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为何会形成大规模的流民现象?朝廷是如何控制与管理的?

明朝为何会形成大规模的流民现象?朝廷是如何控制与管理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16 更新时间:2024/1/20 22:07:27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朝后,流民问题一直是历代王朝所面对受统治者重视的社会问题。到了明朝,流民问题更是穿了整个朝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古代社会对流民的定义是:他们的成分复杂,可能包括相当广泛的社会阶层,但始终以农民为主体;由于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其他重大社会变动的原因,被迫远离家乡,到自认为可以避难求生的地区流动迁移;对于他们的迁移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官方是不愿接受的,并要进行程度不同的行政干预。

明代流民问题层出不穷,且与明朝相始终。明朝境内的流民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统治者则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之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但在统治者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流民问题还是初见端倪。

从明洪武年间到正统年间,流民问题不曾间断,时轻时重,特别是在仁宣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古代人民视土地为生命,一般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也是一直影响我们现代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思想存在的原因,因此使人民背井离乡,走上流徙之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一、明朝为什么会形成大规模的流民现象?

1、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之多,世界罕有,特别是古代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以及人们的认知有限,人们对自然灾害不能有很好的认识,对其存敬畏之心。

明代已处于封建社会后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据记载,明朝 200 多年的历史中,各种灾害竟达 1011 次之多,而且多数自然灾害是同时发生,其严重程度更是无法估量。

而有灾必有荒,灾荒的发生必然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破坏,农业减产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会对国家的赋税收入有影响。

像在灾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人民无粮交税,生活饥馑,势必会流徙他地,寻求生活出路。进而对明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且是多方面的。

2、人地矛盾突出

由于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以及后期统治的衰落,元朝的政治江河日下,元末盗贼四起,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大部分地区都遭到战争的迫害。

明朝疆域所辖地区耕地资源较少,多山地和丘陵,其面积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平原面积却不足百分之二十,所以明朝存在很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

在古代小农经济的社会中,人民把土地看的很重要,一般人们不轻易远离家乡,而由于地少人多,往往好多人无地可耕,无以为生。

也正因此他们会走上流徙之路,而政府又有移民屯田的政策,给人们补给,而人们为了寻求生存出路,迫不得已进行迁徙。因此明朝初期人多地少问题的突出是许多人口流移的一大原因。

3、地方官吏失职

从秦朝完成大一统,建立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之后,历代中央政府多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发展完善,明代在前朝的基础上也形成了本朝的行政管理系统。

其中与人民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即地方行政官员,他们负责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事宜,人们把官员比作人民的衣食父母,说明这些官员对人们的重要性。

古代社会中不乏大量清官,他们始终注重人民的利益,当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往往上书皇帝,减轻人民的负担;

但也有官员压榨百姓,从人民身上索取,过着奢侈的生活,不帮人民办实事,甚至损害人民的利益。

但往往一些官员在面对灾荒情况时却不能如实上报,以此来避免影响其政绩,如此,中央政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情,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从而导致灾荒情况的严重化,进一步导致人民无以为活,逃徙各处。

三、明朝对流民实行规范性的管理和安置

1、减少国家缴纳税粮

蠲免赋税这一政策贯穿于流民生成前后。明前期,自然灾害是流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灾必有荒,灾害发生后人们会面临缺衣少食的饥荒。

饥荒发生若得不到好的解决,饥民极有可能会衍生为流民,为避免这些饥民进一步发展为流民,政府往往会采取蠲免赋税的政策,来减轻人民的负担。

但有时灾情严重,虽然政府针对饥民采取应对措施仍无法避免人民的流移,这时政府会采取诸如给牛、种子、工具的办法来招抚人民复业,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会采取减免赋税的方式。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人们的重负,避免了更多的人走上流亡之路。所以这一措施的实行是很必要的。

2、政府定期赈济

政府不定期向灾区百姓提供财、物等方面的救助,进行有效的赈恤,主要以粮食赈济为主。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但遇到灾害之后,农民辛苦耕作的粮食经常欠收,甚者遇大旱,土地荒芜、颗粒无收,人民即面临饥馑的状况。

面对此种情况,政府往往调集中央各部门以及鼓励社会人士提供赈济,帮助解决生存问题,以防止他们因饥荒,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

