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蜀汉政权为什么会灭亡呢?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真正原因

三国蜀汉政权为什么会灭亡呢?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14 更新时间:2024/2/22 8:12:57

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而且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并且蜀汉还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传奇人才,那么为什么蜀汉会这么早就灭亡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1、自古以来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多年的历史沉淀还是很深入人心的,所以汉献帝虽然是个公认的傀儡皇帝,但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政治旗帜。曹操就及时的抓住了历史机遇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则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政治口号而崛起,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政权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政治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大意丢失荆州和蜀汉在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着名宏伟的隆中对计划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并且以此为转折点,蜀汉政权开始由鼎盛时期走下坡路了。虽然后来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凭借自己的才华苦苦的支撑蜀汉政权的艰难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最大的伏笔。其实孙刘两家的联盟一直是曹魏政权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多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重要的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还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两家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拿下汉中地区,和孙权全力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部队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我们现在做个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关中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全力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的猛攻那可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计划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关羽没有执行好联吴抗曹的策略,同时孙权的私心也破坏了蜀汉的大好局面,趁关羽的荆州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严重破坏了孙刘联盟,从而又引发了后来的吴蜀夷陵之战。在这里我还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巨大胜利,并且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战略形势。但实质上是一场吴蜀两家两败俱伤的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困难局面,从此曹魏政权在北方经过多年平静的休养生息之后,确立了相对于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从区域上来说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政权的实际统治区域却就只有这一个州。就是这么一个州,其南半部(主要是贵州和云南地区)还是非常荒凉蛮夷的地区,蜀汉政权实际上的统治区域只有益州的中部和北部。当时东吴政权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政权则拥有中国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实际上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而益州却是相对闭塞落后的西南偏远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文化、资源、军力、人才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中原地区并经营多年的曹魏政权。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灭亡前夕其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全国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政权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蜀汉政权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后人常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政权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到了三国的后期,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政权都要远远的超过了蜀汉政权。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诸葛亮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于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在政治上几乎都是很清廉的,贪污腐化的非常少,但这些人才很少是一流的大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李严和廖立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在少数啊。其实大家都知道曹操麾下的着名谋士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同时他也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诸葛亮和刘备都是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则是凉州人氏。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本土的人才,这不仅造成蜀汉政权后期人才的匮乏,而且还造成了蜀汉政权内部很深的矛盾。

5、蜀汉政权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都很不充分。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击退曹魏大将军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的边境了。而且曹魏政权一直以来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上下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曹魏在准备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曹魏名将邓艾都上书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极力支持讨伐蜀汉,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蜀汉之前曹魏大肆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的名将姜维都被假象所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接大战的准备。后来等姜维发觉之后虽然也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但由于蜀汉政权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地区很快就沦陷失守了,而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后期的贤臣蒋琬、董允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曹魏的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是慢慢的长大了,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了,也就逐步开始信任一些庸臣甚至是奸臣,最后形成了大家知道的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大将军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率军队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人品估计也不会很差,但也是个十足的庸才。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回援,那样邓艾的孤军被两面夹击就很危险了。可惜诸葛瞻当时报国建功心切,贸然出兵迎战,结果是父子战死全军覆没。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城下。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着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7、到了蜀汉政权的后期,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着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就很深。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当地的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名望很高的土着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实际上是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着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着势力竟然无人愿意为蜀汉政权拼死一战啊。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政权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

8、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了,所以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政权的大将军。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一直都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并且也一直在极力的培养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他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蜀汉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去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汉中地区的战术布置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汉中地区是益州北方最重要门户,自古就有“无汉中就无益州”的说法。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的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自公元219年刘备留下大将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政权在战略部署上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的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可是在姜维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却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战果。如果把敌人引入到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和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是经不起任何大的错误和闪失的,而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在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他的战略思路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把大部队拉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结果是由于在汉中双方兵力悬殊城门大开,所以钟会就迅速的占领了汉中,造成了蜀汉政权在这次战役中从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政权。其实在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全力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了多年,现在的国家实力相对东吴和蜀汉来说已经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就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标签: 刘备蜀汉

