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晋门阀士族制度下,寒门子弟孙秀是如何当上大臣的?

西晋门阀士族制度下,寒门子弟孙秀是如何当上大臣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98 更新时间:2024/1/17 15:21:31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西晋门阀势力割裂寒门弟子的仕途之路

西晋时期,以权谋立国的司马氏为了防止自己家族重蹈曹魏的覆辙,大力提倡“仁孝”立国,推行“崇儒兴学”,通过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加强自己的皇权。

在人才选拔上,推行孝廉察举制,即主要通过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有资格获得举荐的,都是地方儒生,通过乡里评议考试后录用。在立国之初,这样的措施确实有效,使得“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的寒族子弟得以晋升,保证了社会上下层的流动。

可是,由于司马氏是以臣子身份夺取曹魏皇权,在夺权过程中,依靠了不少门阀大族的支持,而夺权成功后,也依然要依靠这些门阀大族。因此,门阀士族势力获得大力发展,结果就是垄断了地方上举孝廉的途径,使得寒族基本被剥夺了上升通道。

于是,晋武帝司马炎又不得不大力实行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通过郡长官推选郡中正官,再由中正官对人才进行品级评选,之后上报州,由州都进行总评选即:

郡置中正,评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总其议。

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即把举孝廉的地方私家评议该由政府统管,达到“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目的。

如此一来,西晋的人才选拔就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举孝廉,一个是州和郡通过评议招为小吏,即“辟佐吏”。

可是,由于门阀士族的势力庞大,如此的评议还是无法为广大寒门广开晋升之门,使得寒门弟子无法得到升迁。

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到西晋后期,由于西晋政坛的动荡,导致“八王之乱”,使得朝廷,各门阀势力需要真正的人才为之服务,才给了寒门以出头的机会。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赵王司马伦身边的孙秀。

二、寒门子弟孙秀上升之路靠贵人

孙秀走过的路,是西晋典型的寒门弟子的真实写照。

也许孙秀的出身实在太低贱,以致史书中根本找不到他的家庭背景,可见记载的是他最初为琅琊郡内史潘芘身边的小吏。身为小吏的孙秀,却被潘芘支配给他儿子潘安做给使,也就是使唤的佣人。

孙秀是潘芘的小吏,可是却被潘芘指使去伺候他的儿子潘安。潘安虽然颜值高,却是个任性而情商不高的人。可想而知孙秀的境遇,被潘安打骂是家常便饭,于是,孙秀一直想摆脱这样的生活,他要出人头地。

孙秀出生寒门,他本人没有任何上升的关系通道,只能老老实实干工作,以工作表现来晋升。孙秀参加了一次对小吏工作进行评议的乡议,主持评议的是后来位列三公的宰相王戎和他的从弟王衍,这样的评议对所有寒门子弟来说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王衍并没有看上孙秀,他打算不让孙秀通过。可是王戎看出孙秀是个人才,力劝王衍放孙秀一马。

王戎无疑是孙秀的贵人。因为对孙秀来说,这次的乡议确实是他命运的大改变,让他摆脱了潘芘和潘安,到了赵王司马伦麾下。

此后,孙秀依靠赵王司马伦的庇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之路。

孙秀摆脱寒门的上升之路,是遇到了王戎这样的贵人,因此靠了一半的运气。

而孙秀也是有怨报怨,有德报德的人,待他日后发达时,朝中所有和他有旧怨的都被他诛杀,而王戎和王衍两兄弟却得到他不少照顾。

三、一个生死关,将有才华的孙秀变成了奸人

孙秀离开了让他郁闷的潘芘,转到了赵王司马伦麾下,可是他的路也走得异常艰险,因为他出身寒门。

司马伦是镇西将军,镇守关中。关中的氐、羌二族发生小规模叛乱,事情之初并没有引起司马伦的足够重视,待到事件闹大便越发不可收拾。为平息事件,朝廷免除了司马伦一切职务,用梁王司马彤取代。而在司马彤赴任前,身为宰辅的张华专门叮嘱司马彤务必斩杀孙秀,原因很简单:赵王是愚蠢的,一个愚蠢的人做不出什么坏事来,只是因为用了孙秀才使得氐羌二族造反,是孙秀带坏了司马伦,因此孙秀该杀。

张华此计,是在玩权谋的一箭双雕,既除掉了孙秀,又使得赵王和梁王二人结怨,利用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

