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公孙衍:被秦国排挤后,入魏为官一生抗秦

公孙衍:被秦国排挤后,入魏为官一生抗秦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3/12/5 8:13:52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历天下,企图依靠自己的才学,获得君认可,建功立业从而名扬天下的士子众多。这众多的士子学者,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法家、兵家和部分纵横家为代表的一统派,他们效忠一国,通过自己的才学希望帮助国家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这类士子基本选择了秦国和齐国这两个当时的一流大国,另一类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另一部分纵横家为代表的霸主派,他们的志向是延续春秋的传统,维持各国之间的平衡,有强国霸主,但是坚决反对灭国大战,认为一旦爆发灭国大战,天下的格局就会被打破,原有的贵族势力将形成不可估量的社会冲突,因此致力于维持战国的平衡状态。很显然张仪就属于统一派,而他的对手“犀首”公孙衍就属于霸权平衡派。

因为不同的政治主张,所以两人成了一生的敌人,同样也有不同的人生遭遇,张仪一生效力秦国,最后因为秦惠文王去世,被秦武王驱逐出了秦国,来到魏国依然被重用为相,但是最终还是郁郁而终。而公孙衍一生奔走各国,促成合纵联盟,但是却屡合屡败,最后在韩国失败后,逃入魏国,被人陷害冤死。这两个一生的敌手,却都死在了他们的母国魏国,也算是殊途同归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直被忽略的合纵大家“犀首”公孙衍的一生。

被秦国排挤,入魏为官,一生抗秦

公孙衍最初进入大家的视野是在秦惠文王五年,公孙衍出任秦国大良造,带领秦军与魏国在河西交战,大败魏军,迫使魏军割让阴晋。而后,再次领兵对魏军发起河西之战,俘虏魏军将领龙贾,斩首8万,迫使魏国撤出河西之地。此后,公孙衍在秦国的前途也基本走到了尽头,因为他不愿再趁魏国虚弱持续进攻魏国,再者这时张仪进入秦国,开了他争夺秦国相权的征途,公孙衍因为政见问题,被秦王冷遇,最后出走秦国,进入魏国为官,开启了自己抗秦的一生。

公孙衍进入魏国,被任命为将军,这时公孙衍提倡合纵政策,并得到了魏相惠施的支持,合纵的第一战,公孙衍选择了赵国,联合齐国出兵攻打赵国,大败赵军,合纵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但是虎狼之国的鼻子异常灵敏,立马就嗅到了危机,为了破坏合纵对秦国的危害,张仪亲自领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亲近秦国,破坏合纵联盟。于是,公孙衍就希望拉拢更多的国家加入到合纵联盟中,拉拢燕国、赵国、韩国、中山国,搞出“五国相王”的联盟,但是这个动静太大,不仅秦国,齐国和楚国也感觉到了危险,因此极力破坏,合纵再次失败。

“五国相王”失败后,魏国倒向了秦国,张仪到魏国出任相国,张仪极力鼓动魏国投靠秦国,并搞出秦军借道魏国进攻齐国的戏码,结果被齐军迎头痛击,大败而归,于是张仪被罢相。之后,公孙衍出任魏相,极力联合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组成联军攻打秦国,但是最终出兵的只有赵、魏、韩的军队,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军打败,魏国、赵国损失惨重,合纵再次失败。

所谓的五国伐秦变成三国攻秦失败后,公孙衍被迫离开魏国,到了韩国出任相国,同时和出任魏相的田文、齐相的相国田婴取得相互支持,保证了合纵联盟的有利形势。但是战国时代,各国总是两面三刀,等到秦国发兵攻打韩国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出兵救援,最后导致韩国大败,公孙衍被迫逃离韩国,最后在魏国,被人诬告冤杀。

各国的利益冲突,导致合纵的失败

公孙衍一生都在为弱秦做斗争,都在为各国的利益奔走,但是很显然他的奔走联合并没有什么效果,所谓把众人团结在一起十分困难,但是要大家离心离德却是十分容易的。所以,公孙衍的失败,并不代表他就比张仪差,他要花十分的努力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组成合纵联盟,而张仪可能仅仅需要一分的口舌挑拨,就能把联盟给破坏掉。

犀首合纵的失败,在于各国之间利益的冲突,在组成联军对秦国进行攻击的时候,可能有些国家跟秦国并无多少仇怨,参加联盟完全就是来凑热闹,希望浑水摸鱼捞点好处,所以公孙衍费尽心力组成的联盟从一开始就是一盘散沙,自然很难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对秦国造成威胁。同时各个相邻国家之间难免都是有点矛盾冲突的,大家在一起相互之间都在防备着,自然不肯尽心尽力打秦国,最后总是被秦国追着打。

