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蜀汉灭亡后东吴为什么还能坚持十七年 全靠此人坐镇东吴

蜀汉灭亡后东吴为什么还能坚持十七年 全靠此人坐镇东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6 更新时间:2024/1/26 7:44:15

对东吴十七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引言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有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经过多年的战争,天下分为了三个国家,但战争依旧没有结束,只不过战争的模式,由各地四处战乱,改为了以国家的形式相互攻伐。最开始时,三个国家还处于鼎立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那批在乱世中锻炼出来的人才渐渐逝去了,战争的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就比如诸葛亮逝去后,蜀国仿佛被抽掉了脊梁,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不是魏国一直在发生内乱,恐怕早就被灭了。

一、吴国的局面

总的来说,蜀国被灭是正常的事,从实力上来说,它本来就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而从人才上来说,每个国家都拥有很多的人才,但是蜀国在后三国时期,出现了人才断层,那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就是最好的佐证。所以蜀国成为三个国家中第一个被灭的,也是正常的是。而在蜀汉灭亡之后,东吴还坚持了整整17年才被灭亡,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主要是靠这一人坐镇。

从军事上来说,蜀国被灭对于东吴的打击是巨大的,原先蜀国和吴国处于结盟的状态,一直携手对抗实力最为强大的魏国。而蜀国被灭后,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本来吴国只需要面临一个方向的压力,而且还有长江作为天险进行守卫,可以说是利于不败之地。但随着蜀国的覆灭,吴国就将面临多个方面的压力,再加上魏国的实力一直很强,在这样的局面下,可能吴国大概率坚守几年就会被灭,所以吴国能坚守17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吴国的名将

而谈起吴国能坚守这么久,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陆抗。很多朋友对于后三国时期并不熟悉,陆抗的名字可能听都没听过,其实在那个时期,他于吴国的意义,绝对不亚于周瑜于吴国的意义。陆抗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陆逊,也是孙策的外孙,他年轻时由于父亲卷入了东吴夺嫡之争,所以孙权一直不信任他。但在之后的时间,陆抗一直表现得不卑不亢,再加上吴国一直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所以他渐渐得到了重用。

陆抗在军事上的天赋,绝对不亚于他的父亲,他所带领的部队,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极为严明的军纪。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军纪就是灵魂,没有哪只军纪不好的队伍,能有多强的战斗力。也正是因为如此,陆抗不仅重新得到了孙权的信任,而且受到了百姓的普遍爱戴。孙权离世后,孙亮成为了新的吴国君主,他的地位又一次提升。公元257年,寿春之战爆发,陆抗在那一场战争中,发挥出了极强的军事天赋,于寿春大败魏军。

三、后三国时代

公元264年,拉开了三国时期的最后一段历史,在这一年,蜀国被灭,而后晋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吴国也不平静,孙皓继承了皇帝之位。孙皓这是三国时期名声最差的皇帝,甚至还不如刘禅,他在位期间,使用严刑峻法维护统治。孙浩虽然在治国上没什么能力,但是他很会用人,陆抗得到了重用,他被封为镇军大将军,统领整个吴国的军事。那个时候的吴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陆抗肩上的担子非常重,他需要面临着来自几个方向的进攻。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危难之际就是将军成名之时,这句话就非常贴切地形容了陆抗。那时他作为吴国的军事领袖人物,率领着吴国的军队,以弱胜强,于西陵大败晋军。西陵之战后,晋国元气大伤,虽然仍想继续灭亡吴国,但实力不允许,之后就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两国进入了最后的和平时期。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几年后,早已年老的陆抗病逝,他在逝世之前,用尽心血为吴国打造了最后的防御壁垒,也正是由于他的去世,让晋国走出了西陵之战的失败阴影,再次准备攻打吴国。

结语

公元280年,这是陆抗去世后的第4年,晋国已经秣兵历马数年,再次向吴国发起了攻击。失去了最后名将的吴国,在晋国大军之前,毫无抵抗意志,孙浩带领文武百官投降,三国时代画上了句号。三国时代的开篇是辉煌的,那时无数的名臣贤将,为了复兴大汉,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后三国时代就是悲哀的,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可能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吧。

