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的扬州这么繁盛,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上的扬州这么繁盛,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9 更新时间:2024/1/17 4:35:12

百年前,近代诗人陈去病在个人笔记《五石脂》中写下“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陈去病在肯定扬州繁盛的同时,明确指出了扬州繁盛的原因,“实徽商开之”。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历史上扬州繁盛,客商云集,来自徽州的客商发挥了重要作用。扬州与徽商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扬州繁华千年,但因盐达到鼎盛

历史上的扬州并不是城市概念。“扬州”最早出自《禹贡》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其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此后,这个面积有所缩小,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相当于现在的“省”,到了隋朝才逐步向城市靠拢。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扬州才完成了在名称区划和地理位置上的统一。

无论是“省”还是“城”,扬州从来都不是一个落寞萧条之地;相反,扬州独有的繁华和富饶让文人士大夫们心向往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这种心境的生动写照。这无疑不说明扬州的繁华。历史上扬州因为地利而繁华。一是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叉处,“聚南北之冲”,加之扬州外可通海,这让他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历史上南北的粮草、钱币、矿产都可以经由扬州分运到各地,甚至到海外。二是扬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政治中心,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都曾在此建立治所。三是扬州是中原士大夫南下渡江的必经之地,北方有兵灾时,中原士人往往迁移扬州。如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都曾为扬州输送了大量的人口。

扬州繁华千年,但因盐达到鼎盛。扬州的盐是“淮盐”,有面积广袤的“两淮盐区”,北接山东,南界两浙,淮河横贯其间。《明史·食货志》记载: “淮南之盐煎,

淮北之盐晒。盐在古代是战略物资,实行国家管控,扬州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盐策要地,早在西汉时,吴王刘濞就在扬州筑城,煮盐铸钱,富甲一方。扬州之盐产自两淮,但都在扬州城转运,代表着国家食盐管控的重要环节,获利丰厚可想而知。清前中期更是有“扬州繁华以盐盛”的说法。

扬州盐商众多,但徽商始终是主导

扬州繁盛直接得益于发达的盐业经济,这在明清体现的最为明显。明朝洪武年间,国家实行“开中法”,在扬州设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从此,商人运粮草、丝绸到边境,政府给予一定的“盐引”。商人凭借“盐引”到两淮盐场支盐,然后再运到售卖地。这其中,扬州由于地理之利,承接食盐转运,得利最大。同时,明万历之后,朝廷为加强食盐控制,变自愿交易为世袭承包盐引,盐业交易逐步向委托专卖制转变,这给商人集团的崛起带来了机会。

在此背景下,晋商、陕商以及徽商来到扬州,摇身一变成为盐商。盐商之中,徽商占多数,他们“其货无所不居,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鹜,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很快就成为扬州盐商中的主流。据统计,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隆嘉庆,徽商始终是两淮盐商的主体。徽商汇聚扬州,白银大量流入,一度和国库收入平分秋色。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七次南巡,多数用度其实就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徽商。巨额资金集中,成为扬州繁华兴盛的根本所在。

徽商对扬州发展的影响

大批徽商的到来,对扬州的经济发展、文化塑造、观念认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由于徽商的推动,盐业的兴起,各地以盐为生和籍盐为食之人逐步多起来,这也是盐业本身所带动的;二是徽商的到来又带动了扬州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饮食、戏曲、园林以及脂粉业都要较大的发展,这也是扬州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推动了扬州的市政建设。明末清初,扬州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在徽商的推动下,一些“坏道”、“废桥”、“街肆”、“码头”得以修缮和治理,这让扬州成为品味更加高端的城市;四是给扬州本地文化注入了新鲜因子。明时扬州有说法“秦腔歙语满天下”,这是语言方面的影响;徽商癖好古董和文艺,这种风气随之带到扬州,并影响了扬州文艺市场的风向,这位“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超眼中的徽商与扬州

“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可以说,没有徽商的参与,扬州的繁荣就会少几分,其文化也要逊色的多,这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梁启超先生则将徽商的参与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道“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

