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武帝还有子嗣,为何霍光选刘贺继位呢?

汉武帝还有子嗣,为何霍光选刘贺继位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1/25 19:10:04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乃是霍光千辛万苦才捧上位的外孙女。为了能延续霍家的权势,霍光以皇帝身体欠佳为由,杜绝了刘弗陵身边出现任何莺莺燕燕的可能,确保刘弗陵之子是上官皇后亲生。坏就坏在,两人年纪相差太大,刘弗陵驾崩时,上官皇后才刚满14岁。霍光此举让汉昭帝一脉绝了嗣。

无子的刘弗陵给霍光留下一道很大的难题。通过一番考察,选定了小昌邑王刘贺来继位。他通过他的外孙女——刘弗陵的上官皇后下诏,以刘贺为新帝人选,命其迅速上京。

汉武帝明明还有儿子在世,为何霍光都不选呢?

这涉及到好几个层面。众人呼声最高的广陵王刘胥,年纪老大了,若是即位,恐怕不及中二少年刘贺好掌控。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按辈分比婶婶上官皇后要矮一辈,上官皇后能作为太后压制他。大伯刘胥继位的话,寡妇上官皇后在宫中的身份也颇为尴尬。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从《汉书》“清狂不惠”等相关记载来看,刘贺脑子不太好使,神智不很清醒。没有比一个傻子皇帝更适合霍光的需求了。

诏书到达昌邑国正好是半夜,刘贺估计已有预感天上砸馅饼下来。于是乎,“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刘贺连忙点灯查看好消息。

第二天中午,刘贺就带着带着随从百余人,乘坐霍光派出的由大鸿胪和宗正跟随的“七传乘”车队,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直奔长安。

五岁就死了爹的刘贺,在昌邑国里他就是老大。无论是喜欢游玩嬉戏,还是祖父汉武帝死了他照样胡闹,国内都没人能管他。但从进京开始,刘贺做的一连串破事,例如乱抓长鸣鸡、强抢民女等,却有无数对眼睛盯着。

到达长安的广明东都门时,郎中令龚遂提醒刘贺,到东郭门了,奔丧的人要痛哭一下表示表示的。刘贺却回答,喉咙痛,哭不了。龚遂听到这话,内心大概有十万只草泥马在狂奔。

对于霍光来说,他巴不得皇帝的脑子不好使,才有自己发挥的空间。然而霍光也留了一手。到汉高祖庙拜谒是继承人合法化的必经程序,但霍光并没有让刘贺去高祖庙祭祀,导致霍光最后废掉刘贺的时候搬出了“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的理由。

所以,到底是什么事,刺激霍光在27天后一定要给刘贺安上“行昏乱、危社稷”的罪名并废掉他呢?

如果刘贺真的德行有亏,霍光宣布废帝的时候,群臣应无异议。但当霍光宣读诏书的时候,大臣们吓到脸都青了,没搞清楚到底什么回事。

起初霍光要迎刘贺为帝,凡是具备基础逻辑能力的人,都能猜到他迎立刘贺的意图。刘贺初入京之时,王府中尉王吉就曾告诫刘贺要安分地做一个听话的傀儡,千万不可惹到霍光。刘贺却丝毫没有听从王吉的“忠言”,还真的觉得自己当上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人了。

按规矩,皇帝的玉玺要由专人,即尚符玺郎保管。但刘贺是个不走平常路的人,在汉昭帝灵柩前接过玺印和绶带后,居然整天佩戴在自己身上,这行为模式也是没谁了。

最关键的是,刘贺竟然敢触及宫廷禁卫兵马的调动,令旧昌邑国国相去掌握上官太后寝宫长乐宫的戍卫。长乐宫戍卫的角色,牵涉到霍光的杀手锏上官太后的安全,霍光是派遣了自己的女婿担任的。刘贺居然想用自己的马仔替换霍家的人,这不是向霍光的权威挑战吗?

除了刘贺本人,他从昌邑国带入京城的旧臣两百多人也蠢蠢欲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入京后,掂量着以老板刘贺的名义剪除霍氏势力,让自己人把持朝政。在朝中耳目众多的霍光,对这批人暗地里搞的什么小动作,他能不知道吗?

