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赵光义断子绝孙了吗 他的子嗣为什么越来越少

赵光义断子绝孙了吗 他的子嗣为什么越来越少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57 更新时间:2024/1/20 15:28:31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光义的子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光义继承赵匡胤的皇位之后,真的是遭到报应了吗?子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孟子》有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中国人最看重家族传承,子孙延续,视“无后”为最大的不孝,所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断子绝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最大的报应!

据《宋史》所载,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人丁稀薄,子嗣稀少,好几位皇帝坐拥三宫六院却难有子嗣,到宋高宗赵构时,竟然连继承皇位的人都没有,无奈之下,赵构只得选择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子嗣为储君,才避免了赵氏江山血脉断绝的“尴尬”。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断子绝孙”是因为受到了上天的惩罚,遭到了报应

难道赵光义一脉之所以子嗣稀少是因为受到了报应?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这得从赵光义的“继位之谜”说起

据《史记》所载,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到了西周时,宗法制已然成型,所谓宗法制就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制度,也就是说皇帝会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嫡长子,只有在自己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自己的兄弟或兄弟的子嗣。

但赵匡胤却是一个例外,他在有子嗣的情况下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源于一个名为“金匮之盟”的典故。

据《宋史》所载,宋朝杜太后在临终前将赵匡胤召入宫中,问“你知道你怎么得到的天下吗?”,赵匡胤答曰“全都是因为太后和祖先的庇佑”,杜太后闻之又言“非也,你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因为周世宗早逝,其子年岁尚小,否则你断然没有可能得到天下,所以你驾崩后要让你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如此一来,方能江山稳固!”

赵匡胤极为孝顺,当即立下诏书,诏书大意是赵匡胤驾崩后由弟弟赵光义继承帝位,赵光义驾崩后由四弟赵廷美继承,最后再由赵廷美将帝位传于赵匡胤之子赵德昭,此诏书由宰相赵普执笔,书写完后藏于金匮之中,所以史书将其称之为“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正式公开是在赵光义继位后的第六年,由宰相赵普作证,所以后世一直怀疑所谓的“金匮之盟”完全是赵光义与赵普所编造出来的,因为就在赵匡胤驾崩的当晚还发生了“烛影斧声”事件。

据《宋史纪事本末》所载,公元976年,赵匡胤身患重病,召晋王赵光义进宫议事,结果下人看到宫殿之内烛影摇动,还有斧子落地的声音,隐隐约约还有争吵声传来,就在当晚,赵匡胤驾崩,随即赵光义继承帝位,是为宋太宗!

综上所述,因为“烛影斧声”事件的发生,后世一直怀疑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然后串通赵普编造了“金匮之盟”的谎言,如果果真如此,赵光义弑兄夺位,当有报应,“断子绝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如果“烛影斧声”是假,赵光义的皇位确实是赵匡胤所传,他同样应该受到惩罚

因为他违背了誓言

赵匡胤在诏书中说得很明白,自己驾崩后由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之后是赵廷美,赵廷美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也就是说在赵匡胤的设想中,皇位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这一脉的,但是在赵光义继位后,赵廷美和赵德昭都“离奇”身亡了!

据《宋史》所载,赵廷美是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四弟,宋太宗继位后进封魏王,他在得知“金匮之盟”的内容后,为了早日成为皇帝,暗中谋反,结果被赵光义发觉,将其罢官幽禁,公元984年,赵廷美忧愤成疾,吐血而亡,年仅38岁。

赵德昭是赵匡胤次子,由于赵匡胤长子早夭,赵德昭实际上就是赵匡胤的嫡长子,按照“金匮之盟”,皇位最终应该是赵德昭的,但是赵光义在继位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只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

公元979年,赵德昭随赵匡胤出征,期间一次遇险,众将以为赵光义遇害,便谋立赵德昭为帝,此事令赵光义大为不满,回宫之后不赏有功的将领,赵德昭与赵光义说起此事,结果赵光义勃然大怒,说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也不迟!”,赵德昭听闻此言,回去就自尽了。

由以上可知,赵廷美与赵德昭这两个赵匡胤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在赵光义登基后都“离奇”死亡了,虽然正史对他们的死亡都做了“安排”。

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二人的离世大有蹊跷,很大可能是赵光义在暗中做了手脚,目的就是将皇位留在自己这一脉,否则赵光义为何要在继位后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储君呢?

