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97 更新时间:2023/12/5 20:11:10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成了治国思想,自此之后,儒家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了主流思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核心统治思想?为什么不选择诸子百家中的其他思想呢?

实际上,古代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并不是从汉武帝开始,就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了漫长了历史发展之后,经过时间的筛选,统治阶级发现,儒家思想最有利于统治国家,所以才选择了儒家思想。

当然,这种说法,似乎也不太准确。真正准确的说法是,统治阶级选择了自己修改之后的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种思想,纷纷盛行于世。当时的各大诸侯国,选择的思想也截然不同。因为大家选择的治国思路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最后,选择法家思想的秦国,统一了天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但是,秦国因为法家思想而统一天下,却同样因为法家思想而亡国。法家思想过于强调法令的重要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因素。所以,在经过了一场秦末大乱,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决定换一种思想治国,选择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汉朝最初的治国纲领。

刘邦去世后,在后来的几十年当中,汉朝依然延续了这种治国思想。但是,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使用道家思想作为核心治国理念的弊端,开始显现了出来。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虽然可以保证平民受到的压迫相对较小,但却不利于中央集团。中央政府选择无为而治,就一定会导致统治末端无法深入到各地方。地方上的一些势力,很容易因此做大,和中央政府相互对立。

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了。各地方的诸侯王,各有封地,俨然是一个个国中之国,随时都可能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另外,平民阶层因为缺乏上升通道,很多人开始选择去做游侠,信奉墨家思想。游侠的存在,同样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比如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游侠郭解,在当地堪称无冕之王,连朝廷任命的官员,都要听命于他。这些游侠的存在,对汉朝中央政府产生的威胁,其实丝毫不逊色于各地的诸侯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决定,修改之前汉朝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转而选择其他思想,作为汉朝的统治理念。当时在汉武帝面前,其实大体上只有四种思想,可以供他选择。这四种思想分别: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墨家思想。只有这四种思想,是相对完善,可以作为国家治国理念的思想。至于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都没有这个能力。

在这四种思想当中,道家思想正是之前汉朝选择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法家思想是秦朝的统治思想,也存在很多问题。墨家思想就不用说了,作为游侠们推崇的思想,如果汉武帝选择了这种思想,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给玩没了。

如此一来,汉武帝能够选择的,似乎也就只剩下儒家思想了。

儒家思想,强调忠君爱国,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想,那国家自然天下太平,再也不会有任何叛乱了。于是,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汉武帝选择的儒家思想,其实是经过修改之后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原版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除了有强调‘忠君爱国’的部分之外,也有孟子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于这部分思想,统治阶级开始尽可能地将其进行切割。只强调忠君爱国的那一部分,而淘汰掉不利于自己统治的那一部分。

除此之外,后来的统治阶层,还将法家的思想与之相结合,做到了所谓的‘外儒内法’。对于平民阶层,统治阶层宣传要‘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而就统治阶层自身而言,则是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种治国的理念,成了后来上千年封建历史当中,绝大多数政权最高的选择模板。

汉朝之后,随着佛家学说开始传入中原,佛家学说成了统治阶级的一个新的选项。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外儒内法的思想方针,已经被证明是最好的统治思想,很少有政权会再去进行新的尝试,选择尝试以佛家思想作为自身的统治思想。

当然,很少,不意味着没有。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萧梁政权,就属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南梁政权的开创者,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早年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其晚年开始沉迷于佛家思想,甚至多次出家,然后让国家出钱去寺庙赎回他这位皇帝。梁武帝晚年的时候,便想将佛家思想推行开来,作为萧梁政权的统治思想。在萧衍看来,佛家强调众生平等,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国家内部所有人全部平等的话,自然能够天下太平。

但是,萧衍忽视了一个问题:有人想要平等,就有人不想平等,总想着要高人一等。这样的人,是永远存在的。所以,萧衍晚年大肆推行佛家思想的结果,就是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不但搞得天下大乱,就连梁武帝本人,都被囚禁起来,活活饿死。

有了萧梁政权这个先例之后,后世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再去选佛家思想,而是会继续选择‘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了。

南北朝之后,到了隋朝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儒家思想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了。科举考试当中,考的就是儒家的学问。读书人想要入朝为官,也只能通过学习儒家的学问,学习忠君爱国那一套思想,才有机会在科举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到了这个阶段,统治阶层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修改,将其修改成最适合自己的样子。