后来,刘贺旧臣几乎全军覆没,都让霍光诛杀了,在行刑之前,他们意味深长地呼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霍光罗列了一大串罪状之后,把刘贺废黜了。在借上官太后之名宣读废除刘贺帝位的诏书之时,出现了以下一幕:

霍光让刘贺起拜受诏,刘贺引用了《孝经》的句子,驳斥道:“闻天子有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皇帝再烂,身边能有数名直谏忠臣的话,也不至于失掉天下啊。

霍光被气到了,忍不住说了重话:“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皇太后下诏把你废掉了,你是个鬼天子。说完就命人把他身上象征身份的玉玺等脱下,奉上给太后,再让人将他送出金马门。

有学者认为,刘贺能当场引用《孝经》,说明他有高超的儒学素养,并非史书所形容的那样不堪。

清朝人朱一新则说:“观昌邑临废两言,犹非昏悖,特童騃不解事耳。班氏载此,具有深意。”班固在《汉书》中特意记下刘贺被废时的这句话,只是想说明刘贺并不是为非作歹的大坏蛋,只是为人呆呆笨笨而已。

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刘贺滚回来了昌邑国。皇太后“仁慈”地赐他汤沐邑两千户(后来封的海昏侯爵位食邑四千户)来应付日常开销,还把昌邑王老爹刘髆的遗产全都归还刘贺。不再有王的身份的刘贺,不久连治下的昌邑国都被废除,改为山阳郡。

标签: 汉朝刘贺

更多文章

  • 明朝著名大臣兼军事家,叶梦熊是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梦熊,明朝

    文才真国士,武略大将军惠州在民初之时可谓人杰辈出,邓演达、邓铿、叶挺、廖承志等等等等,但是在清以前,知名人物实在不多,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究其原因,惠州开发较晚,以前属百越蛮荒地,只有那些被贬谪,或是如文天祥这样在此征战的寄籍之人,方留下些许的影响。而这其中

  • 汉中之战很少被人熟知的原因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中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17年,刘备在法正等人的建议下,带兵发动了汉中之战,此战从建安二十二年一直打到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此战中,刘备这一方阵亡了吴兰、雷铜、任夔等人,曹操这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较大。但刘备

  • “太原奇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场冤案有多离奇又曲折?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原奇案,清末

    清末“太原奇案”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清末时期,也就是慈禧垂帘听政的那段时间,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更是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四案最为复杂,被后世称为清末四大奇案。其中张文祥刺马案被称为四大奇案之首,在当时也最为出名。但是

  • 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为什么曹操还重用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张绣

    张绣和曹操的关系,外人看来应该是不共戴天的,张绣杀了曹操的大将典韦,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但是曹操却对第二次投降自己的张绣礼遇有加,让人不得不感叹曹操的气度。张绣这个人很有意思。第一次投降曹操,因为曹操玩弄自己的婶娘邹氏,他忍不了,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连夜偷袭曹操的营寨,致使曹操损失惨重,不光折损了

  • 清朝王爷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他们是如何吃喝玩乐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王爷

    清朝建立后,皇室宗亲的分封制度,并未沿袭明朝,而是采用了晋朝“宗王官于京师”之仅加封爵位而不派驻藩地的制度。清朝明令禁止,没有允许,不得私自离京,在一些事情上面,也得必须经过宗人府和皇帝的允许才行。在一般情况下,除非是皇权交替或者是先皇任命,不然一般皇室宗亲是不会安排在朝中的决策机构的。乾隆时期,王

  • 清朝宗亲对宗人府谈之色变 这个地方到底有多恐怖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宗人府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宗人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宗人府,初设在明朝,它是一个专门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不过明朝的宗人府不怎么管事,而清代照搬明朝设宗人府,且特别爱管事。宗人府要记录皇室子女出生时的是嫡是庶、叫何名字、封爵情况、生死时间、以及婚嫁、谥号与安葬等等大小事情。一句话概括

  • 纣王麾下的大将,崇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商朝

    这位大将是谁?不是别人,北伯侯崇侯虎。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封神演义里,姬昌当上文王不久,便大举出兵,讨伐北伯侯崇侯虎,关于理由,封神演义里说是因为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万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总之呢,因为崇侯虎坏的不

  • 历史最“冷酷”的大刑,你知道是什么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清朝

    在古代的治安,比我们现在的要差得多,有些人杀人放火之后很难追查,根本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就算勉强的知道是谁犯下的,要抓到逃亡的人是非常难的。古代的科技不发达,没办法以指纹、血液头发这种以DNA的方式认人,而且没有监控,官府抓人也只是靠画像去追击,而画像和我们现在的照相技术是相差非常远的,难免也会认错人

  • 《康熙遗诏》是真是假?历史上真的存在这份诏书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康熙

    康熙皇帝是大清的贤明帝王,功绩非常显赫,对国家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继承人的选定问题上,他却因为没处理好而引发了皇子之间血腥的争夺,最终雍正皇帝赢得了皇位。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三种观点自康熙皇帝宾天至雍正

  • 司马家族是如何一步步把曹氏的权利夺走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司马懿

    司马家族篡魏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后世相关的评价也是有很多,那么司马家族是如何一步步将全力转移到自己手中,成功夺取魏国的呢?司马懿的避让让曹爽越发趾高气扬,肆无忌惮。他任用宠信自己的亲眷兄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而自己则是饮食车服,皆如皇家;家中珍玩遍地,妻妾盈户,十分骄奢。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