也就是说,无论“烛影斧声”是真,还是“金匮之盟”是真,赵光义都做了对不起赵匡胤的事,他将本来属于赵匡胤一脉的皇位留在了自己这一脉,作为“报应”,赵光义这一脉子嗣越来越少,到宋高宗赵构时,竟然没有人能继承皇位了!

小结:

客观来说,将赵光义子子嗣越来越少的原因归结于“报应”有点武断,毕竟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该信仰“无神论”,而且赵光义之所以子嗣越来越少与“靖难之变”也有关系,当时大量皇室宗亲都被金人带走并客死他乡,这也导致赵光义一脉人丁稀薄。

但是“报应”之事我们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赵光义确实做了对不起赵匡胤的事,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赵光义理应受到报应,否则还有“天理”吗?

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也确实是“无神论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心存敬畏之心,要相信这世界是有“天理”的,“善恶到头终有报”,一定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才能诸事顺遂,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想,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

参考资料:《宋史》《孟子》

标签: 北宋赵光义

更多文章

  • 为了晋阳起兵,李渊做了哪些安排?晋阳起兵的首谋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阳起兵,李世民

    隋末时期,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那么,晋阳起兵时,首谋究竟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历史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各自为政,各自为王的时代。可惜的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你方唱罢我方登

  • 黄巢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对唐朝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巢起义

    唐末时期,农民起义在各地不断涌现,其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黄巢起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安史之乱之后,曾经在盛世巅峰的大唐帝国一下间走向衰落,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唐后期的君主,虽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决心,但奈何无力回天,无法恢复昔日祖先的荣光。唐后

  • 关羽和刘备感情深厚,为何吕蒙还有强行杀了关羽?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是在败走麦城的时候,中了吴军的埋伏,失手被擒,因为拒绝投降,最终被孙权杀了。但要说真正害死关羽的,其实还是他自己的性格导致的。因为他太过于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所以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因为关羽一直以来都看不起孙权,也从未把孙权放在眼里过。他一直将曹操视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在刘备收汉中的时候,关羽

  • 田氏代齐对齐国有哪些影响?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齐太公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历史阶段。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是,其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瓜分晋国,这就是三家分晋。在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到底是如何应对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刘备

    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夺回了荆州,逞了一时之快。但是,这次娄子真是捅大了。孙权深知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绝对是与刘备结下了血海深仇,这场孙刘之间灾难性的火拼终究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于是,刘备不顾一切地要发动进攻孙吴的战争,哪怕是在将帅乏人的情况下也要也要御驾亲征。这种要拼命的架势,

  •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他老婆是什么反应?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迁,汉朝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他老婆是什么反应?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前9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很小的事件,但是却是和一个伟人有关,这个伟人就是司马迁。当时的李陵在和匈奴打仗的时候打败了,而且投降了匈奴。当时汉武帝大怒,准备严惩。不过当时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却挺身而出为李

  • 韩桓惠王派间谍拖累秦国,为何反而帮了秦国呢?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韩桓惠王

    战国时期纷争不断,七国之间为了搜集情报和扰乱敌对国家,互派间谍已是屡见不鲜。但并非所有间谍都能收到奇效,也有可能会弄巧成拙。就拿韩桓惠王来说,他派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修渠,不但没有达成“疲秦弱秦”的初衷,反而让八百里秦川成为一片沃野,为秦军横扫六国提供了充足的粮草。秦国日益强大,韩王使计疲秦从公元前2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六次下江南?真正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六次下江南,乾隆真的是游山玩水吗?背后到底有什么真相存在?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何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

  • 三国时期的石亭之战最后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亭之战,三国

    在整个三国历史中,还有很多经典的战役,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石亭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大战。不过,相对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石亭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最被忽略的一场大战。因为很多人并不清楚这场战役,尤其是对石亭之战的意义不太了解。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

  • 唐朝的名门望族一般不会娶公主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古代

    唐朝的名门望族一般不会娶公主吗?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朝时期的这个名门望族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唐朝事情的门阀观念非常的重,话说就算是名门望族也不会说去娶这个公主,那么真的有这种情况发生吗?还有这个唐朝的门阀观念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