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张居正鞠躬尽瘁推动改革,他去世后为何家人会遭到迫害?

张居正鞠躬尽瘁推动改革,他去世后为何家人会遭到迫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4/1/25 15:36:0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张居正接替高拱出任内阁首辅后的十年间,为了挽救大明的统治危机鞠躬尽瘁,使大明在“弘治中兴”后再次迎来了真正称得上是中兴的十年,但是,张居正病逝后,其家属却遭到了迫害。究其原因,则要从明穆宗驾崩说起。

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和27岁李贵妃(皇太子朱翊钧生母)这对孤儿寡母将要面对庞大的帝国、复杂的人心。

历史上,主少国疑的局面往往万分凶险,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后,赵匡胤就是乘后周恭帝柴宗训仅有七岁之机发动陈桥兵变,然后取代后周建立赵宋王朝。

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制度,朱翊钧和母亲李贵妃不用担心大明被人取代,但是却难保不会有人借机搞事。

距离明穆宗驾崩不到两个星期,明穆宗病危时手拉着手托孤的内阁首辅高拱就找到内阁次辅张居正密谋在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当天搞一件大事。

这件事是:高拱、张居正联合百官向年幼的皇太子朱翊钧和年轻李贵妃施压,使他们被迫同意在朱翊钧的继位典礼上发布圣旨罢黜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并将司礼监替皇帝代管的批红和掌印之权交给内阁。

令高拱没有想到的是,当面向他承诺会尽力促成这件事的张居正一转身就找到冯保将他卖了个一干二净。

感到事态严重的冯保急忙去见了李贵妃,高拱的密谋还未实施便被李贵妃知道的一清二楚。

能从宫女一步步走向贵妃高位,李贵妃肯定不会是个“小白兔”,虽然明代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但她却非常清楚将批红和掌印之权交给内阁意味着自己的儿子继位后只能“圣天子垂拱而治”,所以,在同冯保商议后她决定先发制人。

隆庆六年六月初十日,皇太子朱翊钧的继位典礼当天,高拱左等右等都没等到朱翊钧出现,就在他心想大事不妙之时,一个他绝对不想见到的人出现了。

这个人便是高拱密谋罢黜的冯保。

冯保手拿圣旨,居高临下地对着跪在地上的高拱大声读道:“先帝尸骨未寒,你高拱不仅不感念先帝的厚恩尽心辅佐皇太子,反而还想着欺负先帝留下的孤儿寡母,真是罪大恶极,看在你曾经为国操劳的份上,告老还乡吧!”

冯保读完圣旨,早已冷汗如雨的高拱便匆匆离去。

接着,李贵妃携皇太子朱翊钧现身,继位典礼开始。

次日,明神宗朱翊钧下诏令张居正接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同明神宗朱翊钧和李太后(明神宗继位后给李贵妃上尊号为慈圣太后)的“蜜月期”开始了。

明穆宗驾崩后,正是明神宗和李太后这对孤儿寡母心理上最脆弱、最敏感的时期,恰好发生了张居正揭露高拱妄图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之事,明神宗和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当这种感激之情体现到张居正同明神宗和李太后之间的“蜜月期”中,就是明神宗对张居正的绝对尊敬、李太后对张居正的绝对信赖。

得益于此,张居正在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大明帝国的统治危机“治表”的同时,也在对明神宗进行严格的教育以使其能成为一代明君,从而对大明帝国的统治危机“治本”。

也许是张居正求治心切,使得他对明神宗的教育太过严厉。

以张居正教明神宗读书为例:有一次明神宗读书时读错了一个字,张居正居然当即大声纠正,十几岁的明神宗被吓的小脸煞白。

这种事如果没有明神宗的绝对尊敬、李太后的绝对信赖,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但是,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张居正教明神宗读书这个例子的正面是明神宗的尊敬和李太后的信赖,反面却是明神宗对张居正的畏惧。

畏惧在明神宗的心中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成对张居正的仇恨。

万历八年,明神宗朱翊钧已经十八岁了,正是人生中最叛逆、最贪玩的年龄,明神宗也不例外,有一天,明神宗喝醉后,不仅在宫中纵马奔驰,还将侍奉他的一个小宦官打个半死。

李太后得知此事后,先是对明神宗罚跪,然后又拿来《汉书·霍光传》翻到刘贺因犯错而被霍光废除帝位那一页让他读。

明神宗读完后,被吓的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以后肯定不会再犯。

李太后拿出《汉书·霍光传》很大的可能是为了鞭策明神宗,只是,当明神宗将张居正同霍光联系起来,进而认定张居正就是大明的霍光后,他心中积攒的对张居正的畏惧就会达到临界点。

这种情况下,明神宗对张居正的畏惧就开始了向仇恨的转化。

万历十年,鞠躬尽瘁推动改革、教育明神宗的张居正终于为了挽救大明的统治危机死而后已。

张居正病逝后,朝中的局势很快就变的十分微妙,一方面,明神宗给予张居正的极高哀荣似乎在向人们表明张居正时代并未过去;另一方面,明神宗派心腹宦官张鲸寻求内阁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支持自己罢黜张居正在世时的政治盟友冯保举动似乎表明他并不希望张居正时代长久存在。