更多文章

  • 常胜将军赵云为何最后会败给了曹真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赵云

    赵云作为三国时期的常胜将军,无论是从人品、性格、能力、战绩上都是没得挑的完美将军。赵云跟随了刘备之后,发挥的空间大大增加,他一直在打仗,而且也斩获了许多的胜利。他的那些光辉事迹,我们也早就耳熟能详了虽然赵云有着常胜将军的称号,但他一生却并不是不败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场战争中,他输给了曹真。不过赵云输

  • 白居易母亲的去世,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母亲的去世,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白居易能成功,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他的妈妈陈氏。15岁的少女陈氏在嫁给比自己大26岁的老男人白季庚的时候,或许很不情愿,所以心里一直很纠结,一辈子和丈夫感情不和。但这还不是她最大的痛苦,据说她最大的心结是她和老公的辈分问题:

  • 清朝的宫女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地位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宫女

    古时候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人分为三六九等,那时的人最羡慕的就是出身皇室的人,他们生来就注定比人高一等,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那个朝代出现过12位皇帝,而宫女这个角色想必人人都知道,她们是宫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当然她们属于下等人,入宫就注定一生伺候主子,奴才的命,而清朝的宫女生活是怎样的

  • 颜良出来叫阵的时候,为什么许褚没有出来迎战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许褚

    在三国的名将中,我们通常知道五虎将,指的是关羽,马超,赵云,张飞,黄忠等人,但是在曹操的手下,并非没有出色的人才,其中许褚就是一位猛将。许褚曾与典韦有三次交手,其一,是在葛陂坞战役中,许褚挑衅典韦,打了近四个小时,算是打了个平台,第二次和第三次,两人依然不分胜负,曹操让典韦诈降,这才将许褚活抓。在后

  • 朱元璋欣赏的李景隆,为何成了千古笑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景隆,明朝

    朱元璋欣赏的李景隆,为何成了千古笑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儿女众多,有一位名将,虽然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朱元璋却一直把他视为己出。此人身为朱元璋的养子,地位远远高于沐英、何文辉等人,生前被封为公爵,死后被封王,此人就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亲二姐,也就是说,

  • 战国时期楚国的综合实力怎么样?为何会输给秦国?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战国

    楚国,帝颛顼高阳的子孙在南方建立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将历史的目光放到战国末期的平舆,秦国和楚国各几十万大军阵列于此,展开了一场关乎楚国生存还是毁灭的决战。相持许久的楚军因战线过长,补给匮乏,率先松动,秦国大将王翦命令鼓足战斗意志的秦军,即刻出击,楚国大将项

  • 赵光义断子绝孙了吗 他的子嗣为什么越来越少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赵光义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光义的子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光义继承赵匡胤的皇位之后,真的是遭到报应了吗?子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孟子》有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中国人最看重家族传承,子孙延续,视“无后”为最大的不孝,所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断子绝孙”是对一个人最大

  • 为了晋阳起兵,李渊做了哪些安排?晋阳起兵的首谋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阳起兵,李世民

    隋末时期,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那么,晋阳起兵时,首谋究竟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历史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各自为政,各自为王的时代。可惜的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你方唱罢我方登

  • 黄巢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对唐朝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巢起义

    唐末时期,农民起义在各地不断涌现,其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黄巢起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安史之乱之后,曾经在盛世巅峰的大唐帝国一下间走向衰落,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唐后期的君主,虽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决心,但奈何无力回天,无法恢复昔日祖先的荣光。唐后

  • 关羽和刘备感情深厚,为何吕蒙还有强行杀了关羽?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是在败走麦城的时候,中了吴军的埋伏,失手被擒,因为拒绝投降,最终被孙权杀了。但要说真正害死关羽的,其实还是他自己的性格导致的。因为他太过于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所以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因为关羽一直以来都看不起孙权,也从未把孙权放在眼里过。他一直将曹操视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在刘备收汉中的时候,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