参考资料:

《有感》

《三国志》

标签: 蜀汉东吴

更多文章

  •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篇讲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聊斋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原文诸城丁生[1],野鹤公之孙也[2].少年名士,沉病而死,隔夜复苏,曰:“我悟道矣[3].”时有僧善参玄[4],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讲《楞严》[5].生每听一节,都言非是,乃曰:“使吾病痊,证道何难[6].惟某生可愈吾疾,宜虔请之[7].”盖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8],三

  • 蜀汉灭亡的最后时刻,刘禅的儿子竟然殉国!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蜀汉

    道理很简单,好比正反两面,相得益彰。同理,有站出来殉国的,自然就有躲里面献国的,历来都是如此,总要有人这么做,不是吗?无疑,刘禅的儿子选择了前者,挺身而出,高风亮节。反观刘禅一声不响,来了一出乐不思蜀的好戏,流传千古,遭人指点。两相对比之下,更显危难时刻所需要的精神,亦或者责任、担当,却是一目了然,

  • 揭秘:诸葛亮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三国

    笔者认为诸葛亮既不愚忠于刘备,更没有忠于汉室,而是通过择主刘备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是东汉时期正统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于当时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是奋斗的最高目标。东汉末年,之所以有很多士人隐居山林,并不是不想“治国、平天下”,而是情势所迫,

  • 古代真的有“截杀官员然后冒充上任”这种事发生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清朝

    这类“截杀官员然后冒充上任”的奇事,最出名的就是清代小说集《虞初新志》里的“雷州假太守”故事:明朝崇祯年间上任路上的雷州太守,突然被一伙强盗截杀,然后这伙强盗拿了太守的上任凭证,大模大样冒充太守去雷州上任,工作竟然比真太守还出色。以至于从上司到老百姓,都对这伙人敬服有加。直到后来穿了帮,七名强盗被法

  • 清朝妃子不是精挑细选吗 她们留下的照片为何那么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妃子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妃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看着清朝的旧照片里,各位皇帝的妃子们的合影照片,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冒出:周星驰在“鹿鼎记”里的一句感慨:“皇上,您也不容易啊!”这就难怪传说中的同治皇帝,实在是受不了宫中的寂寞,向往外边的精彩,经常微服出巡紫禁城外的“八大胡同”,逛窑

  •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真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顾茅庐,三国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他的才华让刘备愿意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并最终帮助他建立起了蜀国。这个历史典故在中国可谓是流传千古。那么历史上的三顾茅庐是什么样的?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第一种说法

  • 朱元璋赏赐过几面免死铁券?最终为何只有两人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明朝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在文艺作品中,这可是件“威力巨大”的东西,家里有此物者即使犯了死罪,也可凭此免去一死,就连皇帝也无可奈何。例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紫砂记”中,恶霸班得五仗着家里有皇太极赐下的免死金牌而横行霸道、鱼肉乡

  • 李渊是如何平定四方,一步步建立大唐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渊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大唐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是事实上,平定四方攻城略地,最大的功劳是李渊。是谁打下了唐朝的天下?是李世民?答案是否定的。唐朝的天下应该是唐高祖李渊打下的。那唐高祖李渊是怎样一步步打下唐朝天下的?我们接着往下看: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

  • 司马迁为什么夸平原君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迁,西汉

    司马迁作为大历史学家很少夸奖人,可他在写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时,却罕见地夸他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司马迁在夸完后,紧接着又说平原君有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未睹大体”,没有大局观,并且还举例说明,说他“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是个“利令智昏”的人

  • 李世民有多偏心?他偏爱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唐朝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1.改立李恪?在李世民将李治定为储君之后,觉得李治有些年幼,于是又想改立李恪,这件事在长孙无忌的阻挠下没能成功。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李恪他当不上储君之位,从他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李世民根本就没想过立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