再之后,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程颢程颐朱熹等大儒,对儒学进一步进行修改,创造出了所谓的理学。理学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可以完美解释统治阶层的‘合法性’问题。所以到了元朝之后,理学开始成为统治阶级最好的选择。不但科举考试就考这些东西,而且还在社会上全方位地推行这种学说,禁锢平民们的思想,以期更好地进行通知。

从统治思想的演变历史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选择,其实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统治阶层在进行选择,儒家学说因为自身的特性,也在不断对自身进行改良,使得自身更加适合统治阶层的需要。

所以,与其说是统治阶层选择了儒家学说,倒不如说是儒家学说‘适应’的统治阶层,从而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更为合适。

标签: 独尊儒术汉武帝

更多文章

  • 为何说王莽像一个穿越者?他有哪些事迹呢?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王莽

    随着《宫》的爆火,很多有关穿越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广泛地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全民掀起了“穿越”的热潮,更是使许多少男少女做了无数关于“穿越”的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穿越”的火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展现了,人们对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期盼,以及对于未知的好奇探索,“穿越”使那些离我们遥

  • 宋仁宗赵祯的身世如何?狸猫换太子的历史原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祯

    狸猫换太子有名的戏剧桥段,而狸猫换太子故事的中被换下的皇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赵祯是宋真宗赵恒唯一幸存下来的皇子,宋真宗有六个皇子,也许因为遗传问题,生下的六个皇子中也只有宋仁宗最后活了下来并顺利继承皇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尴尬的皇帝——宋仁宗,分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

  • 宋朝少有的明君,赵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祯

    清廉往往是清官的代言名词,在古代官场早期各官员都比较清廉,但随着社会的推进,逐渐产生了经济矛盾,形成了十官九贪的局面,清廉对于官员来说都难以做到,如果是皇帝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君王,在位期间一直是贤明行政,行为作风清廉、朴实,相比其他君王的铺张、

  • “田横五百士”是怎么回事?是个彰显忠义精神的悲剧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田横五百士,西汉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事迹,被后人称为”田横五百士“,是发生在汉高祖刘邦刚统一天下时的一起五百多人集体自杀事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情是这样的:田横是齐国的旧贵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田横的堂兄田儋也在狄(今山东高青县东南)地自立为齐王,起兵反秦

  • 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吗?为什么说他的失败主要是性格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西汉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在楚汉争霸的战场上,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最后最落得身死灭族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可以发现,韩信通兵法,有谋略,智慧过人,心性坚韧,能忍别人不能忍受的屈辱。但他的性格却也有极大的缺

  • 沐王府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能一直传承至明朝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沐王府,明朝

    明洪武十六年,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留镇云南,建立了沐王府,沐家自此在此处扎下了根,一直传承至明朝灭亡。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沐英出生于元末濠州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沐英跟随母亲度日,母亲收入微薄,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沐英七岁的时候,沐英所在的地区,爆发了

  • 唐玄宗为何会如此器重张九龄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张九龄

    孟浩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哪怕他都隐居了,却心有不甘,于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朝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既然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就不得不提一下张九龄这个人了。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文采斐然,作

  • 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刘禅禁止人们奔丧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谯周

    历史上不管君王还是普通人,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之后诸葛亮逝世。按理说,诸葛亮在蜀汉掌权多年,身居要职,门生故吏多不胜数,死后应该有许多人去奔丧,然而刘禅发布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止奔丧。并且禁止成都内私自为诸葛亮立庙祭拜。最终,在蜀汉的文臣

  • 东吴状况和南宋状况十分相似 东吴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吴,南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吴和南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吴和南宋的状况那么相像,东吴为何没有能一统天下的机会?东吴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东吴自始至终都没有机会一统天下。东吴自身的实力和南宋的状况是很像的。自己有足够的头脑,能够了解什么样的战略是合理的,是有利的。但是自己的实力不支持自己去实

  • 刘邦去世后,为什么刘氏子孙几乎都被灭绝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周勃,西汉

    刘邦去世后,他的嫡系们几乎都被托孤大臣所杀,为什么会这样?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总体上来说,还是都是各自为了各自了利益所驱使的。功臣们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保护刘姓江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汉朝当时很可能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危险。这件事,还得从汉高祖刘邦本人说起。刘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