最后犀首失败的原因还在于他选择的国家问题,他一直选择的魏国和韩国,这两个国家说实话,实在不咋地,都是欠收拾没够的国家,屡次被秦国收拾,还屡屡向秦国献媚,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谁让他们弱呢,弱国夹在强国之间,最难获得生存的空间。而以弱国作为合纵的主要势力,往往他们相互之间仍然存在钩心斗角,最后还是一盘散沙,一点战斗力都拿不出来。相对而言,如果公孙衍选择齐国作为效力国家,同样是合纵攻秦,那么以齐军为根本,就可以首先逼迫魏国、韩国联军出击,而他手中又有强大的齐军,就能够和秦军一决雌雄了,这未尝不是更好的弱秦的办法。再不济也应该选择赵国为中心,一则赵国不会四面受敌有积蓄力量的机会,在这赵军在三晋中更具战斗力,而且赵国君臣相对魏韩来说更加的坚定和硬气,更具作为抗秦主力的潜质。

标签: 公孙衍战国

更多文章

  • 吴国政权奠定者之一的孙策,他的正妻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策,东吴

    孙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很多人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大乔和小乔感到好奇,然而史书上对她们的记载非常至少,仅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毕竟在那个年代,她们可以说并不属于重要人物,能够在书中出现已经是荣幸了。很多人知道大乔嫁给了孙策,而小乔嫁给了周瑜,但是对于孙策的正室却并不熟悉,很

  • 三国时期,诸葛三兄弟是如何掌控三国局势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三兄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三国时代,虽然是三分天下的局势但是能改变整个国家命运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古代能被称为世家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而草根出身的人才就少之又少了。不过三国里还是有草根出身的家族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事例,那就是诸葛家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

  • 袁术到底有什么底气和本事在当时称帝?为何他很快就落幕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术,东汉

    袁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的袁术是袁绍的弟弟,虽然不同的书中记载的他们是不同的兄弟关系,这些暂且不管,总之他们二人是兄弟。这个袁术不同于袁绍,是正经的嫡子,在袁氏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比袁绍高了很多个档次。公元197年,袁术也曾建国称帝,但是没过多久就被灭掉了。

  • 郭嘉在曹操的心中是怎样的地位?曹操为什么一直没有提拔他?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郭嘉,曹魏

    郭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的郭嘉,是曹操手下非常信任且非常重要的一位谋士,曹操甚至想过要将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郭嘉,可见曹操对他的重视与信任,尽管郭嘉英年早逝,也依然没有动摇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但是这样一个人物,跟随曹操十多年,曹操却没怎么给他升职,郭嘉也没有

  • 朱元璋的免死金牌真的是钓鱼执法吗 朱元璋既然发了金牌为何还要杀他们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免死金牌

    还不知道:朱元璋的免死金牌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免死金牌”,是古代帝王们赐给大臣的最高荣誉。大臣一旦得到它,其本人、家族乃至后裔便等于有了免死的护身符,即便是将来有朝一日王法临头,也可让刑罚不沾其身。这种功能,是黄金万两都难以相提并

  •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后妃制度,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皇帝有很多妃嫔,最为人熟悉的就是那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帝选这么多配偶,一是因为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夭折率高,皇帝为了保证后继有人,只有多生子女才能保证子嗣延续。要想多生子就得先多配偶。这是一个现实的考虑。另外,后妃多也是皇帝权威的

  • 在魏晋文坛上,建安七子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作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建安七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建安七子,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建安七子”这个称呼是魏文帝曹丕提出来的,在曹丕著名的文学批评名作《典论》中提到了当时文坛上七位著名的作家,他们是鲁国人孔融、广陵人陈琳、山阳人王粲、北海人徐干、陈留人阮瑀、汝南人应玚、东平人刘桢。在魏晋文坛上,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并驾齐驱,难分高

  • 诸葛亮临终前劝谏刘禅,为何刘禅却没有听从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禅

    诸葛亮去世前悄悄说了6个字,可保江山永固,无奈刘禅记反了!终于自食恶果。刘禅自古就被视为昏君的代表,虽然也有不少人为其辩白,不过都是博人眼球,并没有充分的论点,昏庸则被说成是大智若愚,着实可笑。要想看清刘禅的真实面目,其实并不难,毕竟他在位三十多年,究竟是怎么治理蜀汉的也是一清二楚,从其中一点我们就

  • 陆炳是个锦衣卫,他为什么能做到三公加三孤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炳,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锦衣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锦衣卫这个组织是朱元璋上位后自创的,也是明朝独有的产物。其实在宫廷里最怕的就是有某个官员除了皇上没人能管他,那他基本上就算是一个小皇帝了。因为锦衣卫算是皇帝直属部门,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出现一位朝廷小霸主,起初朱元璋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

  • 古代游牧民族每天都吃些什么 他们顿顿都吃肉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游牧民族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游牧民族吃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游牧民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庞大族群。他们追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骑马放牧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放牧就像中原地区农民种地一样,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在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