3、劝富赈济

当有灾荒或流民出现时,政府会竭尽全力的进行救济,但有时政府的能力有限,所以时常有劝谕富民把家里的粮食分给饥民,以协助政府赈济的行为。

说明政府已经认识到民间社会力量的重要,利用他们的力量来辅助政府,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富人能够赈粮给饥民,政府常采取赐复的行为作为奖励机制。

政府通过这种荣誉表彰以及赐复的奖励来激励人们和政府一起帮助饥民度过难关。劝富赈济在当时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减小了因政府力量不足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明朝初期,针对流民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尽管不可能尽善尽美,但看出统治者在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时的努力与转变,并不是一味的不变通的镇压流民,而能根据流民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正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以及明初期的各位皇帝能够充分认识到民为邦本的重要性,才使得这一时期的流民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形成压倒性力量的流民潮的出现。

标签: 明朝流民问题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酒文化为何会与政治交往、文化发展产生联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酒文化

    唐朝时期国风已经获得了成熟的发展和进步,酒在社交环境当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上至下,朝廷里面的宴请酒宴,普通百姓之间的酒席,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单品,那便是酒,酒在餐桌上是重要的一个东西,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都需要用到酒,例如嫁女儿、娶媳妇,考中科举考、

  • 太平公主的私生活为什么说是很“丰富多彩”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平公主,唐朝

    太平公主的私生活为什么说是很“丰富多彩”的?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太平公主的私生活,可以说是很“丰富多彩”的,在第一次婚后,那时候太平公主只有薛绍这么一个男人,结婚7年,共孕育了四个孩子。可以说这两位的男女之事是非常丰富的,也是很美满的,不然也是做不到隔一年就能

  • 古代皇帝后宫那么多的妃子 皇帝死后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皇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代皇帝死后,后宫中的妃子是什么结局?她们最后都去了哪里?在电视剧中我们也知道到了关于皇宫中的一些知识,皇宫非常的庞大,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宫里是出了很多的妃子和皇帝,如果各位小伙伴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故宫里观摩一番,你在里面就算走上

  • 赵佗活了一百多岁,他长寿的秘密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赵佗,战国

    赵佗活了一百多岁,他长寿的秘密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南越国,可能很多朋友会以为这是历史上某个南蛮子小国。其实不然,并且这个南越国以及开国的皇帝赵佗以及秦朝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打秦国征服了6国大一统天下之后,就将目光移向了岭南地区。在前219年,嬴政

  • 胡亥是如何处置秦始皇的子女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秦朝,胡亥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那么这些公子和公主,是不是真的如同历史记载的那样都殉葬了呢?位于陕西省的上焦村也许会给我们带来答案。陕西上焦村,坐落在武功县两条省道的交汇处,交通位置非常方便,村庄整洁大方,村风非常文明,是一个基础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文明村,然而在

  • 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上古时期

    众所周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但是历史上却有1500年的“空白期”,无任何资料记载,这让华夏文明更加神秘,这1500年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都学过朝代歌,知道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朝代,但我国的历史,比夏朝还要早。

  •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六出祁山”了吗?三国演义中为何着重写了这段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被后人所熟知,但实际上,所谓的“六出祁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只有五次,率军出祁山仅两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趣历史小编一起看看吧。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是该书后期特别着重描写的大事件,从第九十一回《伐中原武侯上表》到第一百

  • 北周的军事制度是怎么样的?详解北周的军事制度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周,军事制度

    北周的军事制度是怎么样的?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颁行新制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

  • 明朝都已经出现火器了 清朝为什么又使用冷兵器作战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冷兵器

    还不知道:清朝冷兵器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时期的火器那么先进,清朝为什么又回到了冷兵器时代?明朝在建国时,朱元璋就特别注重水军和火器的发展,并大力建造舰船。在陆军的121万军队中,有12一18万人在使用火器。明王朝永乐年间,国力充实,朱棣得神机炮特置“神机营”

  •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是被拥立起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是被拥立起来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韩林儿是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儿子。要说起来,韩林儿之所以能够被拥立,其实主要功劳在于他的父亲韩山童。韩山童早年传播白莲教,宣传“明王出世”。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聚集在一起,宣誓造反,其部众纷纷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