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官品服色制,是如何发展又是如何没落的?

历史上官品服色制,是如何发展又是如何没落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00 更新时间:2023/12/11 7:16:45

还不知道官品服色制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黄色代表快乐、明朗;蓝色代表忧郁、理智;红色代表热情、祝福;紫色代表高贵、神秘。颜色赋予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常常通过眼睛感知、分辨色彩并在脑中解读其寓意。

随着现代明社会的进步,颜色除了具有不同的意义,还能代表不同的性格、心理等。但在古代社会,不同颜色的着装却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地位,有些颜色的衣服只有皇室才能穿着,有些只有达官贵族才能穿着,若普通老百姓穿了不该穿的颜色的衣服,将会面临严峻的责罚。

“官品服色制”的起源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创办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孔子强调人们的衣食住行要合乎“礼”的规范,衣服除了基本的遮羞蔽体功能外,还要能“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不仅在材质、样式上,甚至连颜色都做了区分。

而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循环与朝代之间的更迭有关,遂提出了“五德始终说”。

五行与五方(方位)、五色(颜色)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东青龙,属木;西白虎,属金;南朱雀,属火;北玄武,属水;中无极,属土。”其中的玄武指的是龟蛇,龟的背部是黑色的,秦始皇认为自己的朝属水德,因此古书上说,“秦尚黑,为水德。”,所以从秦朝开始皇帝乃至官员皆以黑色为贵,这也是官服颜色固有化的开始。到了隋唐,儒家的穿衣思想加上历代王朝的官服颜色观,才最终形成了“官品服色制”。

“官品服色制”走向成熟

唐代自居“土德”,崇尚黄色,但这个黄色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柠檬黄、香蕉黄,而是带有一点红色的赤黄色。唐高祖要求君臣在服饰上需要有明确的区分,因为当时的君臣都可以穿戴黄色和紫色,很容易混淆彼此之间的身份。经过一番调整后,有了“初具模型”的服饰制度,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穿着赤黄色,《旧唐书》里曾写到“天子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到了唐太宗时期,官员们开始根据官品的不同,穿不同颜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色官服,四、五品的官员穿绯色官服,六、七品的官员穿绿色官服,而八、九品的官员则穿青色的官服。白居易的《琵琶行》曾写到“客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任司马,只能穿青色官服,在官员中地位低下,所以才会同情身世凄惨的琵琶女。

到了唐高宗时期,除了对官服的颜色进行了的深浅之分外,还按照官员们品级的不同要求他们佩戴不同的腰带,四、五品佩戴金制腰带;六、七品佩戴银制腰带;八、九品则佩戴鍮石腰带。至此,“官品色复制”趋于成熟。

“官品服色制”的没落

当今世界上有很多 “山寨”产品,且屡禁不绝。其实

“山寨”并非现代产物,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由于唐朝人民向往达官贵族的生活,他们便在私底下模仿贵族们穿着打扮,穿着不属于自己身份的颜色的衣服,但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穿,只敢私下在家里过过瘾,因为这事万一被官员知道,是要被治罪的。《唐会要》中曾记载“自今以后,衣服上下,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有司,严加禁断。”

唐朝“散官”的兴起也导致了“官品服色制”逐渐没落。了解唐朝史的人,也许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散官”一词语,它是指有级别但没有实际工作内容的职位。唐高宗在官服制度刚确立时,为了防止过多人穿上相同颜色的服装,皇帝对官员的晋升要求还比较严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们总是在重大节日里大肆奖赏晋升官员,尤其是三、五品官员最容易得到晋升。到了晚唐,朝廷动荡,皇帝为了稳住自己的势力,经常大肆晋升“散官”以拉拢官员,这样就导致了高品级的官员越来越多,穿相同颜色官服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一旦穿紫色官服的人越来越来,那么这份尊贵好像也就变得不那么尊贵了!

正是因为唐朝后期的高品级官员泛滥,穿同色官服的人渐渐变多,才使得“官员服色制”慢慢没落。

标签: 官品服色制隋朝

更多文章

  • 乾隆时期,为什么国库经常出现亏损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乾隆

    封建王朝时期的最后一个盛世是出现在清朝,被称作康乾盛世,很多人对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不断歌颂,却不知道雍正皇帝才是最会赚钱的皇帝,也可以说他替清朝打下了经济基础。但也是摆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命运。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正式掌权。由于思念、观念等原因,康熙推行“闭关锁国

  • 晋国当初没有分裂的话 秦国还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晋国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秦国和晋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把这个问题分成四个问题解析,第一个问题:晋国为何会分裂?第二个问题: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第三个问题:晋国不分裂秦国有机会吗?第四个问题:秦晋同样都是干掉宗室势力,为何结局相反?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探析,就会发现,问题背

  • 商鞅变法有哪些利弊?为什么商鞅下场不好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商鞅

    在战国时期,商鞅很有名气。因为他得到秦孝公的认可,在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可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代表,研究出了一套商鞅式的法律体系。商鞅进行变法的目的,是想让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总体来说,商鞅变法的确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是却侵犯了少数旧贵族

  • 松赞干布是如何娶到文成公主的?唐太宗出了多少难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对文成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宗室女儿,贞观十四年(640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文成公主。次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松赞干布(617年—650年),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他

  • 司马懿一个将要老死的人,为什么还要带兵谋反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司马懿

    古代的七十多岁相当于现在的百岁老人,而司马懿却是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谋反的,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是无欲无求了,那到底为何他要带领死士谋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曹操时代,不论是曹氏还是夏侯氏,那都是人才辈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曹操在打天下时,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就是以曹氏和夏侯氏

  • 刘病已和许平君的故事是怎样的?许平君是被谁害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病已,西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惨遭陷害,一家都因此死于非命,只剩下尚在襁褓之中的皇曾孙刘病已被关押监狱之中直到五岁时汉武帝大赦天下,刘病已才得以出狱。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汉武帝病重,临终前留下遗诏,恢复刘病已的宗室身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

  • 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虽然他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却一直对他的篡位耿耿于怀。那么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朱棣在执政过程中做出了很重要的决策,这些对明朝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人们眼里他的功绩几乎可以比肩他的父亲,是明朝历代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

  • 冒顿公然羞辱吕后,为什么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冒顿

    吕太后为人非常狠辣,为什么有一个却敢公然羞辱他,而且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此人就是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冒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一

  • 古代和尚和道士都吃素 和尚为什么都是胖子多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和尚,道士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尚和道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和尚和道士都吃素,两者的身材为什么完全不同,和尚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现实里,和尚往往都是胖子多,反观是道士身材消瘦,为什么道士胖不起来?作为我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两大宗教。道教佛教历史由来已久。在公元1纪元,班超出使西域,和印度相

  • 古代御医相当于什么级别 御医的医术水平很高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御医

    时至今日,影视作品成为了人民茶余饭后的生活,古装剧并不是一定是真实事件,古人的生活和现代生活差距还是很大的。古代御医医术如何,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人与现如今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在拍摄古装剧时,很多地方都会被遗漏。因此就出现了与历史不同的情况。在很多古装剧中,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