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晋从建立到灭亡前后不过短短三十六年 西晋为何如此的短命

西晋从建立到灭亡前后不过短短三十六年 西晋为何如此的短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92 更新时间:2024/1/11 5:29:46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晋灭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西晋作为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再到建兴四年(316年)长安失守灭亡,前后不过短短三十六年。那么,西晋为何如此短命呢?其中虽然有朝政混乱、奢靡成风的原因在,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家架构出了问题,再加上继承人选择错误,从而使西晋的根基本就不稳,而“八王之乱”则成为了最终的导火索。

大封宗室、罢州郡兵,内弱外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司马炎之所以能够代魏建晋,曹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和推行“九品中正制”取得士族支持乃是重要原因,因此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为了防止历史再次重演,于是便采取了大肆任用宗室,从而达到巩固皇室、对抗士族的效果。

为了巩固皇权,司马炎最初只是封王而不赐地,后为防止地方势力趁机做大,重演东汉末年的局面,于是不仅先后分封二十七位宗室为王,且规定“邑二万户为大国,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从而使得宗室诸王成为了手握兵权的实权藩王。

而在加强宗室权力的同时,司马炎又大肆限制地方势力,下令“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晋书·山涛传》),即诸州无事者不再驻兵,刺史只作为监察官员,不再拥有领兵权力,也不再兼领兵的校尉官,同时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不治民。

司马炎此举虽然成功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崛起,但同时也打破了地方势力的平衡,进而滋生了手握重兵的地方诸王野心,造成了西晋末年内弱外强的局面,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爆发的根源。而少数民族政权趁乱起兵之后,由于地方实力太弱,根本无法平息叛乱,这又是“五胡乱华”局面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胡人内迁、任用胡将,北方胡汉平衡已经被打破

自西汉武帝时期汉匈战争爆发以来,由于中原政权与北部、西北各少数民族经常爆发战争,因此经常有投降的少数民族内迁。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期,由于常年战乱和瘟疫频发,导致中原人口下降极为明显,这导致曹魏、西晋对于少数民族内迁采取积极鼓励乃至招诱措施。

自两汉以来的胡人内迁不仅时间较长,且内迁部落和数量也较多,例如光武帝刘秀便曾接纳四万南匈奴,而东汉永元元年(89年)又有二十多万匈奴人归附汉朝。又如氐族在汉武帝和三国时期的两次大规模迁徙。再如三国时期鲜卑部落由于首领轲比能的遇刺身亡而分裂,此后秃发部自塞北迁入河西,乞伏部则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到西晋时期,由于外族持续的内迁,已经严重打破了北方汉人和外族的人口比例,如西晋大臣郭钦便曾直接指出,“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并提出将内地各郡居住的戎狄逐渐地驱逐到边疆,并且加强关防以防不测,然而这种建议并未被晋武帝司马炎所采纳。同时也有人建议应该将胡人分散安置,但同样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

而相较于胡人的大规模内迁,由于持续战乱导致朝廷大量招募胡人为兵为将,更是加剧了这种局势的恶化,例如汉灵帝便曾借匈奴兵平定黄巾之乱,曹操也曾将氐族、匈奴兵将编入军队增强战斗力。晋武帝司马炎同样没有意识到这种危害,例如匈奴人刘渊便那曾担任北部都尉,晋惠帝时更是担任了五部大都督,这使他们不仅得知了晋朝虚实,而且导致外族军队得到了充分锻炼,形成了一定战斗力,这为此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

储君选错、皇后立错,晋武帝去世后西晋陷入严重内乱

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晋武帝司马炎在儿子司马衷八岁时将其立为太子,此事本也不算有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衷智力不足的表现已经越来越明显,司马炎也是“素知太子闇弱”,然而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改立储君。

司马炎其实也曾想过改立太子,然而出身弘农杨氏的皇后杨艳,却直接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为由给怼了回去,再加上当时朝臣对于司马衷也是全力支持,导致司马炎不得不“顺从王公卿士之议”。此外,司马衷背后的庞大势力,以及司马衷之子司马遹的“幼儿聪慧”,也是司马炎最终放弃易储的重要原因。

而在挑选儿媳方面,司马炎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皇后杨艳和大臣荀勖等人的极力推荐下,司马炎最终决定为司马衷迎娶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不过,贾充最开始是想将小女儿嫁给了太子,后因女儿实在太小,这才改由贾南风代替妹妹出嫁。要知道,《晋书》中对于贾南风的描述是“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谁也不知道司马炎为何最终同意了这桩婚事。

司马炎临终之前,鉴于儿子智力低下,便诏令“太后杨氏家族和司马亮卫瓘等人共同辅政”,然而在其去世后不久,皇后贾南风便与杨氏家族产生了剧烈冲突,不仅诛灭了太后杨氏家族,而且勾结楚王司马玮将顾命大臣全部杀死,最后更是对太子司马遹下手,结果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

宗室内乱、相互攻伐,严重内耗最终引发“五胡乱华”