为了弄清楚明神宗对张居正的态度是否随着张居正的病逝而改变,那些因张居正改革利益受损而对张居正极端仇恨的人就决定通过弹劾张居正“遗疏特荐”的接班人潘晟来投石问路。

潘晟一看形势不妙,赶忙上疏请求致仕,按照明代惯例,大臣请求致仕,皇帝是要挽留一下的,可明神宗似乎生怕潘晟反悔当即就同意了。

潘晟的致仕,让明神宗和那些在张居正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们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相似的仇恨,紧接着,他们纷纷将张居正在世时留给他们心中的畏惧转化成了仇恨,于是,一场清算张居正、废止张居正改革的“狂欢”开始了。

当“狂欢”落幕,明神宗和那些在张居正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们却发现自己心中的怒火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泄,因为张居正在“狂欢”开始前就病逝了。

人会死,可仇恨不会。

在明神宗的默许下、在那些在张居正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们的有意为之之下,原本以查抄张居正贪墨所得的抄家转变成了针对张居正家属的迫害。

张居正的儿子被抓走严刑拷打,张居正的其余家属被封闭在断水断粮的家中,曾经无数人心中高不可攀的张府成了人间炼狱,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因不堪受辱而自尽,张居正的其余家属有不少被渴死、饿死。

直到一些正直的朝臣看不下去纷纷站出来仗义执言,发生在张府的惨剧才结束。

发生在张府的惨剧虽然结束了,但此后再也不会有人像张居正那样为挽留大明的统治危机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明只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

标签: 张居正明朝

更多文章

  • 魏国在战国早期称雄,为何最后却衰落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魏文侯

    公元前406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华夏大地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在战国250余年历史里,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战国初期的魏国到底有多强大?魏国最后是如何沦为二流国家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韩﹑魏三家联合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三家中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

  • 解密:曹操曾经最看好的诸侯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

    三国诸侯都在招揽人才为自己所用,但乱世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人员的选择都是双向的,也就是诸侯选择人才,士子也在选择自己的主公。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他识遍天下诸侯,觉得只有曹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别人征召时他借故不从,而在曹操征召时他却立刻收拾行李,好像是去晚了就赶不上点儿似的。这个人在曹魏集团也的确

  • 魏武卒是怎样的一支军队?为何实力如此之强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魏武卒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魏武卒是战国时期一支有着赫赫威名的军队,战国初期,魏国就是靠着这支强军,攻秦,败齐,破

  • 耿炳文是开国功臣,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对他下手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耿炳文

    耿炳文是明朝开国功臣,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虽然没有徐达、常遇春等人那么有名气,但实际上,耿炳文也为朱元璋立下了许多战功。作为开国功臣的耿炳文,为何最终却没有被朱元璋除掉?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之初,在濠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手下效力。至正十三年,元军围攻濠州,历时六个多月。期间,朱元璋曾

  • 朱元璋被称为洪武大帝 朱元璋到底有多生猛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朱元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大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1368年—1398年在位),安徽凤阳人,汉族。朱元璋带领明王朝一路走向盛世,经过与蒙元N久的斗殴,朱元璋终于完成了屌丝到大民集团ceo的惊天逆袭。一、由南打到北:大家都知道

  • 李林甫是奸臣吗?为何他能长期得到重用?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朝时期宰相,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李林甫历来受到责难,被视为“口蜜腹剑”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之一。“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林甫为何能长期得到重用?李林甫在大唐盛世任相十九年,几乎是独自全权处理国事,大唐由盛转衰的锅,他肯定要背。但是

  • 太皇太后作为皇帝的奶奶 古代皇帝能赐死太皇太后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皇帝,太皇太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帝和太皇太后,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我国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太皇太后是皇帝的奶奶,所以按照伦理纲常来说,皇帝是不可以赐死自己的奶奶的。太皇太后这个称呼是从西汉开始的。一开始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之后,每次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见刘邦都必须下跪。因为刘邦是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 赵国经历的两次“废长立幼”分别在何时?有何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废长立幼,战国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国经历的两次“废长立幼”分别在何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废长立幼,是指在古代历史上,废掉嫡长子的继承权,把该权利转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的做法。众所周知,废长立幼,往往是取祸之道。比如东汉末年,袁绍和刘表,都犯了废长立幼的错误。其中,就袁绍来说,建安七年(202

  • 明朝与宋朝为什么都出现过文官带兵的情况?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明朝

    明朝与宋朝在治理上,都是用文官带兵,当时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发生了杯酒释兵权的事,这让宋太祖得到了好评。同样是大一统王朝,明朝的治理方法则要有所不同,与宋朝不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崇文抑武。明朝初建,军事制度仿唐朝而行。当时的明朝士兵,执行兵农合一的政策。由折冲府管理,战时大将受命统兵出战,战后交还兵

  • 三国最难得的人才,刘备曾找他追了半个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三国

    三国时期有很多人才自号清雅,不愿出仕官场与那些他们所看不起的人所共事,比如司马懿,早年不惜自残也要躲避曹操的征召,为诸葛亮也是在南阳一面拼命给自己打广告一面还要对刘备再三避而不见。这些人要么是为了待价而沽,在获得自己满意的筹码后才出山,要么就是真清高,看不上追求自己之人,不过他们这么做也是以硬实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