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北宋的骑兵花费为什么会那么高?几乎与步兵相等

北宋的骑兵花费为什么会那么高?几乎与步兵相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3/12/9 13:24:0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骑兵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步兵为主,骑兵弱势的朝。但是在北宋的军事开销里面,其实骑兵不仅非常烧钱,而且还几乎和北宋的步兵开销差不多。

虽然众所周知骑兵是一个烧钱的兵种,但是北宋骑兵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辽国与后面金国的骑兵,但是北宋的经济远远好于辽国与金国,难道单纯养马就会烧钱到这个地步?还是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呢?

步兵王朝的骑兵梦想

对于北宋而言,骑兵是一个永远的痛。

历来就有一种说法:

北宋之所以骑兵孱弱,是因为缺少幽云十六州的养马地。

其实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片面,难道没有幽云地区,中国其他地方就无法养马,或者说养不出好马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

素来中国的山东河南等地就有养马的传统。在明代时期还曾经多次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骑兵起义,其中刘六刘七甚至逼得明朝半数以上的军队出动,清廷时期皖北的捻军骑兵也曾经大败僧格林沁的主力蒙古骑兵。所以说中原等地的骑兵军队并非天生短板,之所以宋朝的骑兵越来越弱,其实和三个重要原因分不开:

1.管理问题

2.经费问题

3.理念问题

先来说说管理问题,这就得从宋朝的军事制度开始说起。作为从五代的刀光剑影之中拼杀出来的朝代,北宋初期的骑兵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有多严格呢?北宋骑兵的人员选拔就有个非常著名的标准:

“年四十以下,长七八尺,材必健疾,力迈伦等,能驰骑而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上陵,逾险阻,绝大泽,涉名水,敢犯强敌,乱大众者”

简单来说就是,要是您年龄40以上,身高很矮,要不就太高,跑得不快,射的不准,胆子小,那么您就和骑兵这个兵种基本说再见了。

要是放到今天,简而言之就是,要傻大黑粗的猛男。

所以北宋初期的骑兵在五代的战争洗礼之下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北宋著名的精锐骑兵静塞军,不仅可以和辽国的精锐骑兵正面对抗,而且还可以进行长途奔袭等高难度动作。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就是,规矩最初的时候,都是严格执行的,换言之,到后面就变味了。

正所谓:

“马步诸军,累经简阅,缺额渐多”

(宋真宗时期),随着北宋初期赵匡胤多年积攒的精锐士兵逐渐老化,北宋军队开始呈现一种奇葩的情况:

“军官多,士兵少(军士缺额多而将校众)”

,北宋的骑兵部队里面居然全是官,士兵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北宋的将帅工资很高,又大部分靠的是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如什么种门子弟),他们占据了军费的大头,这就导致北宋的小兵军费不足,骑兵力量捉襟见肘。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北宋也不至于骑兵力量如此崩溃,其余的两个原因其实更加的致命。

烧钱的兵与迷糊的将

骑兵堪称是古代最烧钱兵种,这在缺少草原的北宋尤为突出,根据宋真宗时期的统计,

“骑军一岁给钱六十八万余贯……步军一岁给钱七十一万余贯”

,当时骑兵的人数仅仅为步兵人数的一半,战兵数量更少,但是花费却几乎和步兵一模一样。

根据北宋士大夫田况的统计,养一个骑兵的费用足够养两个步兵,因此整个北宋时期关于到底要不要养骑兵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骑兵费用高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工资高

,一个骑兵一年的工资是107.5贯,步兵则是64贯。

第二战马费用极为昂贵

,根据北宋官方的规定,一匹马价格大致是20贯,但是这是和平年代的均价,到了战争时期战马价格可以瞬间暴涨两倍甚至五倍,这就导致整个北宋的战马系统极为昂贵,北宋按照养马的数量来说还是养的很多的,但是面对的问题是,养的多,买不起。

在北宋长期财政紧张的背景之下,各路大神对于骑兵的作用更是持怀疑态度

毕竟北宋很多士大夫一贯宣传以步制骑,北宋骑兵的训练之繁琐也让宋军对当骑兵充满了心理阴影,按照一般的训练模式,北宋骑兵是以弓箭训练为主,大约只有20%左右的人才会训练刀枪,考核标准也是弓箭为主:

“骑兵止射九斗至七斗三等弓,画的为五晕,去的二十步,引满即发,射中者,视晕数给钱为赏。骑兵佩劈阵刀,训肄时以木杆代之”

这种训练不仅费事,更是死板教条,遇到移动的目标就开始乱射,根本不如草原上以猎物为标靶的训练来的有效。

由于昂贵的骑兵装备和战马费用,导致北宋骑兵的可用战马数量越来越少,到了宋神宗时期,可以上阵作战的骑兵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三,所谓

