甚至是只能嫁给平民百姓。皇室有规定,但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而被选中的驸马,其近亲也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为

  • 明朝灭亡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穷 崇祯为何不下旨让大臣捐钱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求捐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轮番到来。不过最终使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首要原因还得归结于一个字:穷。当时的朝廷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一份资料上写下了这样的描述:“1644年初,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国家的粮仓现

  • 宋宁宗没有儿子,那他最后把皇位传给谁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宋朝

    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眘,其实并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当初,高宗在躲避金军追击、四处逃亡的时侯,因意外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同时,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三岁时不幸夭折,而高宗在世的父兄叔伯侄子们几乎都被金军一网打尽,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第二个活着到达江南的宗室近支男性,所以,高宗之后的南宋皇室有绝

  •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等分别是什么官职?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清朝

    清朝的各部门一把手之称呼基本上都是在职务后增加一个“台”字,例如制台、抚台、潘台、臬台、学台、府台、道台、府台等。“台”即为尊号,并非官方正式命名。但能够以“台”为尊的各级官员都是实权人物,能对各自管辖区内事务说了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之地方官员,在衙门内办公时,一把手的办公位

  • 大禹为什么要禅位给伯益?为何会引起巨大风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伯益,夏朝

    伯益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四千余年前,大禹秉承尧舜禅让政治传统,向上天推荐皋陶,授予治政大权,将皋陶立为“储帝”。一旦大禹去世,皋陶将接任帝位。可惜,皋陶英年早逝。相传,皋陶执掌刑法,犹如今天的大法官,死于帝禹二年,享年106岁,这种说法显然不太可信,大禹找接班人,不太可能找一老

  • 古代皇帝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清朝皇帝为何连鸡蛋都吃不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帝,鸡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皇帝吃鸡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无论想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能吃到。但是清朝,皇帝却连鸡蛋都吃不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都是内务府搞的鬼,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清朝皇帝吃不起鸡蛋。古装剧《甄嬛传》中雍正皇帝无论是元宵佳节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