贾南风废黜并囚禁太子司马遹,自然引起了西晋宗室的极大忌惮,而与此相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太子司马遹乃是司马衷的唯一儿子,太子被废直接导致西晋的皇位继承出现了空缺,这导致各地实力强横、又素有野心的诸王开始蠢蠢欲动。

赵王司马伦作为太子太傅,而且深受贾南风信任的他还掌控了皇宫禁军,在孙秀的建议下,司马伦先是劝说贾南风杀死了太子司马遹,之后又以为太子复仇为由,诛杀皇后一党,从而掌控朝中大权,并于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自立为帝。

然而,司马伦也不是个合格的皇帝,很快便引发了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的“三王起义”,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衷又被重新扶上皇位,之后三王之间又爆发内乱,长沙王司马乂也卷入其中,司马冏最终兵败被杀。此后司马乂和司马颙、司马颖又生矛盾,双方又是一场鏖战,而东海王司马越则趁机袭击捕获司马乂,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司马乂被杀之后,朝中大权落入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手中,然而不久三人之间又爆发矛盾,最终司马越从中胜出。光熙元年(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去世,其弟司马炽即位(晋怀帝),此后晋怀帝与司马越之间矛盾爆发,司马越最终忧愤而死。

就在西晋内部爆发“八王之乱”的同时,各少数民族部落也纷纷起兵,西晋已经开始丧失对全国的控制能力,到司马越去世之后,西晋最后的抵抗力量也就此丧失,都城洛阳最终于永嘉五年(311年)被攻破,此后司马邺虽然于长安称帝延续西晋统治,但仅仅四年后便于建兴四年(316年)再度被攻破,西晋彻底灭亡。

标签: 西晋八王之乱

更多文章

  • 孔子为何在掌权后立刻就杀了少正卯呢?是因为嫉妒他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少正卯,春秋,孔子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孔子和少正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关于孔子的故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儒教的代表人物和祖师,他和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概念,也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素来提倡“仁义”的孔子,在生平当中,也有着一些颇受人争议的举动。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立

  • 秦朝当初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铜人 这十二铜人最后又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十二金人

    对秦朝十二金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让人惊叹的壮举,也给世人留下了很多至今难以解开的谜团,十二金人的铸造和消失便是其中之一。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王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那些民间的武器收集

  • 古代皇帝的房间为什么那么小 俗话说小而聚气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皇帝.房间

    还不知道:皇帝的房间小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时候苍天之下谁最大呢?当然就是古时候的皇帝了,他们拥有着天下,拥有着上百上千公里的土地。他们的皇宫建造更是金碧辉煌,奢华大气。皇宫中的游园、花园等更是美丽,仿佛只有大才才能显示出皇宫的气魄。可是你知道皇帝有一样东西很

  • 张裔对蜀汉有多忠诚?宁愿流放隐居也不归顺东吴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裔,三国

    张裔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 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说到蜀汉的忠臣,大家最想想到的就是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因为他们不仅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还在刘备创业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蜀汉中,除了这些闻名天下的名将外,还有一个名气并不大的将领,忠心程度丝毫不弱于他们。比如

  • 跟着曹操出生入死的许诸,为何死后没能进入曹家太庙?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许褚,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许诸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国历经无数的朝代,每一位伟大的君王也都并非吝啬之人,他们深知成功得来不易,所以不仅将助自己夺得天下的功臣封侯拜相,死后更是让他们陪葬皇陵,这在古代的封建朝代来说,算是表达对其重视的同时,也给予了对方无上的荣耀。在三国这个朝代中,曹操是

  • 为什么李渊最信任的人不是他的儿子也不是唐宗室,而是裴寂?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裴寂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裴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要说武德年间李渊最信任的人是谁,不是李建成、李世民等儿子,也不是李孝恭、李神通等李唐宗室,而是李渊昔日的同事裴寂。相信很多人对裴寂这个人都比较熟悉,毕竟他就是那个让刘文静嫉恨的人。裴寂虽然出自于河东裴氏,但是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平平无奇,等

  • 指鹿为马故事的真相是什么?胡亥到底是怎么想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胡亥,秦朝

    你真的了解秦二世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题记(一)李斯赵高拥立秦二世秦王嬴政出巡死在路上,公子扶苏是不知道的,加了火印的

  • 子路性格较为独异,为何却是孔子门下的十哲之一?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子路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子路(仲由)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

  • 三国时期通讯并不发达,诸葛亮是如何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蜀汉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熟悉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隐居于隆中茅庐,然而却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并对天下走势做出了极准确的预判,在刘备求教时,诸葛亮给他绘出一幅三足鼎立、甚至一统天下的蓝图。而那个时候通讯并不发达,诸葛亮究竟是如何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的呢?要

  •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何会容忍卫国继续存在呢?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朝

    大家好,说起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在短短的十年间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相继被秦国所灭。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此时的秦国境内已经不可能出现其他的政权了,但是在历史的细节中却透露出一个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当时还存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