“马军多不精,一营或止有数十匹马”

。而且还面对着宋朝内部严重的贪墨问题。

一般来说,

军饷在分给军官之前,高级长官就会拿走一半左右,这样恐怖的中饱私囊在宋朝是典型常态

,宋朝在传统的农耕区设置所谓的“群牧监”来维持马匹的数量,但是这样的方式明显只能白花钱,毕竟老百姓平时养马并不能用于劳作,到了战争时期一旦施行所谓的“括马法”,自己辛辛苦苦养的马就会被强行征走,这就让百姓苦不堪言,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养马热情。

宋朝熙河开边之后倒是真的扩充了一部分的马匹来源,这就是所谓的“青唐市马”,但是并不能让宋廷拥有真正足够的马匹,更难以维持骑兵部队的开销。

实际上,宋朝缺马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丧失了幽云十六州,而是宋朝缺乏长期良好的养马制度,更缺乏一个优秀的环境,说到底,不是汉地不能养马,而是宋朝,不会养马。

标签: 骑兵宋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真的有御林军吗 他们真的有传闻般的那么神乎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御林军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御林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当今各种武侠小说以及古装影视剧的感染下,想必大家对“御林军”这一职位称呼简直如雷贯耳吧,这支神一般的军队肩负着皇帝以及整个皇宫的安全责任,在影视剧中,每当有人造反就快成功时,最后总是会被调动过来的“御林军”给控制了。在多数人心中,“御林军”

  • 纣王知道周国有不臣之心 纣王为什么还要一直攻打东夷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纣王,商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纣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武王伐纣的故事,可以说所有人都知道。因为有太多的评书演义来记载来反映这些事。现在的影视作品也有很多反映这些事。而且在大家的印象中纣王非常残暴,所以周文王、周武王才起兵反对纣王。也正是这样,商朝才被周朝推翻,纣王最后自焚而死。其实,事

  • 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视,为什么不叫百里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明视,秦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XXX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百里奚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贤臣,他协助秦穆公治国,提倡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为秦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也为秦国百年的仁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秦穆公更是因此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一。关于百里奚的最知名典故,可能就是"羊皮换相"了。百

  • 朱厚照的皇位到底有多稳 可以说是最为安全的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厚照,明朝

    对朱厚照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导致皇帝一家,都能算作是高危职业,有人曾经统计过,过去四百多位皇帝,平均寿命算下来,还不到40岁,如果太子也做一番统计,想来比起皇帝还要低。相比皇帝,太子的知名度虽然低,然而

  • 以一敌百,百战百胜,历史上的白袍军有多能打?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袍军,陈庆之,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白袍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王牌部队,比如岳家军、戚家军等,还有一支名声不显但战功赫赫,那就是白袍军。白袍军是南朝时期南梁名将陈庆之率领的部队,规模在7000人左右,因士兵皆披白袍而被称之为“白袍军”,也叫“陈庆之兵团”。陈庆之,义兴

  •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 五十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百步的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五十步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魏罃有过一次著名的谈话。梁惠王又叫魏惠王,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罃继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精心治理,正在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者。魏罃将都城从安邑迁都大梁,因而人称梁惠王。梁

  • 在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的古代,朝廷是如何发放官员俸禄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俸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发放俸禄的方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交通和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领工资是一件十分便利快捷的事,1张银行卡、1个网银账号,足不出户轻松搞定。但是,古代不仅没有转账支付等方式,交通又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要把俸禄发到遍布全国的官员手上,无疑是个大工程。那么,古时的政府到

  • 西晋门阀士族制度下,寒门子弟孙秀是如何当上大臣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秀,西晋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西晋门阀势力割裂寒门弟子的仕途之路西晋时期,以权谋立国的司马氏为了防止自己家族重蹈曹魏的覆辙,大力提倡“仁孝”立国,推行“崇儒兴学”,通过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加强自己的皇权。在人才选拔上,推行孝廉察举制,即主要通过举孝

  • 康熙晚年为何难以选择继承人 康熙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胤禛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继承人

    还不知道:康熙继承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一直到六十一年康熙去世这十年间,康熙被立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对于如何立储,立哪个皇子为储这些重大问题,他无时不在考虑,但又常常推翻自己的想法。直到临死前一年,才最终确立了皇位继承人。二废太子之后

  • 明朝的江北四镇是谁?他们都做过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明,江北四镇

    很多人都不了解江北四镇,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四镇由来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九,刚刚坐上龙椅,还是监国身份的朱由崧下令开会,他要商讨军情,建立南明的防线。虽然朱由崧开会的理由是“商讨军情,建立防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朱由崧要干的事情,不过是论功行赏、要犒赏那四个有拥立之功的将军罢了