于是,小人物孙秀的命运,被无法自主的绑在了大人们的斗争上。

而梁王司马彤却不是被当枪使的人,他将消息透露给赵王,告知赵王,张华认为一切都是你手下人孙秀造成的,命我擒拿孙秀问罪,你自己先调查一下,然后告诉我,我好复命。

这件事虽然被赵王压下了,却不能不对孙秀的价值观有影响,他不甘于做人嫁衣,他要利用赵王在纷乱的局势下实现自己的抱负。

孙秀是被王戎看好的有才能的人,而这个有才华的人慢慢地变成了危险的人。

(孙秀)累官于赵国,以谄媚自达。即执机衡,遂恣其奸谋,多杀忠良,以逞私欲。

之后,赵王司马伦的一切行为,诛杀皇后贾南风和贾氏一门,诛杀淮南王司马允,杀潘安,杀石崇等等,都是孙秀策划所为。

有才华的寒门子弟孙秀,被一道生死关变成了奸人。

四、寒门士族,无论如何都要挤进门阀世家的大门

赵王司马伦是个“无学,不知书”的人,却因为是皇室宗亲而成为掌权的亲王,孙秀是个干吏,却因为出身寒门而命运坎坷。

于是,孙秀要好好利用赵王的背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公元300年6月,孙秀提议给司马伦加九锡,这是诸侯大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级别待遇。也是孙秀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步。

结果司马伦加九锡,孙秀成了侍中、辅国将军、相国司马,右率。相当于宰相兼军委主席,并掌管司马伦所在的东宫军队。

在门阀制度下,孙秀有了如此的官位和权力,也不满足,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进入门阀体系。于是,在贾后刚被处死,丧期还没有过的时候,孙秀就让自己的儿子孙会在司马伦做媒下,娶了皇后贾南风生的长公主河东公主。

此时孙秀和皇室结成亲家,顺理成章由寒门跨入了门阀体系。

孙秀从小吏起家,一路混官场到得此位置,期间还有几次差点人头落地,深知宦途艰险。做皇帝他是不敢奢望的,他所做的唯有给司马伦抬轿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司马伦却是平庸之辈,只知道伸手要。

因此孙秀明白,自己要稳坐位置,也需要有人为自己抬轿子,他深知在主流人士眼里自己乃是“以谄媚自达”之人,要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他采取了让人恐惧的杀伐。

孙秀突然掌握国家权柄,身边没有和自己一起创业的元老,对朝中的人事关系比较陌生,尤其朝中谁是自己的反对者,谁是顺从者不容易鉴别,能混官场的都是老油子,谁都不会在脸上写着反对孙秀。

这种敌我不明的情况,是刚上台的孙秀最感焦虑的。

真是睡觉有人送枕头,这时,一个枕头送到了孙秀面前。

游颢与殷浑,两人同为司隶从事,都是公安局办公室的公务员,表面上大家还是称兄道弟,暗地里二人斗得不可开交,不知是在拍马功夫上还是办事能力上,游颢好像更胜了殷浑一筹。

殷浑心中不忿,跑到孙秀面前痛斥游颢对孙秀的不满,一开始孙秀尚且表现大度,面带微笑,然而当殷浑说到游颢“有异志”时,孙秀笑不起来了,殷浑又推出游颢的佣人晋兴作证,结果孙秀马上将游颢杀掉,并将晋兴收为心腹。

依附于强权司马伦的孙秀,将朝政拖向万劫不复。

五、终于到了他权力的顶端,可是疯狂之后就是灭亡

公元301年正月,孙秀又帮助司马伦正式篡位,改元建始,立晋惠帝为太上皇,立司马伦的长子司马荂为皇太子,次子司马馥为京兆王,三子司马虔为广平王。随即还进行了一次大的人事调整,不过这次的调整以升官赏赐居多,由于封赏太大,以至于国库中的储备已经满足不了,连铸造官印的材料都没有了,只能用白木板来代替。

司马伦当上了皇帝,其实最高兴者莫过于孙秀。因为司马伦这个皇帝,其实只是个名义,却无皇帝之实,他下的诏书,孙秀随便可以更改。

孙秀对矫诏的有恃无恐在于,他自己随便用一张纸就可以自写诏书,而且朝令夕改,经常进行人事变动,搞得百官不知所措。

孙秀是小吏出身,最知道朝廷的办公标准和准则,而此时却如此草率地办公,说明他手中权力的快感已经让他完全凌驾于规则之上。

对一个寒门出身的小吏来说,也许这就是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拥有权力的最高境界。

