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善长作为明朝第一开国功臣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

李善长作为明朝第一开国功臣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2/4 8:20:29

朱元璋为何杀第一功臣李善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善长,虽然不是武将,在攻城略地上没有什么功绩,但后勤保障上,让朱元璋非常满意。朱元璋称帝后,提拔其为左丞相,封韩国公,位列百官之首,成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

然后,公元1390年,已经告老还乡77岁的李善长却被朱元璋处死,而且其家族70多口人,一起被斩首,朱元璋为什么杀已无官职的李善长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第一,胡惟庸给李善长留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学生,此人野心极大,能言善辩,在李善长的提拔下很快成为了权臣。

他与李善长都是淮西人。朱元璋也是淮西人,早年打天下,他重用了大批自己的老乡,后来建立大明后,这帮淮西人自然也受到了重用,也因此在朝廷渐渐形成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势力。

大明建国初期,皇权与相权争斗非常激烈,胡惟庸并非是傻子,他知道朱元璋是个杀伐很重之人,出于被清算的恐惧。

他开始大量拉拢大批淮西官员,壮大自己的势力。

在古代,对于统治者而已,最头疼的就是百姓和大臣们“法不责众”的心态,一人犯法尚且可以处理,一帮人犯法,你老朱总不能一起处理了吧。

对此,统治者不处理,严重威胁自己的权威,处理的话,成本太高了,一大片人要被清洗。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往往会退而求其次,处罚带头之人,以儆效尤。

随着胡惟庸官职越来越大,他拉下水的重臣权臣也越来越多。

最重要的是胡惟庸还看上了百官之首的李善长,因为李善长有一个神器——免死铁券,而且他还是开国第一功臣,真要有一天朱元璋要动他,自己跟李善长等人捆绑着,要处理也是从李善长开始,但李善长可是有免死铁券,李善长不死,他就安全。

抱着这种心理,胡惟庸开始无所顾忌,甚至最后想要谋反,还给李善长按了一颗定时炸弹,胡惟庸派他的弟弟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一起谋反,李善长听后大惊,说你们这是为什么,这种事情要慎重,否则要诛九族。

李善长当时也很郁闷啊,要是自己去告发了,弟弟一家要倒霉,淮西官场必定要倒下一片,可见胡惟庸算计之深。

随后,胡惟庸又派来李善长的好友杨文裕去劝说,答应他事成之后,给他淮西之地封他为王,李善长不答应,最后胡惟庸亲自出马劝说。

此时,李善长应该有所动心,因为他对胡惟庸说:“我已经老了,我死后,你们好自为之!”可见李善长已经默许了他们的行为,表示自己已经老了,就不参与了,但我也不告发你们。以后,你们失败了跟我没关系,要是成功了别忘了我的后人。

但,胡惟庸没想到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拿他开刀,没清算李善长,不过这件事情,也为后来李善长被灭族留下了祸根。

后来,李存义被人曝出与胡惟庸交过慎密,被朱元璋逮捕审讯,最后供出李善长与胡惟庸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胡惟庸造反,李善长知情不报,触动了朱元璋最后一根神经,最终被灭族。

第二,李善长退休后,对权力依旧迷恋,在作死路上狂奔。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李善长是非常重视,还留下过这样的评价:

“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朱元璋拿萧何与之比较,这个评价不可不高啊,但萧何对刘邦是忠心无二,刘邦起家的时候,萧何的官职都比刘邦大,但他一旦认定了刘邦,就以刘邦为主。

哪怕后来他推荐的韩信,最后在刘邦授意下杀了,他也当了一把帮凶,还是站在刘邦这边。后来为了善终,他还自毁形象,故意贪污,留下把柄,让刘邦放下戒心。

再看看李善长,成为左丞相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朱元璋很多事情交于他处理,他却不低调行事,在大臣面前极力树立自己权威,屡屡挑战朱元璋的神经。

后来朱元璋一次生病,让他代理朝政,他很多事情自作主张,根本不跟朱元璋商量,不商量也就算了,他也不去看望朱元璋,这让朱元璋相当寒心。

所以,李善长为相期间,强大的权力让他迷失了方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让他飘了,哪怕后来他退休,也是提拔了自己的学生胡惟庸,继承他的权力。

退休后,都告老还乡了,他还不老实,建个私宅院还去问汤和借兵修建,可见李善长退休后,还没认清自己的位置,还想考验一下自己此时的影响力。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借机,撤销了丞相之位,将皇帝权力集于一身,正在大型改革之时,李善长搞这一出,无疑又触动了朱元璋的神经,虽然看在他的功劳上,没发作,但却被朱元璋记下了。

后来,一批罪犯要被流放戍边,李善长却请求朱元璋赦免他的亲戚丁斌。朱元璋一向疑心很重,审问了丁斌,丁斌之前在胡惟庸府上干过事情,这一审又供出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有交往的事情,李存义被抓后,又供出来李善长与胡惟庸密谋造反的桥段。