标签: 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乾隆作诗一首大臣不服,结果此大臣惨死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寿命普遍不长,能活到七十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既是不易,能自称古稀老人颇有一份自得的心情。可是到了乾隆皇帝这,这种自得转变成了某种皇权专属。乾隆皇帝在七十岁时,作诗自称古稀老人,并刻了一枚“古稀老人”的印章。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但是当“古稀老人”的称呼在特定时期就变得非同寻常

  • 三国都有哪些“奇谋”?很多并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诸葛亮

    本来想写诸葛亮,后来发现还是写一个“前篇”吧。《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的评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历来争议颇多。粉武侯的为他辩解,黑武侯拿这话当证据。做判断前,我希望大家细细读一读陈寿对诸葛亮评价的整个一段。陈寿的意思不仅仅为评价诸葛亮,还为司马懿掩饰。陈寿形容诸葛亮的对

  • 清朝的三眼花翎为什么那么珍贵?哪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眼花翎,清朝

    说到清朝的三眼花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清朝顶戴花翎,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

  • 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和爱将,怎么还能受到重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绣,三国

    魏武帝曹操外宽内忌、睚眦必报,但凡是得罪过他的人鲜有能善终者,就连头号大谋士荀彧也因为反对他称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但凡事都有例外,军阀张绣曾经背叛曹操,并杀死他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但在第二度投降后,非但没有被杀,反而还深受重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 诸葛亮人才兼具,为何会娶一个丑老婆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诸葛亮

    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仅才能非凡,学富五车,同时还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这样一位优秀的人,为何会娶一个丑老婆呢?诸葛亮不仅才华冠绝,史载“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犹如松柏”,是不折不扣的才子加帅哥。名士黄承彦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诸葛亮当即“拜谢泰山”,没有任何犹

  • 白起外号“人屠”,他是身世如何?真是被狼养大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白起

    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恐怖的当属白起了,他人称“人屠”,一生征战所杀敌军数不胜数。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命令时任员外散骑侍郎的周兴嗣编写《千字文》。也正是这本书确定了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赵国的廉颇、李牧二位将军自不用说,史书上的介绍甚繁,然而介绍秦国名将白起、王翦的史料却相对简单。尤其在历史

  • 福康安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福康安

    乾隆是著名的风流皇帝,与多位女子都有着一夜风流,甚至包括自己皇后的弟媳,福康安的身世之谜,就是这么来的。乾隆皇帝十分好色,户部尚书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那么傅恒的妻子就是孝贤纯皇后的弟媳了,因为是皇后的亲戚,所以她可以从掖门直接到宫里面去。乾隆见她容色貌美,于是乾隆皇帝趁机和她发生了关系,傅

  • 原本赵飞燕霸占着貂蝉的位置 赵飞燕是怎么被移除四大美人行列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赵飞燕,貂蝉

    对赵飞燕和貂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几乎是众人皆知,不过,早期的四大美人并没有貂蝉,她的位置被赵飞燕占着。那么为何赵飞燕被移出了四大美人行列呢?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古代四大美人画像提起赵飞燕,就必须要提到另一个女人——赵合德,她是赵飞燕的亲妹妹,

  • 著名才子温庭筠,为何却总在科举作弊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温庭筠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作弊就一直伴随着它,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唐朝时期的著名才子温庭筠,就是一个替考的高手。现在的高考放在古代,也就是科举。古代高考作弊吗?那是当然!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达官显贵们对主考官的打招呼,荐门生——当然也不排除主考官的主动献媚,直接

  •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和珅与纪晓岚谁更聪慧?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清朝

    说到和珅与纪晓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和珅要比纪晓岚聪明?因为电视剧等影响,人们的固定思维总会觉得纪晓岚十分的聪明;而和珅只是一个狡猾的小人,不够聪明。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真的要从历史的角度评价谁更聪明,或许和珅相比较纪晓岚会更加的聪明!根据史料记载,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