可是,这样的神操作,却只能出现在有小聪明而缺乏大智慧的人手上。

也是因果,喜欢玩人的孙秀,最后还是死在他一手扶持的最信任的人手上。

俗话说,上帝让人灭亡,必先让人疯狂。疯狂的孙秀,其下场一定是走向灭亡。

标签: 孙秀西晋

更多文章

  • 康熙晚年为何难以选择继承人 康熙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胤禛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继承人

    还不知道:康熙继承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一直到六十一年康熙去世这十年间,康熙被立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对于如何立储,立哪个皇子为储这些重大问题,他无时不在考虑,但又常常推翻自己的想法。直到临死前一年,才最终确立了皇位继承人。二废太子之后

  • 明朝的江北四镇是谁?他们都做过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明,江北四镇

    很多人都不了解江北四镇,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四镇由来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九,刚刚坐上龙椅,还是监国身份的朱由崧下令开会,他要商讨军情,建立南明的防线。虽然朱由崧开会的理由是“商讨军情,建立防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朱由崧要干的事情,不过是论功行赏、要犒赏那四个有拥立之功的将军罢了

  • 康熙为何对曾经喜爱的长子胤褆产生了反感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胤褆

    康熙的太子,即皇二子“胤礽”,但是因其有篡权夺位之举,故被康熙两立两废。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胤礽第二次被废,被永远禁锢于咸安宫,虽然事后有很多人多次建议复立胤礽,但康熙都未允许。而这个时候,康熙的各位皇子们便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开始使尽浑身解数,企图成为康熙的继承人选。于是,一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

  • 秦始皇看好扶苏吗?他为何一直没有确立扶苏继承人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扶苏,秦始皇,胡亥

    扶苏真是秦始皇属意的嗣君人选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朝二世而亡,绝大部分喜欢“情义故事”的历史爱好者都会将罪责归到赵高这个阉人身上。 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这一场骇人听闻的沙丘政变让他成为了大秦帝国灭亡的始作俑者。这个从《史记》

  • 才华横溢的韩愈脾气有多大?一言不合就辞职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韩愈

    贞元十五年(799年),宣武军节度使去世,在其幕府工作的韩愈成了无业游民。正在他为养家糊口而发愁时,老相识张建封送来聘书,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韩愈满心热情地投入新工作,结果第二天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工作章程繁多,越看越不对劲,等他看到自己的具体工作时间时彻底爆发了—每年九月到次年二月,每天一早就得上班

  • 历朝历代的彩礼都是怎样的呢?宋朝还需倒贴?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王莽

    周代早就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婚礼制度,其中规定彩礼只需用币五两,天子及诸侯的彩礼也十分简朴,不过比平民多了一块玉而已。但到了西汉,国力大增,早期象征性的彩礼更注重经济价值。上层人士的彩礼高得吓人,比如王莽娶个媳妇需“黄金两万斤”。皇室的做法无疑带动了百姓对高额彩礼的追求,百姓娶妻也需用一万钱。而像东方朔

  • 金国的铁浮屠那么的厉害 后金为什么不敢使用他们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国,铁浮屠

    很多人都不了解金国铁浮屠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写在前面:“浮屠”是塔的意思,古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铁浮屠”的意思就是铁塔一样的骑兵,是一种“人马俱装”的重骑兵。两宋时期,铁甲重骑兵仿佛是一种“时尚”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重型护具在各族之中非常流行。辽国有“铁林军”,西夏有“铁鹞

  • 清朝时的赌神刘学询,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传奇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刘学询

    “大清赌王”刘学询12岁时就在家中挂出“不扫一室”的条幅,“扫天下”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他还有个绰号叫“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一生叱咤风云,纵横白道、红道、黑道与官场、商场、战场,他的“投资”方式也相当另类。刘学询与张之洞、岑春煊、李鸿章等历届两广总督的关系都不错,其中关系最

  • 曹振镛是公认的庸才,为何却能久居高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曹振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写下这首著名诗篇时,正值道光中期,官场出现严重的人才荒,新人是绣花枕头,旧人是饭桶,像龚自珍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在主流官员群外徘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当时道光树立了一个模范官员—曹振镛。这是件值得玩味的事,无论是当时

  • 古代悬赏通缉令为什么能抓住犯人 身份证明果然很重要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犯人

    对古代抓犯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古至今,当政府无法抓到犯罪人的时候,这个就会通国发布悬赏通缉令,依靠群众的力量抓捕罪犯。在现代,我们拥有很多通讯手段、监控手段等,抓捕到犯人。但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科技的帮助,想抓捕一个犯人,应该是非常难的吗?光凭一个悬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