这下朱元璋忍不了了,最后一根神经崩断,直接拿李善长开刀。

第三,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铺路,杀红了眼。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朱元璋从乞丐起家,后来称帝,权力一下来了一个360度大转弯,再加上他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称帝后,一直处于如何保护既得权势的焦虑中。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需要有能力的大臣稳定江山,李善长有能力,又是开国元老,朱元璋对其非常感激,自然也被重用,最初给李善长“免死铁券”可能也是一时动了真感情。

但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权力欲望膨胀,李善长等开国功臣也是如此,以前打仗他一个人掌握生杀大权,现在当了皇帝反而要受到李善长等大臣的掣肘。

这让朱元璋很不爽,但没办法,也不能无缘无故杀了他们啊,只能靠权术来平衡朝廷势力。但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找到了机会,开始对朝中势力清洗,也借机撤销了丞相这个掣肘。

即便如此,李善长等人的影响力,还扎根在朝廷之中,哪怕他退休了。

所以,朱元璋为了彻底清除,借翻胡惟庸案,除掉了李善长等人。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朱元璋当时的心态。

由于朱元璋杀人如麻,震动朝野人人自危,一天太子朱标求见朱元璋,说朱元璋杀人太多,伤了朝廷和气。但第二天,朱元璋拿了一根长满刺的树枝,让朱标捡起来。朱标有些难色,于是朱元璋说,只要将上面的刺除掉,你就可以捡起来了,我现在杀大臣,就是为你消除隐患。

可见,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已经杀红眼了,但凡跟胡惟庸案有点牵连的人,都被他尽数诛杀,这一场杀戮持续了十多年,3万多人被杀。

总而言之,李善长的死,都是他咎由自取,如果没有把柄在朱元璋手里,凭借他开国第一功臣,加上免死铁卷在手,朱元璋哪怕想要清除势力为朱家铺路,李善长只要不犯了大罪,还是可以善终的。

标签: 朱元璋李善长

更多文章

  • 刘娥为什么能临朝听政?她为何不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娥,北宋

    刘娥,即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她是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太后,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秦始皇算起,到1912年清王朝政权宣告结束,时间历经2132年,这中间共产生了400多位

  • 宋太祖生前为何没有立太子?赵光义为何能登基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光义,北宋

    赵光义,即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1年。在位期间,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光义,原名赵匡义,为了避讳自己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姓名而改名。纵观中国

  • 马嵬之变中,李亨完全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嵬之变,李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或“马嵬之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旧唐书》记载,在安禄山起兵造反初期,李隆基就曾经准备让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并“监抚军国事”。但当时“国忠大惧

  •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要带上大龄妇女?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下西洋,明朝

    据历史记载,郑和的船队规模极大,遮天蔽日,仅士兵就有上万人。郑和出发前会准备大量的物资,并且还会带上大龄妇女,这是为何呢?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大龄妇女各方面经验丰富。那是个男耕女织的时代,男人出力、打仗是好手,但若说让男人缝缝补补,怕是太难为人了。郑和船队人数众

  • 历史上真实的官渡之战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官渡之战,汉朝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冷兵器时代,一场大战往往都是旷日持久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一阵冲啊杀啊就结束了。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官渡之战,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一直到十月,共历时9个月,这还不包括前期准备时间。袁进曹退

  • 宁夏之役有哪些特点,能入选万历三大征?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

    宁夏之役有哪些特点,能入选万历三大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役宁夏之役,持续时间大约半年之久,耗费银两几乎二百万两纹银。宁夏之役的起因于党馨与哱拜的个人矛盾,被哱承恩等人挑拨引起。这场战争与其后的抗倭援朝鲜战役和播州之战

  •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时 妃子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妃子,侍寝

    还不知道:古代妃子侍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妃子在伺候皇帝时除了不能发声,还要忍受3点,其3最残忍。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是比较低的,所以女子从出生的时候起,一辈子都需要依附他人,待字闺中的时候,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出嫁之后听从丈夫和公布婆婆的教导。甚至丈夫死了之后还

  • 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俩有来往吗?他们有很好的士族门风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诸葛瑾,诸葛亮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先秦时期到汉、魏晋,封建统治的根基

  • 汉献帝曾经两次谋杀曹操 曹操为何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献帝,曹操

    对汉献帝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不堪凌辱,两次谋杀曹操,曹操为何不反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这个过程中,以弑君闻名的董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杀死了汉灵帝和何太后的嫡长子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使得全天下对汉朝中央政权的

  • 蜀汉灭亡时是什么场景 刘禅的子女又是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刘禅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蜀汉灭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灭亡时有多惨烈?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结局如何?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禅被司马昭抓到魏国以后,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从此以后,不少人都认为这个亡国之君胸无大志,只懂得贪图享受。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